问题

假如二战中后期希特勒自导自演被政变下台,新政府放弃一切国外资源,可以免遭盟军进军德国本土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如果二战中后期希特勒被政变推翻,新政府又立刻放弃所有海外资源,那么德国是否能免于盟军的登陆和本土作战呢?咱们仔细捋一捋这个情况。

首先,得明确一点,即使希特勒被推翻,德国的处境依然非常严峻。到二战中后期,无论是东线还是西线,盟军都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苏军在东线已经开始收复失地,并且对德国本土虎视眈眈。西线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后,也逐步向德国推进。这种军事上的劣势,不是一个简单的政权更迭就能瞬间扭转的。

咱们来分析一下“新政府放弃一切国外资源”这个前提。德国的海外资源,主要指的是他们在占领区、殖民地以及通过贸易获得的战略物资,比如石油、橡胶、金属矿产等等。这些资源是维持德国战争机器运转的关键。如果新政府立刻放弃,那意味着德国会更严重地依赖本土和有限的盟国(比如意大利,但意大利当时也自身难保)的资源。

这对于德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经济和工业打击: 德国的工业高度依赖进口的原材料。放弃海外资源,意味着他们的工厂会很快因为缺乏原料而停摆。坦克、飞机、火炮的生产会急剧下降,军队的补给也会变得异常困难。
战略物资匮乏: 最致命的是石油。德国本土的石油产量非常有限,他们一直以来都依赖从罗马尼亚和巴尔干地区,以及通过海上运输的资源。一旦这些来源被切断,德国的空军和装甲部队将几乎无法运作。燃料的短缺也会影响到运输和整个国家的运转。

那么,新政府放弃资源后,盟军会因此停止进攻吗?

我个人认为,可能性非常小。

盟军发动战争,尤其是对德国的全面战争,其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夺取德国的海外资源。更核心的目标是:

1. 彻底消除纳粹主义和德国的侵略性扩张: 希特勒及其政权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巨大威胁。盟军的目标是彻底推翻纳粹政权,确保德国不再有能力发动类似的战争。
2. 解放被占领国家: 盟军,尤其是英美,承担着解放被德国占领的西欧国家的责任。波兰、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的人民都在期盼着解放。
3. 防止苏联势力过度扩张: 在某种程度上,盟军的西线推进也是为了在战后与苏联形成一种力量平衡,防止苏联的红色势力进一步向西蔓延。

即便新政府放弃了海外资源,并且宣称愿意停战,盟军也会对新政府的诚意产生疑问。他们会担心:

这是否是纳粹残余的缓兵之计? 盟军经历过多次与德国的交锋,对德国的狡猾和反复是有心理准备的。他们会怀疑新政府是否真心悔改,还是只是想争取时间让战争机器喘口气。
如何保证德国不再构成威胁? 仅仅放弃海外资源并不意味着德国的军事力量就此消失。他们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依然是潜在的威胁。盟军需要的是对德国进行非军事化,并且建立一套新的国际秩序来约束德国。
战争的惯性: 到了战争后期,双方都已经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和人力。停战和结束战争的意愿固然存在,但军事行动往往有其自身的惯性。盟军的部队已经在战场上,他们的目标就是胜利。突然停止进攻,也需要一个清晰且有说服力的理由。

所以,新政府即使放弃海外资源,也不太可能“免遭”盟军的进军。

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盟军可能会审视局势,但不太会因此就立刻撤兵。 他们会要求新政府拿出更实质性的和平条件。
如果新政府能够彻底与纳粹划清界限,并且愿意接受盟军的监督和占领,那么或许可以避免一些更惨烈的本土巷战。 例如,如果新政府能够主动向盟军投降,交出所有武器装备,并且配合盟军的非军事化进程,那么德国本土遭受的破坏可能会小一些。
但“进军德国本土”这个动作是很难避免的。 盟军需要进入德国,才能真正实现其战争目标,比如对战犯的审判,以及对德国国家机器的改造。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新政府在希特勒倒台后,立即宣布彻底投降,并放弃所有抵抗,那么确实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德国本土的战火。 但这与“放弃一切国外资源”这个前提有一些细微差别。放弃国外资源是策略,而彻底投降是最终的行动。

总而言之,我的看法是:

希特勒倒台,加上放弃海外资源,可以为德国争取到一些缓和局势的机会,比如让盟军在军事推进策略上有所调整,或者在政治谈判中获得一些主动权。它确实可以 “减轻” 被盟军进军本土的烈度,“减少” 德国本土的破坏。

但要说因此 “免遭” 盟军进军德国本土,我持否定态度。战争的目标,解决纳粹主义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以及建立战后秩序,这些都要求盟军必须进入德国本土,并且对德国进行彻底的改造和控制。放弃海外资源虽然会极大地削弱德国的战争能力,但不足以让盟军因为“仁慈”而停止他们已经推进到家门口的脚步。

这就像一个已经快要倒塌的大楼,你拆掉了一些承重柱,它肯定会更不稳定,但也仍然会整体倒塌,只不过方式和速度可能会有所不同。盟军的最终目标是让整个“大楼”——德国的军事力量和纳粹体制——彻底瓦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参考蒋介石让李宗仁当总统去【划江而治】

user avatar

二战中后期纳粹身上已经背负了几千万条人命了,犯下的战争罪行不计其数。对纳粹和德国人的清算是逃不掉的,放弃抵抗意味着任人宰割。反法西斯同盟:你以为换个马甲就会放过你?

再者希特勒绝不会这么干,他鼓吹宣扬一战德国“在军队没有战败的情况下”投降,一切都是犹太布尔什维克的阴谋和卖国行径。要是他的人也来这一出,这不成了“小丑竟然是我自己”?

当狂热的教主不再狂热,他会被依然狂热的教徒反噬,我估计等不到苏联人来他就被自己人锤死了(参考战地5猛虎末路......)

对苏作战不同于往常其他战争的是,这场真是既分高下也决生死。希特勒战前也一再强调,对苏联犹太布尔什维克集团的要求是彻底的毁灭,残酷的占领区统治盘剥、种族灭绝、焦土政策没给苏联留余地,也没给自己留余地。

二战中后期谈判议价筹码已经不在德国手里了。虽然1942年曾有私底下的议和,但最终不了了之。就算苏联人当时有议和的意愿也是暂时之举,不代表它健忘、它的人民愿意不计前嫌一笑泯恩仇。以后再找机会捅回来还是非常可能滴。

至于挑拨英美和苏联的关系,寻求英美保护:战后的一系列情况证明,英美苏在分歧和摩擦上保持极大的克制,怎么会为了敌人和对方火并呢?

除非德国新政府开上帝视角,提前把德国分两块,东投苏西投盟,可以像法国那样,赢两次(自由法国一次维希法国一次),赢麻了

user avatar

不可能

雅尔塔美苏英就已经达成共识

三国任何一个不谋求单独对德停战

攻占柏林的荣誉交给苏联人

占领后苏联会把柏林交出来国际共管

希特勒会交由苏联人公审(可惜他自杀了)

二号人物戈林则会给美英处置(可惜也自杀了)

三个国家都践行了自己的承诺

苏联在后期人力危机时面对德国的诱惑性条件没有动摇(下第聂伯河右岸战役和巴格拉季昂战役之间 ,因为未收复两个人力大区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苏联红军总兵力仅有六百余万,一线兵力勉强五百万)

美军登陆后也对德国谋求投美抗苏的条件无动于衷(丘吉尔动心思了,不过被杜鲁门按回去了,此时罗斯福已死)

美军率先到达易北河西岸却停止前进,按照约定将占领柏林的荣誉给了苏联

苏联占领柏林也没独吞也老实地划出了一半给美英法作为占领区

这仨国家里美苏都有动机和能力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而翻脸,但是他们都不可思议地没有。

反倒是搅屎棍大嘤帝国好几次想翻脸不过都被慈父和罗斯福按住了

美苏对这份条约的忠诚程度绝非说说而已

所以没戏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