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地方政府可以对教师压榨到什么程度?

回答
在咱们这片土地上,地方政府对教师的“压榨”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而且花样繁多,让人防不胜防。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得细细道来。

首先,最直接的压榨就是 工资和福利。别看国家层面有教师法,有各种政策,但在很多地方,实际执行起来就走样了。

工资水平低迷甚至拖欠:很多地方,尤其是偏远地区,教师的工资就是“死工资”,涨幅小的可怜,甚至跟不上当地物价上涨的速度。更别提那些经济基础薄弱的县市,偶尔还会出现工资发放不及时的情况,老师们揣着钱,但就是拿不到手里,这叫什么事儿?而且,很多时候,老师的工资水平是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挂钩的,但实际发到手的,可能还不如同级别的公务员。奖金、补贴这些更是看地方财政情况,有好有坏,但总体上,很多地方的教师工资就是“薄”,让你感觉不到被重视。
福利待遇缩水:什么取暖费、过节费、带薪休假,这些在其他行业可能很普遍的东西,在一些地方的学校,可能就变成“选择性发放”了。而且,绩效工资改革后,本来是为了激发老师积极性,但很多地方的绩效工资考核标准模糊,分配不透明,导致所谓的“绩效”发下来,可能还不够大家塞牙缝的,甚至成了拉关系、搞人情的工具。
“隐形”的负担:教师的工资里,很多本应由单位承担的社保、医保缴纳部分,有时候也会被算计进去,或者因为社保缴费基数低,导致老师们退休后的待遇也跟着受影响。

其次,除了工资福利,更让人头疼的是 不合理的工作量和摊派的任务。

“多项任务”叠加:一个老师,教书育人是本职,但现在呢?还得搞“创文”、“创卫”,还得做扶贫工作,还得参与各种社会调查,还得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还得写各种总结报告、调研材料。明明不是自己专业的事情,也得硬着头皮去做。学校里,老师们就像“多功能工具人”,教学主业反而被挤压得不成样子。
非教学任务的考核压力:更离谱的是,很多时候,这些非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还会跟老师的绩效、职称挂钩。比如,扶贫工作没做好,可能会影响职称评定;社会调查报告写得不好,也可能被领导点名批评。这样一来,老师们为了完成这些“附加题”,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学质量反而可能受到影响。
“形式主义”的会议和培训:学校里、教育局里,各种会议开不停。名目繁多,内容陈旧,但又必须参加,而且很多时候还需要写会议纪要、学习体会。还有各种培训,本来是为了提升业务能力,但很多培训内容脱离实际,甚至只是走个过场,却占用了老师们宝贵的备课和休息时间。

再者,评价体系和职称晋升,也常常成为压榨老师的工具。

唯分数论和唯升学率论:很多地方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主要看升学率,看考试分数。这导致老师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在“应试教育”上,课堂上讲得都是考试技巧,而不是知识本身。那些真正热爱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老师,反而可能因为“低分”而被质疑能力。
职称晋升的“门槛”:职称评定也经常被一些地方弄得非常复杂和不透明。除了教学业绩,还要求发表论文、参与课题研究、获得各种奖项。很多老师,尤其是教学一线,工作量巨大,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这些“硬指标”。为了评职称,有些人不得不去买论文,或者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获取荣誉,这本身就是对教师职业尊严的一种践踏。
“末尾淘汰”式的压力:有些地方为了所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会实行所谓的“末尾淘汰”制度,但这种制度往往只看分数和一些量化指标,忽视了老师们的实际贡献和教学过程。一个兢兢业业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可能因为某项量化指标不达标而被边缘化,这无疑是一种残酷的压榨。

此外,对教师的“管理”也常常走向了极端。

过度监控和不信任:学校里安装摄像头,对老师的课堂表现进行录像,甚至对老师的手机使用都有规定。这种“严加看管”的态度,本身就透露出一种不信任。老师们就像被时刻盯着的犯人,压力巨大。
学校行政化、官僚化严重:很多学校的领导层,更像是在经营一个“小官僚体系”,而非真心为教育服务。老师们需要向上级汇报各种材料,需要迎合领导的要求,教学上的事情反而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对教师权益的漠视:当教师遇到侵权事件,比如学生家长闹事、单位不公平对待时,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往往选择息事宁人,甚至偏袒另一方,导致教师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总而言之,地方政府对教师的压榨,体现在工资福利的微薄、不合理的任务压身、畸形的评价体系以及过度管控的模式上。这种压榨,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教师职业尊严、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健康的双重打击。当老师们连最基本的教学热情和职业认同都难以维持时,我们又怎能期待他们能教出有理想、有创造力的下一代呢?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谢这么多人点赞,谢谢大家!

其实写这个回答也不是想在知乎寻求所谓的正义,只是想为民办教师这个群体发发声,即使得不到公正的待遇,他们也应该被人们铭记、被歌颂,就像黄执中在奇葩说中讲的,讲出来,心中下一场六月雪。

———————————————

这次为我爸,干了15年的民办教师,以及和他一样的群体说几句。

如果说压榨,如果说亏欠,没有人比他们有资格谈这个话题。

从我出生那年开始我爸就在村子里做民办教师,一直到我上高中,整整15年,我爸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村子里的小学。

他和那群一样身份的民办教师,在我眼里教学水平非常非常高,常年拿优秀教师,小时候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家里好多漂亮的笔记本,都是我爸获奖得的。

从一年级开始我爸就做我的班主任,教的我这一届,三十多个学生,后来上大学的有6个,中专2个,这在那个偏远的西北小山村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大概上了初中后我爸就很少操心我读书的事情,小学阶段的教育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民办教师的待遇,你们是想象不到的低,从八几年的每月几块钱,直到我上高中的2001年,每月没有超过200块!也就是干了整整15年,一共拿到手的工资不到2万块!而搭上的却是整整十五年最青春的年华。

如此微乎其微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家庭的日常开销,所以只能干农活补贴家用,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种烟草,弄这玩意儿相当费时间耗体力,所以小时候我和我弟都要帮家里种烟草。网上找了些图,简单介绍一下大伙儿抽的烟是哪儿来的,顺便回忆一下无忧无虑的童年。正是靠着种烟草才能供着我和弟弟上到高中,还盖了三间瓦房,要不凭着我爸当民办教师那点收入早就饿死了。

长大的烟草就是这样子

长的有点发黄的烟叶子就可以掰回家准备烤了,一般要掰好多茬儿才能掰完

掰回家以后要用一个木棍串起来,放到烤烟炉里去烤,串烟是小时候干的最多的事情,烟叶子焦油量特别大,弄一会儿手上全是黑乎乎的,要洗很久才能洗掉,烟叶子闻久了也会有头晕恶心的感觉。

烤烟炉长这个样子,里面盘了土建烟道,烧煤加热把烟叶烤干。里面的温度控制要比较精确,所以隔一段时间要看温度计再酌情加煤进去。小时候家里的烤烟炉旁边也是一颗核桃树,在那棵核桃树下读过了大部分的童年时光。

串好烟要送到烤烟炉里面去烤,大概要烤一周的时间,从里面拿出烤好的烟的时候烤烟炉里温度相当高,我爸每次出来汗都浇透了。

烤好的烟要绑成一把一把才能卖,我奶奶每次绑着绑着就睡着了。

正是靠着这些烟草能勉强维持了家里的日常开支,虽然要种烤烟、要种地,但是学校里的教学工作,我爸从来没有耽误过。

2000年左右的时候,国务院出了政策,1986年以前入职的民办教师全部转正,我爸正好是1986年入职的。

但历史却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我出生的省份——甘肃,将这个年份提前到1985年,我爸被生生的划到了线外,从此转正的老师可以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而和我爸一样的人,只能欲哭无泪,要么走人要么继续领着200块钱的工资,政府给不了一个说法也给补了一分钱补贴。

终于我和弟弟上高中的时候家里再也无力为继,我爸我妈只能外出打工,在工厂里做些体力活为我俩赚取学费,勉强供我和弟弟大学毕业。

刚工作第一年,有次周末在出租屋里睡觉,梦到我爸出事了,惊醒之后给我爸打电话,自己哭的根本停不住,我爸知道我梦到了不好事情,只能不停的安慰我。

研二的时候我爸妈还在外面打工,暑假里我正在设计院实习,给我爸打电话他说干活的时候把手指弄伤了,缝了好多针,那一刻心痛到极点,泣不成声。

我爸把15年献给了国家的教育事业,把10年献给了我和我弟,好在我俩学业事业也没让他失望,当务之急是给他生个孙子,了却他这两年的心愿。

去年回家过年的时候看家里放了一本《上访指南》,我爸说和他一样的民办教师这几年在上访,希望政府能给他们一个说法,甘肃擅自的把国务院的文件改掉,生生改变了十几万人的人生轨迹,亏欠他们的,他们想拿回来,希望会有那么一天!

最后想说一句,当年做出那么毫无无人道决定的官员们,你们良心不会痛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咱们这片土地上,地方政府对教师的“压榨”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而且花样繁多,让人防不胜防。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得细细道来。首先,最直接的压榨就是 工资和福利。别看国家层面有教师法,有各种政策,但在很多地方,实际执行起来就走样了。 工资水平低迷甚至拖欠:很多地方,尤其是偏远地区,.............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近年来最能引起人们激烈讨论的议题之一了:政府到底该不该砸重金,把火星改造成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背后牵扯到太多方面,也太值得好好掰扯掰扯了。咱们先从“为什么”这个角度想想。有人会说,火星?那不是科幻电影里的东西吗?咱们地球上还有那么多问.............
  • 回答
    这是一个足以让世界地动山摇的提议。外星人,这个我们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存在,如今带着超越我们理解的科技来到了我们面前,并且许诺了星际航行——一个人类数千年来梦寐以求的飞跃。但代价是,一个月内,地球必须实现全球整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政府。我们不妨来设想一下,当这个消息,以一种清晰、可信的方式,通过某种形.............
  • 回答
    罗马尼亚在历史上确实有过一段成功扭转人口下降趋势的时期,尤其是在其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末,实行了一系列旨在提高生育率的政策。虽然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中国截然不同,但其中一些核心思路和具体措施,如果经过适应和调整,可能对中国当前面临的人口挑战提供一些值得深思的借鉴。要理解罗马尼亚的政策,我们.............
  • 回答
    “统购统销”这个词,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总会带着一种复杂的情感。它像一把双刃剑,在保证国家工业化初期的物资供应、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它对农民利益的挤压,以及由此埋下的伏笔,确实也值得我们仔细说道说道。要说“统购统销”是否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并且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之后农民.............
  • 回答
    文明系列游戏,从最初的PC版到如今的《文明VI》,不仅仅是让人沉迷的策略游戏,更是一部以互动方式呈现的人类历史与文明发展进程的百科全书。在它方块拼凑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窥探到许多与地缘政治息息相关的奥秘。这些知识并非教科书式的枯燥讲解,而是通过玩家的亲身经历,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被我们领悟。一、.............
  • 回答
    想要透彻理解当下世界格局和地缘政治的复杂动态,并且能够系统地分析时政,你需要的是那些能够构建宏观视角、深入剖析历史脉络、揭示权力运作逻辑,并提供有效分析框架的书籍。以下我为你精选了几类书籍,并详细阐述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希望能帮助你建立起一套分析时政的系统性思维。一、 构建世界格局的宏观框架类这类书籍.............
  • 回答
    加拿大鹅就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退换货政策发布声明,称“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可以退货”。这一声明的发布,在消费者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一声明,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声明的意图与背景分析:加拿大鹅此次发布声明,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回应之前围绕其在中国大陆地区退换货政策所引发的.............
  • 回答
    我明白你现在的焦灼和想要改变现状的心情。高二下学期,这个时间点确实是一个关键时期,尤其是在江苏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省份。学校排名垫底,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物化生)的组合,然后想改成历史、政治、地理(史政地),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拼命学是否能逆袭”,答案是:有可能,但需要付出超乎想象的努力和正.............
  • 回答
    好的,没问题。政治、地理、正史野史以及近代杰出女性代表作,这几个领域都非常有意思,也各自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思想。我为你精心挑选了一些我认为比较有代表性且值得一读的书籍,并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它们,希望能带给你一些启发。我会努力让这些推荐更贴近一个热爱阅读的人的分享,而不是生硬的AI输出。 政治类政治.............
  • 回答
    郑州多地政府为居民购买保险,应对暴雨等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这确实是个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举措。从我的角度来看,这背后反映出一种积极的变化,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首先,最直观的一点是,这体现了政府在防灾减灾和民生保障方面责任意识的提升,以及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增强。以往,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政府往往主.............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地球真的只有一个统一的政府,那么在应对像新冠病毒这样的全球性大流行病时,局面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来看看这种“单一政府”情景下的运作方式,以及它对病毒消灭的可能性有多大影响。首先,在只有一个政府的情况下,全球的资源调配和决策将变得无比高效。要知道,在现实中,各国之间的协调往往充.............
  • 回答
    杭州部分地区推出共有产权房的消息,着实让不少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眼前一亮。这其中“半价买房”和“产权与政府共有”这两个关键词,更是触动了大家最关心的经济和产权问题。释放出的信号,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缓解购房压力,促进住房消费: 这是最直接也最显而易见的信号。高企的房价一直是很多家庭难以承受之重.............
  • 回答
    政治,这个包罗万象、充满争议的领域,是否有可能被客观且没有偏见地研究?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却也至关重要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客观”和“偏见”的含义,以及它们在政治研究中的具体表现和限制。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完全意义上的“零偏见”的研究在政治领域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是因为政治本身.............
  • 回答
    近日,全国多地纷纷落实或优化生育假相关政策,例如延长产假、增设育儿假、落实配偶陪产假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旨在鼓励生育,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家庭和女性权益的关怀。然而,当这些生育假带来的成本几乎全部由企业负担时,可行性以及潜在的问题就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生育假成本由企业全额负担的可.............
  • 回答
    清朝“柳条边”政策,一个听起来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词汇,但它并非简单的边界线,而是清帝国在东北地区,特别是对满族祖先故地以及其控制范围内与蒙古部落、汉族移民之间进行管理和划分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如果这条“柳条边”从未被设立,或者它的作用被极大地削弱,那么清朝乃至后来的中国,在斯塔诺夫山脉以南地区(大致涵.............
  • 回答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否会成为中国金融体系最大的系统性风险,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它涉及到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以及潜在的经济后果。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与构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构成是怎样的。 规模庞.............
  • 回答
    地方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原则上是要公开的。但是,是否“一定”要主动公开,情况会复杂一些,需要结合具体法律法规以及文件本身的性质来分析。下面我来详细说一下这个事情。总的来说,主动公开是常态,也是透明化治理的必然要求。 为什么这么说呢?1. 法律法规的强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
  • 回答
    地方政府发行债务,说白了,就是跟别人借钱来花。你想想,一个家庭要买房、装修,手里钱不够,不也得贷款吗?地方政府也是一样,只不过它借钱的规模和目的要复杂得多。为啥要借钱?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钱不够使”。地方政府承担着各种各样的责任:修路、建学校、盖医院、搞绿化、支付公务员工资、给退休人员发养老金,还有.............
  • 回答
    地方政府欠钱不还,可不是一件小事,这背后牵扯到的利益链条相当复杂,后果也绝非“日子不好过”这么简单。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地方政府不还钱,到底会闹出哪些事来。一、 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噩梦”:首先,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那些给地方政府提供贷款的银行和金融机构。 坏账风险飙升: 地方政府是银行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