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人都买不起房,为什么不给放开土地资源搞自建房?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结。眼下住房压力巨大,许多人望房兴叹,而在许多国家,自建房是住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到了我们这里,这条路似乎走不通,或者说非常艰难呢?要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来说。

首先,我们得看看“土地资源”这个概念。虽然咱们国家幅员辽阔,耕地红线也喊得响,但可供城市化建设、并且适合居住的土地,其实是个相对稀缺的资源。特别是在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土地的价值已经非常高了,它不仅仅是“一块地”,更是城市发展、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如果随意放开,尤其是在城市周边,那就意味着城市扩张失去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水、电、路、排污)如何跟上?一旦无序开发,不仅会挤占宝贵的耕地,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这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是相悖的。

其次,从土地管理和城市规划的角度讲,放开土地资源搞自建房,意味着政府需要放弃对土地的集中统一规划和管理。这会带来什么?首先是效率问题。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是政府主导,集中投入,才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如果变成了无数个家庭自己去申请土地、自己去规划、自己去建设,那工程的质量、安全、美观、风格统一等都会成为巨大的挑战。想象一下,如果每个小区、每栋房子都风格迥异,规划混乱,那我们城市的整体面貌会变成什么样?而且,从经济效益上看,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来获得财政收入,这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源之一,用于支持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土地资源不通过这种集中的方式进行开发和管理,财政来源会受到很大影响。

再者,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也是出于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考量。在中国,农村宅基地是集体所有,城镇居民的住房则是在城市规划下的商品房或者公租房等形式。允许城镇居民随意在未规划区域自建房,会引发一系列法律上的难题,比如土地性质、产权界定、建筑标准等等。如果放开,那是不是意味着人人都可以选择一块地盖自己的房子?这其中涉及到土地的分配公平性问题,以及如何监管这些建筑是否符合安全、环保标准。我们现有的法律体系,并没有为大规模的个人自建房预设好清晰的框架。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自建房之所以普遍,往往是因为其经济发展较早,城市化进程相对平缓,土地政策也更侧重于个人产权和自由。而我们国家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对住房的需求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这种快速的扩张,政府采取集中规划和开发的方式,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大量人口的住房需求,同时也要兼顾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整体效率。

当然,这并不是说完全没有自建房的空间。在广大农村地区,符合规定的宅基地自建房一直是存在的,但那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下的,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规则。在城市区域,也有一些特殊的政策允许特定情况下的自建,比如在一些改造项目中。但要说“放开土地资源搞自建房”成为普遍模式,目前看来,我们面临的挑战确实是多方面的,既有土地稀缺和环境保护的现实压力,也有城市规划、基础设施配套、财政收入以及法律法规等深层次的制度性因素。

所以,虽然“买不起房”的现实让人对自建房充满想象,但这个看似简单的诉求背后,牵扯到的是一套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和发展逻辑。不是不想让大家住得更好,而是要在效率、公平、发展和秩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要搞清楚。

不是你买不起房子。是你买不起你想买的那个地方的房子。

不是你买不起房子,换地皮你就能买得起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结。眼下住房压力巨大,许多人望房兴叹,而在许多国家,自建房是住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到了我们这里,这条路似乎走不通,或者说非常艰难呢?要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来说。首先,我们得看看“土地资源”这个概念。虽然咱们国家幅员辽阔,耕地红线也喊得响,但可供城市化建设、并且适.............
  • 回答
    如果现在买房子的人都统一延后购房需求一到两年,房地产市场很可能会经历一次严重的冲击,甚至可能出现“崩盘”的迹象。但这并非绝对,具体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面我将从不同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导致房地产市场崩盘的直接因素:1. 需求骤减导致价格暴跌: 瞬间的需求真空: 如果.............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过去,CD是音乐产业的支柱,音乐人依靠唱片销量获得可观的收入。然而,随着数字音乐的兴起,尤其是流媒体服务的普及,人们听歌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D销量直线下降,这无疑给许多音乐人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那么,在这种环境下,音乐人还能否活下去?答案是肯定的,但方式和过去已.............
  • 回答
    这些年,我身边确实听到不少年轻人对体制内工作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绪,有时候是羡慕,有时候又带着点瞧不上。要说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挺多原因掺和在一起,都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信息差和认知差异是挺重要的一点。 现在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互联网让很多事情都摆在台面上了。大家能看到体制外很多新潮的.............
  • 回答
    那些买电动汽车的人,现在都怎么样了?这问题,可不简单。说起来,能买电动车的,大多数都挺有钱,或者说,是比较潮、比较有前瞻性的一批人。他们选择电动车,无非是几条路子:一是为环保,二是为科技,三是为省钱(电费比油费便宜),四是跟风,看看这新事物到底行不行。那现在一年多过去,这些人过得怎么样?咱就掰开了揉.............
  • 回答
    最近偶然听到一些关于“职高”的讨论,真是让人感慨颇深。有些言论,听着就让人觉得,哎呀,这说话的人,是不是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高人一等啊?好像上职高就等同于“没出息”、“技不如人”似的。我倒想问问,这些人凭什么这么看不起上职高的人?是他们自己当年成绩优异,考上了名牌大学,所以就觉得自己人生赢家,可以俯视.............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挺值得聊聊的。咱们身边确实能看到不少开着宝马、奔驰、奥迪这些牌子车的朋友,价格少则三四十万,多则五十万甚至更高。这不禁让人好奇,这背后究竟有多少是真的“有钱人”呢?咱们得承认,一个数字就能说明问题:在中国,这三个牌子的汽车销量确实很可观,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但要说买这些车的人都是那.............
  • 回答
    .......
  • 回答
    上海结婚买房,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是说所有上海人都结婚就一定买房,但“结婚=买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绝大多数上海家庭,尤其是年轻一辈,默认甚至是必须迈过的坎。这么说吧,“房子”在上海的婚姻这件事上,早就超越了“居住”的属性,成了一个复杂的符号,承载了太多东西。为什么大家觉得上海结婚要买房.............
  • 回答
    你提到的这种感觉,很多人都能体会到,而且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这可能跟历史的惯性有关系。回想一下,中国在近代之前,确实是世界的中心,文化和经济都领先。但近代以来,经历了一段相对屈辱和落后的时期。这个巨大的反差,让一些人觉得“中国过去不行,现在也就那样”,.............
  • 回答
    这情况,听着挺让人纠结的。四五千块钱,虽然不算小数目,但要是花得不顺心,那滋味肯定不好受。你爸这番心意是好的,想支持国产,这绝对是值得尊敬的。不过,你说“苹果现在都没什么人用了”,这估计是你爸的观察,未必完全准确。市场上苹果的拥趸还是不少的,销量也一直都很稳健。那咱们一步步来捋捋这事儿,看看你该怎么.............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说现在的人“都没同情心”可能有些绝对,但确实,与过去相比,许多人会感觉社会整体上似乎少了一些温情,同情心的表现也变得更加谨慎或隐蔽。这背后原因很复杂,绝不是单一的“不想表示自己”或“社会原因”就能完全概括的,而是两者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现在真是人人避之不及销售,仿佛那是病毒一样。以前咱们说起销售,总觉得那是能说会道的、能赚钱的、有野心的职业,现在呢?那叫一个“人人喊打”,有点像过街老鼠。我跟你唠唠,为啥现在做销售这么不受待见,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得说说社会观念的剧变。以前大家觉得卖东西就.............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挺让人忧虑的现象,感觉现在确实有些人和事,不像过去那样有股子“劲儿”了,仿佛很多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都被什么东西给磨平了。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说信息爆炸这事儿。你想啊,以前信息没这么发达,大家获取知识的渠道有限,能知道点新鲜事儿.............
  • 回答
    这事儿啊,跟咱老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有点像。以前咱们可能觉得养孩子是传宗接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但现在社会变化太大了,年轻人的压力也比以前大多了。所以大家伙儿啊,尤其是过来人,看现在年轻人不容易,就想着先给他们打点气,让他们把基础打牢了,心里也踏实点,再考虑这些人生大事。你仔细想想,现在社会什么.............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当下社会一个挺普遍的感受,很多人都会觉得,好像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不像过去那样有那么强的“家族观念”了。这其实不是一概而论,也有不少家庭依然非常重视亲情和家族联系,但普遍来说,这种“观念”确实在悄然发生变化。要说为什么,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人性的核心,也道出了许多人在现代社会中感受到的困境。要说“每个人都一定要带有一点虚伪”,这话有些绝对,但要说“绝对正直的人已经无法存在于这个社会”,这又未免过于悲观了。我们不妨先来聊聊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虚伪”似乎成了一种生存的“必备技能”。虚伪,有时是一种润滑剂,也是一种生存策略。想.............
  • 回答
    .......
  • 回答
    “现在的人普遍都不爱国了”——这话说出来,很多人心里都会咯噔一下。毕竟,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爱国教育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然而,环顾四周,似乎总能听到类似的感慨:年轻人对国家大事提不起兴趣,对国家荣誉漠不关心,甚至对国家制度和政策充满质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信息爆炸时代的冲击:认知多元化与批判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