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并不是像多肽链那样,通过自身氨基酸残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盘曲折叠出多种多样的三维高级结构。多肽链(也就是蛋白质)的折叠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精妙的过程,其结构的多样性是生命活动得以实现的基础。DNA 的情况则完全不同。
DNA 的基本形态是双螺旋结构。这就像一根相互缠绕的、由两条链组成的绳子。这两条链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每个核苷酸都包含一个磷酸基团、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含氮碱基(腺嘌呤 A、鸟嘌呤 G、胞嘧啶 C、胸腺嘧啶 T)。两条链之间通过碱基配对(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连接,这种碱基配对是互补的,并且通过氢键维系。
所以,DNA 本身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高级结构”,就是这个双螺旋。这个双螺旋在空间上形成了一个规则的、具有一定弹性的结构。这种螺旋结构对于 DNA 的稳定性、复制和转录都至关重要。
这个包装过程,虽然也涉及 DNA 的空间构象变化,但与蛋白质的折叠是根本不同的。蛋白质折叠是由于氨基酸序列中不同的侧链基团(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带电基团等)之间产生的各种相互作用(氢键、范德华力、离子键、疏水作用等)而发生的,这种作用力使得蛋白质能够折叠成一个具有特定三维功能的结构。蛋白质的折叠是动态的、多层次的,并且往往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但有时也需要分子伴侣的帮助。
相比之下,DNA 的包装主要是通过 DNA 缠绕在组蛋白上来实现的。组蛋白的作用更像是“骨架”或“包装材料”,为 DNA 提供结构支持,并帮助其压缩。DNA 本身虽然也可以发生一些局部的弯曲或超螺旋(supercoiling),这通常是由特定的 DNA 结合蛋白(如拓扑异构酶)调控的,目的是改变 DNA 的局部构象以便于复制或转录,但这些弯曲或超螺旋并非 DNA 分子自身通过内部相互作用产生的复杂多样的“高级结构”。
蛋白质折叠:就像你把一根柔软的、由很多小零件组成的金属丝,通过调整各个零件之间的角度和位置,让它变成一个精巧的、可以工作的机械手。这涉及到零件本身的相互作用。 DNA 包装:就像你有一长串非常细的线,你需要把它紧紧地卷在一个卷轴上,然后把几个卷轴再叠起来,最后装进一个盒子里。这里,卷轴和盒子就是组蛋白,它们帮助你把线收纳起来,但线本身并没有通过“自己”折叠成复杂的形状。
总结一下:
DNA 的基本高级结构是双螺旋。 DNA 会通过与组蛋白结合,形成核小体,然后进一步包装成染色质和染色体。 这种包装是 DNA 存储和管理的一种方式,而不是 DNA 分子自身通过内部相互作用产生的复杂三维折叠。 DNA 的局部弯曲或超螺旋可以发生,但与蛋白质多样的三维折叠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DNA 并不是像多肽链那样,通过自身氨基酸残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盘曲折叠出多种多样的三维高级结构。多肽链(也就是蛋白质)的折叠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精妙的过程,其结构的多样性是生命活动得以实现的基础。DNA 的情况则完全不同。DNA 的基本形态是双螺旋结构。这就像一根相互缠绕的、由两条链组成的绳子。这两条链.............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科学、伦理以及科幻的边界。简单来说,理论上,如果能从考古发现的古人类 DNA 中成功还原出完整的、可操作的基因组,并且拥有足够先进的生殖技术,那么创造出古代与现代人类的“混血儿”是可能发生的。 但这背后涉及的技术难度、伦理争议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都是极其复杂的。让我来更详.............
瑞典一项关于新冠疫苗 mRNA 可逆转录为 DNA 的研究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但对其可靠性和潜在影响的理解需要非常谨慎和全面。关于研究的可靠性: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目前关于新冠疫苗 mRNA 可逆转录为 DNA 的证据主要来自体外(in vitro)研究,也就是在实验室环境中,对细胞进行的实验.............
DNA 似乎是一种奇妙的物质,它能够自我复制、修复,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思考”(通过遗传信息)。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它是否真的“违反”了我们熟知的一些物理学基本定律,特别是热力学第二定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简单来说,它描述了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熵(衡量无序程度的指标)总是趋于增加,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