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复制粘贴图片的错误率更高。
不同生物的DNA复制纠错能力不同,常见生物的DNA复制的错误率在每个碱基1e-8(一亿分之一)到1e-11(一千亿分之一)不等。
噪声、干扰、失真、比特同步错误、衰减、多路径干涉衰落等导致图片传输时每比特出错的概率bit error ratio (BER) 比上述值高。而且,日常所见的图片格式中,PNG与GIF使用无损数据压缩,JPEG使用有损数据压缩,在每次打开、编辑和保存时都会降低质量。即便引入修复程序,JPEG传输的出错概率仍有每比特0.4%或更高。在此基础上,“网络上复制粘贴图片”还会引入不同网站或APP的图片压缩算法产生的失真,尤其是为了优化执行速度搞有损压缩的旧安卓。
近年来,人们聊天时反复“借用”他人的图片与表情包,会让那些图片迅速变得模糊、发绿,在网络上称为“电子包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