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DNA真的是靠自然演化产生的吗?

回答
DNA 真是靠自然演化产生的吗?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涉及到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简单来说,科学界的主流观点是肯定的,即 DNA 确实是通过一系列自然过程逐步演化而来的,而非凭空出现或被“设计”出来的。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构成 DNA 的基本单元,以及它们如何在早期地球的条件下,通过物理和化学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知的遗传物质。

首先,我们要明白 DNA 是什么。DNA 的全称是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它是一种双螺旋结构的分子,由四种不同的核苷酸(腺嘌呤 A、鸟嘌呤 G、胞嘧啶 C、胸腺嘧啶 T)按特定顺序排列组成。这些核苷酸就像字母一样,它们的排列顺序编码了生命的蓝图——基因,指导着细胞如何运作、生长和繁殖。

那么,这些构成 DNA 的基本单元,以及 DNA 本身,是如何在早期地球上出现的呢?

1. 无机物到有机小分子的诞生:

早期地球的环境与现在大相径庭。没有臭氧层,宇宙射线和紫外线辐射强烈,大气成分也与现在不同,可能富含甲烷(CH4)、氨(NH3)、水蒸气(H2O)和氢气(H2)等,而氧气(O2)的含量极低。这种还原性大气环境被认为是产生有机物的温床。

著名的“米勒尤里实验”就很好地模拟了这种早期地球的条件。科学家们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将模拟早期地球大气的气体混合物,加入沸腾的水,并用电火花模拟闪电。结果令人惊叹:在这个过程中,无机物竟然合成了多种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还有一些其他有机小分子,如尿素等。这表明,生命的“原材料”——有机小分子,并非需要生命才能产生,它们可以在非生命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自然生成。

2. 有机小分子到大分子的聚合:

DNA 是一种巨大的聚合物,它是由许多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那么,这些核苷酸是如何在早期地球上形成,并进一步连接成更长的链呢?

早期地球的环境中存在许多能量来源,除了闪电,还有火山活动、地热以及紫外线辐射。在粘土表面、热液喷口附近等地方,可能存在着催化有机物聚合的场所。例如,粘土矿物具有吸附和组织有机分子的能力,可以提高它们发生化学反应的概率和效率。

核苷酸的构成需要核糖(一种糖)、磷酸以及碱基(A、G、C、T)。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在模拟早期地球的条件下,这些组件都可以被合成出来。例如,氰化物(HCN)被认为是合成碱基的重要前体。当氰化物在特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就可以形成嘌呤和嘧啶碱基。而糖类和磷酸的合成也并非难事。

一旦这些核苷酸被合成出来,它们就需要被连接起来形成更长的链,也就是核酸。这个过程需要脱水反应,即在形成化学键时会释放出水分子。在干燥的环境,或者粘土表面等具有脱水作用的介质中,核苷酸之间的聚合反应可能更容易发生。

3. RNA 世界假说:

然而,DNA 本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分子,而且它需要蛋白质(如酶)的帮助才能进行复制和修复。那么,在更早期的生命形式中,是否存在比 DNA 更简单的遗传物质呢?

“RNA 世界”假说应运而生。RNA(核糖核酸)与 DNA 结构相似,但它是单链的,并且使用核糖作为糖,以及尿嘧啶(U)代替胸腺嘧啶(T)。更重要的是,一些 RNA 分子,被称为“核酶”,不仅能够携带遗传信息,还具备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就像今天的酶一样。

这个假说认为,在生命演化的早期,RNA 可能既是遗传物质,又是催化剂,承担了现在 DNA 和蛋白质共同完成的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DNA 的结构比 RNA 更稳定,更适合长期储存遗传信息,而蛋白质的催化效率和多样性也更高。于是,DNA 逐渐取代了 RNA 的主要遗传功能,而蛋白质则成为了主要的催化工具。RNA 则扮演了中间信使的角色,如 mRNA、tRNA 和 rRNA 等。

如果 RNA 世界是真实存在的,那么 DNA 的演化就可以看作是 RNA 分子在适应更稳定和高效功能的过程中,逐步改进自身结构的自然结果。

4. 自我复制和自然选择的萌芽:

生命的本质在于自我复制和繁衍。当这些有机大分子(比如 RNA 或早期的 DNA 类似物)能够在大约正确的条件下,通过模板方式进行自我复制时,自然选择的压力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想象一下,早期地球上可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分子链,其中只有少数能够以某种方式复制自己。那些复制效率更高、或者更稳定的分子链,就更有可能在环境中“存活”下来并产生更多的副本。如果在这个复制过程中存在一些微小的错误(突变),而这些突变恰好使得分子链在某种环境中更具优势(例如,更容易获取营养,或者复制速度更快),那么这种突变就可能被“选择”下来,并在下一代中传播开来。

这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可能经历了无数次的化学反应和分子组合的尝试。最终,通过不断的自我复制和自然选择,那些能够精确地复制遗传信息、并且其信息编码的性状能够适应环境的分子结构,比如我们今天看到的 DNA,就逐渐被筛选出来,成为了生命主要的遗传物质。

总结一下:

DNA 的产生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地球早期化学演化的必然结果。从简单的无机物,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合成了构成 DNA 的基本单元——核苷酸。这些核苷酸又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聚合形成了更长的核酸链。RNA 世界假说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过渡阶段,即 RNA 在早期生命中扮演了更核心的角色,而 DNA 是后来演化出的更优化的遗传物质。最终,通过自我复制和自然选择,那些能够高效、准确地传递和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结构,如 DNA,得以在地球上扎根并发展壮大,构成了我们今天所知的生命。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充满了偶然性,也充满了对环境压力的适应。它没有明确的设计者,而是由物质本身的化学属性和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科学界的主流观点是,DNA 是通过自然演化产生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早期地球上产生有机大分子的化学反应[1]不算是演化,生命才有演化这一说。

DNA和RNA能够储存遗传信息,但长链的自发产生需要的化学反应太过缓慢、需要有效的催化剂,在现代生物体内这个任务是蛋白质完成的,而蛋白质是在DNA或RNA指导下合成的,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发现RNA能够折叠来具备一定的结构多样性、行使酶的功能,具备自复制和自组装的可能性。1986年,随着多种RNA核酶催化活性的发现,Walter Gilbert的RNA世界假说应运而生,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个分子是RNA。

目前已经发现的RNA分子可以独立地进行遗传信息的储存,可以作为核酶催化各种反应,可以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

1993年,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创造出能执行RNA聚合酶功能的RNA。从那以来,人类制造出的这种RNA的性能不断改善,2016年David P. Horning和Gerald F. Joyce发现的24-3聚合酶几乎能复制任何RNA链并将其扩增万倍。

在RNA的自发产生方面,2009年,Matthew W. Powner等人成功找到了从原始有机物到U、C两种碱基核苷的化学反应过程;2016年,Carell团队破解了从原始有机物到A、G两种碱基核苷的化学反应过程;2019年,Carell团队搞出了能在远古地球的环境条件及简单的无机底物作用下同时产生四种RNA核苷酸的过程。该过程不需要复杂的分离和纯化,即可产生关键的生命组分:

蛋白质同样可以自然形成并在计算机模拟中自组织成链[2]

DNA与RNA结构相似,能形成杂交双链。2018年Angad P. Metha等人[3]构建并表征了一种含有DNA-RNA杂交基因组的大肠杆菌菌株,其基因组中40~50%是RNA。这种大肠杆菌的存活说明DNA-RNA杂交链并不致死。

综上,地球生物可以在远古地球上以天然形成的RNA和蛋白质为基础自发地产生,并允许其中部分物种逐步将遗传物质从RNA替换为DNA。

参考

  1. ^ 苏联生化学家Alexander Oparin和英国科学家John Haldane分别在1924年和1929年提出了“原始汤”的概念。这个理论认为,几十亿年前,碳、氢、氨、水蒸气等无机物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了地球上第一批有机化合物,其中包括糖、蛋白质等构成生命的物质。 1953年,满怀好奇心的博士生Stanley Miller说服了自己的导师Harrold Urey,完成了著名的Miller-Urey烧瓶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两位科学家用烧瓶模拟了古地球的环境条件,亲眼见证无机的“海洋”里自发产生了多种有机化合物,包括氨基酸。
  2. ^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4/36/E7460.full
  3. ^ Mehta A P , Yiyang W , Reed S A , et al. Bacterial Genome Containing Chimeric DNA–RNA Sequence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8:jacs.8b0704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DNA 真是靠自然演化产生的吗?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涉及到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简单来说,科学界的主流观点是肯定的,即 DNA 确实是通过一系列自然过程逐步演化而来的,而非凭空出现或被“设计”出来的。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构成 DNA 的基本单元,以及它们如何在早期地球的条件下,通过物理和.............
  • 回答
    关于郑爽代孕以及孩子抚养权问题,确实曾经引发了巨大的舆论关注,但“郑爽带孩子验DNA发现竟不是她的孩子”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官方或可靠渠道的证实。这件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20年底至2021年初,当时有媒体爆料称郑爽与前男友张恒在美国有一个孩子,并且指控郑爽弃养。随后,事件迅速发酵,双方在社交媒体上.............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目前没有国家建立全民DNA数据库(真正意义上的覆盖全体公民,而非仅限于犯罪嫌疑人),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层面非常复杂,远远超出了技术可行性。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法律和伦理的巨大障碍:隐私权与人权这是最核心也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绝大多数民主法治国家,公民的隐私权是受到高度保.............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真核生物细胞分裂和端粒的功能入手,详细探讨长生不老与端粒长度之间的关系。首先,了解端粒。在真核生物的染色体末端,有一段由重复的DNA序列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这就是端粒。它就像鞋带末端的塑料头,作用是保护染色体不被磨损和融合。每次细胞分裂时,由于DNA复制的机制限制,染色体末端.............
  • 回答
    关于转基因大豆食用油的安全性问题,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您提出的DNA不溶于有机溶剂、油中溶解度极低的现象,恰恰是理解这一争议的一个关键点。很多人担心转基因大豆制成的食用油会对人体有害,其担忧的核心通常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转基因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是否会在食用过程中进入人体并产生不良影.............
  • 回答
    在讨论 DNA 能存储多少信息之前,咱们得先明白一个基本道理:DNA 里面“写”信息的方式,和咱们电脑里的二进制代码完全不一样。DNA 的语言:A, T, C, G 这四种碱基咱们电脑存储信息,靠的是 0 和 1。而 DNA,它是生命的蓝图,它存储信息的“字母”只有四种:腺嘌呤(A)、胸腺嘧啶(T).............
  • 回答
    DNA 并不是像多肽链那样,通过自身氨基酸残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盘曲折叠出多种多样的三维高级结构。多肽链(也就是蛋白质)的折叠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精妙的过程,其结构的多样性是生命活动得以实现的基础。DNA 的情况则完全不同。DNA 的基本形态是双螺旋结构。这就像一根相互缠绕的、由两条链组成的绳子。这两条链.............
  • 回答
    在探讨DNA复制和网络上复制粘贴图片哪个错误率更高之前,我们得先明白这两件事本质上的不同,以及它们各自的“出错”机制。DNA复制:生命的蓝图,严苛且精妙想象一下,DNA就像一本无比精细、承载着生命所有指令的百科全书。DNA复制的过程,就是这本书一本不落、一字不差地复印成两本的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
  • 回答
    詹姆斯·沃森,一位在科学界留下深刻印记的名字,他因与弗朗西斯·克里克共同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享誉全球,并因此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然而,这位曾经的科学明星,在2014年却做出了一件令人震惊的决定——拍卖了他的诺贝尔奖牌。这个举动,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无数的涟漪和猜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棒,而且直击了DNA的本质和生命多样性的核心!说实话,你提出的疑问,很多人都会有。看着身边的人,虽然都长得不一样,但总觉得“差不太多”,那DNA这套“密码本”,真的能区分出这么多人吗?DNA的魔法:碱基的组合游戏首先,咱们得聊聊DNA里的“碱基”。你说的对,DNA的根本就是这四种碱.............
  • 回答
    DNA 似乎是一种奇妙的物质,它能够自我复制、修复,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思考”(通过遗传信息)。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它是否真的“违反”了我们熟知的一些物理学基本定律,特别是热力学第二定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简单来说,它描述了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熵(衡量无序程度的指标)总是趋于增加,或者.............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问到了DNA复制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容易混淆的点。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看看为什么说“培养过程中大肠杆菌将利用氯化氨中的氮元素合成DNA的基本骨架”这种说法在解释半保留复制时是不完全准确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DNA的“基本骨架”。DNA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一种五碳糖)和磷酸基团交替连接.............
  • 回答
    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这就像一个复杂的指挥系统,确保身体所需的一切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数量被生产出来。这个过程远非一概而论,而是充满了精妙的“选择性”,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导演,知道何时让哪个演员登场,说哪句台词,以及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演员。核心的“剧本”与“指令”:基因首先,我们.............
  • 回答
    DNA连接酶2:你可能没听过的“老二”角色谈到DNA连接酶,大家最先想到的往往是DNA连接酶I(Ligase I),它在DNA复制的滞后链合成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负责将Okazaki片段连接起来,维持DNA的完整性。但你知道吗?其实在我们体内,还有其他几种DNA连接酶,而DNA连接酶II (.............
  • 回答
    DNA的健康如同生命之基,一旦受损,轻则功能异常,重则可能导致细胞死亡甚至癌症。幸运的是,我们的身体拥有一套精密的DNA修复系统,能够识别并纠正这些错误。这些修复机制并非单一的“万能钥匙”,而是根据损伤的类型和程度,采取不同的策略。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DNA修复的几种主要类型。1. 直接修复 (.............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很多人可能从未想过,我们身体里那么多DNA,加起来究竟有多重。说实话,这个问题比你想的要复杂一些,因为“人体DNA总质量”这个说法本身就有几个解读的角度,而且我们很难给出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好几位的数字。但我们可以试着把它拆解开来,一点点地估算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我们说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触及了DNA保存和复活生物的科学前沿,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首先,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DNA半衰期和动物复活这两件事情,并尝试用一种更自然、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首先,关于DNA的“半衰期”提到DNA的半衰期,这通常是指DNA分子结构发生一定程度降解的速率。你可以把它想.............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生命最根本的奥秘之一:衰老。很多人直观地认为,既然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DNA,那么生命的衰老,一定是DNA的衰老。这其中有很多我们能理解的逻辑,但事情远比这复杂,并且“DNA死亡”这个说法,用在生物学的语境下,可能不太准确。让我们一步步来梳理。首先,关于DNA的“复制”与“新鲜度”:您.............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