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互联网行业创业成功率到底有多低?有数据吗?

回答
你问到一个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互联网创业,成功率到底有多低?这个问题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精确的数字,因为“成功”的定义本身就很模糊,而且数据统计也各有侧重,难以统一。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让大家对这个“低”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互联网创业看起来风险那么高?

技术迭代太快: 互联网行业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新的技术、新的模式层出不穷。今天你可能是风口上的猪,明天可能就被新的技术浪潮拍在沙滩上。这要求创业者不仅要跟上,还要有预判,难度可想而知。
用户习惯变化快: 用户喜好、使用习惯、信息获取方式都在快速变化。一款产品可能今天火爆,明天就被用户遗忘,原因可能只是因为一个更酷炫的竞争对手出现了,或者用户的需求发生了微小变化。
竞争异常激烈: 互联网的低门槛(相比于传统制造业)吸引了无数创业者,导致市场总是人满为患。一个小小的蓝海很快就会被巨头发现,然后资本和资源涌入,竞争立马白热化。
变现模式的挑战: 很多互联网产品初期是烧钱获取用户,但如何将用户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价值,是很多创业公司面临的巨大挑战。广告、会员、增值服务……每一种都有其固有的天花板和用户接受度问题。
融资的“泡沫”: 互联网行业的融资往往更容易吸引大量资本,但这也会带来一种“泡沫”效应。很多公司看起来“风光无限”,但一旦融资渠道断了,或者市场环境变化,立刻就会面临生存危机。

那么,有没有一些数据可以佐证?

虽然没有一个官方且被普遍认可的“互联网创业成功率”的精确数字,但我们可以参考一些研究和行业观察:

1. 普遍被引用的“90%死亡率”: 这个说法非常流行,经常被用来说明互联网创业的残酷。它通常是基于一些统计,比如:
新创企业整体的失败率: 很多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新创企业(不单指互联网)在成立后几年内会倒闭。例如,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SBA)的数据显示,大约有20%的小企业会在第一年失败,50%会在五年内失败,70%会在十年内失败。
互联网创业的“头部效应”: 互联网行业因为其高度的聚集效应(用户、资本、人才都倾向于头部公司),导致“赢家通吃”的现象更加明显。这就意味着,大部分中小型、缺乏差异化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很难在这个环境中脱颖而出,更容易被淘汰。

2. 一些更具体的统计(但要注意其局限性):
VC投资视角: 风险投资(VC)是互联网创业的重要资金来源。VC的投资逻辑本身就是高风险高回报。他们会评估大量的项目,但最终只有少数能成功退出(IPO或并购)。有数据显示,VC投资的创业公司中,能够获得下一轮融资的比例可能低于30%,而最终能够成功的(实现高额回报)的比例可能只有5%10%。 但需要注意的是,VC主要投资的是有潜力快速增长且能吸引后续融资的公司,他们的失败率可能比普通互联网小公司更高(因为他们投的是“长跑选手”)。
创业公司数据库分析: 一些创业数据库(如Crunchbase、CB Insights等)会跟踪创业公司的生死情况。根据他们的分析,一个普遍的观察是,大多数互联网初创公司在获得天使轮或A轮融资后,很难熬过B轮融资,能够完成C轮及以上融资并最终IPO或被成功并购的,是凤毛麟角。 也有分析认为,从一个想法到成功上市,可能只有不到1%的公司能走到最后。
“死亡曲线”: 很多行业报告会描绘一个“创业公司死亡曲线”,显示大部分公司在13年内倒闭,少数能在57年存活,更少数能活过10年。在互联网这个快速变化的行业,这个曲线可能会更陡峭。

为什么这些数据都不够“精确”?

“成功”的定义: 是指盈利?是活下去?是上市?还是获得巨额融资?不同的定义会导致结果截然不同。
统计口径: 是统计所有注册公司?还是所有拿到过融资的公司?还是所有公开报道过的项目?统计样本的不同,结果也会有差异。
数据时效性: 互联网行业变化太快,过去几年的数据可能已经不适用于现在。
数据获取难度: 很多倒闭的公司不会大张旗鼓地公布,尤其是那些“悄悄倒下”的小团队。

总结来说,互联网创业的成功率确实是比较低的,而且“低”到什么程度,可能用“九死一生”来形容都不为过。

你可以想象一下,每天有多少个互联网项目在被讨论,有多少个团队在默默地开发,有多少个APP在悄悄上线。但最终我们能记住的,或者说经常接触到的,是那些头部平台、是那些成功案例。而那些默默消失的,绝大多数构成了“低成功率”的基数。

想在互联网创业中提高胜算,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运气,更多的是:

深刻的市场洞察和用户需求理解。
有竞争力的产品和用户体验。
有效的商业模式和变现路径。
强大的团队执行力和学习能力。
以及,在关键时刻,对资本和时机的精准把握。

所以,如果你看到“90%死亡率”这样的说法,虽然它不精确,但它很能说明问题:互联网创业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极大的韧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都说很低。但具体有多低?有数据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问到一个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互联网创业,成功率到底有多低?这个问题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精确的数字,因为“成功”的定义本身就很模糊,而且数据统计也各有侧重,难以统一。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让大家对这个“低”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互联网创业看起来风险那么高? 技术迭代太.............
  • 回答
    说实话,看《创业时代》的时候,很多地方让我这个在互联网圈摸爬滚打过的人哭笑不得。这剧吧,想讲的是互联网浪潮下创业的激情和残酷,但有些细节的处理,真的让人感觉编剧对这个行业,嗯,可以说是有那么点……“概念化”的理解,缺乏接地气的那股劲儿。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那股子“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劲儿。在现实里,创.............
  • 回答
    别听那些“互联网已死”、“创业机会枯竭”的论调,那都是杞人忧天,要么是没吃到互联网红利被吓破了胆,要么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过来人”。互联网行业,对于真正的创业者来说,永远有路,只是这条路和十年前、五年前又不一样了。时代变了,打法也得变我们不能用十年前的眼光来看现在的互联网。那时候,只要你能搭个网站,.............
  • 回答
    要回答“2018 年互联网行业的裁员潮是否已经开始了?”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具体地理解“裁员潮”的定义以及当时的市场环境。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 2018 年的互联网行业情况:2018 年对于全球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来说,是一个 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 的年份。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持续.............
  • 回答
    互联网行业里,确实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但同样存在着一批不常出现在公众视野,却在各自细分领域默默耕耘,并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公司。这类公司往往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可能不是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产品,或者它们的商业模式非常稳健,利润率高,但又足够低调,不追求过度的曝光。要说“闷声发大财”,很多时候我们得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人的痛点。要说互联网行业会被培训机构“毁掉”,我觉得有点夸张了,但培训机构确实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一些复杂的影响,有好有坏。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培训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是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起来的“助推器”。你想啊,互联网这东西发展太快了,技术日新月异,新的岗.............
  • 回答
    互联网行业的高薪,这话题就像夏日午后突然飘落的冰雹,让人又惊又喜,但更多的是一种不确定感。它到底是个永不落幕的黄金时代,还是一个注定要被风吹散的泡沫?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从不同角度好好聊聊。一、 高薪的“基石”:互联网行业的独特属性首先,咱们得明白,互联网这行为什么能开出那么高的薪.............
  • 回答
    互联网行业 HR 在看待三十岁以上的基础岗位求职者时,心态往往是复杂且多维度的。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的问题,而是涉及经验、期望、成本、以及行业固有的一些“标签”的综合考量。首先,一位三十岁以上的求职者,无论基础岗位的性质如何,通常会自带一份“阅历”。HR在审阅简历时,首先会关注这份.............
  • 回答
    互联网行业嘛,这“卷”字当头,简直是家常便饭,细数起来,那叫一个花样百出。要说最让人咂舌的,还得是下面这几块:1. 招聘战场:岗位缩水,要求加码,面试“血洗”这几年的互联网招聘,简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缩招”是主旋律: 曾经遍地开花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很多都在“降本增效”。大厂尚且如此,中.............
  • 回答
    关于互联网行业从业者着装是否普遍随意,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而且答案也并非非黑即白,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从“普遍”这个词来说,答案是肯定的,但并非100%绝对。 相比于一些传统行业,比如金融、法律或者制造业,互联网行业的整体着装风格确实要宽松和个人化得多。你很难在互联网公司看到西装革履.............
  • 回答
    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总有新的技术浪潮涌来,也总有新的岗位应运而生。想要在其中找到一个“有前途”的职位,我们不能只看当下有多火,更要看它是否能持续发展,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是否与我们自身的兴趣和能力相契合。在我看来,互联网行业里,以下几类职位,凭借它们对行业发展方向的引领作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像问为什么明明有更容易的赚钱门路,但人们还是愿意去冒风险炒股一样。互联网和金融,这两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行业,背后有着各自的吸引力,也藏着一些大家不太常说的心思。首先,咱得承认,互联网这几年是风光无限的。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互联网公司,什么996、007的虽然听着吓人,但薪资包.............
  • 回答
    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这俩词儿摆一块儿,感觉就够让人头皮发麻的。到底哪个更像个“卷王”,哪个更能榨干你的精力?这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更像是给两个截然不同的“苦海”去挑哪个更“咸”。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捋捋,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影子。先说说金融这个老牌劲旅吧。你想想,这个行业从骨子里就透着一股子“严谨”.............
  • 回答
    互联网行业之所以工资普遍较高,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绝非仅仅是“高科技”这几个字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掰开了看:1. 巨大的价值创造能力与需求拉动 信息时代的基石: 互联网不再仅仅是一个技术领域,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社会运转的底层逻辑。从电商、.............
  • 回答
    互联网、金融、医疗,这三个如今炙手可热的行业,为何在“年龄”这个要素上,呈现出如此泾渭分明的景象?互联网行业的“35岁危机”让多少人焦虑,而金融、医疗领域似乎则自带“越老越香”的光环。这背后,其实是行业特性、技术迭代、知识积累、社会需求以及人才价值取向的多种因素在博弈。咱们先聊聊互联网,那个风起云涌.............
  • 回答
    互联网行业当下及对22届毕业生的建议互联网行业,这个曾经被誉为“朝阳产业”的领域,近几年来经历了不少起伏。对于22届的毕业生来说,选择是否进入这个行业,是一个需要审慎考量的问题。行业现状:冷静中的韧性首先,我们得承认,互联网行业已经过了那个“野蛮生长”的时代。过去几年,不少公司经历了大刀阔斧的调整,.............
  • 回答
    互联网行业的“下探”和“寡头攫取财富”,这话说得挺有意思,也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确实,当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像互联网这样高度依赖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的领域,很容易走向集中。但“老百姓怎么办”,这个问题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回事,又可能走向何方。首.............
  • 回答
    媒体称「996 是互联网行业用工史上的一段弯路」,这句话饱含了对过去一段时间互联网行业普遍存在的过度加班现象的深刻反思和批判。要理解这句话,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一、 如何理解「996 是互联网行业用工史上的一段弯路」?这句话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违背了基本劳动法和人性化原则: .............
  • 回答
    互联网行业收入远高于其他行业,这是一个长期且普遍存在的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详细阐述:一、 核心驱动力:高附加值与高增长潜力1. 知识密集型与技术驱动: 互联网行业本质上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驱动的行业。它高度依赖于创新、算法、软.............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也触及了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核心的矛盾点。今年应届生薪资在互联网和制造业之间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确实是很多制造业从业者乃至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 一、 如何看待今年互联网行业应届生薪资是制造业薪资的四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