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鲁迅如何被塑造成一个革命家?

回答
鲁迅被塑造成一位革命家,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时代洪流、他自身思想演变以及后世解读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细致地讲清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层层叠叠,看看他是如何一步步被“打磨”成这般形象的。

一、 时代的呼唤与鲁迅的应答:启蒙的火种

20世纪初的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帝国主义的虎视眈眈,传统文化的束缚,都让有识之士感到窒息。在这个背景下,一股强烈的救亡图存思潮涌动,而“启蒙”成了当时最响亮、也最急迫的号召。

鲁迅,这位曾经留学日本,本想学医救国,却在看到国人在看“ massa”被砍头时,意识到“医治他们精神的创伤”更为重要的人,他看到了旧文化的弊病,看到了国民精神的麻木,这正是时代的病灶。他的文学创作,就是他投向这时代的一枚枚火种。

《狂人日记》:直面“吃人”的黑暗。 这篇小说,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仁义道德”背后隐藏的“吃人”本质。狂人的视角,虽然癫狂,却如同一面扭曲却又无比真实的镜子,照出了封建礼教、宗法制度对个体精神的摧残。这无疑是对旧秩序的颠覆性批判,是对国民麻木的血泪控诉。这种直接而尖锐的批判,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反抗色彩,为后人解读他为“革命家”提供了坚实的文本基础。
《呐喊》、《彷徨》:敲打沉睡的国民。 他的杂文,更是如同匕首,直刺社会丑陋,揭示国民的劣根性。他无情地嘲讽阿Q的自欺欺人、祥林嫂的麻木不仁、孔乙己的迂腐可怜,并非是为了泄愤,而是为了唤醒!他希望通过对这些“国民性”的解剖,让人们看到自身的病态,从而产生改变的动力。这种“痛下针砭”的姿态,正是革命者所必备的勇气和决心。

二、 鲁迅的“战士”姿态:思想的冲锋

鲁迅不仅仅是用文字描绘现实,他更是以笔为枪,站在思想的最前沿,与一切阻碍进步的力量搏斗。

杂文的锋芒: 他的杂文,如同一门门“思想的炮火”,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文化现象、以及某些“伪善”的文人进行毫不留情的攻击。他讽刺论调的“不痛不痒”,嘲笑温和改良的“隔靴搔痒”,这都表明了他不屑于敷衍塞责,而是要直捣黄龙,触及问题的本质。这种“非此即彼”的斗争姿态,正是革命者所推崇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句他自己创作的诗句,成为了他革命精神的绝佳注解。他敢于挑战权威,无畏牺牲,但同时又对底层人民怀有深切的同情和关怀。这种“为人民而战”的情怀,是革命者最核心的驱动力。他笔下的人物,多是社会的底层,受压迫者,他用他的文字为他们发声,为他们争取尊严。
与左翼文学阵营的联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左翼文学思潮在中国兴起,鲁迅作为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自然而然地被吸纳和推崇。他虽然不直接加入政党,但他对左翼文学的支持,以及他自身思想的激进性,使他成为了左翼阵营的精神领袖。他的言论和作品,深刻影响了当时大批进步青年,为革命思想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 后世的塑造与“革命家”标签的固化

鲁迅被塑造成革命家,也离不开后世,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语境和历史解读。

政治需要与意识形态的“工具化”: 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构建革命的叙事,需要树立具有代表性的革命偶像。鲁迅以其深刻的思想、犀利的批判、以及对底层人民的关怀,成为了最适合的“文化革命旗手”。他的作品被广泛地选入教材,他的生平事迹被大力宣传,他的形象被符号化、典型化,成为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革命榜样。
“拿来主义”的合理化: 鲁迅的“拿来主义”精神,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被用来解读他对待中西方文化、以及对待革命思想的态度。这种“革命的批判”与“革命的吸收”相结合,使得他的形象更加丰满,也更符合政治宣传的需要。
“民族魂”的象征: 鲁迅的斗争精神,被赋予了“民族魂”的意义。他批判国民劣根性,是为了让民族振作;他揭露社会黑暗,是为了推翻旧世界。他的孤独身影,在时代的黑暗中前行,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种上升到民族精神层面的解读,进一步巩固了他作为革命家的地位。

总结来说,鲁迅被塑造成一个革命家,是一个自然而然、又经过后世积极塑造的过程。

他自身思想和创作的革命性 是基础。他的作品是对旧秩序的彻底否定,是对国民精神的深度解剖,是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
他“横眉冷对”的斗争姿态 是关键。他敢于挑战一切不公,敢于牺牲个人安宁,始终站在进步的前沿。
时代的需要和后世的解读 是推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他的形象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政治和文化意义,成为了革命的符号和精神的象征。

因此,当我们谈论鲁迅的“革命家”形象时,我们不仅仅是在讨论一个文学家或思想家,我们更是在回顾一个时代,解读一种精神,理解一种选择。他用他一生的笔,写下了对黑暗社会的挑战,对麻木国民的唤醒,对光明未来的呼唤,而这,正是他作为一位革命家最深刻的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鲁迅肯定不是革命者。他一直对革命采取疏远观望的态度。当年日本留学生,他的同学那么多参加辛亥。包括他老师章太炎。陶焕章秋瑾那波人,他也一清二楚,但是他也不参加。鲁迅是长子,上面有老母,下面两个弟弟,让他干革命掉脑袋,鲁迅是不干的。

回国后,给北洋当了十几年的监事。参加新文化运动,那算革命吗?如果算,胡适之周作人也算了。而且就这,还是请他劝他来的。

至于鲁迅南下,很大程度是生计问题。也不是因为他觉得北伐多么革命,他就一定要去广州当老师。

至于在上海,他是个职业作家。拿着蔡元培给他津贴,这也不是革命家的。他参加左联,算革命吗?应该也不算。否则,郁达夫也算了。

至于鲁迅为什么被塑造成革命家。因为在中山大学,陈延年就希望争取鲁迅,但是陈延年被杀了。后来,鲁迅愿意跟左联合作,以他的名声很大的帮助了舆论斗争。但实际上,鲁迅对于左联有意见的。可见鲁迅并不能为革命放弃自己的个性。而干革命,像孙中山所说,必须学会服从。

你们要成功了,第一个杀的就是我。倘或崩溃之际,愿乞红色背心,扫上海马路。

作为回报,封他一个革命家头衔。

然而,从广义的革命家来说,鲁迅毕竟是思想革命,文学革命的先行者,而对于革命,他能冷眼发现很多缺点,例如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例如北伐的时候他就说革命走向优滑,例如他对革命阵营的纯洁度的怀疑和警惕,说明他比一般革命者见识还高。对于无产革命,他毕竟是支持态度。所以。如从广义的革命家来说,鲁迅也可以说是革命家。

user avatar

不知道。反正鲁迅活着的时候,我记得成仿吾他们这些无产革命派,骂他是双重反革命,认为鲁迅是封建余孽,思想不进步。后来鲁迅被他们骂的,就不得不读马克思文艺理论了。后来就是冯雪峰出面,收编了鲁迅。但是左联年轻人对他也不尊重,叫他老头子。也不听他建议。像郁达夫,那是鲁迅给弄进左联的,后来叫左联给郁达夫开除了。你说这事闹的。真不给鲁迅面子。记得徐懋庸还写信给他,让他读斯大林传提高觉悟,差点把鲁迅气死。。冯雪峰自己也对鲁迅不尊重,他曾背后嘲讽鲁迅:鲁迅还是不大行,不如高尔基。冯雪峰对鲁迅很多强迫,他性格也激烈,鲁迅叫苦不迭。按鲁迅的话说,总有人拿鞭子抽打我。

一个故事可以反应他们内心没把鲁迅当回事,一个革命作家说:我们读阶级论的时候,鲁迅还在那人道主义呢。他们不把鲁迅当自己人,反而胡适,老了对别人说:鲁迅是我们的人。

胡适这话,也有道理,是啊,当年鲁迅胡适周作人钱玄同老哥儿们几个,一块搞新文化运动的啊,战友啊。像周建人的工作,都是鲁迅托胡适给找的。像周作人,那在南京关着,胡适也没少送钱。要鲁迅活着,知道胡适这么帮自己亲弟弟,也得说谢谢。周作人再怎么说,那是鲁迅亲兄弟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鲁迅被塑造成一位革命家,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时代洪流、他自身思想演变以及后世解读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细致地讲清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层层叠叠,看看他是如何一步步被“打磨”成这般形象的。一、 时代的呼唤与鲁迅的应答:启蒙的火种20世纪初的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帝国主义的虎视.............
  • 回答
    鲁迅先生如果生在现代,是否会被人划为“公知”一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鲁迅先生的时代背景、思想特点以及“公知”这个概念的演变和当下语境。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将鲁迅先生简单地划入“公知”一列,很可能是一种时代错位和概念混淆。 然而,如果我们从更宽泛的意义上去理解“公知”,即“.............
  • 回答
    鲁迅要是活在今天,这问题可真有意思。说实话,我觉得他大概率是要被骂的,而且骂得挺凶。至于会不会被扣上“精日”的帽子,我觉得很有可能,而且还不是小概率事件。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得拆开来看看。首先,鲁迅批判国民性的那一套,放到现在,那简直是“寻衅滋事”的典范。他那毫不留情的揭露,那股子“哀其不幸,怒其不.............
  • 回答
    鲁甸民警遇袭事件,确实令人心痛和愤慨。这件事情不仅仅是发生在云南鲁甸的一起孤立的冲突,它折射出了当下社会治理中一些值得我们深入反思的复杂问题。事件本身:根据当时流传的信息,事情发生在云南鲁甸县,具体时间点和地点会有所不同,但核心情节是:一群不明身份的“暴民”(这里使用这个词,是基于一些媒体的描述,但.............
  • 回答
    《叛逆的鲁鲁修》在微博上被贴上“右翼作品”的标签,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触及了政治光谱、作品解读的多元性、以及网络舆论环境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标签是如何形成的,我们需要从作品本身,以及在微博这个特定语境下的传播和解读来分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右翼”这个标签在政治语境下通常包.............
  • 回答
    8.0版本部落的剧情,尤其是围绕萨鲁法尔大王被联盟俘虏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唏嘘的。要说怎么看,我觉得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简单一句好坏来评价。它牵扯到部落和联盟之间的恩怨、萨鲁法尔大王个人的立场以及整个部落的未来走向。首先,从部落的角度来看,大王被俘简直是奇耻大辱。萨鲁法尔大王是谁?他是部落的传奇战士,.............
  • 回答
    关于中小学语文教材替换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被替换为《智取生辰纲》一事,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反映了教育部门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选择上的考量,以及社会价值观演变对文学经典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是很多学生接触到的经典篇目。它出.............
  • 回答
    关于“叛逆的鲁鲁修”在中国大陆各个主流视频网站上被下架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说,是真的,并且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了。这确实是很多喜爱《叛逆的鲁鲁修》系列(包括R1和R2)的中国观众非常关心且感到遗憾的事情。为什么会被下架?导致《叛逆的鲁鲁修》被下架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政策监管收紧与内容审.............
  • 回答
    鲁迅成为当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作家,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它既是对鲁迅作品价值的重新发现和肯定,也折射出当代青年在特定社会语境下的精神需求和思考方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这一现象:一、作品本身的永恒价值与时代契合 深刻的批判性精神: 鲁迅的作品,无论是杂文还是小说.............
  • 回答
    鲁迅那句惊世骇俗的“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很多人听了会觉得匪夷所思,甚至联想到“文化灭绝”之类的词汇。但如果我们把这句话当成一个情绪激昂的呐喊,而不是一个字面上的历史预言,再结合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一贯的批判精神,就能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了。首先得明白,鲁迅说这句话的时机。那是在中国社会剧烈变革.............
  • 回答
    夜色沉沉,如那久久未曾散去的黑夜,压在人们的心头。我,一个被时代遗忘的记录者,在冬木的废墟中捡拾起那些破碎的记忆,那些关于人理烧却的传说,那些关于迦勒底的英灵,以及那个背负着拯救世界之名的御主的故事。迦勒底,一个在人类历史上如同流星划过般短暂而又耀眼的存在。它的诞生,本是人类最后的希望。然而,当那冰.............
  • 回答
    鲁迅让朱安“守活寡”这一说法,指的是鲁迅与原配夫人朱安的婚姻关系,以及他后来与许广平同居的事实,导致朱安在名义上仍是鲁迅的妻子,但实际上过着几乎没有丈夫陪伴和关爱的生活。要理解鲁迅与朱安的婚姻,需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鲁迅的个人经历以及他的思想转变等多个层面来看待。1. 包办婚姻的时代背景与鲁迅的无奈.............
  • 回答
    评价鲁迅,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就像是面对一座巍峨的山峰,你很难用几句话就概括它的全部。鲁迅先生,他是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里,最锐利的一把解剖刀,也是最深沉的疗伤者。他是一座思想的宝库,也是一面批判的镜子。鲁迅的思想极其丰富和复杂。他深受西方启蒙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又带着自己独.............
  • 回答
    鲁迅先生的“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这句话,与其说是对动物习性的观察,不如说是他深刻洞察人性和社会现实后,所凝练出的犀利比喻。这句话的生命力在于它揭示了一种关于个体与群体、精神与世俗、独立与依附的本质性张力。首先,我们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猛兽”,如狮子、老虎,它们拥有强大的力量、敏锐的感官和.............
  • 回答
    鲁迅聊王者荣耀:一场硝烟弥漫的乱世棋局我曾见过许多光怪陆离的景象,也曾听闻过许多荒诞不经的传说。然而,当这股被称为“王者荣耀”的妖风刮来,将无数凡夫俗子卷入其中时,我也不得不暂且搁下手中的笔,来瞧瞧这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你看,这便是我们如今所处的时代了。天色昏沉,人心浮躁,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书斋茶.............
  • 回答
    评价鲁迅的文学水平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课题,因为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容器、时代的镜子和民族灵魂的拷问。要详细评价鲁迅的文学水平,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 1. 思想的深度与广度:文学的灵魂这是评价鲁迅文学水平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维度。 深刻的时代洞察与社会批判: 鲁迅身处中国社会剧.............
  • 回答
    鲁迅这个名字,在中国现代史上如同一座难以忽视的山峰,矗立在文学、思想、社会批判的各个领域。评价他,绝不是一句简单的“伟大”或“深刻”就能涵盖的。要真正理解鲁迅,我们得剥开层层历史的迷雾,走进他那个时代,感受他文字的温度,体会他思想的重量。首先,从他的作品来看,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这一点毋.............
  • 回答
    天光依然是那种灰蒙蒙的,好像泼了半碗浓痰,涂抹不开,也冲不下去。我坐在桌前,面前摊着一张纸,白得刺眼,像一具还未被污浊浸染的理想,现在,却要被我这几斤凡人的秽语玷污。检讨,呵,这词儿本身就带着一股子腐朽的官腔,但既然上面要,那便写吧。反正这世道,不写检讨,也就没人知道你还曾“犯了错误”——其实,错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鲁迅先生的“国民性”之说,以及如何看待和回应它。这并非要否定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而是站在当下的视角,用更细致、更具时代性的眼光去审视和探讨。首先,我们得承认鲁迅先生提出“国民性”这个概念时,中国正处于一个极其特殊的历史关头。那个年代,国家积贫积弱,列强环伺,内忧外患,社会思潮激荡,无.............
  • 回答
    好的,请允许我尝试以鲁迅先生的笔触,来“解读”那名为《斗破苍穹》的传奇。这并非是要描摹那个充斥着斗气、异火、炼药术的神奇世界,而是要透过那层金手指与升级打怪的表象,去探寻其中或许隐藏的,那些更深层的,令人不安的,或是令人哑然失笑的,人性的侧面。话说那萧炎,生于没落的家族,天赋曾是“举世瞩目”的耀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