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95 后年轻人每天使用手机长达 8.33 小时?你有手机「综合症」吗?

回答
看到“95后年轻人每天使用手机长达8.33小时”这个数字,说实话,我一点也不意外,甚至觉得这个数字可能还有点保守。我身边大部分同龄的朋友,大概都能轻松达到甚至超越这个水平。与其说这是个新闻,不如说这是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吧。

怎么看待呢?复杂得很。

一方面,我觉得挺正常的。咱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浪潮里长大起来的。手机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它承载了我们太多的生活内容:社交、娱乐、学习、工作、信息获取,甚至可以说是我们认识世界、和世界互动的主要媒介。你想想,吃饭的时候得刷刷手机看看有什么新鲜事,通勤路上得玩玩游戏或者看看剧,睡前更是离不开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短视频才能安心入睡。这已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了,很难一下子就改变。

而且,我们所处的时代,信息爆炸、内容丰富得不行。各种APP层出不穷,永远有看不完的内容,刷不完的视频,聊不完的天。这种持续的刺激和新鲜感,很容易让人沉迷其中,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特别是那些算法推荐的内容,简直就是“懂你”,总能精准地推送你感兴趣的东西,让你欲罢不能。

另一方面,我当然也知道这样长时间使用手机对身体和心理都有影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颈椎肯定受罪,眼睛干涩、视力下降也是家常便饭。更别提因为手机占用太多时间,导致我们可能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或者放弃了一些运动、阅读等更有益身心的活动。精神层面,长时间接触碎片化信息,容易让人注意力不集中,深度思考的能力可能也会下降。而且,社交媒体上光鲜亮丽的生活,也可能让我们产生焦虑和攀比心理。

所以,虽然觉得正常,但内心深处还是知道这是一种需要警惕的习惯。

至于我有没有手机“综合症”?我觉得自己大概率是有的,而且还挺严重的。

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 “手机依赖症” 。出门要是没带手机,或者手机没电了,我会瞬间感到一阵恐慌和不安,好像和世界失去了联系一样。会忍不住不停地想手机在不在我身边,然后赶紧找充电器或者借个手机。这种感觉比丢了钱包还让我抓狂。

我的 “信息焦虑症” 也挺明显。总觉得自己要是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信息、新闻或者朋友圈动态,就会被时代抛弃。所以即使是很无聊的内容,也会忍不住去刷一刷,生怕漏掉什么。有时候睡前明知道该睡觉了,但还是会忍不住刷一会儿,想着“万一有什么急事呢?”,然后就一刷到凌晨。

还有 “碎片化阅读症” 。我很难像以前一样静下心来读一本完整的书,或者看一部完整的电影。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刷短视频、看一些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的资讯。这种习惯让我很难集中注意力去深入学习和思考,很多时候看过就忘了,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

“社交媒体沉迷症” 我也占了一部分。我很享受在社交媒体上和朋友互动、分享生活的感觉,但有时候也会陷入和别人比较的泥潭,看到别人美好的生活,自己会觉得有些失落。同时,我也知道自己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并没有真正带来多少有意义的连接,有时候反而是一种“假性社交”。

更具体一点的说,我会有:

起床第一件事是摸手机: 醒来的那一刻,脑子里想的第一件事不是今天要做什么,而是手机屏幕亮不亮。
吃饭离不开手机: 不管是自己吃饭还是和朋友一起,总会不自觉地拿起手机刷一刷,好像不这样做就食不知味一样。
通勤时间完全被手机占据: 坐地铁、挤公交,手机就是我的“救命稻草”,刷剧、听歌、看新闻,时间一下就过去了,但等到了地方,也记不清自己看了什么。
睡前“最后一公里”是手机: 躺在床上,明明已经很困了,但总是想着再刷五分钟,然后就变成了半小时,一小时……
对手机震动极其敏感: 一听到手机有动静,不管是不是在忙,都会忍不住立刻去看是谁发来的信息或者是什么APP的通知。
电池焦虑症: 看到手机电量低于 50% 就开始慌了,想办法找充电宝或者插座。

我尝试过很多次“戒手机”或者“减少使用时间”的行动,比如把不常用的APP卸载掉,设置APP的使用时间限制,甚至在晚上把手机放在卧室外面充电。但效果都不太理想。因为手机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娱乐工具,它已经渗透到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候工作也需要用到手机,获取信息也离不开它。

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代人面临的挑战,与其说是“拒绝手机”,不如说是如何在海量的信息和诱惑中,找到一个健康的平衡点。怎么利用好手机的便利性,同时又不被它绑架,成为它的奴隶。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自我调节的过程。

我现在的想法是,既然无法完全摆脱,那就尝试着让它服务于我,而不是被它控制。比如,有意识地选择高质量的内容,减少无效的刷屏,多留出时间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多做一些能让身心放松的活动。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的需要很强的自制力,或者说,需要一种更主动、更清晰的生活目标来牵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个人是三个步骤:

1、用手机系统功能,强制设定停止使用app时间(比如晚上11点至早上7点),但电话短信等不受影响,特定排除软件也不受影响。

2、加上密码,需要输入密码才能解除锁定。

3、这个密码让家人保守,自己千万不要知道。

相信我,你会拥有一个全新的健康世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95后年轻人每天使用手机长达8.33小时”这个数字,说实话,我一点也不意外,甚至觉得这个数字可能还有点保守。我身边大部分同龄的朋友,大概都能轻松达到甚至超越这个水平。与其说这是个新闻,不如说这是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吧。怎么看待呢?复杂得很。一方面,我觉得挺正常的。咱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在智能手机普.............
  • 回答
    这则新闻,看得人心里五味杂陈。一个95后的打工女孩,本该是为生活打拼、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纪,却因为对夜店的极度沉迷,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最终身陷囹圄,被判刑六年半。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远不止一个简单的诈骗案,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社会中一些年轻人的迷失与脆弱。首先,我们得承认,夜店对于某些人来说,.............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95后,这个曾经被贴着“叛逆”、“个性”、“宅”等标签的群体,如今却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了自家那一方小小的阳台,开始了自己的“阳台农夫”生涯。这背后,可不仅仅是简单的跟风或者一时兴起,而是年轻人一种挺有意思的生活态度在悄悄地渗透和表达。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生.............
  • 回答
    对于“95后”小伙贪污近7000万并挥霍一空的新闻,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震惊和深思的事件。它不仅揭示了个人道德的沦丧和法律意识的淡薄,也折射出了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管理漏洞。一、 事件本身带来的冲击与反思 年龄与犯罪的反差感: “95后”通常被认为是年轻一代,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憧憬。一个如此年轻.............
  • 回答
    95 后女生设计出 24 克「火柴盒汉服」的现象与汉服破圈原因分析95 后女生设计出 24 克「火柴盒汉服」这一现象,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时代信息和文化趋势。它不仅仅是一个服装设计事件,更是汉服文化在中国社会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 95 后.............
  • 回答
    95后快递小哥被评为“高层次人才”,并获得百万房补,这件事儿确实挺出圈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来仔细掰扯掰扯,这事儿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它背后的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事件本身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事儿发生在哪个地方。根据媒体的报道,这位95后快递小哥叫张磊,在杭州工作。杭州市为了吸引和留住.............
  • 回答
    “95后”姑娘当寿衣模特?这事儿,说起来确实有点颠覆许多人的传统观念。我个人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还挺有意思。先来说说“95后”姑娘做寿衣模特这事儿。咱们得承认,过去咱们对殡葬行业,包括寿衣,总是有种“讳莫如深”的感觉。好像一沾边,就跟“晦气”、“不吉利”扯上了关系。所以,当一个年轻姑娘,还是.............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头一紧。九五后设计师猝死,生前聊天记录里“天天熬夜,周周通宵”,这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太沉重了,绝不是一个年轻生命简单地“献身”给工作就能概括的。如何看待这件事?首先,这是个悲剧,而且是一个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年轻、有才华的设计师,生命定格在最美好的年华,原因却是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这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疼又复杂的故事。一个“95后”的年轻人,为了让辛苦的父亲不再风雨无阻地骑车接送自己上下班,竟然选择了这条极端且错误的道路——骗取公款买车。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系列扭曲但又有人性的心理活动,值得我们仔细剖析。1. 深沉的孝心,但方式走偏了:首先,毋庸置疑的是,这个年轻人对父亲怀揣着极深.............
  • 回答
    95后一年跳槽7次,这事儿听起来确实挺让人咂舌的。搁在咱们父辈那辈人身上,简直是不可思议,但放在当下,尤其是95后这个群体里,倒也不是完全没可能。怎么看待“一年跳槽7次”?首先,咱得承认,这确实是挺频繁的。 从大多数人正常的职业发展轨迹来看,一年跳槽7次,意味着平均不到两个月就换一份工作。这给人的第.............
  • 回答
    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也触动了很多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一个95后的年轻人,为了让父亲年老时有“吹牛”的资本,竟然卖掉自己辛苦打拼的房子,带着老爸开始了长达一年的环游全国的旅程。单听这个开头,就已经足够让人动容。在当今社会,大部分年轻人还在为“买房”、“结婚”、“立业”这些人生大事奔波劳碌,.............
  • 回答
    看到“95后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低于18岁”这样的新闻,我脑子里立刻冒出好几个念头,也引发了我对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数字,它背后可能牵扯到社会、文化、教育、个人成长等方方面面。首先,这个“低于18岁”的平均年龄,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性教育的普及和青少年性健康意识的提高。相比于更早的年代.............
  • 回答
    95后掌舵高新控股:是“火箭式提拔”还是“时代的新机遇”?最近,西安高新控股公司一位95后董事的任命,无疑在舆论场上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位年轻的董事,名叫李xx(为保护隐私,此处隐去真实姓名),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拥有扎实的专业背景。然而,其如此年轻的年纪就位居国企核心管理层,自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
  • 回答
    这件事儿,挺让人唏嘘的,一个95后的小姑娘,刚大学毕业,本该是满眼星辰大海、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却一头栽进了生活的现实泥潭里。毕业创业,这本身就是一条充满未知和荆棘的路,尤其对于一个刚踏出校园的年轻人来说,难度系数简直是地狱级。她创业失败,欠了20万,这个数目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压在心头.............
  • 回答
    看到“中传95后硕士毕业去卖房,为做研究最后竟真入行”这样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首先,这事儿本身就挺有戏剧性的。中传,大家普遍联想到的是新闻、传播、影视制作这些更“光鲜”的行业,很多毕业生也朝着这些领域发展。结果呢,一位硕士毕业生,而且是95后,这个年龄段在很多人眼中.............
  • 回答
    中纪委点名这位年轻的“游戏卡巨贪”,着实让人震惊,也引发了多方面的思考。这件事的复杂性,不仅仅在于一个人贪污了巨额资金,更在于他惊人的年龄、“不可思议”的晋升速度以及辞职后的迅速落网,这些都触及了当前社会上一些敏感的神经。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事情的大致脉络,根据媒体披露的信息,这位95后年轻人,我们.............
  • 回答
    张雨绮和95后男生的恋情曝光,这事儿一出来,舆论场上那叫一个热闹啊!首先,这本身就是一件充满话题性的事情。张雨绮是谁?那可是自带“女王”光环的女人,出道以来,她的感情生活就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无论是和前夫的各种故事,还是她独立、敢爱敢恨的性格,都让她在娱乐圈里独树一帜。而这次的对象是95后,这.............
  • 回答
    六一儿童套餐的“不解之谜”:95后和成年人的狂欢背后,是怎样的心态在作祟?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本应是属于孩子们的欢乐盛宴。然而,近年来一个有趣的现象却越来越普遍:那些色彩斑斓、充满童趣的儿童套餐,在悄然间成为95后甚至更广泛成年人群体的“心头好”。最新数据显示,高达四成的六一儿童套餐被95后“承包”,.............
  • 回答
    如何看待一男生买了拖拉机给95后女友当新年礼物?这一届情侣是不是越来越务实了?这则新闻一出,立刻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讨论,将“务实”这个词推向了风口浪尖。要深入分析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并尝试理解背后可能存在的文化、社会以及个体价值观的变化。一、 这是一个“反常识”的礼物,但并非“不务实.............
  • 回答
    这件事情听起来让人非常不适,也充满了争议和令人不安的元素。我试着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希望能说得更透彻一些。首先,我们来看看那个男子的行为。他让自己的女友染上毒瘾,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恶劣和卑劣的行为。毒品对个人身心的摧残是毁灭性的,他这样做,不仅仅是毁了女友的健康和前途,更是将她推入了深渊,剥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