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很多 95 后跟老年人一样喜欢在阳台种菜,这反映了年轻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95后,这个曾经被贴着“叛逆”、“个性”、“宅”等标签的群体,如今却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了自家那一方小小的阳台,开始了自己的“阳台农夫”生涯。这背后,可不仅仅是简单的跟风或者一时兴起,而是年轻人一种挺有意思的生活态度在悄悄地渗透和表达。

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生活节奏真的不慢,压力也不小。加班、内卷、信息爆炸,这些词儿估计不少95后都深有体会。在这样的背景下,阳台种菜提供了一种逃离现实、回归宁静的出口。你不需要去高山野岭,也不需要有什么复杂的装备,只是在阳台上,看着那些绿油油的植物一点点长大,发芽、抽叶、开花、结果,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治愈和放松。每天下班回家,什么都不做,就去阳台看看菜,给它们浇浇水,闻闻泥土和植物的味道,这就像给紧绷的神经按下了暂停键,让人觉得心安。

其次,这反映了年轻人对“掌控感”和“实在感”的追求。在信息爆炸、虚拟世界横行的时代,很多东西都变得模糊不清,成功标准也很多元。但种菜不一样,它是最实在的。你付出劳动,它就给你回报,而且这种回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变成一棵菜苗,再到最后能摘下几颗新鲜的番茄或者几片生菜,这种从无到有的过程,带来的满足感是很多虚拟体验无法比拟的。这是一种最朴素的成就感,也是一种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在快节奏、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中,能种出点东西来,会让人觉得自己还是能做点实事的,对生活也多了一份掌控。

再者,这也能看出年轻人对健康和“吃”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在提升。你看看现在市面上的蔬菜,有时候你真的很难完全放心。自己种的,放心不放心,你自己心里有数。化肥农药用不用,用多少,都是自己说了算。虽然阳台种菜量不大,但那种吃到自己亲手种的、干净的蔬菜的幸福感,是无可替代的。这不仅仅是为了省钱,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身体健康的负责。这种“从源头抓起”的态度,也体现在他们对其他消费品上的选择上,比如更倾向于选择天然、健康的品牌。

还有一层,就是对“生活本身”的乐趣的挖掘。以前可能觉得,年轻人就是玩,就是追求潮流。但现在不少人发现,生活本身就能有很多乐趣,而且是那种不怎么需要花大钱,甚至还能省点钱的乐趣。阳台种菜就是这样,它不需要高投入,却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为了种出更漂亮的番茄,你会去研究不同品种的特性;为了解决虫害,你会去学习有机的方法。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原来还挺有潜力的,而且还能接触到一些新的知识,认识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玩”得有深度、有意义,正是很多年轻人所追求的。

更进一步说,这可能也和一种“慢生活”理念的悄然兴起有关。虽然大家整体生活节奏很快,但很多人内心深处还是渴望放慢脚步,享受生活中的一些小确幸。阳台种菜,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慢生活”实践。它需要耐心,需要细心,需要时间去等待。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在学习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感受季节的变化,如何从忙碌中抽离出来,去体会一些更本质、更持久的快乐。

最后,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交媒体的影响。现在年轻人很多都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包括阳台种菜的成果。这种分享,一方面是记录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一种与他人交流和互动的方式。看到别人分享成功的经验,自己也会受到启发,也想尝试一下。当你的阳台种出了一抹绿色,甚至是一些成果,拍照发个朋友圈,也能收获一些赞和评论,这也会增加继续下去的动力。

总而言之,95后喜欢在阳台种菜,与其说是复古或者返璞归真,不如说是他们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了一种回归自我、掌控生活、追求健康和真实乐趣的方式。它是一种更注重内在感受、更关注生活品质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在繁忙都市生活中寻求平衡和宁静的智慧。这批年轻人,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懂得如何去“好好生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们种的不是韭菜,而是自己。这是什么情怀?这叫自我定位明确。年轻人知道自己是一颗韭菜,因此会在阳台种韭菜,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是个打工人,是韭菜,随时都可以收割,不要被资本家的糖衣炮弹给迷惑了,不要被高大上的写字楼给蒙蔽了,不要被西装革履包臀裙高跟鞋给忽悠了,穿得人模狗样并不代表都市里的繁华有你的一席之地,你的青春年华就是你阳台种的韭菜,到了时间,资本家就把你收割。


韭菜自己种自己吃,这不仅是一种节约,更是一种反抗的象征。韭菜将会是打工人年轻人的共同植物,就像橄榄枝代表着和平,韭菜代表着打工人,时刻明确自己的定位,人人一颗韭菜,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防止收割。


而自己割自己种的韭菜,代表年轻人有一颗奔向自由的心。我们希望,在未来,我们也可以像普通的农民劳动者一样,自给自足,自己吃自己种的蔬菜果实,而不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被资本掠夺,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让我们一起种韭菜,为我们各自的明天祈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95后,这个曾经被贴着“叛逆”、“个性”、“宅”等标签的群体,如今却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了自家那一方小小的阳台,开始了自己的“阳台农夫”生涯。这背后,可不仅仅是简单的跟风或者一时兴起,而是年轻人一种挺有意思的生活态度在悄悄地渗透和表达。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生.............
  • 回答
    央视在2016年春晚后声称“95%的人都说2016春晚办的很好”,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说法,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要详细看待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数据来源和调查方法的可信度: 央视是官方媒体,其自身发布的统计数据,尤其是在自身举办的活动评价上,容易被认为是带有倾向性的.............
  • 回答
    英国宣布大幅削减对华援助经费的消息,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很多人好奇这笔钱过去都花在了哪些地方,以及这次削减对中英关系意味着什么。援助经费流向何方?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英国的对外援助,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或新兴经济体,其目的通常是多方面的。它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给钱”,而是通过各种项目和合作,在特定领.............
  • 回答
    关于许多公众号作者声称发布涉及“屏蔽网址链接被要求限期整改相关”的文章会遭遇腾讯封杀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1. 平台的内容审核机制与政策导向: 腾讯作为内容平台,拥有强大的内容审核能力和规则体系。 微信公众号作为腾讯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发布受到严格的.............
  • 回答
    在我看来,教学医院值夜班和急诊科大量由正在上学的研究生和规培医生(以下统称为“年轻医生”)承担,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其中包含了积极的教育意义、现实的资源压力、潜在的风险以及深层次的制度性考量。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影响。一、 积极的教育意义和必要性:这是最核心的理由,也是支持.............
  • 回答
    在知乎这样一个聚集了大量高知、高收入、高阅历用户群体的平台上,看到许多比自己“过得好”的人,确实是许多知乎用户普遍会有的体验。这既是知乎平台的特点所致,也可能触及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敏感点。看待这种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知乎用户群体的特征与“过得好”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知乎用户群.............
  • 回答
    “很多人不读书一样当老板挣大钱”这句说法,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也因此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辩证地看待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一、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成功的案例确实存在: 现实中有大量不依赖传统高等教育背景,但凭借聪明才智、敏锐的市场嗅觉、强大的执行力、敢于冒险的精神,最.............
  • 回答
    在B站这样一个以年轻用户为主的平台,关于“黑人”话题的讨论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种族歧视言论。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而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个别用户。首先,网络环境的匿名性和群体效应是重要的推手。在B站,大部分用户是匿名的,这种匿名性降低了用户在发表言论时的顾虑和责任感。当一些用户开始发.............
  • 回答
    成年人在六一儿童节期间参与庆祝活动的现象,反映了社会文化、家庭关系和个体心理的多重层面。这一现象既具有积极意义,也存在需要反思的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入分析: 一、现象的表层原因:成年人的自我满足与情感投射1. 缓解压力与情感宣泄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成年人往往面临工作压力、家庭责任等.............
  • 回答
    “很多国人说日本人祖先做的事和他们后辈没关系”这句话,背后反映了对历史责任、民族认同、代际传承以及集体记忆等多个复杂层面的看法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一、 话语背景与产生的动机: 历史叙事的对立: 这句话最直接的背景是中日两国在近代历史上的冲突,特别是日本在二战期间.............
  • 回答
    哔哩哔哩用户自发维护“付费先看”模式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背后既有用户自身利益的考量,也反映了内容创作生态的变迁以及平台商业化策略的影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 “付费先看”模式的由来与本质首先,需要明确“付费先看”在哔哩哔哩(B站)上的具体表现。通常指的是: .............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对于很多人来说,“debate”这个词确实可能相对陌生。尤其是在一些非英语专业或者非学术背景的考生群体中,这种情况可能更为普遍。这其实挺正常的,毕竟我们的教育体系,虽然在不断进步,但在某些领域的普及和重视程度上还是有差异的。首先,从语言环境.............
  • 回答
    这现象啊,其实挺有意思的,就像给游戏里的一些元素起了外号一样,但又不是简单的昵称。我观察下来,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而且往往是几种因素叠加起来的:1. 规避审查和平台限制:这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原因。不少游戏内容因为涉及暴力、色情、敏感政治话题,或者仅仅是因为开发商的特定营销策略,会在一些游戏社区、论.............
  • 回答
    “很多人说保险理赔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而且经常被提及的现象。要理解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保险公司的角度、投保人的角度、产品设计的角度以及整个行业的生态。一、为什么会有人说保险理赔难?首先,我们要承认这个说法背后有其现实基础,原因复杂多样: 信息不对称与认知偏差: .............
  • 回答
    用“I stand with Ukraine”做头像,这可不是什么简单换个表情包的事儿。这背后,是一股复杂的情感洪流、价值观的站队,以及在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的独特体现。要说透这件事,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1. 道义的呼唤与同情的表达: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是人们对乌克兰人民遭遇战争的同情。当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在婚恋市场上挺普遍的现象,很多女生在择偶时会列出一系列看似“完美”的标准,比如身高一米八、家境优越、有上进心等等。怎么看待这个事儿呢?我觉得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首先,从女性自身的需求和安全感出发,这是非常自然的。 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 身高,在很多文化中,高大的男性会给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是很多喜欢《轻音少女》的朋友们会遇到的。当我们在各种论坛、评论区,甚至现实生活中听到有人说它是“废萌番”的时候,心里多少会有点不是滋味,也可能觉得有些不公平。不过,要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废萌番”这个标签是怎么来的。从字面意思上理解,“.............
  • 回答
    这事儿啊,还真挺普遍的。你走在街上,或者刷刷手机,总能瞅见一些男生,他们用的头像,嘿,不是真人照片,而是清一色的动画或者漫画里的妹子。而且,这可不是一两个人,感觉成了一种“潮流”或者说一种“常态”。为啥会这样?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美学上的追求。咱们得承认,日本的动画和漫画,在人物设.............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能看到不少中文文章,在提到“grandfather”这个词时,但凡涉及到比较亲近的祖父辈,习惯性地就用“爷爷”来翻译。乍一看似乎没什么大问题,毕竟“爷爷”是我们最常见的称呼。但如果我们细究一下,就会发现这里面包含了一些文化和语言上的微妙之处,也反映了我们在翻译时的一种“习惯性简.............
  • 回答
    的确,不少人对于彩礼和嫁妆的法律定性存在模糊甚至误解,认为它们似乎天然就属于女方,是女方个人所有,甚至可以随意支配。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社会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和现实的婚姻操作,而非严格的法律条文。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彩礼与嫁妆的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