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很多哔哩哔哩用户自发的维护“付费先看”模式?

回答
哔哩哔哩用户自发维护“付费先看”模式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背后既有用户自身利益的考量,也反映了内容创作生态的变迁以及平台商业化策略的影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 “付费先看”模式的由来与本质

首先,需要明确“付费先看”在哔哩哔哩(B站)上的具体表现。通常指的是:

大会员专属内容: 许多高质量、独播的动漫番剧、纪录片、电影、甚至是部分UP主创作的深度内容,仅对付费大会员开放。
部分番剧的提前观看权: 即便是非付费用户也能观看部分番剧,但付费会员可以比普通用户更早(例如一周)看到更新的剧集。
部分直播、付费课程等: 平台上的其他增值服务,如部分直播的特定功能或回放、知识付费课程等。

这种模式的本质是将部分优质内容与付费会员绑定,通过付费来获取更早、更 exclusive 的观看体验。

二、 用户自发维护“付费先看”模式的心理动因

为什么会有用户积极维护这种模式?这背后存在着多层面的心理和利益考量:

1. 对优质内容的渴求与尊重:

内容稀缺性与价值感: B站早期以二次元、用户创作内容(UGC)为主,但随着发展,引入了大量独播动漫、纪录片、电影等专业制作内容(PUGC/OGC)。这些内容往往制作精良、成本高昂,并非能随意免费提供。用户深知,这些高质量内容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对创作者的支持: 许多用户理解,付费是支持内容创作(无论是平台引入的番剧版权方、纪录片制作方,还是平台上的UP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他们认为,如果内容质量足够好,愿意为之付费,从而激励创作者产出更多优秀作品。这种付费行为被视为一种“消费升级”和对“价值”的认可。
社区文化认同: B站的社区文化一直强调“爱与和平”、“分享与创作”。当平台引入付费模式时,一些早期用户可能将其视为社区发展和内容升级的一部分,并愿意以自己的方式去维护这种“健康生态”。他们可能认为,免费内容过多反而会稀释平台的价值,让低质量内容泛滥,影响整体体验。

2. 用户分层与身份认同:

“核心用户”的身份象征: 对于一些长期使用B站、并愿意为平台付费的用户来说,成为大会员是一种身份的认同和归属感。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是B站的“核心用户”或“真爱粉”,享受比普通用户更优越的体验是理所当然的。
通过付费获得优越感: 在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中,付费会员往往能获得一些“特权”,例如更早看到内容,或者拥有一些特殊的标识。这种分层能够满足部分用户对优越感和“与众不同”的追求。他们会觉得,既然花了钱,就应该有相应的回报,并会维护这种回报的合理性。
抵制“白嫖党”的心态: 有一部分用户可能对那些只享受平台资源却不贡献付费的用户存在一定的不满,他们会通过维护付费模式来表达这种“公平”的诉求。他们认为,如果每个人都只“白嫖”,平台和内容创作者就无法生存和发展,最终损害的是所有用户的利益。

3. 对平台商业化策略的理解与接受:

商业化是必然趋势: 用户逐渐意识到,B站作为一个商业公司,需要盈利才能持续运营、购买版权、扶持UP主。因此,对“付费先看”等商业化模式,许多用户持理解甚至支持态度,认为这是平台生存和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
平衡免费与付费的认知: B站并非所有内容都强制付费。它依然保留了大量的免费内容,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这种“免费+付费”的模式,在用户看来是一种相对平衡的选择。他们可能认为,只要免费内容足够多,付费内容不过度侵占用户的选择权,那么付费模式就是可以接受的。
对付费内容质量的信任: 用户愿意付费,是因为他们对B站引入的内容有一定信任。他们相信,付费的内容大概率是比免费内容质量更高的。因此,维护付费模式,就是在维护这种内容质量的保证。

4. 社区内的理性讨论与话语权:

部分用户是“理性拥护者”: 在B站的评论区、弹幕、社区讨论中,确实存在一部分用户,他们能够清晰地阐述付费模式的合理性,例如成本、收益、版权等问题。他们的发言可能影响了其他用户的看法,逐渐形成一种维护付费模式的“主流声音”。
“控评”或引导舆论: 在一些关于付费模式的争议性讨论中,支持付费的用户可能会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通过大量正面评价来“压制”负面声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舆论方向。

三、 用户维护“付费先看”模式带来的影响

用户自发维护“付费先看”模式,对平台和内容生态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巩固了平台的商业模式: 这种用户行为直接支持了B站的大会员收入,使其能够继续投入到内容采购和制作中。
激励了内容创作: 优质付费内容的存在,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优秀创作者入驻,另一方面也为平台上的UP主提供了更多商业化的可能性(例如付费专栏、付费课程)。
加剧了用户分化: 尽管许多用户理解并支持,但不可避免地也有一部分用户因为付费门槛而感到不满或被疏远,加剧了用户群体之间的体验差异。
可能导致“内容内卷”: 为了吸引用户付费,平台和内容创作者可能会更加追求“爆款”或“吸金”内容,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小众、实验性内容的生存空间。

四、 潜在的争议与挑战

虽然有用户维护,但“付费先看”模式也并非没有争议:

“免费”标签的稀释: 一些用户认为B站的“免费”属性正在被削弱,与传统的视频平台区别越来越小。
内容质量的波动: 并非所有付费内容都物有所值,用户对付费内容的质量期望也会影响其对模式的接受度。
信息茧房风险: 过度依赖付费内容可能会让用户更少接触到多样化的信息和观点。

总结

总而言之,哔哩哔哩用户自发维护“付费先看”模式,是多种心理、利益和认知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体现了用户对优质内容的追求、对创作者的支持、对平台发展的认同,以及对自身作为“核心用户”的身份认知。这并非简单的“支持”或“反对”,而是一个关于内容价值、商业模式与用户体验之间复杂平衡的体现。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深入B站的用户群体,看到他们对平台内容生态和社区文化有着自己的判断和维护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这个问题,小编一向十分感兴趣,因此过来提供一点资料跟大家分享一下,不过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错漏之处还请见谅。


第一部分,视频网站以什么为生?


请看下图《中国移动付费视频用户白皮书》

这是艾瑞咨询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移动付费视频用户白皮书》里面的内容,让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好了。


1、广告收入是视频网站最大的收入超过半壁江山,但所占比例在逐年下降


2、用户付费(即视频增值服务)在快速上升,成为仅次于广告的第二大收入。


3、其他,例如打赏之类的,可惜没有详细内容,无法分析。


也就是说,从趋势来看,视频网站要保证自己的收入,除了广告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付费群体的快速扩张,如何让用户付费成为每一个视频网站必须认真研究的内容。


请看下图《中国互联网影视付费用户研究报告》

这是艺恩网站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影视付费用户研究报告》,从13年的微乎其微,到如今巨大的付费群体,可以说除了广告之外,正是这群人支撑起了中国视频网站的繁荣。


如果不是用户群体的急速爆发,让视频网站看到了盈利的曙光,又怎么会获得巨额资本的注入。


是的,至今为止大部分视频网站仍旧处于亏损状态。


第二部分,视频网站的巨大开支


主要开支有那么几个


1、不断上涨的巨额版权费。


2、宽带费和服务器费用。


至于这两个究竟有多少,不好意思,小编没有找到,还需要大能提供数据,十分抱歉。


不过可以从一些期刊看到一些数据。

请看这段《民营视频网站盈利模式的创新研究》

财报显示,优酷土豆2015年第三季度亏损4.3558 亿元,与上年同期亏损1.9765 亿元相比,亏损不降反增;
爱奇艺第三季度,将百度的营业利润拉低了5.4 个百分点;从这两大巨头来看,视频网站的盈利仍然很艰难。


真假并不清楚,仅仅只是引用一下期刊上的文字,没有其他意思,不过也可以看出财政亏损是视频网站不可回避的困难。


第三部分,视频网站如何提高付费用户呢?


视频网站都是想挣钱的,投资者也是想挣钱的,目前能够忍受不断的亏本,是为了更美好的明天,如果这个明天没有了,也就没有现在繁荣状态的视频网站了。


所以视频网站一定是想要挣钱的,哪一家都不会例外。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第一部分的时候看到了未来的趋势,那就是付费用户越来越重要,越来成为视频网站的重要收入。


也就是说,怎样把非付费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是视频网站绞尽脑汁在做的。


那么是因素让非付费用户成为付费用户呢?


请看下图企鹅智库《2016年中国视频网站付费会员调查报告》


如果按照企鹅智库的调查,成为付费用户的三大主因,便是付费观看内容去除广告抢先看


简而言之,就是足够的付费会员特权,跟普通用户拉开差距。


其中非常有意思的就是,去除广告这一点所占比重几乎跟付费观看没有多大差距。


这就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最后小编身为轻萌小说的机构号,立场毫无疑问是站在支持付费这边的。


当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具体来说,企业的义务就是为观众提供更多优秀的服务。


而观众对于优质服务的支持,将会让行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中国移动付费视频用户白皮书》艾瑞咨询

《中国互联网影视付费用户研究报告》艺恩

《2016年中国视频网站付费会员调查报告》企鹅智库

《民营视频网站盈利模式的创新研究》


题外话:


小编在这一块也不是专家,所以也就是提供一些资料,有兴趣可以去看参考文献的。


最后惯例地求一波关注,关注就是对小编最大的支持。


谢谢大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