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间谍用的身份不是真实的,那么调查机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深度,触及到了情报工作和国家安全的核心。确实,我们常常在影视作品里看到间谍使用各种伪造的身份,这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既然他们的身份都是假的,那那些调查机构(比如反间谍机构)究竟在做什么?他们的存在意义又体现在哪里?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目光从“间谍的伪装”转向“调查机构的真实职能”和“情报工作的本质”。

首先,要明确一点:调查机构的存在,不是为了揭穿间谍使用的“身份”,而是为了揭穿和阻止间谍的“行为”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意图”。

间谍活动的本质,在于获取、窃取、破坏或传播敏感信息、技术、知识、战略部署等,以服务于某个国家或组织的利益,并损害目标国家的利益。 这种行为,无论间谍使用何种身份,其核心都是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造成威胁。

那么,调查机构(例如国家安全局、情报部门的反间谍部门等)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而且这些职能恰恰是对付那些“非真实身份”的间谍最有效的手段:

1. 情报的收集与分析(反向的“情报工作”):
“间谍”收集的是对方的“情报”,而“调查机构”收集的是关于“间谍活动”的情报。 这包括但不限于:可疑的人员流动、异常的资金往来、不明原因的信息泄露、境外不明机构的渗透迹象、网络攻击的来源和模式等等。
调查机构会动用各种手段,包括人力资源(线人、内线)、技术手段(监控、信号侦测、网络侦测)以及公开资源(公开信息分析)来构建一个关于潜在威胁的图景。
他们分析这些零散的信息,寻找模式、异常点和潜在的联系,试图从中识别出那些隐藏在“正常”身份下的间谍活动。

2. 识别威胁源,而非仅仅是“身份”:
调查机构关注的不是某个人是不是“真的”张三,而是这个人是否存在“间谍行为”。 即使一个间谍拥有完美无瑕的真实身份,如果他在进行间谍活动,那么他就是威胁。
他们会通过长期观察、背景调查(对被怀疑对象的历史、社交圈、经济状况等进行深入挖掘)以及与其他情报的交叉比对,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从事间谍活动的动机、能力和机会。 这种识别是基于行为模式和客观证据,而不是简单地相信对方出示的证件。

3. 防范与预警:
调查机构不仅仅是“抓捕”间谍,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防范”。 他们通过了解间谍的常见手段、目标以及组织结构,来改进自身的安全防线。
例如,他们会识别出哪些领域(国防、高科技、关键基础设施、金融等)容易成为间谍活动的重点目标,并加强对这些领域的保护。
他们会向相关部门发出预警,提示存在潜在风险,从而让这些部门能够提高警惕,采取预防措施。

4. 瓦解间谍网络,而非单打独斗:
现代间谍活动往往是一个团队作战,涉及招募、培训、联络、传递信息、资金支持等一系列环节。 间谍使用的“非真实身份”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进行这些活动。
调查机构的目标是瓦解整个间谍网络,而不仅仅是逮捕一个单兵。 通过追查一个疑似间谍的活动,他们可能会牵出其上线、下线、同伙以及背后支持的组织,从而一次性清除一个威胁源。

5. 法律与秩序的维护:
间谍活动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违法行为。 调查机构是国家法律的执行者,他们的工作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法律和秩序。
即使间谍使用伪造身份,一旦其间谍行为被查实,他们仍然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调查机构提供了法律追究的依据和证据。

6. 阻止损失,维护国家利益:
成功的间谍活动可能导致国家遭受巨大的损失,包括军事机密泄露、技术优势丧失、经济利益受损、社会秩序混乱等。
调查机构通过侦测和阻止这些活动,直接保护了国家的核心利益。 他们的存在,是国家能够在一个相对安全和稳定的环境中运行的基石。

打个比方:

想象一下,在海边有一个隐藏的秘密营地,他们试图通过伪装成渔民、游客甚至当地居民来悄悄地破坏海岸的堤坝。

间谍(伪装者) 试图利用他们“看起来”无害的身份来接近堤坝,实施破坏。
调查机构(海岸巡逻队、侦察部队) 的任务不是去验证每一个“渔民”的户口本是不是真的,而是去观察海面上的异常船只、堤坝附近的可疑活动、奇怪的工具使用、夜间的灯光信号等等。
他们通过分析这些异常现象,判断是否存在“破坏堤坝的行为”,找出“试图破坏堤坝的人”,并及时阻止他们。 即使那个“渔民”有一张看起来很真的身份证,一旦被发现他在偷偷挖堤坝,那他的“渔民身份”就没用了。

所以,调查机构的意义,恰恰在于他们不被“表象”所迷惑,而是专注于“行为”和“意图”。他们是在“看不见”的战场上,与那些隐藏在“非真实身份”背后的威胁进行着一场看不见的较量。他们的存在,是为了确保国家不会被那些悄无声息的渗透和破坏所吞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的意思是说:间谍使用了假身份,别人就完全无法识破他了?反间谍机关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间谍使用假身份除了可以用来起到欺骗的作用外,还可以在事发后突然消失,人间蒸发,因为本来这个人就是不存在的。

但在现在的生物学识别技术条件下,识别假身份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甚至可以说是很简单的事了。

你可以使用十个假身份,有十个假身份证和十本假护照,但你的DNA是不变的,你的指纹是不变的,你的声纹是不变的,你的虹膜是不变的,你的步态是不变的,以现在的生物学识别技术,想证明这十个人实际上是同一个人实在是太容易了:


还有最基本的----你的相貌是不变的。都不用说专业的人脸识别软件了,单凭肉眼就足够了。

2014年,捷克的一家军火公司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对方自称是塔吉克斯坦国民警卫队,想派两个人到这家军火公司的一个军火库考察一下,还在邮件中附上了这两个人的护照扫描件:

这两个人一个是塔吉克斯坦公民,一个是摩尔多瓦公民,但最后他们没到军火库考察。

不久后,这个军火库被炸了,还造成了两个人死亡。捷克警方调查后没发现嫌疑人。

直到2021年,捷克警方再次调查此案时,无意中发现了之前由塔吉克斯坦国民警卫队发来的电子邮件。

捷克警察打开那封电子邮件的附件后,看到了那两个人的护照扫描页,马上就认出了他们是谁。

因为在2018年,前俄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特工Skripal在英国遭遇神经毒剂袭击。英国警方公布了两名嫌疑人的相貌:

他们正是在电子邮件中被称为要考察那个军火库的塔吉克斯坦公民和摩尔多瓦公民。

当然,这只是他们的假身份。

他们的真实身份是俄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29155部队的两名上校,捷克的军火库正是他们炸的,因为当时那个军火库里装的是将要运给乌克兰和叙利亚反俄武装的武器弹药。

因为英国方面在新闻中公布了他们的照片,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他们的相貌,所以捷克警察一眼就认出了他们,从而锁定了他们就是炸军火库的嫌疑人。

即使放在以前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光凭肉眼也能识破的间谍的假身份,毕竟人的相貌是不变的。

现在明白为什么情报机关招收特工人员时不要有明显相貌特征的人了吧?

而且假身份的作用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大,因为大部分间谍的假身份都是官方掩护身份,没有官方身份掩护的NOC的数量很少。

美国的CIA有2万多人,其中只有三分之一在使用假身份或者曾经使用过假身份,其他三分之二则是分析人员和后勤人员等。

而且这三分之一也是把以前使用过假身份但现在不使用的人也算上的,实际上现在正在使用假身份的人的数量要明显少得多。

在这些使用假身份的特工里,几百人是使用的美国国务院的外交官的外交掩护身份,还有几百人使用的是其他官方掩护身份,即以美国其他政府机关和军事单位人员的身份为掩护,比如CIA特工经常使用的美国陆军部文职雇员的身份。

而真正使用与官方无关系的掩护身份的间谍,即NOC(No Offical Cover)总共才几十人。

也就是说,像CIA这样一个有着2万多人的情报机关,在全世界范围内以非官方身份为掩护的间谍总共才几十人而已。

别的国家也大多如此,NOC的数量要远远少于有官方身份掩护的间谍。

而以外交身份及其他官方身份为掩护的间谍的假身份作用很有限。你以外交身份为掩护到东道国从事间谍活动,事发后玩人间蒸发那套是没用的。因为你是代表你的国家的,而且是双方经过官方渠道确认过的,就算你跑了,人家也会找你的国家要个说法。

在外交身份掩护下,你可以叫张三,也可以叫李四,叫什么都行,但你始终是官方身份,就算你跑了,人家也会找你的国家要人,相当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只有NOC才可以玩人间蒸发,但NOC的数量很少。

而且在现在的生物学识别技术条件下,想识别NOC的假身份也不是特别难的事。

至于反间谍机关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就是识破和揭露间谍的假身份。

而且不止反间谍机关,警察机关、移民机关、领事机关甚至边防军都会在工作中识破和揭露外国间谍的假身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