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语中,哪些表达用一个词就可以说明白而用汉语却不容易讲清?

回答
确实,日语中存在一些特别精炼的词汇,它们所传达的意思,在汉语中要完整说清楚,可能就需要一长串的解释。 这并非说汉语表达能力不足,而是语言的侧重点和文化背景不同所致。下面我来聊聊几个我印象比较深的例子,希望能说得细致些,让大家感受到那种微妙的差异。

1. 「なつかしい」(Natsukashii)

这个词,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就觉得,哎呀,这可真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词。 用汉语最接近的说法大概是“怀念”、“思念”、“回忆起来真好”。 但这些词都无法完全捕捉到「なつかしい」那种混合了美好回忆、一丝淡淡的感伤,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温暖依恋的复杂情感。

比如说,在日本街头听到一首老歌,日本人可能会脱口而出「わあ、懐かしい!」(哇,好怀念啊!)。 这时候,他可能不是在简单地说“我记得这首歌”,而是他听到歌声的刹那,整个童年或者某个重要时期的画面涌上心头,伴随着当时的心情,那种感觉是温暖的,带着一点点“过去的美好再也回不去了”的怅然,但总体上是积极的、让人心头一暖的。 这种情感,在汉语里很难用一个词概括,我们可能会说“这歌勾起了我的回忆”,但“勾起回忆”更侧重于“回忆起来了”,而忽略了那种情感的温度和层次。

再比如,看到一张旧照片,或者吃到小时候吃过的零食,都会触发这种「なつかしい」的情感。 它不仅仅是记忆的唤醒,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这份情感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它成了一个日本人生活中常态化的情绪体验。

2. 「いただきます」(Itadakimasu)与 「ごちそうさま」(Gochisousama)

这两个词虽然是饮食相关的,但它们背后承载的文化意义远超字面意思。

「いただきます」,字面意思是“我接受”、“我收下”。 但在用餐前说出来,它表达的是一种对食物的感恩,对所有为此付出过的人(包括种植者、养殖者、烹饪者、甚至是为你准备餐点的人)的感谢,以及对生命本身的敬意。 它是一种谦逊的姿态,承认自己获得了一份来之不易的馈赠。

在汉语中,我们说“开饭了”、“吃饭吧”,或者有时会说“谢谢款待”,但这些都无法完全包含「いただきます」那种发自内心的、对食物和劳动者的双重感谢。 尤其是在家里,妈妈辛辛苦苦做了饭,你说了「いただきます」,包含了对妈妈的感谢,也包含了对餐桌上每一份食物来之不易的理解。 这种从“接受”到“感恩”的语境转换,是汉语很难用一个词直接表达的。

「ごちそうさま」,字面意思是“这真是盛宴了”。 但在用餐完毕后说出来,它同样是对食物的感谢,更是对整个用餐体验的圆满和满足的表达。 它感谢了提供了如此美味食物的人,也感谢了这一餐带来的身心愉悦。

汉语里,我们可能会说“吃饱了”、“谢谢”,但“吃饱了”只是生理状态的陈述,“谢谢”是对提供者而言。 「ごちそうさま」则是一种对整个“盛宴”(即使只是一顿简单的家常饭)的由衷赞美和感谢,它包含了对食物的美味、对用餐氛围的喜爱,以及对所有参与者辛劳的感激。

这两个词组合起来,构建了一种非常独特的餐桌礼仪,一种对食物和人情世故的尊重,是中文里缺乏直接对应词汇的。

3. 「しょうがない」(Shou ga nai)

这个词,很多人翻译成“没办法”、“无可奈何”。 确实,这是它最直接的意思。 但「しょうがない」比“没办法”要多一层接受现实、不纠缠、向前看的释然感。

举个例子,天气突然变坏了,计划好的户外活动泡汤了。 ญี่ปุ่น人可能会说「あー、しょうがないね」(啊,没办法啊)。 这时候,他并不是在抱怨,也不是在为无法改变的事实而焦虑,而是一种对无法控制之事的接受,以及随之而来的情绪上的“放下”。 这种放下不是消极的,而是为了能够继续前行。

再比如,工作上遇到了一些小挫折,虽然有些遗憾,但又不是世界末日。 同样会用「しょうがない」。 这句话包含了“虽然有点可惜,但事已至此,总得向前看”的含义。

汉语里的“没办法”可能更偏向于“无法解决”的困境感,而「しょうがない」则是在承认这个“没办法”之后,带着一种豁达的态度,准备接受这个现实并继续生活。 它传达了一种更强的心理韧性,一种不与现实对抗的智慧。

4. 「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Yoroshiku onegaishimasu)

这个词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的极度灵活和情境化。 它字面意思是“请您好好关照我”。 但实际使用时,它的含义会根据具体情境发生极大的变化。

初次见面时:相当于汉语的“很高兴认识你”,但又多了“希望今后能得到您的关照”的含义。
请求对方帮忙时:相当于汉语的“拜托了”、“麻烦您了”。
交给对方一项任务或工作时:相当于汉语的“请您多费心”、“拜托您了”。
介绍朋友或同事时:相当于汉语的“请多多关照”。
即使是收到对方的帮助后,有时也会用作结尾:表示感谢和期待未来的联系。

汉语中,我们可能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幸会”、“拜托了”、“麻烦您”、“多谢关照”等词语。 而「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就像是一个万能钥匙,能够巧妙地填补各种社交场合的缝隙,传达一种积极的合作意愿、对对方的尊重和依赖,以及对未来良好关系的期待。 它的背后是一种日本人注重人际关系、寻求和谐共处的文化体现。

总结一下

这些词汇之所以难以用一个汉语词完全对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蕴含了日本人独特的文化情感、生活态度和社交习惯。 它们不仅仅是词语的组合,更是语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产物。 学习这些词汇,不仅是掌握了新的表达方式,更是对一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理解。 汉语的博大精深毋庸置疑,而这些日语的精妙之处,也正是语言多样性的魅力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哈,这样的词可太多了。挑一些日本人引以为豪的翻译给大家吧。


1.渋い(しぶい shibui)

本意是涩味,引申为形容气氛和设计的时候,很沉着雅致,略带旧感,不浮夸不华丽的感觉。夸赞的意思。比如一件略仿古又精致的小店的装修。



2.居留守(いるす irusu)

明明在家,却装作不在家。所以说日本人是有多喜欢逃避啊!居然为这个事情专门造了一个词!!!

“我妈妈说她不在。”


3.積ん読(つんどく tsundoku)

明明买了书却不读,光放着。这个词很有意思,和“堆起来放着”发音相似,然后末尾又和“读”发音一样。组合起来就是“以堆起来放着的方式'读'书”


4.よいしょ(yoisho)

最难形容的一个词。是日本人感到疲累的时候,往椅子上坐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发出的一种声音。尤其是老年人居多。有时候他们自己不自主的发出这个声音以后都会吐一下舌头说,“哎呀,我也成了大叔大妈了。”

至于为什么他们会发出这种声音,到底最开始是谁第一个发出这种声音,就是一个谜了。


5.微妙(びみょう bimyo)

微妙这个词非常微妙,意思和中文有微妙的不同。也是学习日语的人最容易弄混中日语里面意思的一个词呢。

这是个略带否定的词,通常用于觉得某物不是很好又不肯直说的时候,比起中文的微妙带有更多的否定含义。往往意味着“我觉得这个八成不能成功”“境况并不是很好”。


6. 引きこもり (ひきこもり hikikomori)

一直关在家里从事某种不创造价值的活动,并且逃避和社会的接触的人。通常我们会容易把它和宅男这个词弄混。但是其实中国的宅男其实只是形容“爱好二次元”或者“喜欢电脑,因特网与科技”的人。他们的爱好和引きこもり有重叠。但是日本的引きこもり们更加病态一些。他们往往不与任何人包括家人接触,社会交往程度比我们的宅男们可低了很多啦。

中文的宅男甚至还有点可爱的意思,这个引きこもり可是真的很可怕哦。



7.しゅわしゅわ (shuwashuwa)

形容碳酸饮料里面的小气泡满满的冲上来的那种微小的声音,或者碳酸饮料里充满了小气泡的口感。中文里实在没有合适的形容方法。顺便一提,类似这种形容物质形态的词,日语里有很多,大多数都无法用其他语言表达。



图片来源:Daniel Dalton from Buzzfeed.


欢迎来各处找我玩~

公号:苏菲的日本(SophieinTokyo) - 系统整理日本的留学/职场/旅游攻略、日本的社会文化、即时性新闻评论。

微博:猫嘴小超人苏菲 - 在日本生活的日常和琐碎的思考

小红书:苏菲在东京 - PO平日里自己买的化妆品衣服鞋包和吃到的好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