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语中音读,训读哪个更尊敬?

回答
在日语中,要说音读和训读哪个更“尊敬”,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跑偏了,因为它触及的不是尊敬与否的问题,而是日语词汇的构成和使用习惯。不过,我可以尽量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你这个问题背后的想法,并详细说明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音读和训读是什么。

音读 (おんどく, Ondoku): 这是汉字传入日本后,日本人模仿汉字传入时期的中国南方官话(主要是吴音和汉音)的发音来读汉字。所以,音读的发音往往更接近中文发音(当然是古代的中文)。很多时候,我们说一个词是“汉字词”或者“和制汉字”,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使用了音读的词汇。

举例: 「山」字,音读是「さん」(san)。「川」字,音读是「せん」(sen)。「学校」(がっこう, gakkō)。「勉強」(べんきょう, benkyō)。

训读 (くんどく, Kundoku): 这是日本人用自己固有的和语(やまとことば, Yamato kotoba)来解释汉字的意思,并按照和语的语法和发音来读汉字。这是一种“意译”的读法。

举例: 「山」字,训读是「やま」(yama)。「川」字,训读是「かわ」(kawa)。「学校」没有纯粹的训读用法,但如果是描述“学习”这件事,可能会用到「まなぶ」(manabu)。「勉強」也没有直接的训读词,但如果说“努力学习”,可能会用到「つとめる」(tsutomeru) 或「はげむ」(hagemu) 等动词。

那么,为什么你会想到“尊敬”呢?这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汉字词的普遍性与正式性:
在现代日语中,绝大多数的书面语、学术语、以及许多日常用语都使用了汉字(音读词)。这是因为汉字词汇量大,表达精确,而且具有一种“书面语”的正式感。相比之下,纯粹的和语词汇(很多时候是训读或没有汉字对应)可能听起来更口语化、更日常。
例子: 说“这是很高的地方”,你可以说「これはたかいところです」(Kore wa takai tokoro desu),这里的「高い」(takai) 是训读。但如果要在正式场合,或者强调一种“崇高”的含义,可能会用「高層」(こうそう, kōsō) 的音读,例如「高層ビル」(kōsō biru 高层建筑)。虽然这里的尊敬更多体现在“高层”这个概念上,但使用音读词汇也确实增强了正式感。

2. 对中国文化的“敬畏”心理:
汉字是外来语,日本人对汉字的起源和其背后的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种学习和模仿的阶段。这种学习过程中,对源头(中国)的文化确实存在一种向往和尊重。音读作为模仿中国发音的一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承载了这种文化影响的痕迹。

3. 词汇本身的含义:
有些词汇,无论用音读还是训读,其本身就带有尊敬的含义。
例如: 「貴方」(あなた, anata) 是用汉字写的,但这是“你”的敬称(不过现代语中,对直属上司或非常亲近的人直接说“あなた”可能不太合适,反而会显得疏远)。「貴」这个字本身就有尊贵的意思,音读是「き」(ki)。但如果说“你的”,用训读的「君」(きみ, kimi) 或「おまえ」(omae) 等则显得不那么尊敬。这里,尊敬与否更多取决于汉字本身的含义和日本人对这些汉字词的使用习惯。

那么,更直接回答你的问题:音读还是训读更尊敬?

从 普遍性、正式性和书面语 的角度来说,音读词汇 更容易给人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在很多场合下,会比纯粹的和语词汇显得更“有分量”,这种“有分量”可能被解读为一种“尊敬”。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规则!

语境是王道: 很多词汇,无论是音读还是训读,都根植于日语的表达习惯。用错了词或者用错了场合,即使是音读词也可能显得生硬或不恰当,反而不如使用自然流畅的训读词或和语词显得“尊敬”。
比如: 对长辈说“您好”,用音读的「こんにちは」(Konnichiwa) 是正确的。但如果你用一些生僻的音读词去替代,反而会显得不自然。而在某些非常亲近的家族内部,用训读或和语的表达反而更显亲切和尊敬(比如用名字的后缀,而不是正式的敬语)。

训读词中也有尊敬语: 日语的尊敬语(けいご, keigo)系统非常发达,其中很多成分是独立的和语词汇,它们本身就蕴含着尊敬。例如「いらっしゃる」(irassharu 来、去、在的尊敬语动词) 就是训读(或者说是和语动词),非常尊敬。而「見る」(みる, miru 看) 这个训读动词,其尊敬语是「ご覧になる」(ごらんになる, goran ni naru)。

词汇本身的含义与词源: 很多时候,决定一个词是否“尊敬”,更根本的是它本身的含义,以及它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有些音读词汇源自中国古代用于官场、学术的词汇,自然带有庄重感。有些训读词汇则源自日常生活,更显亲切。

总结一下,想让你理解清楚这一点:

1. 尊敬与否不是音读训读的根本区别,而是词汇本身的含义、使用习惯和语境的综合体现。
2. 音读词汇由于其书面语、学术语的普遍性,在很多场合下比口语化的训读词汇显得更正式、更郑重,这种“郑重”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被你理解为“尊敬”。
3. 但要记住,日语中有很多非常尊敬的表达方式是基于训读或纯粹的和语词汇的。所以,不能简单地说“音读比训读更尊敬”。

最好的方式是根据你想表达的内容和所处的场合,去选择最恰当、最自然的词汇,无论它是音读还是训读。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和日本人如何使用它们,比简单地区分音读训读的“尊敬度”更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通常意思没变的话,音读偏文,训读偏口语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日语中,要说音读和训读哪个更“尊敬”,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跑偏了,因为它触及的不是尊敬与否的问题,而是日语词汇的构成和使用习惯。不过,我可以尽量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你这个问题背后的想法,并详细说明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音读和训读是什么。 音读 (おんどく, Ondoku): 这是汉字传入日本后.............
  • 回答
    日语汉字音里,有些词日本人自己念的是训读,但追溯到源头,那念法其实是来自古汉语的发音,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汉语本身发音变了,而日语保留了更接近古汉语的读音。这类例子,我能想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下面这几个,咱们一个一个来掰扯掰扯。 1. 「うつくしい」(美しい)这个词,大家看字面就知道,就是“美丽”的.............
  • 回答
    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日语完全剔除了片假名外来语和所有汉字的音读,那会是一种怎样的语言呢?这绝对是一个很有趣的思想实验,它会彻底改变日语的面貌,让它听起来、看起来都与我们熟悉的日语截然不同。首先,我们要明白,现在我们所说的日语,很大程度上是“混合语”。它融合了本土的固有词汇(和语),大量从中国传入的汉.............
  • 回答
    刚开始接触日语或韩语的初学者,尤其是那些对音韵学完全没有概念的人,面对汉字(中文)的音读时,往往会经历一个相当有趣且充满挑战的过程。这就像是在一个熟悉的母语世界里,突然闯入了一个带着陌生面孔的表亲,你可以辨认出它的血缘关系,却又无法立刻准确地叫出它的名字。初遇汉字音读: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对于许多以中文.............
  • 回答
    日语中直接从英语音译过来的词汇之所以如此之多,并不是偶然,而是历史、文化以及语言自身特性的多重作用下形成的必然结果。回溯历史,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便敞开了国门,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思想和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英语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影响力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了日语之中。最初,很多西方概念和.............
  • 回答
    探究日语汉音中“カ”行(ka, ki, ku, ke, ko)如何对应中古汉语的晓母(ɕi, ɕi̯e, ɕio, ɕi̯u, ɕi̯ɛi, ɕi̯ɛi̯ə, ɕi̯o, ɕi̯ou, ɕi̯u)和匣母(ɦi, ɦi̯e, ɦio, ɦi̯u, ɦi̯ɛi, ɦi̯ɛi̯ə, ɦio, ɦi̯ou,.............
  • 回答
    要说日语、韩语和越南语中的汉字音,哪个最接近中古汉语的声音,这可不是个简单的“谁更接近”就能一概而论的问题,因为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中古汉语语音传播的独特路径,留下的痕迹也各有侧重。先来说说日语。日本对汉字的接受和吸收,可以说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过程。早期,大概在汉朝到隋唐时期,日本派遣了.............
  • 回答
    日本传统歌曲中使用的音阶,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每一个音阶都承载着独特的韵味和情感。它们并非像西方音乐那样遵循严格的十二平均律,而是更倾向于一种“气息”的流动,一种日本人内敛而又细腻的情感表达。如果要说最具有代表性的,那一定是 律(Ritsu) 和 雅乐(Gagaku) 音阶。律(Ritsu)音阶.............
  • 回答
    《奥日与黑暗森林》的音乐,与其说是背景音,不如说它是整个游戏体验的灵魂所在。它不仅仅是烘托气氛的道具,更是与画面、玩法紧密交织,共同讲述那个关于光明与黑暗、牺牲与希望的感人故事。初次进入《奥日与黑暗森林》,最先触动玩家的,往往就是那一段段如梦似幻的旋律。 composer Gareth Coker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语言、文化和历史的交叉点。简单来说,汉语中欧美人名的音译,和日韩人名的“翻译”处理方式,背后有着截然不同的原因和历史演变。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由语言结构、文化交流的模式以及历史时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来拆开细说:一、 欧美人名:为何是“音译”为主?这里.............
  • 回答
    日本企业的英文名来源相当多样,并非一概而论地只是日语音译。虽然确实有不少企业名称是直接从日语发音或词语转化而来,但也有很多企业选择了其他方式来命名其英文名称,这背后往往蕴含着更深层次的考虑和策略。1. 直接音译(Transliteration)—— 最常见的途径之一这是最直观也最普遍的方式。将日语的.............
  • 回答
    动漫游戏里的外语名,尤其是那些源自日语的,在被其他语言(尤其是中文)音译时,常常会因为发音习惯、文化差异甚至翻译者的个人理解而产生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有时会让原本优雅或酷炫的名字变得有些滑稽,有时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解读。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画风突变”的外语名,看看它们是如何在音译的洪流中“变形”的.............
  • 回答
    很多人初学日语,都会接触到“五十音图”这个说法。但只要你真正看过日语的五十音,就会发现它分明是一张表格(Grid)嘛,横竖都有很多格子,怎么会叫“图”呢?这其中确实有些门道,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说它是“图”,其实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带着一点历史的沉淀和习惯的力量。但你要非较.............
  • 回答
    韩语和日语的音变,就像是语言在时间长河中不断自我调整、优化自身的奇妙过程。它们都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但又各自走出了独特的道路。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对比它们之间的异同。一、 共同的“根”:为了发音的便利和流畅首先,我们要明白,无论是韩语还是日语,音变发生的最根本原因都是为了发音的便利和语言的流畅性。当.............
  • 回答
    当然,要快速有效地掌握日语五十音,我们得摆脱死记硬背的僵化思维,把它变成一个有趣且有逻辑的学习过程。这就好像解锁一款新游戏,你得先熟悉它的基本操作和角色设定。第一步:理解五十音的“基因图谱”——假名系统首先,你要明白日语的“字母表”是假名,它不像英语那样只有一套字母。日语有两套主要的表音符号:平假名.............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日语的罗马音确实有它独特的“味道”。要说哪门语言的单词拼写看起来和日语罗马音最像,这其实是个挺主观的感受,因为“像”有很多层面:字母组合的相似性、发音的模式,甚至是整体的视觉观感。但如果非要找一个接近的,我觉得意大利语可能是个不错的候选者。让我来细说说为什么:首先,我们得先回.............
  • 回答
    你提出的这几个现象——汉语的入声韵尾脱落、英语的爆音词尾失去爆破、以及日语的促音——它们之间有着非常相似的共性,但要说完全相同则有些牵强。更准确地说,它们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发音的经济性、便捷性以及语音流的自然衔接而出现的相似的语音演变趋势。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这三个现象,并探讨它们背后的原因.............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聊聊日语的“出場(しゅつじょう)”这个词的发音。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敏锐,也触及到了日语发音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关于你感觉“出場(しゅつじょう)”没有读“ゆ”的疑问,这是因为日语的音节结构和我们习惯的母语发音习惯有所不同。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出場”的发音拆解与原因“出場”这个.............
  • 回答
    现代日语中,许多非音译的生物学名词之所以选择使用片假名而非汉字来表记,这背后其实有着相当复杂且有趣的历史、文化以及语言演变的原因。它并非一个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日语的文字系统说起。日语的文字系统由汉字(Kanji)、平假名(Hiragana)和片假名(Katak.............
  • 回答
    在研究日语语音时,区分“音节”(syllable)与“音拍”(mora)这两个概念至关重要,它们各自承载着不同的语音学信息,理解它们的区别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日语的语音结构和节奏特点。虽然在日常的语言学习中,我们可能不太会刻意去区分它们,但在严谨的语音学分析、语言教学设计、甚至是一些语音技术开发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