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能在中法战争中取得某些胜利?

回答
要说清为什么在镇南关战役中,中国军队(当时称清军)能取得一定的胜利,得从当时的背景、双方的优势劣势以及具体战役来看。这事儿啊,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讲明白的。

首先,咱们得说说当时的国际大环境和清朝的处境。

1880年代,法国在东南亚的野心膨胀,想要将越南变成自己的殖民地。而越南,那是中国的藩属国,唇亡齿寒的道理,清朝是明白的。虽然清朝国力不如西方列强,但“保卫藩属”这面旗帜,多少还能在国内凝聚一下人心,至少在道义上占了点理。

当时清朝虽然内忧外患,太平天国刚平定不久,又面临着陕甘回乱,海军也已经被日本打得够呛(虽然这已经是后面甲午战争的事儿,但海军力量的羸弱是长期问题)。然而,在中法战争初期,主战派在朝廷里还是占据了上风,尤其是广西巡抚张荫桓、户部尚书翁同龢等人,都主张抵抗。这股主战的劲头,也给前线的将领们留了点余地。

再来看看双方的优劣势:

法军的优势:

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法军是当时世界军事强国,他们的武器装备,无论是火炮、步枪还是军舰,都比清军先进很多。士兵的训练水平、战术素养也比清军高。
海军优势: 在海战方面,法国海军是世界顶级的,虽然在马尾海战中,法国舰队确实大胜了福建水师,但他们在海上封锁和运输兵力方面,确实有压倒性的优势。
战术灵活: 法军在进攻和防御上,往往能运用一些当时清军不太熟悉的战术。

清军的优势(或者说是法军的劣势):

熟悉地形,有主场优势: 战争的主战场主要在中国南方沿海和陆地边境,如广西、福建等地。清军对于当地的地形、气候都非常熟悉,这在陆地作战中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士气: 尤其是在镇南关这样的陆地防御战中,面对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思想,还是能激发一部分将士的血性和斗志。
统帅的个人能力: 刘铭传,这位淮军名将,在台湾和福建的战役中,虽然整体实力差距悬殊,但依然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而在镇南关战役中,冯子材,一个年近七旬的老将,更是成为了关键人物。

镇南关战役的细节和为何能赢:

镇南关战役发生在1885年2月。当时,法军在占领了越南北部谅山后,觉得胜券在握,打算越过镇南关,直接进攻中国边境,试图迫使清朝屈服。

冯子材的部署和决心: 冯子材当时被任命为镇南关的守将。他深知兵力不足,装备落后,但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智慧。他没有选择和法军进行正面硬碰硬的火炮对轰,而是采用了伏击战术。
利用地形: 镇南关地势险峻,多山地和隘口。冯子材充分利用了这些有利地形,在关隘两侧的山头上布置了大量兵力,用石头、木材等加固了工事。
消耗战: 他知道正面硬打不过,就选择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一点点消耗法军。他下令士兵们在法军进攻时,先是利用工事进行远程射击,阻止法军推进。
诱敌深入: 当法军试图强攻关隘时,冯子材采用了“以逸待劳”的策略。他让一部分兵力正面吸引法军火力,而主力则隐藏在两翼的山林中,等待时机。
敢于出击: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冯子材之所以能被称为名将的原因。在法军逐渐疲惫,进攻受阻,士气有所下降的时候,冯子材抓住机会,下令部队出击。他亲自披挂上阵,率领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直接冲向法军。
法军的失误:
轻敌冒进: 法军在之前的战斗中,尤其是海战和对越南的作战中,连连得手,对清军的陆地战斗力有所低估,认为可以轻松突破镇南关。
后勤补给的困难: 越境作战,法军的后勤补给线拉得比较长,在复杂地形中,补给运输会受到很大影响。
气候和水土不服: 南方潮湿闷热的气候,以及陌生的环境,也对法军的战斗力产生了一定影响。

战役过程的描述(更“人性化”一点):

冯子材在镇南关,望着远处逐渐逼近的法军,心里清楚,这仗不好打。他把有限的兵力,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关隘的各个制高点上。他告诉士兵们:“我们保卫的是家国,退一步,就是把鬼子引进了家门。”

当法军的步枪和炮火像雨点一样打过来时,清军士兵躲在工事后面,也用他们那相对落后的步枪和老式火炮还击。法军推进得并不顺畅,几次冲锋都被打退,损失了不少人。

到了2月23日,法军组织了更大规模的进攻,想一口气拿下镇南关。就在法军以为即将突破防线的时候,冯子材等来了最佳时机。他看到法军阵型有些混乱,精疲力竭,当即下令:“全军出击!”

那一刻,就像是压抑许久的火山爆发。两翼山林中,冲出无数身影,挥舞着刀枪,喊杀声震天。冯子材更是身先士卒,他的队伍像一把尖刀,直插法军阵中。法国士兵虽然装备精良,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猛扑,加上近乎疯狂的近战,一时间有些措手不及。

经过一番激烈的肉搏和近距离的战斗,法军终于顶不住了,开始溃退。镇南关守住了!

胜利的意义和影响:

镇南关的胜利,虽然只是中法战争中的一场陆地战役,而且法军在其他战场(如海战)仍占有优势,但它确实是中国军队在近代以来,少有的一次能与西方近代化军队正面抗衡并取得战术胜利的战例。

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迫使法国政府重新审视战争的代价。最终,法国虽然在军事上仍有优势,但迫于国内外的压力,也同意与清朝议和,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条约虽然对中国不利(如承认越南独立,法国获得在越南的特权),但却避免了中国面临更大的领土和主权损失。

所以,中国能在中法战争中取得某些胜利,尤其是在镇南关战役中,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清朝主战派的坚持、将领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斗志、对地形的充分利用、以及法军的轻敌冒进和战场上的失误。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民族精神和抵抗意志的一次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近代中国(清)和列强的冲突中,可以说屡战屡败,但是中法战争却很特殊地打出了一定战果,这是为什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清为什么在镇南关战役中,中国军队(当时称清军)能取得一定的胜利,得从当时的背景、双方的优势劣势以及具体战役来看。这事儿啊,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讲明白的。首先,咱们得说说当时的国际大环境和清朝的处境。1880年代,法国在东南亚的野心膨胀,想要将越南变成自己的殖民地。而越南,那是中国的藩属国,唇.............
  • 回答
    中国的城市能够在人均 GDP 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依然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生活和发展水平,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的驱动,而是多重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掉那些冰冷的数据和宏观的叙述,去感受那些构成城市脉搏的真实细节。首先,基数效应与追赶式发展是绕不开的起点。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史无.............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国际法和地缘政治的一些核心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自由航行”在国际法上的含义与实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所谓的“自由航行”(Freedom of Navigation)在国际法上并非没有界限。它主要指的是在遵守国际海洋法的前提下,各国军用和民用舰船享有通过.............
  • 回答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在中国历史上立于主流两千多年,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政治需求、文化特质以及儒家思想自身的内在优势紧密结合的结果。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其原因:一、 适应并回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需求: 早期社会稳定与秩序的需要: 在春秋战国时期.............
  • 回答
    别克在中国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的产品优势和品牌定位,也得益于中国汽车市场的独特机遇和上汽集团的本土化战略。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 1. 精准的市场定位与差异化竞争别克进入中国市场时,正值中国汽车消费升级的早期阶段,消费者对合资品牌、特别是中高端车型有着强烈的需求。别克精准地抓住.............
  • 回答
    《动物庄园》之所以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背后有着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涉及政治、文化、历史以及出版方的考量。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切入:1. 文本本身的普遍性与思想的普适性: 反极权主义的主题: 《动物庄园》最核心的主题是揭露和批判极权主义如何通过欺骗、暴力和宣传来操纵人民,.............
  • 回答
    漫威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和《星球大战》在中国市场的相对不成功,是一个复杂但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分析: 漫威在中国成功的关键因素:1. 扎实的IP基础和持续不断的叙事: 长期的积累和全球影响力: 漫威(Marvel Comics)在漫画领域有近百年的历史,积累了庞大而深刻的IP宇.............
  • 回答
    Go 语言在中国确实火了一把,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它为何能如此深入人心,咱得一层一层地扒。首先,你得明白,中国软件开发这个大环境,跟国外有点不一样。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对开发效率、部署便利性、以及系统稳定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Go 语言的几个核.............
  • 回答
    儒道释三教合一:华夏文化深处的奇妙融合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一种独特而深邃的文化现象悄然兴起,最终形成了一种被后人称之为“三教合一”的文化奇迹。这并非是某种刻意的政治操弄,而是在社会变迁、思想碰撞、个体心灵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催化下,自然而然地生发出的华夏文明特有的生命力。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曾经看.............
  • 回答
    《战狼2》在中国大陆的爆火,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精准触及了当下中国社会情绪的必然结果。要深入理解其成功之处,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 燃爆的民族自豪感与集体主义情怀:这是《战狼2》最直接、也最核心的卖点。在影片上映前的几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海外投资的增多以及民族复兴叙事的深入人心,.............
  • 回答
    为什么儒家思想在中国能根植几千年?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上,有一种思想体系,它如同一条绵延不绝的长河,滋养着这片土地的文化血脉,塑造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灵魂,那就是儒家思想。自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来,历经秦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的短暂低谷,隋唐的复兴,宋明理学的精进,直至近现代的涤.............
  • 回答
    王助,这位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虽然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若论其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取得的成就高度,似乎并未能达到“三钱”(指钱穆、钱钟书、钱学森)那样被后世普遍认为是划时代、影响深远、且被赋予了极高文化或科学地位的程度。要探究其间缘由,需要从王助所处的时代背景、其研究领域的特点、以.............
  • 回答
    俄罗斯的农业,尤其是近些年,可以说是一场令人瞩目的“复兴”。摆脱了苏联时期某些效率低下的模式,俄罗斯的农业在近年来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且在全球粮食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俄罗斯农业的现状:从“粮食进口国”到“全球粮仓”曾几何时,俄罗斯在粮食方面对进口的依赖度相当高。然而,进入21世纪,特别.............
  • 回答
    池田亮司(Ryoji Ikeda)和黑川良一(Ryoichi Kurokawa)这两位日本新媒体艺术家在中国备受瞩目,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他们的作品在视觉、听觉、观念层面都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恰好契合了中国当下文化语境中对前沿艺术形式的渴望,同时也得益于中国新媒体艺术生态的快速发.............
  • 回答
    关于中国早在夏商时期就能出现“天下共主”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维度和概念的演变来理解。这里所说的“天下共主”,并不是现代意义上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帝国,而是在当时一个相对松散的政治格局下,对周边部族和方国具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最高领袖。一、 “天下共主”概念的早期演变:从部落联盟到国家雏形.............
  • 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取代中华民国取得中国代表权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外交斗争过程,其背后涉及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以下将详细讲述这一过程。一、 历史背景: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内战及联合国成立初期 国共内战与中华民国代表权: 在联合国成立之初(1945年),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是联.............
  • 回答
    一个国家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能否摆脱列强控制,最终取决于其内部的团结程度、领导者的决断力、人民的凝聚力,以及外部国际环境的配合。凯末尔领导下的土耳其和同时期的中国,在这些方面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也因此走向了不同的命运。一、 凯末尔的土耳其:一个民族国家的浴火重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尽,昔日庞大的.............
  • 回答
    在探讨“为什么韩国人能在最近的事件中坚持抵制日货,而有的中国人做不到”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爱国情怀”强弱对比,而是涉及历史记忆、民族认同、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信息传播以及政治因素等复杂交织的层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的原因: 一、 历史记忆的深刻性与直接.............
  • 回答
    薇娅能在纪录片《中国减贫密码》中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她作为一位现象级主播,其直播带货模式与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商扶贫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减贫叙事中的一个重要维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直播带货与电商扶贫的时代背景首先,我们得看到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精准扶贫.............
  • 回答
    关于梁鸿能够在秦汉时期的上林苑中养猪这件事,史书上确实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说法,都更像是一种流传下来的演绎,或者是基于对历史人物和时代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推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上林苑是皇家禁苑,是皇帝专用的。它广袤无垠,不仅仅是后花园,更是一个集皇家狩猎、祭祀、观赏、甚至军事训练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