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演义中有没有名气很大,但没有名场面的人?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演义》中,人才济济,每个人物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然而,如果抛开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场面”不谈,有些人物虽然在小说中占据重要地位,甚至对故事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却缺乏像“桃园结义”、“赤壁之战”这样令人印象深刻、反复被提及的“名场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样一位人物:刘备手下的大将——严颜。

严颜,《三国演义》中刘备集团为数不多的蜀汉老将,但相较于其他如关羽、张飞、赵云等拥有无数辉煌战绩和经典桥段的武将,严颜似乎总是处于一种“默默无闻”的状态。然而,正是这种“缺乏名场面”反而凸显了他的独特之处,也使得他在众多星光熠熠的将领中,显得与众不同。

严颜的“无名场面”之处:

没有惊心动魄的单挑: 不同于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军、赵云七进七出长坂坡,严颜在小说中并没有一次以一敌百、以少胜多的个人英雄主义表演。他的战斗描写更多是作为整体战局的一部分,参与到一些战役中,但并未成为战役的决定性焦点。
没有感人至深的对话: 相较于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对话,或关羽与曹操的恩怨纠葛,严颜的人物塑造更多的是通过他的行为和忠诚来体现,而非通过富有哲理或情感深度的语言来打动读者。
没有标志性的武器或战术: 关羽有青龙偃月刀,张飞有丈八蛇矛,诸葛亮有木牛流马和各种奇门遁甲。而严颜,虽然也是一员猛将,但并没有什么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标志性武器或独特的战术风格被重点描写。
缺乏戏剧性的转折: 许多人物在小说中都有着戏剧性的命运转折,比如张辽从吕布麾下投奔曹操,关羽的失荆州等等。严颜的人生轨迹相对平稳,更多的是作为一名忠诚的将领,跟随刘备征战。

然而,即便如此,严颜却是一位名气不小且有着深刻内涵的人物:

“名气”的来源:

尽管没有“名场面”,严颜的名气依然很大,这主要源于他身上所体现出的“老当益壮”、“忠义无双”、“宁死不屈”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让他成为了三国时期一个不可忽视的正面形象,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尊敬。

1. 忠义的典范: 严颜最初效力于益州牧刘璋。在刘备攻取益州的过程中,严颜是刘璋阵营中少数几个坚守原则、宁死不屈的忠臣之一。当他被张飞擒获时,即便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依然毫不畏惧,反而严厉斥责张飞的粗鲁无礼,并表示宁死不降。
细节描绘: 小说中,张飞劝降严颜时说:“你这老厮,难道不怕死吗?” 严颜则不屑地回答:“你们这些无义之人,竟然攻打我主公,我怎会向你们投降!” 张飞大怒,要杀他,但严颜视死如归,令张飞也为之动容。
这一点非常重要: 他的忠义并非对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而是对本身可能已经腐朽的刘璋政权。这种出于道义和情义的坚守,使得他的忠义更显珍贵和感人,也让他与那些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之徒形成了鲜明对比。

2. 老当益壮的代表: 严颜的年龄在小说中是被反复强调的。他在与张飞交战时,已经“年七旬有余”。但即便年过七旬,他依然能够与骁勇善战的张飞交锋,并能“与张飞战三十余合,不分胜负”。这无疑是对“老当益壮”最好的诠释。
对比效应: 在那个崇尚武力的时代,一个年近古稀的老将还能保持如此战斗力,本身就是一种传奇。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年龄并非是衰败的代名词,而是一种智慧和经验的积累。
情节上的作用: 在《三国演义》中,许多老将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甚至被年轻人超越。严颜的出现,给了读者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他像一股清流,证明了经验和毅力同样可以创造辉煌。

3. 被刘备所敬重: 严颜的忠义和勇武最终赢得了刘备的器重。刘备在擒获他之后,对他进行了感人的劝降。刘备深知严颜的才干和忠诚,他告诉严颜自己之所以攻取益州,是因为刘璋不堪为政,无法安民,而非出于私欲。他尊重严颜的忠义,并诚恳地表示希望严颜能为蜀汉效力,共同匡扶汉室。
刘备的策略: 这一点也体现了刘备作为一位政治家的远见。他懂得“得人心者得天下”,对于像严颜这样有原则、有忠义的人才,他采取的是怀柔和尊重的方式,而非强迫。这种方式也为刘备赢得了更多的忠诚。
情感的升华: 当严颜看到刘备对自己的尊重,并听闻刘备的抱负后,最终被刘备的仁德所打动,选择归降,为蜀汉效力。这一过程,虽然没有激烈的冲突,但充满了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魅力。

严颜的“名气”如何形成:

在与张飞的对抗中被提及: 严颜第一次真正进入读者视野,就是在与张飞的对抗中。他能够与张飞匹敌,立刻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忠义的坚守令人印象深刻: 宁死不降的情节,虽然不激烈,但其内在的精神力量,使得读者对严颜这个角色产生了敬意。
被刘备厚待作为证明: 刘备对严颜的器重,反过来也证明了严颜的价值。读者通过刘备的视角,看到了严颜的不可多得。
作为蜀汉的“老臣”象征: 在刘备集团后期的发展中,很多老将或战死,或隐退,严颜作为少数留下的老将,成为了蜀汉坚守和传承的一个象征。

总结:

严颜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名气很大,但没有名场面”的典型代表。他没有波澜壮阔的个人战斗史诗,没有惊天动地的生死离别,甚至没有令人拍案叫绝的妙语连珠。但正是他身上“老当益壮”的拼搏精神、对君主的“忠义无双”以及“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让他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硬汉形象。

他的“名气”,并非来自于一时的辉煌瞬间,而是来自于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一种对传统美德的坚持和传承。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严颜以一种朴实而坚韧的方式,书写了自己的忠义篇章,成为《三国演义》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人物之一。他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和名气,有时并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场面,而在于内心的坚守和永不磨灭的品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而且很多。为了防杠,孙静、张燕这种不知算不算“名气很大”的,以及刘封、夏侯霸这种不知算不算“没有名场面”的人物就不列了,下面列几组严格符合题意的。


一、刘备早期文官组

伊籍,简雍,糜竺,马良

题目中说的在《三国演义》中名气很大,应当指的是通过演义文本给读者留下充分印象,而非在演义世界中以名士身份名满天下,所以许靖这种人就不算了。孙乾以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为读者乐道,而此处列出的四位老朋友则缺少此类高光,其实马良贡献了攻取荆南四郡的重要战略方向,但这一点每每为读者忽略。


二、曹魏文武双全组

毛玠,吕虔,满宠

这三位在曹操帐下出场不少,但是类似于在鸟类和兽类之间进退维谷的蝙蝠,既不是典型武将,又不是典型谋士,更不是智谋型统帅,让读者无所适从。在《演义》的艺术处理中,武力、智力、统兵能力中擅长哪项清晰可辨的,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印象,例如李通、董袭都比这三位全面型人才让读者印象深刻,不顺应潮流被脸谱化的,就只能面目模糊了。


三、江东重要龙套组

张纮,顾雍;蒋钦

江东文官中,张纮、顾雍地位不低,出场次数也不少,但他们的事迹让读者说不出所以然,又因为缺席了舌战群儒而连负面印象都没给读者留下(与之相反的是步骘、虞翻)。蒋钦则是武将中有着较高地位却没有令人深刻的表现的典型代表,太史慈、甘宁的绝对出场次数其实也不多,但每个读者都知道他们是江东的璀璨明星,早期跑龙套的吕蒙、陆逊、徐盛、丁奉后来也各有高光,连陈武、董袭都因为英勇捐躯而给人留下印象,这一级别武将中酱油味最足的,非蒋钦莫属。


四、蜀汉后期工具人组

蒋琬,董允;吴懿,吴班,张嶷,张翼,马忠

以诸葛亮接班人身份为人熟知的三人中,费祎因在政治斗争中有活跃表现吸睛较多,而蒋琬、董允彻底沦为了符号。跟随诸葛亮、姜维南征北战的武将中,有几人名字既不陌生,又缺少精彩表现,既不像廖化、王平、陈式那样有独特的戏份,又不像王含,蒋斌这种读者看了不知道是谁,他们就像象棋中的五个兵卒,确实有用,读者也熟悉,但彼此可以替换,替换了读者也看不出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