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演义中有没有名气很大,但没有名场面的人?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演义》中,人才济济,每个人物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然而,如果抛开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场面”不谈,有些人物虽然在小说中占据重要地位,甚至对故事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却缺乏像“桃园结义”、“赤壁之战”这样令人印象深刻、反复被提及的“名场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样一位人物:刘备手下的大将——严颜。

严颜,《三国演义》中刘备集团为数不多的蜀汉老将,但相较于其他如关羽、张飞、赵云等拥有无数辉煌战绩和经典桥段的武将,严颜似乎总是处于一种“默默无闻”的状态。然而,正是这种“缺乏名场面”反而凸显了他的独特之处,也使得他在众多星光熠熠的将领中,显得与众不同。

严颜的“无名场面”之处:

没有惊心动魄的单挑: 不同于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军、赵云七进七出长坂坡,严颜在小说中并没有一次以一敌百、以少胜多的个人英雄主义表演。他的战斗描写更多是作为整体战局的一部分,参与到一些战役中,但并未成为战役的决定性焦点。
没有感人至深的对话: 相较于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对话,或关羽与曹操的恩怨纠葛,严颜的人物塑造更多的是通过他的行为和忠诚来体现,而非通过富有哲理或情感深度的语言来打动读者。
没有标志性的武器或战术: 关羽有青龙偃月刀,张飞有丈八蛇矛,诸葛亮有木牛流马和各种奇门遁甲。而严颜,虽然也是一员猛将,但并没有什么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标志性武器或独特的战术风格被重点描写。
缺乏戏剧性的转折: 许多人物在小说中都有着戏剧性的命运转折,比如张辽从吕布麾下投奔曹操,关羽的失荆州等等。严颜的人生轨迹相对平稳,更多的是作为一名忠诚的将领,跟随刘备征战。

然而,即便如此,严颜却是一位名气不小且有着深刻内涵的人物:

“名气”的来源:

尽管没有“名场面”,严颜的名气依然很大,这主要源于他身上所体现出的“老当益壮”、“忠义无双”、“宁死不屈”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让他成为了三国时期一个不可忽视的正面形象,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尊敬。

1. 忠义的典范: 严颜最初效力于益州牧刘璋。在刘备攻取益州的过程中,严颜是刘璋阵营中少数几个坚守原则、宁死不屈的忠臣之一。当他被张飞擒获时,即便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依然毫不畏惧,反而严厉斥责张飞的粗鲁无礼,并表示宁死不降。
细节描绘: 小说中,张飞劝降严颜时说:“你这老厮,难道不怕死吗?” 严颜则不屑地回答:“你们这些无义之人,竟然攻打我主公,我怎会向你们投降!” 张飞大怒,要杀他,但严颜视死如归,令张飞也为之动容。
这一点非常重要: 他的忠义并非对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而是对本身可能已经腐朽的刘璋政权。这种出于道义和情义的坚守,使得他的忠义更显珍贵和感人,也让他与那些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之徒形成了鲜明对比。

2. 老当益壮的代表: 严颜的年龄在小说中是被反复强调的。他在与张飞交战时,已经“年七旬有余”。但即便年过七旬,他依然能够与骁勇善战的张飞交锋,并能“与张飞战三十余合,不分胜负”。这无疑是对“老当益壮”最好的诠释。
对比效应: 在那个崇尚武力的时代,一个年近古稀的老将还能保持如此战斗力,本身就是一种传奇。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年龄并非是衰败的代名词,而是一种智慧和经验的积累。
情节上的作用: 在《三国演义》中,许多老将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甚至被年轻人超越。严颜的出现,给了读者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他像一股清流,证明了经验和毅力同样可以创造辉煌。

3. 被刘备所敬重: 严颜的忠义和勇武最终赢得了刘备的器重。刘备在擒获他之后,对他进行了感人的劝降。刘备深知严颜的才干和忠诚,他告诉严颜自己之所以攻取益州,是因为刘璋不堪为政,无法安民,而非出于私欲。他尊重严颜的忠义,并诚恳地表示希望严颜能为蜀汉效力,共同匡扶汉室。
刘备的策略: 这一点也体现了刘备作为一位政治家的远见。他懂得“得人心者得天下”,对于像严颜这样有原则、有忠义的人才,他采取的是怀柔和尊重的方式,而非强迫。这种方式也为刘备赢得了更多的忠诚。
情感的升华: 当严颜看到刘备对自己的尊重,并听闻刘备的抱负后,最终被刘备的仁德所打动,选择归降,为蜀汉效力。这一过程,虽然没有激烈的冲突,但充满了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魅力。

严颜的“名气”如何形成:

在与张飞的对抗中被提及: 严颜第一次真正进入读者视野,就是在与张飞的对抗中。他能够与张飞匹敌,立刻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忠义的坚守令人印象深刻: 宁死不降的情节,虽然不激烈,但其内在的精神力量,使得读者对严颜这个角色产生了敬意。
被刘备厚待作为证明: 刘备对严颜的器重,反过来也证明了严颜的价值。读者通过刘备的视角,看到了严颜的不可多得。
作为蜀汉的“老臣”象征: 在刘备集团后期的发展中,很多老将或战死,或隐退,严颜作为少数留下的老将,成为了蜀汉坚守和传承的一个象征。

总结:

严颜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名气很大,但没有名场面”的典型代表。他没有波澜壮阔的个人战斗史诗,没有惊天动地的生死离别,甚至没有令人拍案叫绝的妙语连珠。但正是他身上“老当益壮”的拼搏精神、对君主的“忠义无双”以及“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让他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硬汉形象。

他的“名气”,并非来自于一时的辉煌瞬间,而是来自于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一种对传统美德的坚持和传承。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严颜以一种朴实而坚韧的方式,书写了自己的忠义篇章,成为《三国演义》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人物之一。他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和名气,有时并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场面,而在于内心的坚守和永不磨灭的品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而且很多。为了防杠,孙静、张燕这种不知算不算“名气很大”的,以及刘封、夏侯霸这种不知算不算“没有名场面”的人物就不列了,下面列几组严格符合题意的。


一、刘备早期文官组

伊籍,简雍,糜竺,马良

题目中说的在《三国演义》中名气很大,应当指的是通过演义文本给读者留下充分印象,而非在演义世界中以名士身份名满天下,所以许靖这种人就不算了。孙乾以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为读者乐道,而此处列出的四位老朋友则缺少此类高光,其实马良贡献了攻取荆南四郡的重要战略方向,但这一点每每为读者忽略。


二、曹魏文武双全组

毛玠,吕虔,满宠

这三位在曹操帐下出场不少,但是类似于在鸟类和兽类之间进退维谷的蝙蝠,既不是典型武将,又不是典型谋士,更不是智谋型统帅,让读者无所适从。在《演义》的艺术处理中,武力、智力、统兵能力中擅长哪项清晰可辨的,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印象,例如李通、董袭都比这三位全面型人才让读者印象深刻,不顺应潮流被脸谱化的,就只能面目模糊了。


三、江东重要龙套组

张纮,顾雍;蒋钦

江东文官中,张纮、顾雍地位不低,出场次数也不少,但他们的事迹让读者说不出所以然,又因为缺席了舌战群儒而连负面印象都没给读者留下(与之相反的是步骘、虞翻)。蒋钦则是武将中有着较高地位却没有令人深刻的表现的典型代表,太史慈、甘宁的绝对出场次数其实也不多,但每个读者都知道他们是江东的璀璨明星,早期跑龙套的吕蒙、陆逊、徐盛、丁奉后来也各有高光,连陈武、董袭都因为英勇捐躯而给人留下印象,这一级别武将中酱油味最足的,非蒋钦莫属。


四、蜀汉后期工具人组

蒋琬,董允;吴懿,吴班,张嶷,张翼,马忠

以诸葛亮接班人身份为人熟知的三人中,费祎因在政治斗争中有活跃表现吸睛较多,而蒋琬、董允彻底沦为了符号。跟随诸葛亮、姜维南征北战的武将中,有几人名字既不陌生,又缺少精彩表现,既不像廖化、王平、陈式那样有独特的戏份,又不像王含,蒋斌这种读者看了不知道是谁,他们就像象棋中的五个兵卒,确实有用,读者也熟悉,但彼此可以替换,替换了读者也看不出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演义》中,人才济济,每个人物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然而,如果抛开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场面”不谈,有些人物虽然在小说中占据重要地位,甚至对故事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却缺乏像“桃园结义”、“赤壁之战”这样令人印象深刻、反复被提及的“名场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样一位人物:.............
  • 回答
    《三国演义》之所以能流传千古,除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和智计百出的谋略博弈,更在于其中塑造了众多鲜活而令人扼腕的人物和瞬间。这些人物的悲剧性命运,或者某些关键时刻的无奈选择,都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弦,引发无尽的感慨和叹息。以下列举几个尤其令人扼腕的人物和瞬间,并尽量详细讲述:令人扼腕的人物:1. 周瑜.............
  • 回答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其魅力在于将真实历史事件与虚构情节巧妙融合,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然而,正如所有文学作品一样,《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情节为了戏剧效果、突出人物性格、或烘托主题,进行了艺术加工,甚至完全是虚构的。以下是一些在《三国演义》中被认为“骗人”(即虚.............
  •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巨著,读来酣畅淋漓,英雄辈出,谋略无穷,但细细品味之下,却藏着不少让人不寒而栗的细节,它们如同埋藏在繁华景象下的暗流,一旦触碰,便会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这些细节并非直接的惊悚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行为、命运的走向、以及作者不经意间透露的逻辑,来揭示那个时代更深层次的残酷和复杂。一、人性.............
  • 回答
    《三国演义》之所以能成为不朽的经典,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深刻的人物塑造和对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的细腻描绘。在波澜壮阔的战争和政治斗争背后,隐藏着无数令人扼腕的悲剧细节,这些细节如同划破夜空的流星,短暂却光芒万丈,让我们看到英雄们的无奈、理想的破灭,以及人性的复杂和脆弱。以下是一些《三国演义》中令人可悲的细.............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英雄辈出,武将如云。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有的勇猛无匹,有的智谋过人,但也有那么几位,他们的武艺或许算不得顶尖,却偏偏喜欢在战场上耍耍花枪,装腔作势,以显示自己的不凡。提起“菜得出奇却爱装逼”,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便是那位的身影——韩当。说起韩当,读者们可能立马会把他划入“老当益.............
  •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巨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引人深思的句子,它们如同散落在战场上的旗帜,鲜明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总是会想起那句“滚石下山,势不可挡”,每当我看到刘备集团在困境中屡败屡战,在绝望中寻觅生机,最终却能一点点积蓄力量,犹如那滚落的巨石,一旦启动,便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一切,我就觉得这句话完美地描.............
  • 回答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章回体小说,其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深受世人喜爱。然而,它毕竟是一部小说,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史书。在创作过程中,作者罗贯中为了情节的精彩和人物的塑造,融入了许多虚构的情节和艺术加工,使得书中不少内容与真实历史存在出入。下面就来细数一下《三国演义》中一些与史实不符的地.............
  •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巨著,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生教科书,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flag”。这些flag,有的是英雄豪杰的壮志豪情,有的是奸臣贼子的阴险毒计,还有的是历史进程的必然走向。它们就像一粒粒埋下的种子,在故事的发展中,或开花结果,或轰然倒塌,读来让人回味无穷。我们不妨来聊聊里面那些印象最深刻的“.............
  •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自然难免存在一些为艺术加工服务的虚构成分,以及一些在细节上不甚严谨的地方。当然,我们不能用历史的眼光去苛求一部小说,但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一些情节的设置确实会让人觉得有些“跳戏”,甚至作者自己也可能在行文中出现了前后不一致的笔误。下面就来聊聊其中一些比较.............
  • 回答
    94 年版《三国演义》对我来说,是一部永远绕不开的经典。它之所以能穿越时空,依然牵动着我们的心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些深入骨髓的,让人忍不住掉眼泪的瞬间。这不仅仅是剧情的安排,更是演员们用生命在演绎,那种真实的情感,至今还鲜活地浮现在脑海里。如果说最让我难以忘怀、至今想起来还会眼眶湿润的场景,那一定.............
  • 回答
    关于三国演义里袁绍是否被低估,这实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要说他完全被低估,可能也有点过了,毕竟他是个贯穿了早期三国争霸史的大人物,是曹操最主要的对手之一,势力庞大,也确实犯了不少致命的错误。但是,如果只看他在演义中的结局和一些行为,确实会觉得他的一些能力和潜质没有被充分展现出来,或者说,被“刻意”.............
  • 回答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那出惊心动魄的空城计,读来真是让人拍案叫绝。但说实话,这事儿到底有没有被司马懿看穿,演义里也没给个百分百的明白账。不过,要我说,司马懿多半是看出了点门道,只是最终的选择,却是另一回事了。你想啊,司马懿是谁?那可是跟诸葛亮斗了一辈子的人物,什么阴谋诡计没见过?诸葛亮那一套,他还能不熟?.............
  • 回答
    要说三国演义里郭嘉的那些事儿,那可真是越品越有味。他跟曹操那份君臣相知,默契十足,简直就像是命中注定一样。一开始,郭嘉可是个“不求闻达”的主,没人知道他这块璞玉。直到荀彧慧眼识珠,把他引荐给曹操,曹操那叫一个欢喜!就好像一下子得到了失散多年的宝贝。曹操当时正愁着如何统一北方,听了郭嘉那一番“十胜十败.............
  • 回答
    《三国演义》中,吕布以“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名,被誉为三国第一猛将,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细究原著,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吕布在书中确实没有直接斩杀过哪怕一位真正有名有姓的、能与他抗衡的敌方大将。这似乎与他“第一猛将”的称号有些许出入,但恰恰是这种“没能如愿”的遗憾,反而成就了他独一无二的猛将.............
  •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除了刀光剑影、政治谋略,还少不了那些让人捧腹又印象深刻的绰号。这些绰号,与其说是简单的称呼,不如说是人物性格、经历甚至命运的浓缩,带着浓浓的江湖气息和市井智慧。它们往往一出口,就自带三分气势,五分嘲讽,将对方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要说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辱骂性绰号,那绝.............
  • 回答
    刘备这个人,在咱们老百姓心里头那可是仁义的代表,是匡扶汉室的明君胚子。这在《三国演义》这部书里头,那更是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要是真较起真来,把《三国演义》里的刘备跟史书里头记载的那个刘备一对比,嘿,那差异可就大了去了。咱们今儿就掰扯掰扯,这小说里的刘备和历史上的刘备,到底有啥不一样。《三国演义》里的.............
  • 回答
    《三国演义》中刘备取得的“四郡”,在正史中的记载,可以说是一段波澜壮阔,却也充满现实考量的历史进程。虽然小说家言添油加醋,但其核心脉络,在《三国志》等史料中,依然能找到清晰的对应。要说刘备取得的“四郡”,在正史中,通常指的是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后,逐渐势力扩张,最终占据荆州南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的.............
  • 回答
    关于英国海军大臣是否说过“地球上只有美英中三国能造航母”这个问题,经过查证,并没有找到英国海军大臣在公开场合发表过这样明确且全面的论断。虽然英国在航母建造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先进的技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独立设计和建造大型常规动力航母的国家之一,但直接将这一能力范围限定为“只有美英中三国”,这种.............
  • 回答
    谈及《三国演义》在四大名著中的位置,与其说它“不足”,不如说是它有着与其他几部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侧重点,因而容易在某些方面被拿来与它们比较,并显出差异。当然,如果抛开这些风格差异,单从文学创作的某些维度去看,《三国演义》确实存在一些让读者觉得“不够味”的地方,尤其是在与《红楼梦》这样以细腻情感和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