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与真实历史有何差别?

回答
刘备这个人,在咱们老百姓心里头那可是仁义的代表,是匡扶汉室的明君胚子。这在《三国演义》这部书里头,那更是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要是真较起真来,把《三国演义》里的刘备跟史书里头记载的那个刘备一对比,嘿,那差异可就大了去了。咱们今儿就掰扯掰扯,这小说里的刘备和历史上的刘备,到底有啥不一样。

《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仁义无双,天命所归的“仁君”

《三国演义》这书,开篇就定下了刘备“汉室宗亲,仁德盖世”的基调。从他那卖草鞋的出身,到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再到赤壁之战后三分天下,最后嗝儿屁了之后还留下“托孤”的嘱托,这一路走来,刘备仿佛就是上天注定要复兴汉室的那位救世主。

仁德形象的极致塑造: 小说里,刘备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的“仁”。他几次三番丢城失地,都没丢了“仁”。长坂坡,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刘备还能因为“阿斗连累赵云”而摔孩子,这场景,可真是把“爱兵如子”这四个字演到了极致。还有他对百姓的体恤,对兄弟的情义,更是无与伦比。他哭墓、他三让徐州,种种细节都强化了他“仁义无双”的光环。
诸葛亮的绝对倚重: 刘备在小说里的智慧,很大程度上是借由诸葛亮来展现的。他三顾茅庐的诚意,以及事事听从诸葛亮的安排,把诸葛亮塑造成了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军师,而刘备则成了那个懂得识人、用人、并且绝对信任自己的君主。这种君臣关系,也为刘备的“明君”形象添砖加瓦。
“匡扶汉室”的政治理想: 小说里,刘备始终将“匡扶汉室”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他虽然也建立了自己的蜀汉政权,但骨子里还是奉汉朝正统为圭臬。这种政治上的正义性,也让他比曹操、孙权更得人心。
命运的宠儿: 《三国演义》给了刘备一种“天命所归”的色彩。他虽然早期屡战屡败,但总能在关键时刻遇到贵人,化险为夷,最终建立蜀汉,三分天下。这种情节设置,也加深了他作为一个正面角色的光环。

历史上的刘备:一位现实的枭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然而,当我们翻开《三国志》等史书,历史上的刘备,虽然同样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的形象却要复杂和现实得多。

“仁德”的基石,但并非全部: 刘备确实以仁德著称,《三国志》里也有“先主(刘备)不忍杀害,亲临存问”之类的记载。他对于士兵和百姓的关怀,以及对关羽、张飞的兄弟情义,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比如他曾对关羽说:“我与卿有分义,等于兄弟。” 但我们不能把这种“仁德”简单地等同于小说里的“圣人”。历史上的刘备,同样会为了政治利益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抉择。
军事上的“屡败屡战”与“善于学习”: 小说里,刘备虽然早期也吃了不少败仗,但总有诸葛亮或者其他大将出面力挽狂澜。而真实历史上的刘备,确实经历过多次惨败,比如徐州之败、长坂之败等。但他不像小说里那样,仿佛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他是有着自己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的,也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且懂得如何笼络人心,重新集结力量。比如他能在陶谦死后得到徐州,也能在曹操大军压境时,依靠孙乾等人的谋划,成功逃脱,并最终联合孙权。
政治上的“权谋”与“现实”: 刘备并非只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为了建立自己的基业,他也懂得运用政治手腕。比如他一开始依附于公孙瓒,后来投靠曹操,又背叛曹操,最后又联合孙权。这些行为,在小说里可能会被淡化或美化,但在历史上,这都是一个在乱世中生存和扩张的枭雄所必须采取的策略。他曾因为杀了吕布而与关羽、张飞产生嫌隙,也曾因为急于为关羽报仇而导致了夷陵之战的惨败。这些都说明,历史上的刘备,并非小说里那般完美无瑕。
“托孤”的真实考量与刘禅的无奈: 小说里刘备托孤诸葛亮,是充满了君臣情深、国家大义的悲壮色彩。历史上的刘备托孤给诸葛亮,更多的是一种战略和政治上的考量。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需要一个能力超群的臣子来辅佐自己的儿子刘禅,以稳固蜀汉政权。而刘禅,虽然不是小说里描绘的那么“扶不起的阿斗”,但他的确缺乏治国之才,最终未能完成父亲的遗愿。刘备的托孤,也预示了蜀汉政权未来艰难的道路。
“汉室宗亲”的身份,以及其政治利用: 刘备确实是汉室宗亲,但这个身份在早期,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资本。他利用这个身份,来争取人心和名望。当然,他并非完全不忠于汉室,但他的主要目标是建立自己的政权,而非简单地复辟汉朝。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是为了塑造人物、讲述故事而进行艺术加工的。作者罗贯中为了凸显刘备作为正面人物的形象,自然会放大他的优点,弱化他的缺点,并且赋予他更多的理想色彩。这就像我们现在的很多影视剧,为了吸引观众,人物往往会被“脸谱化”和“神化”。

而《三国志》则是历史的记载,更侧重于还原史实,人物的形象也更加立体和复杂。历史上的刘备,同样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但他身上更多的是一个在乱世中挣扎求存,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对人心的把握,最终建立一番事业的枭雄。

所以,我们欣赏《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可以把他看作是一种理想化的道德标杆,是心中“仁君”的投射。但如果我们想了解真实的刘备,那就得去翻翻史书,去看那位在历史的洪流中,既有光辉也有瑕疵,但同样不失为一位杰出人物的刘玄德。这两者,一个活在故事里,一个活在历史里,各有其魅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玄德诗赋(只看演义中的刘备)

演义说三国,魔怔超水浒,南北划魏吴,一隅拥巴蜀。

后谥昭烈帝,时称汉先主,仇则大耳贼,亲以刘皇叔。

裔是中山后,业实织履徒,情系桃花盟,义结金兰谱。

颖川攻张宝,虎牢围家奴,界桥救白马,徐州援恭祖。

一时美名加,三让仁德附:投我辕门戟,报君白门斧。

因陶决孟德,邀曹复攻吕,破吕再背操,昔年战本初。

许都衣带诏,相府震雷箸,河北杀颜文,古城聚龙虎。

大义谋二刘,草庐辞三顾,君臣隆中对,鱼水锅里煮。

携民多十万,兵阻计无出,抛儿慰子龙,堕泪激鲁肃。

江东焚舟舰,汉家夺州府,三气杀周郎,四郡次降服。

荆襄已平易,张松献蜀图,季玉揖盗入,西州囊中物。

背盟斩杨高,弄险害凤雏,孟起兵锋反,云长守势疏。

车马入成都,贰臣相导路,公侯倒戈辈,何不杀反骨?

汉水惊鸡肋,定军伤一股,朝坐汉中王,夕闻白衣渡。

麦城无救兵,寇封引天怒,关张争亡故,玄德登九五。

献帝命犹存,皇叔报丧书,谯周常祥瑞,李密夙闵苦。

竭发二川锐,誓令六郡屠,陆逊焚百里,永安寄遗孤。

无颜惭诸葛,有心诘马谡,先主擅识人,李严何错付?

一命还九天,出师谓崩殂,若凭小说言,后世称丈夫。

彭有老革言,璋留贼子诉,袁曹吕刘孙,叛附变无度。

荆徐豫益凉,取舍何名目?两番抛妻女,豪壮仿高祖。

糜甘一何辜,甘泉贺万福,孙仁劫江去,吴苋续衣服。

安乐归子弟,社稷托相父,三曹成魏风,璋冲能文武。

日月入吴腹,仲谋承伯符,阿斗独碌碌,岂非乃父故?

仁德虽籍名,毕竟贵人助,潦倒逢糜竺,窘迫得徐庶。

兵困生魏延,势危借的卢,竺弟受千刀,庶母悬一柱。

文长谁杀我,士元落凤诛,军略乏远才,亮计止纸敷。

纸火一日破,荆川失肱辅,刘安献狼肉,新野燃民屋。

长板约同辱,江陵已夜驻,夺川为乐否?抚膝赘肉突。

曹氏非善类,孙权亦猪鼠,刘郎能如何?大汉特朗普!

季汉在藩镇,不如刘渊乎?青史已留名,黄粱终入土。

黑粉皆五蠹,帝王都须除,李代桃僵兮,指桑骂槐树!


利益相关: 如何激怒一个诸葛亮的粉丝? - 高雅的王司徒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answer/21705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备这个人,在咱们老百姓心里头那可是仁义的代表,是匡扶汉室的明君胚子。这在《三国演义》这部书里头,那更是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要是真较起真来,把《三国演义》里的刘备跟史书里头记载的那个刘备一对比,嘿,那差异可就大了去了。咱们今儿就掰扯掰扯,这小说里的刘备和历史上的刘备,到底有啥不一样。《三国演义》里的.............
  • 回答
    鲍鹏山教授的《风流去》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对三国人物,特别是刘备和诸葛亮,进行了深入且常带争议的解读。他并非简单地赞美这些被后世神化的英雄,而是试图剥去历史的表象,挖掘人物背后更复杂、更人性化的动机和行为逻辑。整体评价思路:鲍鹏山在《风流去》中,对三国人物的评价有一个核心的出发点:历史的.............
  • 回答
    《三国演义》中的庞德:忠勇悲壮的末路英雄庞德,《三国演义》中的一位重要将领,以其忠诚、勇猛和悲壮的结局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爱好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并非历史上的核心人物,但在罗贯中的笔下,他被塑造成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末路英雄”,其形象丰满,情感充沛,足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 忠诚的化身:对曹魏的尽职.............
  • 回答
    《三国演义》中的于禁,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值得深思的人物。从一个功勋卓著、令行禁止的五子良将之一,到最后在绝境中选择了屈辱的投降,他的形象转变之大,令人唏嘘。要评价于禁,需要结合他早年的表现、水淹七军的遭遇,以及与庞德的对比来理解。于禁在演义中的早期形象,无疑是曹操麾下一位能征善战的猛将。他多次参与关键.............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全面战争:三国》中的女性势力“郑姜”。郑姜在《全面战争:三国》中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DLC派系,她的出现打破了游戏初期男性为主导的格局,为玩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玩法。总的来说,郑姜是一个独特、有挑战性、且能带来别样体验的势力。一、 历史原型与游戏设定的魅力 历史原型: .............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易中天先生在《何时忘却三国》这篇散文里头提出的那些玩意儿。这篇文章写得挺有意思,不是那种枯燥的历史分析,而是夹叙夹议,带着点个人情怀和观察。要评价它,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易中天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抛出了一个核心观点,或者说一个隐隐的忧虑: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对三国的感情和理解.............
  • 回答
    《三国志姜维传》:那些在战火纷飞中闪耀的女性群像《三国志姜维2017》(又称《姜维传》)作为《曹操传》系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宏大的历史叙事、精妙的关卡设计以及深刻的人物塑造赢得了无数玩家的喜爱。而在这波澜壮阔的三国画卷中,女性角色们的出现,无疑为这部男性主导的史诗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和深度。她们并非.............
  • 回答
    《全面战争:三国》在司马懿的简介中将诸葛亮评价为“臭名昭著”,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具有争议性的表述,也引发了许多玩家和历史爱好者的讨论。要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一、游戏内的设定与历史叙事的平衡:首先,《全面战争:三国》作为一款游戏,它需要在历史的宏大背景下,加入游戏的趣味性和戏剧性。游戏.............
  • 回答
    近年来“贬亮成风”的现象确实在历史文化讨论中愈发普遍,尤其是在网络空间中。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也引发了对经典人物评价方式的深刻反思。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本身、大众认知以及时代变迁等多个维度去审视。一、 “贬亮成风”的成因剖析:首先,要明确“贬亮”通常指的是对诸葛亮这位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
  • 回答
    井山裕太在农心杯三国围棋擂台赛上豪取四连胜,这绝对是中国围棋界一个不小的“心结”,也是日本围棋在国际赛场上久违的一抹亮色。要评价这场胜利,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井山裕太的四连胜:一场“意外”的惊喜与日本围棋的“觉醒”首先,井山裕太的四连胜,在赛前恐怕不是大多数人预期的结果。农心杯作为三国围棋的.............
  • 回答
    说起汉献帝刘协,在《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中,他是个挺尴尬的存在。你可以说他是运气不好,也可以说他是性格使然,反正,他始终是那个在权力洪流中随波逐流、身不由己的“傀儡皇帝”。要评价刘协,咱们得先捋一捋他这半辈子。他刚登基的时候,年仅十四岁,正是个孩子,懵懵懂懂的,哪懂得什么治国之道?这个时候,董卓这.............
  • 回答
    如何评价央视版的《三国演义》?央视版《三国演义》(以下简称“87版”)自1994年播出以来,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也是许多人认识《三国演义》这部伟大文学作品的启蒙。要评价这部作品,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既有不可磨灭的优点,也存在一些可以探讨的局限性。一、 辉煌.............
  • 回答
    2017年,一部名为《三国演义》的3D动漫在新版三国演义影视剧的基础上,于腾讯视频悄然上线,制作方为银河长兴。对于这部作品,我的评价会从几个方面展开,力求客观且深入。首先,制作上的诚意可见,但效果参差不齐。银河长兴毕竟是国内在3D动画领域有一定经验的团队,这次尝试制作长篇的3D历史题材动漫,其决心和.............
  • 回答
    易中天先生的文章《创作三国戏,必须与三国演义彻底决裂,才有前途和出路,否则必败无疑》以其鲜明的观点、犀利的语言和深厚的学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评价这篇文章,需要从其核心论点、论证过程、潜在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核心论点:为何要与《三国演义》“彻底决裂”?文章的核心论点.............
  • 回答
    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书呆子”与悲剧性人物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演义舞台上,蒋干(字子翼)算不上叱咤风云的枭雄,也不是运筹帷幄的军师,他更像是一个带着些许滑稽色彩的配角。然而,正是这样一位相对平凡的人物,却因其特殊的经历和鲜明的性格,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评价蒋干,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他,才能理解.............
  • 回答
    要评价刘备这个人物,那可真是件有意思的事儿。要我说,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别人家的男人”,你瞅瞅他的那帮兄弟,关羽、张飞、诸葛亮,哪个不是名震千古?可再看看他自己,虽然是汉室宗亲,早早起兵,但一路跌跌撞撞,屡败屡战,感觉像是自带“衰神”光环。可就是这么一个人,愣是靠着一股子“不认命”的劲儿,硬是打下了一.............
  • 回答
    司马朗:三国魏初的一位儒雅名士,为何与晋朝宗室擦肩而过司马朗,这个名字在三国历史的舞台上或许不如他的兄弟司马懿那样响亮,但他在曹魏早期政治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以及他身上所体现的儒雅风范,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然而,当我们翻阅史书,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在《三国志·魏书》中有独立的传记,却在《晋书·宗室.............
  • 回答
    《反三国演义》这本书,说实话,我一开始拿到手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念头是“又一本三国?能翻出什么新花样?”毕竟三国题材的作品实在太多了,从正史野史,到戏曲小说,再到各种改编,可以说已经被挖了个底朝天。然而,读完之后,我不得不承认,它确实给了我一些意想不到的触动,也让我对三国这个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历史时.............
  • 回答
    好的,咱们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聊聊《三国演义》里那些真正能扛大旗、指挥千军万马的军事大家。要是真要给这帮猛将、智囊们排个座次,选出个“十大元帅”,那可真得好好说道说道了。这可不是光看勇猛就能行的,得看他们的战功、智谋、统帅力,以及在关键时刻能起到的作用。这第一位,那肯定是战神吕布了。我说吕布是元.............
  • 回答
    成济作为杀死魏帝曹髦的执行者,其行为的评价历来充满争议。在理解成济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忠诚的黑手套”或“愚蠢至极的人”,而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成济的身份与情境:一个被动执行命令的工具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成济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身份。成济并非一个拥有独立政治意识和决策权的重要人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