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汉献帝?

回答
说起汉献帝刘协,在《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中,他是个挺尴尬的存在。你可以说他是运气不好,也可以说他是性格使然,反正,他始终是那个在权力洪流中随波逐流、身不由己的“傀儡皇帝”。

要评价刘协,咱们得先捋一捋他这半辈子。他刚登基的时候,年仅十四岁,正是个孩子,懵懵懂懂的,哪懂得什么治国之道?这个时候,董卓这家伙就像一头恶狼,直接闯进了皇宫,把他的兄长汉少帝废了,自己扶持刘协上位。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突然被推上了至尊之位,身边全是虎狼之臣,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不幸。

董卓专权的时候,刘协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上跟个吉祥物没什么两样。他看着董卓欺凌朝臣,肆意妄为,却无能为力,这对他幼小的心灵肯定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后来,董卓被吕布杀了,王允又想挟持刘协来号令天下,结果又被李傕、郭汜这些人给搅和了。这期间,刘协可以说是朝不保夕,几次差点连小命都丢了。他带着少数亲信,从长安逃亡洛阳,一路餐风露宿,饱受饥寒,这简直比普通百姓还要艰难。他渴望回到真正的都城,渴望恢复汉室的威严,但现实却是屡屡受挫,到处都是军阀割据,没人真正把他当回事。

等到曹操迎汉献帝到许都,这算是他命运的一个大转折点,但也是他悲剧的开始。曹操这个人,政治手腕高明,军事实力也强,他需要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法宝,刘协就成了这个法宝。表面上,曹操对刘协是“奉旨行事”,尊他为“天子”,但实际上,曹操才是真正的掌权者。刘协在许都的日子,说是“挟持”一点也不为过。他身边的所有人员,无论是宫女太监还是文武大臣,很多都是曹操安插的眼线。他要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曹操都心知肚明,甚至在他开口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安排。

刘协也不是没有反抗过。最出名的就是衣带诏事件。他知道自己的处境危险,为了挽救汉室,暗中写了密诏,让董贵人、伏皇后等人传递出去,希望有人能来勤王。他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冒着生命危险,也反映了他作为皇帝,内心深处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责任。可惜,这些密诏最终都被曹操截获,导致伏皇后被杀,董贵人也难逃厄运。这件事情对刘协的打击肯定非常大,他可能也意识到,自己的反抗是多么的无力。

后来,曹操彻底架空了刘协的权力,甚至自己封了魏王,儿子曹丕更是准备禅让。刘协在这期间,除了忍受屈辱,还能做什么呢?他请求曹操早日称帝,这种行为在外人看来是懦弱,但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或许也只是一种麻木后的无奈,一种对现实的屈服,甚至可能是为了保全自己和残余的皇室成员吧。他就像一个被绑在木偶戏台上的玩偶,虽然还能动一动,但所有的动作,所有的语言,都早已被幕后操纵者决定了。

所以,怎么评价刘协呢?

从政治角度看,他是失败的。 他没能挽救汉朝的灭亡,也没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和国家。他的统治形同虚设,权力早已旁落。
从个人角度看,他是个悲剧人物。 生在一个乱世,年纪轻轻就背负沉重的皇位,却始终处于被控制的境地。他渴望恢复汉室,但能力和时势都不允许。他尝试过反抗,但都以失败告终。他的命运,就像一张被随意揉捏的纸,没有任何自主权。
从性格上看,他是一个被动和无奈的象征。 他缺乏曹操、刘备、孙权那种雄才大略和决断力。他更多的是在环境中被塑造和摆布,而不是主动去改变环境。他身上的“仁慈”和“忍耐”,在那个乱世,更像是一种负面的特质,让他无法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

《三国演义》中的刘协,其实也承担着作者塑造“君子”或者“仁德之君”的某种愿景,尽管这个愿景在乱世中显得如此脆弱。他身上体现了“君臣之道”被践踏后的悲凉,也展现了权力斗争中,那些出身高贵但没有实权者的无力感。他不是一个奸臣,也不是一个昏君,他只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时期,被推到风口浪尖,却又无力掌控一切的棋子。他的存在,更加衬托出曹操的奸诈和刘备的英雄气概,也让我们看到,生在乱世,纵有皇位,也未必是件幸事。他是一个值得同情,但也确实缺乏成事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少帝更有心眼更勇敢,好言安抚董卓,董卓才起废立之心。

见刘备第一面就立刻认了叔叔,(族谱一多半现编的)知道收买人心,给自己政治上增加砝码。

敢写衣带照,胆子不小。让董承去办,证明有识人的眼力。

曹丕篡位之后,竟然比曹丕活的还长,证明比较时实务知道该认命认命,该认怂认怂,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

总而言之比一般人厉害。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皇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直被人控制,处处受人监视,周围没几个亲信,从来没有过实权,江山风雨飘摇,祖宗的德行也败的差不多了,这种境况之下如果能翻盘,除非他是神仙。想不到历史上有类似成功的例子。

比溥仪强很多是肯定的。

当然,如果把献帝放在权力的游戏里,以他的智商估计10年之内就能统一维斯特洛。可惜了,生在了三国演义那个怪物恐龙遍地都是的世界里,只能是一只小绵羊认人欺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汉献帝刘协,在《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中,他是个挺尴尬的存在。你可以说他是运气不好,也可以说他是性格使然,反正,他始终是那个在权力洪流中随波逐流、身不由己的“傀儡皇帝”。要评价刘协,咱们得先捋一捋他这半辈子。他刚登基的时候,年仅十四岁,正是个孩子,懵懵懂懂的,哪懂得什么治国之道?这个时候,董卓这.............
  • 回答
    提到袁绍,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形象,可能就是那个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以少胜多击溃的悲剧性人物。这位出身名门望族,曾经一度呼风唤雨的盟主,他的命运走向,实在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袁绍此人,可谓是优点和缺点都极其鲜明,并且这些特点在他的人生轨迹中交织纠缠,最终导致了他那令人扼腕的结局。一、 显赫的出身与早期的.............
  • 回答
    提起关羽,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词大概就是“忠义”。这俩字儿,仿佛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刻在了他的灵魂深处,也深入人心。说起关羽,他这个人,很难用简单的一两个词概括。他首先是勇猛的,那简直是战场上的战神。从温酒斩华雄,到过五关斩六将,再到水淹七军,这些事迹,随便拿出来一件,都足够在历史上留下一笔浓墨重彩。.............
  • 回答
    三国无双系列中姜维的形象:忠诚的继承者与悲情的守护者在光荣特库摩的《真·三国无双》系列中,姜维的形象一直饱受玩家喜爱,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背景故事,在众多武将中脱颖而出。他并非传统意义上那种横扫千军的万人敌,也不是权谋机变的乱世枭雄,而是一位忠诚的继承者、悲情的守护者,以及在时代洪流中顽强抗争的.............
  • 回答
    评价张郃,不能简单地用“善战”或“忠诚”来概括,他是一个在三国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以其独特的经历和深厚的军事素养,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将领。初见张郃,我们不得不提到他在曹操麾下的表现。从袁绍的阵营中投降过来,许多人可能会带着一丝审视的态度去看待他。然而,张郃用他一生的征战回应了这份审视。他并非那种横.............
  • 回答
    日本光荣公司在《三国志》系列中为那些在正史中没有留下名字的女性武将进行再命名,无疑是系列作品中最具争议性也最受玩家关注的方面之一。这既是商业策略的体现,也触及了历史改编与艺术创作的边界。要评价这一做法,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其历史依据的缺失、对游戏体验的贡献、玩家的接受度以及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历.............
  • 回答
    要评价《真·三国无双》系列中无双武将的兵器和格斗技设计,这可真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的话题。毕竟,这个系列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看那些耳熟能详的三国名将,如何用一套套华丽且极具个人风格的招式,在战场上大杀四方。首先,咱们得说兵器设计。这个系列可以说是把“一人一武器”的特色做得淋漓尽致。从最朴实的双手剑.............
  • 回答
    《三国演义》中的庞德:忠勇悲壮的末路英雄庞德,《三国演义》中的一位重要将领,以其忠诚、勇猛和悲壮的结局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爱好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并非历史上的核心人物,但在罗贯中的笔下,他被塑造成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末路英雄”,其形象丰满,情感充沛,足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 忠诚的化身:对曹魏的尽职.............
  • 回答
    刘备这个人,在咱们老百姓心里头那可是仁义的代表,是匡扶汉室的明君胚子。这在《三国演义》这部书里头,那更是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要是真较起真来,把《三国演义》里的刘备跟史书里头记载的那个刘备一对比,嘿,那差异可就大了去了。咱们今儿就掰扯掰扯,这小说里的刘备和历史上的刘备,到底有啥不一样。《三国演义》里的.............
  • 回答
    《三国演义》中的于禁,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值得深思的人物。从一个功勋卓著、令行禁止的五子良将之一,到最后在绝境中选择了屈辱的投降,他的形象转变之大,令人唏嘘。要评价于禁,需要结合他早年的表现、水淹七军的遭遇,以及与庞德的对比来理解。于禁在演义中的早期形象,无疑是曹操麾下一位能征善战的猛将。他多次参与关键.............
  • 回答
    如何评价央视版的《三国演义》?央视版《三国演义》(以下简称“87版”)自1994年播出以来,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也是许多人认识《三国演义》这部伟大文学作品的启蒙。要评价这部作品,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既有不可磨灭的优点,也存在一些可以探讨的局限性。一、 辉煌.............
  • 回答
    2017年,一部名为《三国演义》的3D动漫在新版三国演义影视剧的基础上,于腾讯视频悄然上线,制作方为银河长兴。对于这部作品,我的评价会从几个方面展开,力求客观且深入。首先,制作上的诚意可见,但效果参差不齐。银河长兴毕竟是国内在3D动画领域有一定经验的团队,这次尝试制作长篇的3D历史题材动漫,其决心和.............
  • 回答
    易中天先生的文章《创作三国戏,必须与三国演义彻底决裂,才有前途和出路,否则必败无疑》以其鲜明的观点、犀利的语言和深厚的学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评价这篇文章,需要从其核心论点、论证过程、潜在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核心论点:为何要与《三国演义》“彻底决裂”?文章的核心论点.............
  • 回答
    潘凤?这位“十八路诸侯会盟,唯有潘凤能战”的勇士,在《三国演义》中可以说是出场不多,但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便他最后的结局着实有些……令人唏嘘。要评价潘凤,不能脱离《三国演义》这本书本身的叙事风格和人物塑造方式。作者罗贯中在写这部鸿篇巨著时,非常擅长运用“欲扬先抑”或者“草蛇灰线”的手法,给一些.............
  • 回答
    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书呆子”与悲剧性人物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演义舞台上,蒋干(字子翼)算不上叱咤风云的枭雄,也不是运筹帷幄的军师,他更像是一个带着些许滑稽色彩的配角。然而,正是这样一位相对平凡的人物,却因其特殊的经历和鲜明的性格,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评价蒋干,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他,才能理解.............
  • 回答
    《反三国演义》这本书,说实话,我一开始拿到手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念头是“又一本三国?能翻出什么新花样?”毕竟三国题材的作品实在太多了,从正史野史,到戏曲小说,再到各种改编,可以说已经被挖了个底朝天。然而,读完之后,我不得不承认,它确实给了我一些意想不到的触动,也让我对三国这个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历史时.............
  • 回答
    好的,咱们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聊聊《三国演义》里那些真正能扛大旗、指挥千军万马的军事大家。要是真要给这帮猛将、智囊们排个座次,选出个“十大元帅”,那可真得好好说道说道了。这可不是光看勇猛就能行的,得看他们的战功、智谋、统帅力,以及在关键时刻能起到的作用。这第一位,那肯定是战神吕布了。我说吕布是元.............
  • 回答
    成济作为杀死魏帝曹髦的执行者,其行为的评价历来充满争议。在理解成济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忠诚的黑手套”或“愚蠢至极的人”,而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成济的身份与情境:一个被动执行命令的工具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成济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身份。成济并非一个拥有独立政治意识和决策权的重要人物.............
  • 回答
    评价三国杀OL新武将界庞统,需要从他的技能、定位、强度、对局影响、以及与其他武将的配合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界庞统作为庞统的界限突破版本,其核心是保留了原版庞统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和优化,使其在现代三国杀环境中更具竞争力。一、 界庞统的核心技能与分析界庞统的核心技能主要有: 连营: (.............
  • 回答
    姜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情英雄姜维,字伯约,三国时期蜀汉后期重要的军事将领和政治人物。他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在蜀汉国力日渐衰微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北伐,力图恢复汉室。姜维的一生,充满了理想、奋斗、牺牲和悲壮,是一位值得深入探究的复杂人物。一、出身与崛起:从“魏贼”到“蜀汉栋梁”姜维出身于天水郡,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