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三国里的关羽?

回答
提起关羽,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词大概就是“忠义”。这俩字儿,仿佛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刻在了他的灵魂深处,也深入人心。

说起关羽,他这个人,很难用简单的一两个词概括。他首先是勇猛的,那简直是战场上的战神。从温酒斩华雄,到过五关斩六将,再到水淹七军,这些事迹,随便拿出来一件,都足够在历史上留下一笔浓墨重彩。他不是那种只会匹夫之勇的莽夫,他有勇有谋,知道什么时候该冲锋,什么时候该蛰伏。他的武艺高强,青龙偃月刀在他手里,简直就是死神的镰刀,无人敢挡。那单刀赴会,更是将他的胆魄和智谋展露无遗,即便面对曹操百万雄师,他也泰然自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但光勇猛,关羽也成不了后世万千人敬仰的神。真正让他与众不同,成为“关帝”的,是他那份近乎极致的忠义。桃园结义,他与刘备、张飞情同手足,这份兄弟情,在那个乱世,简直就是一股清流。即便后来因为一些原因,他身在曹营,心却在汉,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守?“降汉不降曹”,这不仅仅是一句话,更是他内心的写照。他对刘备的那份忠诚,在那样的环境下,何其难得,何其可贵。他宁愿受尽屈辱,也不愿背弃自己的誓言,这份气节,让人动容。

他的傲,也是他性格中很突出的一面。这种傲,不是无端的骄纵,而是源于他对自身能力和品格的自信,更源于他那份坚守的道义。他看不惯那些奸猾之徒,也不屑于蝇营狗苟。他对刘备的忠诚,让他瞧不上那些想要左右逢源的人。这种傲,有时候也让他吃亏,比如对东吴的轻视,最终导致了麦城之败。但正是这份傲,也让他不落俗套,保留了那份文人式的风骨。

其实,关羽也是一个人,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他是个英雄,是个传奇,但他也并非完美无缺。他的刚愎自用,对士卒的管教过于严苛,这些都是他在后期显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他太过自信,有时也会忽略了一些细微之处,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水淹七军的辉煌,与麦城被俘的惨烈,两者之间,仿佛是一个人生的缩影,有极致的辉煌,也有令人扼腕的落幕。

但即便如此,关羽的形象依然是那么鲜明,那么深入人心。他代表了很多人内心深处对忠诚、对勇气、对侠义的向往。他不仅仅是一个武将,他已经成了一种精神符号,一种文化符号。人们供奉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武功盖世,更是因为他身上那种永不屈服、忠贞不渝的精神。他的过往,他的传奇,他的悲壮,共同铸就了那个在历史长河中永恒闪耀的名字——关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从战绩、忠诚度、性格。这三个方面来谈谈吧。

一、战绩:

《三国志》: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二爷于万军从中取敌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般,如果这段文字不是《三国志》明确记载的,一般人都会认为是小说家之言吧,白马之战是二爷的成名战。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襄阳,攻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进而包围樊城。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这一战,二爷是斩庞德,擒于禁直接封神。

还是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刘备的小舅子)、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最终二爷败走麦城,身死人手。

总得来说,二爷在战场上表现神勇,从战场表现来看完全配得上三国一流战将,论单场成绩无人能出其右。

二、忠诚度:

二爷对先主那可真是忠心耿耿至死不渝,先主早年事业极其悲催,一路颠沛流离如同丧家之犬。但是二爷始终不离不弃,即便曹丞相极力拉拢,不惜重金收买仍然打不动二爷的心。先主在最困难的时候,二爷那也是:“大哥坐着我站着,大哥吃着我看着,大哥有难我扛着。”关羽和刘备绝对是一段千古君臣佳话。

三、性格:

直观地讲,二爷什么都好,但是性格缺陷明显,骄傲自满、狂妄自大。在二爷看来,整个蜀汉集团除了大哥和三弟,谁都要在他之下。所以有时候,二爷就表现得有点没事找事了。

比如《三国志》里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说明,关羽非常想跟马超比比,必须要跟马超掰掰手腕,而且必须要赢才行。要不是诸葛亮亲笔拍拍二爷马屁,我估计二爷绝不会善罢甘休。

《三国志》还有一段记载:“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以诗为督军从事,出为牂牁太守,还为州前部司马。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关羽听到黄忠被拜为后将军非常不爽,破口大骂黄忠是老兵。要不是当时费诗的力劝,关羽很有可能去找黄忠的麻烦。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关羽在蜀汉集团里表现得谁都瞧不上,谁都敢欺负。我估计要不是刘备压着,关羽都敢找诸葛亮的麻烦。

当然了,关羽的这种狂妄自大并不是天生的,也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其一,他与君主的关系既是君臣又是兄弟,论关系没人会比关羽更硬。同时刘备非常爱惜这个二弟,史书里从来就没有看到刘备批评过他。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刘备的纵容导致了关羽狂妄性格的养成。其二、论资历与功劳,蜀汉集团当时还真没有人能够跟关羽相提并论。张飞勉强可比一下,但他是三弟,也没有资格去批评关羽。所以说,关羽骄傲还是有一定的资本的。其三、当时的蜀汉集团属于迅速坐大期,在组织上和规章制度上完全没跟上,也就是说蜀汉的权力架构没办法去调整这样的矛盾。

总的说一句,二爷最终败走麦城,是输给了自己的性格而不是输给了吕蒙、孙权之流。如果他当时没有那么自大,没有冒然出击曹魏或者说对东吴多一分忌惮,也许二爷不会败走麦城了吧。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起关羽,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词大概就是“忠义”。这俩字儿,仿佛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刻在了他的灵魂深处,也深入人心。说起关羽,他这个人,很难用简单的一两个词概括。他首先是勇猛的,那简直是战场上的战神。从温酒斩华雄,到过五关斩六将,再到水淹七军,这些事迹,随便拿出来一件,都足够在历史上留下一笔浓墨重彩。.............
  • 回答
    日本光荣公司在《三国志》系列中为那些在正史中没有留下名字的女性武将进行再命名,无疑是系列作品中最具争议性也最受玩家关注的方面之一。这既是商业策略的体现,也触及了历史改编与艺术创作的边界。要评价这一做法,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其历史依据的缺失、对游戏体验的贡献、玩家的接受度以及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历.............
  • 回答
    提到袁绍,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形象,可能就是那个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以少胜多击溃的悲剧性人物。这位出身名门望族,曾经一度呼风唤雨的盟主,他的命运走向,实在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袁绍此人,可谓是优点和缺点都极其鲜明,并且这些特点在他的人生轨迹中交织纠缠,最终导致了他那令人扼腕的结局。一、 显赫的出身与早期的.............
  • 回答
    三国无双系列中姜维的形象:忠诚的继承者与悲情的守护者在光荣特库摩的《真·三国无双》系列中,姜维的形象一直饱受玩家喜爱,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背景故事,在众多武将中脱颖而出。他并非传统意义上那种横扫千军的万人敌,也不是权谋机变的乱世枭雄,而是一位忠诚的继承者、悲情的守护者,以及在时代洪流中顽强抗争的.............
  • 回答
    评价张郃,不能简单地用“善战”或“忠诚”来概括,他是一个在三国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以其独特的经历和深厚的军事素养,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将领。初见张郃,我们不得不提到他在曹操麾下的表现。从袁绍的阵营中投降过来,许多人可能会带着一丝审视的态度去看待他。然而,张郃用他一生的征战回应了这份审视。他并非那种横.............
  • 回答
    要评价《真·三国无双》系列中无双武将的兵器和格斗技设计,这可真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的话题。毕竟,这个系列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看那些耳熟能详的三国名将,如何用一套套华丽且极具个人风格的招式,在战场上大杀四方。首先,咱们得说兵器设计。这个系列可以说是把“一人一武器”的特色做得淋漓尽致。从最朴实的双手剑.............
  • 回答
    《三十而已》王漫妮:一个在现实泥沼中挣扎的都市女性群像《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无疑是该剧中最具代表性、也最能引发观众共鸣的角色之一。她不仅仅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更是当下许多三十岁左右的都市女性在现实压力下的缩影。评价王漫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才能理解她身上的复杂性、闪光点以及她所反映的社会议.............
  • 回答
    程心在《三体》中拒绝启动威慑,这无疑是整个系列中最具争议,也是最触动人心的一幕。要评价这个行为,不能简单地贴上“好”或“坏”的标签,而需要深入理解程心这个角色的塑造,以及这个选择背后所折射出的复杂人性与文明命运的权衡。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程心拒绝启动威慑,从结果上看,是“失败”的。她原本肩负着人类文.............
  • 回答
    要评价《三国志11》的地图地理环境,得先弄明白它和系列前作的根本不同。前几代《三国志》的地图,你懂的,就是个方块加一堆线条,城市之间靠着几个固定节点连着。兵马粮草从 A 点到 B 点,就是沿着那几条线走。这种方式虽然简洁,但打仗的感觉嘛,就跟下棋一样,把棋子从一个格子挪到另一个格子。到了《三国志11.............
  • 回答
    说到三国时期的杨仪,那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人物。他不像诸葛亮那样光彩照人,也不像魏延那样勇猛无敌,但他在蜀汉政权后期,尤其是在诸葛亮去世后,扮演了一个极其关键的、甚至是有些“幕后推手”的角色。评价杨仪,不能简单地说他是忠臣还是奸臣,他的身上有着复杂的动机和鲜明的个性,用“亦正亦邪”、“功过参半.............
  • 回答
    孙峻,这名字在三国史册里,不算响彻云霄,但他的出现,却像一把钝刀,在东吴政坛上划下了不少令人不安的痕迹。要说他这人,评价起来,委实有些复杂,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好”或者“坏”来概括。他不是那种搅动风云的大将,也不是运筹帷幄的军师,更多时候,他像是一个权力夹缝中的钻营者,凭借着某些时势和手段,爬到了权力.............
  • 回答
    庸碌之主,寄人篱下的益州牧——刘璋的悲歌提起三国时期,人们往往会想到曹操的雄才大略,刘备的仁德爱民,孙权的少年英姿。而在这波澜壮阔的群雄逐鹿中,有一个名字常常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那就是刘璋。作为占据益州这一天府之国的诸侯,他的命运本应是书写一番宏图伟业,却最终走向了被他人轻易取代的悲剧结局。评价刘璋.............
  • 回答
    全面战争:三国(Total War: Three Kingdoms)的孙坚篇预告片,是游戏发布前非常重要的一次宣传,它为玩家展示了这位“江东之虎”是如何在乱世中崛起并展现其强大的个人魅力的。要评价这个预告片,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角色塑造与个人魅力展现: “江东之虎”的威严: 预告片.............
  • 回答
    《全面战争:三国》的最新预告片,以刘备为主角,这次的宣发策略可以说是相当到位,精准地抓住了玩家对这位仁德之君的期待。看完这段预告,我的感受是:惊喜之中带着一些熟悉的味道,但更多的是对游戏深度和情感共鸣的预感。首先,从视觉表现上来看,制作团队这次下了功夫。 画面细节和光影效果: 刘备的脸部建模,尤.............
  • 回答
    聊起新三国里的张飞啊,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角色,跟传统印象里的那个“粗中有细”的猛张飞,有些不一样。怎么评价他呢?我倒是觉得他挺矛盾的,也有不少亮眼之处,但也有些地方让人觉得,嗯,有点可惜了。首先,新三国里的张飞,保留了他最鲜明的几个特质:勇猛和性情直率。这一点倒是没怎么改,见面就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张.............
  • 回答
    全面战争三国最新发布的曹操篇预告片,可以说是又一次点燃了玩家们的热情。我个人来看,这个预告片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在视觉效果上有了显著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抓住了曹操这个人物的核心魅力,并且为游戏在玩法层面提供了非常多的信息和暗示。首先,从视觉效果上来说,这次的曹操篇预告片可以说达到了一个相当高.............
  • 回答
    三国时期,吴国的四位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如同璀璨的星辰,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共同支撑起了东吴的基业。他们不仅是军事上的卓越将领,更是政治上的重要谋士,他们的治军理念、战略眼光和人格魅力,共同塑造了东吴政权的辉煌。下面将对这四位大都督进行详细评价: 一、 周瑜:风流倜傥的少年英才与赤壁.............
  • 回答
    评价羊祜,得从他所处的时代说起。那时的三国已经趋于尾声,曹魏已经变成了司马氏的天下,而蜀汉则早已灭亡,只剩下东吴还在苦苦支撑。但即便如此,东吴也不是轻易可以拿下的。司马炎在灭蜀之后,虽然威望大增,但统一全国的重担依然沉重,需要一个真正能担起重任的将帅。这时,羊祜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
  • 回答
    评价三国时代的荀彧,我们得把他放到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大背景下去审视,不能简单地用今天的标准去套用。他不是一个武将,也不是一个开国皇帝,他的价值体现在一个文臣,一个“谋士”的层面,而且还是那种辅佐君王,经营内政、战略规划的“国之栋梁”。首先,我们得承认荀彧的“定海神针”作用。 曹操在早期崛起的时候,可.............
  • 回答
    渤海小吏,真名李晓,是一位在三国志爱好者群体中颇具影响力的文化人,以其独特的视角、扎实的功底和深刻的见解,对三国历史的解读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要评价他的评价及影响,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渤海小吏对三国的评价体系与特点:渤海小吏的评价体系并非简单的“好人坏人”划分,而是建立在对历史事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