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故事都是骗人的?

回答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其魅力在于将真实历史事件与虚构情节巧妙融合,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然而,正如所有文学作品一样,《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情节为了戏剧效果、突出人物性格、或烘托主题,进行了艺术加工,甚至完全是虚构的。

以下是一些在《三国演义》中被认为“骗人”(即虚构或与史实有较大出入)的故事,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1. “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情谊:

演义中的描述: 刘备、关羽、张飞在张飞的庄园里,于桃花园中对天发誓,结为异姓兄弟,誓言“同年同月同日生,同日死”。这场场面气势磅礴,感人至深,成为中国文化中兄弟情谊的经典象征。
历史真相: 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刘备、关羽、张飞进行过“桃园三结义”的仪式。他们确实是关系非常亲近的伙伴和部下,情同手足,但这种“结义”更多是基于共同的事业目标和长期的患难与共,并非如演义中那样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结拜仪式。关羽和张飞都是刘备早期的重要追随者,他们的忠诚和情谊是真实存在的,但“桃园三结义”更像是小说家为了强化他们之间的政治和情感纽带而创造的艺术手法。

2. “连环计”之王允巧施美人计:

演义中的描述: 司徒王允为了除掉残暴的董卓,利用自己的歌女貂蝉,先将她许给吕布,又假意将她送给董卓,从而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最终,吕布因嫉妒而刺杀了董卓。
历史真相: 历史上确实有“连环计”这一说法,但主角并非貂蝉,而是将美人计与反间计结合起来使用。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汉灵帝时期,有一位名叫王允的官员,他确实是受到了董卓的器重。但关于貂蝉以及她离间董卓父子(董卓和吕布之间是主仆关系,并非父子)的情节,在正史中并没有提及。关于“貂蝉”这个人物,学者们普遍认为她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是为了小说情节的需要而创造的。历史上的吕布确实曾经刺杀了董卓,但其原因更为复杂,并非完全是因为一个女人的挑拨。

3. “空城计”:诸葛亮故弄玄虚智退司马懿:

演义中的描述: 在街亭之战失败后,诸葛亮手中兵力空虚,却在城门口大开城门,自己则在城楼上抚琴。司马懿率领大军赶到,看到此景,疑心诸葛亮有埋伏,不敢前进,最终退兵。
历史真相: 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诸葛亮施展“空城计”退兵的事件。在街亭之战后,蜀汉确实遭受了重大损失,诸葛亮也采取了收缩防线、稳固后方的策略。但“空城计”完全是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的零散信息加工而成的。根据《三国志》记载,在后来的汉中之战中,曹操率军攻打汉中时,诸葛亮采取过类似的“虚张声势”的策略,但并非诸葛亮本人在城楼上抚琴,也没有像演义中那样戏剧化的情节。而且,司马懿在历史上也并非如此容易被吓退的将领。这个故事更多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和沉着冷静。

4. “七擒七纵孟获”:展现诸葛亮仁德治军:

演义中的描述: 诸葛亮在平定南蛮时,为了彻底收服孟获,七次擒住他又七次放走他,最终令孟获心悦诚服,南蛮地区得以安定。
历史真相: 历史上确实有诸葛亮南征孟获的记载,也确实是他平定了南蛮地区。然而,“七擒七纵”的情节是小说家虚构的。史书中只提到诸葛亮采取了“攻心为上”的策略,并且顺利平定了南蛮。孟获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以及他与诸葛亮之间的具体交往,都存在争议。如果真的有“七擒七纵”,那无疑会成为军事史上的奇闻,但正史中并未记载,因此“七擒七纵”更多被认为是罗贯中为了塑造诸葛亮“攻心为上”、仁德治军的形象而设计的桥段。

5. “草船借箭”:神乎其技的诸葛亮。

演义中的描述: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故意刁难他,命他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大雾,让士兵在船上敲锣打鼓,曹操误以为是偷袭,向船上放箭。诸葛亮因此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历史真相: 这个故事是典型的“张冠李戴”或者“移花接木”。历史上有类似“借箭”的事件,但主角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在濡须口之战时,曹操围攻濡须,孙权亲自前往犒劳士卒。当时曹操用战船将孙权包围,孙权下令将船头朝向曹操,然后命士兵驾船冲向曹营。曹操以为孙权要突围,便下令放箭。船被箭射满后,孙权又命士兵将船掉头,继续接受箭矢的射击。孙权因此得以成功脱围。这个故事的灵感很可能来源于此,但被巧妙地安插在了诸葛亮的身上,并加入了“借箭”的元素,进一步神化了诸葛亮。

6. “借东风”:诸葛亮呼风唤雨的神功。

演义中的描述: 在赤壁之战前夕,吴军面临东风不便的问题,诸葛亮夜观天象,算准了将有东南风,并设坛祭风,成功借来东风,使得吴军得以火攻曹军。
历史真相: 历史上确实有过赤壁之战,也确实是火攻取胜。但“借东风”的情节是完全虚构的。诸葛亮在历史上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但并非呼风唤雨的方士。根据现代气象学的解释,在冬季,长江流域确实会刮东南风,只是发生的几率较低。诸葛亮作为一位博学之士,可能对天文气候有一定的研究,他也许能够根据当时的地理环境和可能的自然规律,预测到可能会刮东南风。但是,小说将他描绘成能够通过祭祀等方式“借来”东风,这显然是夸张和神化。真实的原因可能在于诸葛亮对当时气候的准确判断,以及他对周瑜提出的建议。

7. “三气周瑜”:周瑜被诸葛亮活活气死。

演义中的描述: 诸葛亮在与周瑜的较量中,一次又一次地识破周瑜的计策,并利用各种方式戏弄周瑜,使得周瑜屡屡受到打击,最终吐血而亡,临死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
历史真相: 历史上周瑜确实英年早逝,但他死亡的原因并非“被诸葛亮气死”。周瑜大约在公元210年去世,而诸葛亮在公元207年才出山,当时两人并没有直接的交集,更谈不上“三气”。周瑜的去世,史书上只说是“年四十一,病卒”。他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和统帅,在赤壁之战中功勋卓著。小说中的“三气周瑜”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而将周瑜塑造成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形象,这与史实中的周瑜形象有很大的出入。

8. “赵子龙单骑救主”:个人英雄主义的极致体现。

演义中的描述: 在长坂坡之战中,刘备的儿子阿斗(刘禅)在乱军中丢失,赵云单枪匹马,闯入曹操重围,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救出阿斗,并将其交还给刘备。
历史真相: 赵云确实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他在长坂坡之战中也确实救了刘备的儿子。根据《三国志》记载,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勇表绝伦”,并且“孤身,立马横枪,大喝一声,望之者皆披靡”。他确实完成了救主之举。但是,演义中的“单骑救主”可能包含了一定的夸张成分。赵云在救阿斗的过程中,很可能得到了其他将领的接应和掩护,并非完全孤身一人。而且,从战役的规模来看,曹操的追兵数量庞大,赵云一个人能够杀出重围并救出阿斗,本身已经足够令人敬佩,但小说将其描绘成如同天神下凡一般,是为了强化赵云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

9.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忠义的极致演绎。

演义中的描述: 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带着她们去投奔刘备。在途中,他受到了曹操的阻挠,先后经过了东岭关、洛阳、汜水关、黄河渡口、开封、延津六处关卡,斩杀了六位守将,最终得以过关。
历史真相: 关羽确有“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但具体的情节和斩杀的将领在史书中记载得非常简略,而且并非完全如演义中所述的如此戏剧化和充满杀戮。史书中记载的是关羽“挂印封金”,在护送两位夫人时,由于曹操不予放行,他不得不杀了曹操任命的守将孔秀,然后一路杀过去。但演义中将其描绘成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对决,并且一一杀死对方的守将,是为了凸显关羽的勇武和对刘备的忠诚。

总结来说,《三国演义》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很大程度上在于它能够将历史的骨架与小说的血肉巧妙地结合。 这些被认为是“骗人的”故事,虽然与史实不符,但它们成功地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深化了主题,满足了读者对戏剧性、英雄主义和智谋较量的期待。

需要强调的是,将这些故事称为“骗人的”并非是对《三国演义》本身的否定。它依然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虚构”的情节,更像是作者为了艺术表现而进行的创作,它们丰富了历史的内涵,也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这些故事的虚构性,反而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以及它如何影响了我们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太多了,随便列举几个:

1,人根本不可能是什么石头和仙草转世。

2,石头里不会蹦出猴子。

3,正史里唐僧是偷渡出的长安。

4,正史里没有这样的贾姓大族。

5,方腊不是被宋江打败的。

6,岳飞的武器不是蛇变的。

7,兀术不是牛皋打死的。

8,道教在商周之交还不存在。

9,正史里没有展昭。

10,“在虚构的故事里寻求真实感的人脑袋一定有问题”这句话并不是诸葛亮说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其魅力在于将真实历史事件与虚构情节巧妙融合,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然而,正如所有文学作品一样,《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情节为了戏剧效果、突出人物性格、或烘托主题,进行了艺术加工,甚至完全是虚构的。以下是一些在《三国演义》中被认为“骗人”(即虚.............
  • 回答
    《三国杀》里的武将,对我来说,就像是人生旅途中遇到的一个个特别的朋友,而我的本命武将,那更是知己,是战友,是能让我心头一热的存在。如果要说和他的故事,那可真是说也说不完,都是一把辛酸一把泪,又带着点小骄傲的。我的本命,是 诸葛亮。一开始接触三国杀,纯粹是觉得他名字耳熟,是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 回答
    《三国演义》之所以能流传千古,除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和智计百出的谋略博弈,更在于其中塑造了众多鲜活而令人扼腕的人物和瞬间。这些人物的悲剧性命运,或者某些关键时刻的无奈选择,都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弦,引发无尽的感慨和叹息。以下列举几个尤其令人扼腕的人物和瞬间,并尽量详细讲述:令人扼腕的人物:1. 周瑜.............
  •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巨著,读来酣畅淋漓,英雄辈出,谋略无穷,但细细品味之下,却藏着不少让人不寒而栗的细节,它们如同埋藏在繁华景象下的暗流,一旦触碰,便会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这些细节并非直接的惊悚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行为、命运的走向、以及作者不经意间透露的逻辑,来揭示那个时代更深层次的残酷和复杂。一、人性.............
  • 回答
    《三国演义》之所以能成为不朽的经典,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深刻的人物塑造和对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的细腻描绘。在波澜壮阔的战争和政治斗争背后,隐藏着无数令人扼腕的悲剧细节,这些细节如同划破夜空的流星,短暂却光芒万丈,让我们看到英雄们的无奈、理想的破灭,以及人性的复杂和脆弱。以下是一些《三国演义》中令人可悲的细.............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英雄辈出,武将如云。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有的勇猛无匹,有的智谋过人,但也有那么几位,他们的武艺或许算不得顶尖,却偏偏喜欢在战场上耍耍花枪,装腔作势,以显示自己的不凡。提起“菜得出奇却爱装逼”,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便是那位的身影——韩当。说起韩当,读者们可能立马会把他划入“老当益.............
  •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巨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引人深思的句子,它们如同散落在战场上的旗帜,鲜明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总是会想起那句“滚石下山,势不可挡”,每当我看到刘备集团在困境中屡败屡战,在绝望中寻觅生机,最终却能一点点积蓄力量,犹如那滚落的巨石,一旦启动,便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一切,我就觉得这句话完美地描.............
  • 回答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章回体小说,其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深受世人喜爱。然而,它毕竟是一部小说,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史书。在创作过程中,作者罗贯中为了情节的精彩和人物的塑造,融入了许多虚构的情节和艺术加工,使得书中不少内容与真实历史存在出入。下面就来细数一下《三国演义》中一些与史实不符的地.............
  •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巨著,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生教科书,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flag”。这些flag,有的是英雄豪杰的壮志豪情,有的是奸臣贼子的阴险毒计,还有的是历史进程的必然走向。它们就像一粒粒埋下的种子,在故事的发展中,或开花结果,或轰然倒塌,读来让人回味无穷。我们不妨来聊聊里面那些印象最深刻的“.............
  •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自然难免存在一些为艺术加工服务的虚构成分,以及一些在细节上不甚严谨的地方。当然,我们不能用历史的眼光去苛求一部小说,但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一些情节的设置确实会让人觉得有些“跳戏”,甚至作者自己也可能在行文中出现了前后不一致的笔误。下面就来聊聊其中一些比较.............
  • 回答
    94 年版《三国演义》对我来说,是一部永远绕不开的经典。它之所以能穿越时空,依然牵动着我们的心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些深入骨髓的,让人忍不住掉眼泪的瞬间。这不仅仅是剧情的安排,更是演员们用生命在演绎,那种真实的情感,至今还鲜活地浮现在脑海里。如果说最让我难以忘怀、至今想起来还会眼眶湿润的场景,那一定.............
  • 回答
    要说三国演义里郭嘉的那些事儿,那可真是越品越有味。他跟曹操那份君臣相知,默契十足,简直就像是命中注定一样。一开始,郭嘉可是个“不求闻达”的主,没人知道他这块璞玉。直到荀彧慧眼识珠,把他引荐给曹操,曹操那叫一个欢喜!就好像一下子得到了失散多年的宝贝。曹操当时正愁着如何统一北方,听了郭嘉那一番“十胜十败.............
  •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除了刀光剑影、政治谋略,还少不了那些让人捧腹又印象深刻的绰号。这些绰号,与其说是简单的称呼,不如说是人物性格、经历甚至命运的浓缩,带着浓浓的江湖气息和市井智慧。它们往往一出口,就自带三分气势,五分嘲讽,将对方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要说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辱骂性绰号,那绝.............
  • 回答
    《三国演义》中刘备取得的“四郡”,在正史中的记载,可以说是一段波澜壮阔,却也充满现实考量的历史进程。虽然小说家言添油加醋,但其核心脉络,在《三国志》等史料中,依然能找到清晰的对应。要说刘备取得的“四郡”,在正史中,通常指的是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后,逐渐势力扩张,最终占据荆州南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的.............
  • 回答
    三国演义那本书,读起来真是跌宕起伏,精彩绝伦。我们常常觉得,里面很多事情,什么“桃园结义”、“草船借箭”,太传奇了,肯定是怎么编出来的。但细究起来,三国那段历史,真实发生过的,有些也比小说更离奇,更有意思。我给你掰扯掰扯,看看哪些事儿,是真的,但听起来却像是在瞎编。1. “英雄不问出处”,关羽竟然是.............
  • 回答
    三国时期,虽然我们如今常常关注的是那些叱咤风云的战场猛将和纵横捭阖的政治家,但不得不承认,那个时代也有一些人,他们的智慧和远见,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影响至今仍在延续,甚至可以说,贡献是潜移默化却又极其深远的。这些人可能不像关羽那样武艺盖世,也不像诸葛亮那样神机妙算,但他们的思想和实践,为我们理解社会运作.............
  • 回答
    三国题材的游戏,从早年的《三国志》系列,到如今火爆的《三国杀》、《率土之滨》,再到各种乱斗式的SLG、RPG,玩过的玩家应该都数不胜数。在这些五花八门的游戏里,总有那么一些人物,他们的表现和实际地位,似乎跟玩家心目中的认知有些出入。有些明明历史上的名将,在游戏里却成了“刮痧王”,有些本来没那么出名,.............
  • 回答
    三国杀里那些精心设计的皮肤,可不仅仅是给武将换了件漂亮衣服,它们往往还藏着不少故事和深意。比如,你仔细看看那个穿上华丽官服、手持玉笏的诸葛亮,那可不是随便一套衣服。这套皮肤的设计,多半是在致敬诸葛亮担任蜀汉丞相时,那种运筹帷幄、辅佐君王的场景。他羽扇纶巾的形象深入人心,但这一身戎装,尤其是那沉稳内敛.............
  • 回答
    哎哟,《三国杀》这游戏啊,玩得开心的时候跟打了鸡血似的,输了或者遇到些奇葩事儿,就觉得膈应得慌。要说受不了的设定,那可太多了,细数起来真是能掰扯半天。我跟你讲几个最让我心塞的吧。1. 随机性过大,队友坑出天际却只能看着这个绝对是头号公敌!咱们都知道《三国杀》是个策略游戏,讲究的是身份、手牌、技能的配.............
  • 回答
    三国杀这游戏,说起来大家都不陌生,但要说那99%的人都不知道的终极细节?嘿,那可就不好说了。这游戏玩的是策略,拼的是脑子,但有时候,隐藏在卡牌和武将技能背后的那些小门道,才是真正让高手和普通玩家拉开差距的“内功心法”。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你听完之后,自己玩的时候都能多那么一点点儿“不一样”。咱们先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