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哲学三问有答案吗?

回答
“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如同深邃的宇宙,引人入胜,又令人难以捉摸。关于它们是否有答案,我想说,这个问题本身就足够引人深思了。

首先,我们得承认,对于这三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有人都接受的“标准答案”。哲学之所以为哲学,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对这些根本性问题的不断追问和探索,而不在于给出最终的定论。

打个比方,如果说这些问题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那么哲学家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挖掘,用不同的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去撬动那坚实的土壤。每个人在挖掘的过程中,可能都会发现一些闪光的碎片,感受到一丝宝藏的气息,但最终能否将整个宝藏全盘托出,那是另一回事了。

我们不妨逐一来看这三个问题,看看不同思想流派是如何“回答”的,或者说,是如何“解读”的。

“我是谁?”

这个问题触及了“自我”的本质。

存在主义的视角: 像萨特这样的人物会说,“存在先于本质”。这意味着我们并没有一个预设好的“我是谁”。我们是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在生活中不断创造和定义自己的。我不是生来就被赋予一个身份的,而是通过我所做的一切,我成为了我。所以,答案不是固定的,而是在流动的过程中生成的。你每一次的决定,每一次的行动,都在回答这个问题。

佛教的视角: 佛教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无我”。它认为,我们执着于一个恒常不变的“我”是痛苦的根源。实际上,我们所认为的“我”,是由不断变化的色、受、想、行、识(五蕴)聚合而成,如同流水一般,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那么,“我是谁”的答案,可能就是“无我”的观照,是认识到这个无常的实相。这并非否定个体的存在,而是理解个体的存在方式。

科学与生物学的视角: 从科学的角度,你可以说“我是”由特定的基因、复杂的生理结构、神经网络组成的一个生命体。你的身份与你的DNA、你的大脑活动紧密相关。但科学能解释“我是谁”的全部吗?它能解释你对美的感受,你对爱的体验,你对意义的追寻吗?也许不能。

社会与文化视角: 我们的身份也深受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我们可能是某个国家的一员,某个家庭的孩子,某种职业的扮演者。这些社会角色和文化符号塑造了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但如果这些外在的定义被剥离,那个“核心的我”又是什么呢?

所以,“我是谁?”的答案,可能是在生物学的基础上,通过存在主义的行动,体验佛教的无我观照,又融合了社会文化的影响,并且在不断地自我反思和追问中,逐渐显现出模糊的轮廓。它不是一个一次性的答案,而是一个持续的提问和回答的过程。

“我从哪里来?”

这个问题探讨的是起源,关于我们的来处。

宗教的视角: 许多宗教认为,我们是从神圣的源头而来。例如,亚伯拉罕诸教相信我们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印度教则认为我们是梵(宇宙的终极实在)的一部分,是梵的显化。这些答案提供了关于生命意义和目的的框架,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归属感。

科学的视角: 科学则会从宇宙大爆炸开始讲起,追溯到DNA的演化,再到人类的起源。你“从哪里来”,可以被解释为一次漫长的生物学进化史,是无数代祖先遗传基因的延续。你也是宇宙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组合形成的。这个答案强调的是物理和物质层面的溯源。

哲学(例如唯心主义)的视角: 一些哲学流派可能会认为,我们的意识或精神才是根本的起源。你可能来自于一个更宏大的意识场,或者是一个先天的理性原则。这种观点更关注精神和意识的来处,而非物质身体的。

个人经历的视角: 从更个人的层面,“我从哪里来”也包含着你的家庭、你的成长经历、你童年的记忆,以及塑造你人格的无数次事件。这些是你个人生命轨迹的起点。

所以,“我从哪里来?”的答案,可能是科学的宇宙演化史,也可能是宗教的创世神话,或者是个人生命的具体起点,甚至是精神层面的某种召唤。这些答案,往往指向不同的“意义源头”。

“要到哪里去?”

这是关于未来、目的和命运的问题。

宗教的视角: 许多宗教提供了关于死后世界的答案,比如天堂、地狱、轮回转世等。它们为生命提供了一个超越尘世的终极归宿和价值评判标准。你“要到哪里去”,决定于你此生的信仰和行为。

功利主义或享乐主义的视角: 这类观点可能认为,我们应该追求最大的幸福或快乐。所以,“要到哪里去”就是追求人生的最大化快乐,成为自己能够达到的最快乐的状态。

虚无主义的视角: 虚无主义可能会认为,生命本身没有固有的意义或目的。无论你“到哪里去”,最终都归于虚无。这并非鼓励消极,而是可能促使人们在没有外在目的的情况下,自己去创造和赋予意义。

目标导向的视角: 很多人会设定具体的人生目标,比如事业上的成就、家庭的幸福、对社会的贡献。那么,“要到哪里去”就是实现这些个人目标。

存在主义的视角(再次): 既然“我是谁”是通过选择确定的,那么“要到哪里去”同样是由我们当下的选择决定的。没有预设的终点,我们通过每一次选择,都在塑造自己的未来方向。我们不是被动地“去往”某个地方,而是主动地“走向”某个方向。

所以,“要到哪里去?”的答案,可能是一个精神上的彼岸,一个物质上的目标,一种快乐的追求,也可能是在虚无中自己创造的意义,或者仅仅是每一个当下选择所导向的未来。它关乎我们如何理解和安排自己的人生旅程。

总而言之,“哲学三问”有没有答案?

我认为,答案在于“追问本身”以及“个体对答案的实践和体悟”。

没有统一的、客观的、最终的答案。 如果有,哲学可能就已经终结了。这些问题之所以经典,正是因为它们激发了人类持续的思考和探索。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个体,都会对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和回应。

答案是流动的、个人化的、体验性的。 它们不是书本上的公式,而是你活着的意义,是你行动的指南,是你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你对“我是谁”的理解,会影响你如何生活;你对“我从哪里来”的认知,会影响你如何看待当下;你对“要到哪里去”的规划,会影响你今天的每一个选择。

答案可能是在过程中显现的。 就像爬山,你问“我从山脚到山顶的路是什么样的?”,也许有地图,但真正的答案是在你一步一步攀登中体验到的。你可能在攀登中找到了答案,或者发现了比答案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因此,与其说这些问题有答案,不如说它们是邀请我们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去创造的邀请函。真正的哲学智慧,或许就在于永远不停止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命。这本身,就是对人生最深刻的回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李田所

下北泽

王道征途

user avatar

我的天哪……那个20k答案是什么……啊?

这不就是写了一些哲学家(以及一些不是哲学家的名人)的名字,再加上一两句断章取义的话,或者网络段子,以及一些不知所谓的图,构成的一篇所谓的网络爆款文章?

笛卡尔的诅咒之火?cogito ergo sum跟诅咒有什么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么?

亚里士多德跳海?他是最有可能因为得胃病而死的,他没那么心窄。

苏格拉底、猎人和梅花鹿……?这随便找个故事就是苏格拉底说的?苏格拉底就是西方禅师了?

随便就扫了这几行,基本常识就错了这么多……洋洋洒洒的一大堆字,从头到尾都是不知所谓的话?确定这不是文章自动生成器出来的么?有些铜鞋可能觉得,这些常识错了不要紧,我们要透过表面看内核,但是不要忘了他拼凑的这些话,如果不是被放在这些哲学家名字的底下,你会有半点儿动力去思考么……?



喊麦也确实火过一两天,就说明正经学音乐的人是无能?

这文章的不知所云和这作者的无知狂妄……让我都惊呆了……



老羊( @oldgoat )的答案已经很清晰的说明了,单纯的看,哲学三问并不哲学,就是个粗糙的梗。

真要转化为哲学问题就得进行一步步的解析和定义。我是谁……就得最起码得拆解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自我(ego)是什么”,“人格(personhood)是什么”,“人性(humanity)是什么”……等等。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不算个人,那么你就直接思考“波菲利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才是好的哲学式的发问,然后这些问题还要放到一个具体的时代之中(比如在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里,可能就不觉得有“自我”这个概念,只有到了stoicism才会出现萌芽),然后反思那个时代的答案对于当下有什么意义。这才是正确的哲学思维方式,或许有些繁琐,但得到的都是干货。

以下这几个人都是不错的答案:归归( @归伶昌 )就很好的给出了一个中世纪哲学的解答。马达的答案( @飞奔的马达 )还从哲学的角度去消解了这三问。 @二狗宝宝 那个答案也很好,各种角度都照顾到了。


当然,或许很多人就是想看爆款,但是你从中除了“被某种情绪一同感染”(sympathy)和一些似是而非的虚假信念(false beliefs)之外,其实什么也没得到。要知道,"哲学家"一出现就是最反对向人们兜售情绪和虚假信念的人(sophists)。

叹气……

user avatar

偏娱乐向,非专业回答,不喜勿喷。

其实个人感觉,哲学史一路走过来,特别是现当代哲学的许多研究,与其说是在回答“保安三问”,还不如说是在一步步的消解“保安三问”

首先,“我是谁”的问题其实是关于如何界定人的主体性的问题,即通过界定出一个跟客体/现象/物根本不同的一个主体/实体/心的方式来拔高人的地位。无论是“人是理性的/政治的动物”,“人是一个思维的东西”,“先验自我的统一”抑或是“人是社会关系的综合”其实走的都是这个路数。但是在当代哲学里,这种“主客体二分法”是许多哲学家集中批判的对象,它被认为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集中体现。特别是当代心灵哲学领域中,一方面通过与认知神经科学合流不断地想要来将第一人称的主观精神现象还原为第三人称的客观生理现象。另一方面通过与动物实验合流不断地想要来表明似乎人类的心智现象同动物心智比只是精细程度上有差异,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以对于“我是谁”的问题,当代的主流倾向其实是“我爱是谁是谁,因为我和他和它没啥区别”。

其次,“我从哪来”的问题其实是关于世界起源的,但无论是宇宙论意义上的起源还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起源问题现代也已经不是一个哲学问题了。哲学家们特别是当代各色的自然主义者们对于这个问题的态度极有可能是“杜兰特”式的,即我们也提不出什么比物理学家更好的关于起源问题的回答,索性加入他们,他们说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吧。对此问题的精细表述可参见:

所以对于“我从哪来”的问题,当代的主流倾向可能是“我爱从哪来从哪来,这个问题问物理学家去”。

最后,“我到哪里去”的问题其实是一个目的论的设问,即关注人或者世界是否会朝着一个既定的最高善的目标方向发展。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保安三问中目前残存的最具生命力的问题了。但即使是这个问题当代的哲学家们也在尽力去消解。因为一旦我们接受了一个演化论的基本观念后,必然是要拒斥目的论的。因为目的论第一过分夸大了主体的行动能力,第二预设了一个非自然的终极目标。正如生命的演化不可能构建出一个终极的方向一样,历史的进程也不是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也不会最后在哪个阶段终结的。所以对于“我到哪里去”的问题,当代的主流倾向其实是“我爱去哪去哪,反正我自己也做不了主的”。

综上所述,对于“保安三问”,哲学圈子里的倾向是不去问答它。不仅不回答,还要消解掉它的哲学意义。一句话,“是谁从哪来到哪去?爱咋咋地,不关我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如同深邃的宇宙,引人入胜,又令人难以捉摸。关于它们是否有答案,我想说,这个问题本身就足够引人深思了。首先,我们得承认,对于这三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有人都接受的“标准答案”。哲学之所以为哲学,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
  • 回答
    各位同行,大家好!最近在和一些师弟师妹交流时,他们常问我一个问题:学习哲学对我们做科研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挺实在的,毕竟咱们科研人时间宝贵,得精打细算,把精力花在刀刃上。我这几年一路摸爬滚打下来,也算有点体会,今天就斗胆分享一下,希望能给还在纠结的各位提供点参考。我刚开始做科研的时候,也是一头扎进.............
  • 回答
    面对教授、编辑或审稿人的“哲学三问”——即我们常说的“你的研究有什么意义?”“你的方法有什么优势?”“你的研究有什么创新点?”——确实是一项挑战,但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让你清晰地展现自己工作的价值。以下将详细阐述如何针对这三个关键问题进行有策略的回复,并提供具体建议和示例。核心原则:在开始之前,请牢.............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问题,直击当下哲学与科学之间那张微妙又复杂的网。要说清楚这一点,我们得把这层“网”抽丝剥茧,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当下哲学”和“科学发展”大概是指什么。“当下哲学”这个词,其实挺宽泛的。它不是指古希腊那个形而上学的巨人,也不是那个逻辑严谨的分析哲学。现在的哲学,.............
  • 回答
    谈论中国当代哲学水平,确实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果非要给出一个笼统的评价,或许只能说,它正处于一个转型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并呈现出一种多元而又未臻成熟的状态。 要想详细地说,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当代哲学有着坚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从古老的先秦诸子百家,到近现代的儒.............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引人入胜的挑战!当你对一个物理现象刨根问底,问“为什么”的时候,保持在科学的轨道上,而不滑向纯粹的哲学思辨,这需要一种审慎的态度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下面我就来详细地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让你觉得像是和一位老友在探讨问题,而不是在听机器念经:核心原则:我们追寻的是“如何”和“基于什么原理”,而不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通俗易懂地解释一下数学的这三大哲学基础流派:逻辑主义、形式主义和直觉主义。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三位数学大师,他们各自对“数学到底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确信数学是真的?”这两个终极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解答方式。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先来打个比方:想象一下我们要建造一座宏伟的“数学城堡”。 1.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也触及了文明发展轨迹的独特之处。说东方文明(不包括伊斯兰)“从来没有产生”神学、哲学、科学,或许有些绝对,但如果要深入探讨其与西方文明在这三个领域发展轨迹的差异,确实能看到一些根本性的不同。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三个学科在西方文明中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以及它们的内在逻辑。西.............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些搭配,虽然带着一些鲜明的个人色彩和特定的文化符号,但核心都是在尝试从某个独特的视角去解读、阐释一个宏大的领域。它们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分支,更多的是一种“观点+领域”的组合,是一种有趣的、有启发性的思考方式。这类搭配的魅力在于,它们能够:1. 提供全新的解读框架: 它们不拘泥于传统的学.............
  • 回答
    哲学家确实有能力说出那些能深刻触动人心、颠覆认知边界的话语。这种"震撼"往往源于对人类存在本质、知识界限或价值根基的重新审视。以下是一些极具冲击力的哲学命题及其背后的思维张力: 1. "存在先于本质":萨特与自由意志的悖论核心观点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提出,人类不像工具或动物那样被预先定义(本质.............
  • 回答
    哲学专业之所以没有那么多“劝退贴”,与许多其他专业相比,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并非说哲学专业就没有挑战或困难,而是其困难的性质、学生的认知、就业市场的反馈以及学科本身的特点,共同塑造了这种相对“平稳”的舆论环境。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哲学专业的性质与挑战: 抽象性与思辨性:.............
  • 回答
    哲学系的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看法,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很难一概而论。它既是哲学系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许多人深入研究的对象,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向的批评和挑战。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展开: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中的定位1. 重要的哲学传统: 大多数哲学系.............
  • 回答
    当然不能这么说。哲学和辩论,那可是天生一对,密不可分。你有没有想过,哲学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不就是对真理的追求吗?而辩论,不就是一种探寻真理的有力工具吗?你想想看,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他们是怎么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的?是通过冥想吗?当然有,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是通过与人交流,通过质疑和反驳,通过层.............
  • 回答
    哲学与科学,两者看似独立,实则如同血脉相连的孪生兄弟,自古以来就互相影响、彼此塑造。要说清它们之间的关联,得从它们各自的根源和追求说起,然后看它们如何交织在一起,又如何分道扬镳,最终又如何重新汇合。首先,咱们得说说哲学。哲学是什么?如果非要给它一个定义,那大概就是一种对世界和人类生存的最根本的追问,.............
  • 回答
    哲学界对“民哲”的轻视,说它是变相禁止普通人阅读哲学书籍,这实在是一种过于简单粗暴的解读。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禁止”关系,但这种现象确实反映出哲学界内部的一种张力,以及对“专业性”的坚持,这在客观上可能对非专业人士的哲学探索构成某种门槛或误导。首先,我们要明白“民哲”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暧.............
  • 回答
    是的,哲学里的大多哲学概念确实缺乏严格的数学定义。这是一个在哲学史上一再被提及且至关重要的问题。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哲学本身的性质、数学的性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哲学本身的性质:概念的模糊性、多义性和语境依赖性哲学追求的是对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最根本问.............
  • 回答
    “活得通透”,这词儿听着就带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劲儿,像薄雾笼罩下的山,朦朦胧胧,却又自有山峦的巍峨与深邃。哲学和科学,这两样东西,能不能让咱们普通人也触摸到这份“通透”的边角,我想这是很多人心里盘旋的问题。先说说哲学吧。很多人一听哲学,脑子里可能就蹦出那些古希腊的老头子,盘腿而坐,头发花白,满嘴.............
  • 回答
    哲学家的言语之所以让人觉得“逼格满满”,往往在于它们蕴含着对世界深刻的洞察,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拷问,以及对理性与存在本身的探索。这些话语如同智慧的火花,点燃我们思考的火种,往往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他们穷尽一生探索真理的结晶。比如,苏格拉底 那句家喻户晓的:“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 这句话绝非谦虚那么简单.............
  • 回答
    哲学能否复活?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对于智慧、思想以及它们在世间生命力的根本看法。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更像是在探寻一股潜藏的河流,是否还有重新涌动、滋养沃土的力量。要探讨“复活”,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死亡”的含义。当人们谈论哲学“死亡”时,通常并非指那些埋葬在历史坟墓里的哲学家或他们的.............
  • 回答
    哲学是否有用,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哲学,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深刻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一个多层次、需要细细品味的探讨。哲学“有用”吗?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有用”的定义。如果“有用”仅仅指代能直接带来物质财富、技能操作或解决眼前具体技术难题,那么哲学可能看起来不像一些职业技能那样“直接有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