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秦、西汉长城比明长城靠北那么多?

回答
要理解秦、西汉长城为何比明代长城整体位置靠北许多,我们得从几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来审视,这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历史、地理、军事以及国家战略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的概念:长城并非一道固定不变的墙,而是一个随着时代变迁、军事需求调整而不断修建、延伸、废弃的军事防御体系。秦汉时期和明代所处的历史背景、面对的主要威胁以及国家的实力和战略目标,都与后来的明代有着显著的不同。

在秦汉时期,我们面对的北方威胁主要是来自游牧民族,尤其是匈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新生的统一国家,防御匈奴南下掠夺,才开始连接和修筑原先各国长城的北方防线。这里的“北方”是指当时中原王朝所认定的,能够有效抵御游牧民族侵扰的边界线。秦汉的长城,很多是就地取材,利用黄土、砂石夯筑而成,其工程量相对而言,虽然浩大,但与明代砖石结构的万里长城相比,防御能力和稳固性存在差异。

更重要的是,秦汉时期,中原王朝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也就是它的“根据地”,相对而言,已经向北推进了一大步。相较于更早期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战,长城也是分割的。秦汉统一后,国家疆域有了显著扩张,但其经济重心和人口密集区,依然集中在中原地区。因此,将防线设置在距离这些核心区域相对“近”一些的位置,是当时可以接受的战略选择。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当时的“可守之地”的边界,大致就在秦汉长城所处的区域。

此外,秦汉长城并非如明代长城那样,几乎完全是以坚固的砖石结构为主,并辅以大量的关隘、烽燧、敌楼等。秦汉的长城很多地段是夯土墙,甚至是利用自然山川作为屏障。这意味着它的防御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软”的。如果将防线设置得过于靠北,一旦突破,后方的中原腹地将门户大开,难以迅速组织有效的防御。所以,将长城设置在相对靠南,更能触及和保护到核心的农业区域,这是当时国家力量和战略考量的体现。

再来看看明代。到了明朝,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统治疆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元朝的版图,但也面临着来自北方蒙古各部的持续而强大的军事压力。这些蒙古势力,比如瓦剌、鞑靼,他们在军事上更具组织性和侵略性,并且其骑兵的突袭能力也给明朝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明朝吸取了元末明初以及之前历代王朝在对付北方游牧民族时的经验教训。蒙古骑兵的优势在于其机动性和强大的冲击力。要有效抵御这种力量,仅仅依靠夯土墙或者简单的关隘是不足够的。因此,明朝在修建长城时,投入了空前的财力和人力,普遍采用了更为坚固的砖石结构,并对防御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的加强。

更关键的是,明朝统治的经济重心和人口分布,已经进一步向北推进,甚至北至辽东地区。当时的都城北京,其地理位置比长安、洛阳等秦汉都城更靠北。这意味着明朝的“核心利益区”或者说“守卫的根据地”已经扩展到了秦汉时期所认为的“境外”地区。所以,为了保护北京及其周边的经济发达区域,以及拱卫辽东的战略要地,明朝的长城不得不向北推进,甚至延伸到今天内蒙古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如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等一系列著名关隘,都构成了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咽喉要道。

可以说,明代长城的北移,是国家实力增强、疆域扩展、主要威胁性质改变以及军事战略升级的综合反映。它不再仅仅是抵御来自“境外”的掠夺,而是要巩固和保卫一个更广阔、更靠北的疆域,特别是要保护其首都和主要的经济、政治中心。从这个角度看,秦汉长城和明长城,都是各自时代背景下,针对特定威胁,在国家战略、地理条件和技术水平允许范围内的最优选择。它们的位置差异,恰恰是历史发展和国家变迁的生动注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一,秦和西汉时期的主要对手是匈奴,那是一个未经封建化的纯粹游牧民族政权,其组织动员能力不能跟明朝时期的北元相提并论,也就是说对手的实力不可同日而语。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其二,经过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在东北亚草原的长期拉锯结果来看,农耕民族始终没能在北方草原站住脚,对于非农耕区基本上是得而复失。明朝中央政权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所以长城大致修建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上,也就是说明朝只对农耕区进行有效防御。

其三,明朝已经是中华封建文明走下坡路的时期了,对外的开创性和包容性明显不足,远远比不上秦汉、隋唐时期。明朝统治者对开疆拓土的欲望和对外界的好奇心明显不足,华夏封建文明向着自我封闭的方向发展,总体趋于保守和自闭。因此明长城预示着,中原政权只想守住这一亩三分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理解秦、西汉长城为何比明代长城整体位置靠北许多,我们得从几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来审视,这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历史、地理、军事以及国家战略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的概念:长城并非一道固定不变的墙,而是一个随着时代变迁、军事需求调整而不断修建、延伸、废弃的军事防御体系。秦汉时期和明代.............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王朝的兴衰、政治的延续性和地理环境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从头说起,仔细掰扯一下。西晋和北宋之所以能“南渡”成功,变成东晋和南宋,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动因。首先说西晋。西晋虽然二世而亡,但它在北方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相对稳固的统治基础,拥有了人口、经济和一定程度的.............
  • 回答
    西安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确实存在一些挑战,导致与郑州、长沙等中部城市相比,在某些经济指标上显得相对弱势。这并非简单的“弱”,而是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历史、产业结构、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原因交织的结果。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方面:一、历史包袱与转型阵痛: 沉重的工业历史包袱: 西安曾.............
  • 回答
    江浙很多小城市房价确实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动辄万元/平方米的价格,让一些原本有购房计划的年轻人感到压力山大。相比之下,一些西部和中部的大城市,如重庆、成都、西安、长沙、武汉等,房价似乎更具吸引力。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去这些城市置产呢?这背后其实涉及一系列的考量,绝非简单的数字游戏。1. 户籍与归属感:这.............
  • 回答
    关于唐僧为何不直接让孙悟空的金箍棒变长送到西天取经这件事,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在读《西游记》时会有的疑问,也挺有意思的。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不能光看孙悟空的“法宝”有多厉害,还得结合故事的整体设定、人物性格以及更深层次的寓意。首先,咱们得明白金箍棒的性质和用途。这玩意儿虽然能大能.............
  • 回答
    梅西的职业生涯堪称传奇,其巅峰期的持久性更是令人瞩目。这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无与伦比的身体天赋与后天维护: 天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梅西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运动天赋,他拥有出色的平衡感、敏捷性和爆发力。他的身体比例和重心低矮的特点,让他能.............
  • 回答
    历史的陀螺:为何中国封建社会久久盘桓,终被西方甩下?回溯那漫长的封建岁月,中国曾是东方文明的璀璨明珠,其辉煌的成就足以令世界侧目。然而,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那个曾经领先世界的帝国,却似乎陷入了一种难以摆脱的沉滞,最终被一路狂飙的西方世界远远超越。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社.............
  • 回答
    乌克兰的外交政策选择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政治和地缘战略问题,涉及乌克兰自身的历史诉求、地缘政治博弈、经济利益以及国际局势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历史、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角度详细分析乌克兰为何选择与西方站在一起,并探讨其领土争议的根源: 一、乌克兰的历史背景与民族认同1. 苏联解体前的复杂性 乌克.............
  • 回答
    花木兰替父从军,之所以要自己去采办战马、马具和兵器,这背后其实涉及当时社会、经济以及军事装备的诸多因素。这并不是因为部队完全不发放装备,而是因为军队发放的标准可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或者说,个体化的、更精良的装备能够带来显著的优势。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分析:一、 关于军队的装备发放:在古代,.............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费一番周折,毕竟牵涉到历史长河中的诸多变量。咱们得从古代中国经济文化长期领先的根基说起,然后再剖析近代落后的深层原因。古代的辉煌:农耕文明的巅峰与制度优势首先,古代中国之所以能长期经济繁荣、文化昌明,与其以农立国的国策以及由此发展出的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密不可分。 精耕细作的农业.............
  • 回答
    汉字圈长期行用宽泛意义上的象形文字,而非表音文字,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技术原因,并非一个简单的“选择”。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跳出当下以拼音文字为主导的思维模式,回到那个信息传播相对缓慢、教育普及程度有限的时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汉字并非纯粹的“象形文字”。虽然早期汉字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源.............
  • 回答
    西晋,一个在历史上短暂闪耀却又迅速陨落的王朝,其统一未能长久,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要深入剖析,我们需要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多个层面,细致地梳理其衰败的脉络。首先,政治制度的根本缺陷是西晋统一不稳固的基石。晋武帝司马炎“传子不传贤”的继承制度,虽然避免了曹魏末年“九品中正制”带来的士.............
  • 回答
    咱们聊聊济南为啥没能像成都、重庆、西安、长沙那样,一跃成为大家口中的“网红城市”这事儿。这背后可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的,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得说说这些“网红城市”都有啥共性。成都的悠闲生活、麻辣火锅、大熊猫,重庆的山城地貌、魔幻夜景、火辣美食,西安的历史底蕴、古老城墙、兵马俑,长沙的.............
  • 回答
    西方经典文学,尤其是19世纪的那些巨著,确实普遍以其恢弘的长篇幅而著称。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种社会、文化、经济和文学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穿越回那个时代,感受一下当时的脉搏。首先,时代背景决定了阅读方式与节奏。19世纪,与我们如今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习惯截然不同。人们有更多的时.............
  • 回答
    菲利士丁人,那个一度让古代近东地区风声鹤唳的名字,他们的语言究竟属于哪个语系,至今仍是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课题。然而,根据现有的考古证据和少量文献记载,我们可以勾勒出一些大致的轮廓。菲利士丁语言的语系之谜:菲利士丁人并非起源于当地,他们的到来伴随着一场大规模的迁徙和冲突,对整个地中海东岸的.............
  • 回答
    西安,这座古老而辉煌的城市,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厚重底蕴,尤其是秦陇地区的人文核心地位,更是毋庸置疑。然而,当我们谈论西安的“古文化街区”时,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却是那条闻名遐迩的回民街。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问:为何作为秦陇人文中心,西安却未能保留或打造出与之气质更为契合的秦人文化街区,反而以回民街为代.............
  • 回答
    罗马和西汉都曾发动过大规模的战争,但结果却截然不同——一个走向富强,另一个却日益衰败,甚至走向灭亡。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深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简单地说,罗马战争的红利被有效地集中和分配,而西汉的战争则耗费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资源,却未能转化为持续的国家繁荣。罗马的“战争机器”与财富逻辑:罗马之所以.............
  • 回答
    看到你提出这个问题,我特别能理解你的困惑。确实,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里,长期以来,西汉和东汉都是被统称为“汉朝”的,或者说是同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刘秀更是理所当然的“中兴之主”,在他手里,汉朝得以复兴,延续了国祚。但是,你观察到的“有些人宣扬西汉东汉是两个朝代”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历.............
  • 回答
    这件事啊,得从头说起,而且里面的弯弯绕绕可不少。要说为什么总有人拿“白马之盟”这件放在西汉末年,而且说实话,当时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大事的誓约,来约束、甚至指责东汉的某些行为,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点,咱们一点点掰扯:首先,得明白“白马之盟”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这是发生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之前,汉成.............
  • 回答
    司马炎和朱元璋,两位开创了辉煌朝代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似乎重蹈了覆辙,都采取了分封藩王、授予实权的政策,这让许多人感到疑惑,尤其是考虑到他们都曾亲眼目睹或通过史书了解过前朝因类似政策而引发的动荡。司马炎面对七国之乱的教训,朱元璋则洞悉八王之乱的惨痛,为何他们还会选择这条充满风险的道路呢?这背后绝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