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海德格尔的:“超出存在者之外的追问,以求回过头来获得对存在者之为存在者以及存在者整体的理解”?

回答
海德格尔的这句话,初听之下,确实有些绕。它不是在说“先知道什么是什么,然后才能知道为什么存在”。相反,它提出了一种逆向而行的思考方式,一种对“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根本性探究。

咱们不妨把它拆解开来,一层层地剥开它的意思。

首先,我们来看“超出存在者之外的追问”。

什么是“存在者”?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者”,不是指一个具体的东西,比如一张桌子,一本书,或者一个人。他所说的“存在者”是一个更广阔的概念,指的是“所有是的东西”、“所有存在的对象”。你可以理解为,我们眼前能看到、能触摸到、能感知到的,以及我们能够思考、能够想象的,这一切“是”的事物,都可以称之为存在者。

那么,“超出存在者之外”是什么意思呢?海德格尔在这里并不是指向某种虚无缥缈的、不存在的东西。恰恰相反,他是说,我们要跳出现有的、具体的、已经确定的存在者,去追问那些比这些存在者本身更根本、更基础的东西。

打个比方。你看到一张桌子。这张桌子就是一个“存在者”。你可能会问,这张桌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它的用途是什么?这些都是在问“这张桌子之为桌子”的种种属性和原因。

但是,海德格尔说的“超出存在者之外的追问”,是要你跳出“这张桌子”本身。你可能会问:

为什么会有桌子这样的东西? 为什么我们会有“桌子”这个概念?为什么我们需要桌子?
为什么会有“物”这样的东西? 为什么存在有形的、占有空间的事物?
为什么会有一个“世界”? 为什么存在一个我们能够从中找出桌子的场域?
为什么会“存在”本身? 为什么一切会“是”?而不是“不是”?

你看,这些问题都已经不是在问具体的桌子有什么特点了,而是在问“桌子之所以可能存在,以及桌子之所以能被我们认识,其背后的根基是什么?” 这就是“超出存在者之外的追问”。它是一种对“存在者之所以为存在者”的根本性追问。

接着,我们看“以求回过头来获得对存在者之为存在者以及存在者整体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我们进行“超出存在者之外的追问”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获得理解”。但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理解呢?

这里的关键在于“回过头来”。这说明,我们不是离开了存在者,而是以一种新的视角,一种更根本的视角,“回过头来”去看待那些我们曾经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者。

所以,当我们进行那种“超出存在者之外的追问”——比如追问“为什么会有存在?”“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当我们深入思考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时,我们会发生什么变化?

首先,“对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一张桌子之所以是桌子”,它有什么样的本质性的东西?这不仅仅是它的材料、它的形状,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在什么样的一个更大的框架下,才显现出“桌子”的意义和可能性。

比如,我们追问“世界”是如何可能的,追问“我们在世界中的存在方式”是什么样的。当我们理解了这些,我们再去看那张桌子,我们就不只是看到一个孤零零的物体,而是看到它如何“处于”世界之中,如何被我们“使用”和“认识”,它如何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显现出“桌子”的意义。这种理解,是对存在者如何能够成为它所是的理解。它触及了存在者的本质性规定,而这个本质性规定,是依凭于更根本的东西而存在的。

其次,“以及存在者整体的理解”。
“存在者整体”指的是所有存在者的总和,是那个让我们能够认识到“一切存在者”的总的背景,或者说那个“使得一切存在者得以呈现的场域”。

当我们超越了具体的存在者,去追问“存在本身”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试图把握那个让一切存在者得以显现、得以被理解的那个最根本的“ आधार”(梵语,意为根基、基础)。当我们触及到这个更根本的层面,我们就能把那些具体的、零散的存在者,放置在一个更广阔的、更统一的背景下去理解。

比如说,我们追问“为什么会有语言?”“语言如何使得我们能够命名和理解事物?”当我们深入思考语言的本质,思考语言如何构成我们的世界观,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能够把“这张桌子”看作是一张桌子,为什么我们能够认识到“桌子”这个概念。而语言,又何尝不是一个存在者呢?当我们理解了语言这样的存在者,甚至理解了“语言之为语言”的更深层原因,那么,我们也就更加理解了所有通过语言得以被认识和表达的“存在者整体”。

所以,海德格尔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们不要满足于停留在那些具体的、我们已经知道它们是什么的东西(存在者)上。我们要勇敢地去追问那些比这些存在者本身更根本、更基础的问题,去追问那个“使得这些存在者得以是”的“存在”的奥秘。

通过这种“超出存在者之外的追问”,我们不是抛弃了对具体事物的理解,而是以一种更深刻、更根本的方式,“回过头来”重新审视那些具体的事物。

我们会更清楚地理解,某个存在者(比如桌子)之所以是它,之所以能被我们识别和理解,是因为它依凭着更根本的条件和意义才得以显现。

同时,我们也能将所有分散的存在者置于一个更宏大、更统一的背景下进行理解,把握那个让一切存在者得以显现的那个最根本的“存在”之流。

简单来说,就是: 不要只看树叶,要追问树根、土壤、阳光、水,以及生长这棵树的整个生命过程。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理解这片树叶之为叶子,也才能理解这片森林的整体。

海德格尔的这种思路,是一种哲学上的“溯源”,一种对“现象”背后那更深层“本体”的探求。他认为,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对现象的描述和分类,而不去追问现象为何如此,那么我们的理解就永远停留在表面,无法触及事物的根本。只有当我们敢于向“存在”本身发问,才能真正领会到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意义,以及所有存在者所处的那个更深邃的“存在之境”。

这种追问,不是对具体事物的否定,而是对具体事物的“根源性”的追问,是对“可能性”的追问,是对“意义”的追问。它是一种哲学上的“敬畏”,也是一种对我们自身理解能力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据巴门尼德的“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思想有统觉(以及语言有综合),存在也就须要有类似于统觉的统合秩序:由此,形而上学研究的存在就是对存在者进行统合的秩序。这种秩序是不能由存在者本身提供的,而是在存在者之外:这里继续参照思想的统觉或语言的综合,例如几个词之所以能综合成句子,就是超出了这几个词之外有一种综合的秩序,而这种综合秩序即语法是在这几个词的语义之外的。

然而,思想的统觉或语言的综合是由人提供的,可“存在”这个统合的秩序由谁提供?即研究第一推动因的问题。这就是形而上学看起来费解的地方了。按海德格尔的说法,会认为形而上学实际是神学(研究神性的哲学,和基督教的宗教神学区别),存在就是神性的统合秩序。但这里也可以搁置这个由谁提供的问题,可以不用神性而直接称超越性就行了。说到底,这是因为人进行思想而引起了须要追问存在这种秩序:存在作为统合秩序要和思想的统觉平行。

但旧形而上学的超越有两层:先到达知性位置的先验性,这层就是分析哲学研究的科学性的形而上学。再继续超越而到达理性位置的超越性,这层是旧形而上学里在科学性之外的超越。根据海德格尔的解释,这层超越性是追求一种价值上的公正。由此,我们可以将这理解为一种人生意义上的追求:窄义的超越性就是在人生意义层面的想象层的,而和先验性是在现实性层面不同。只要从这种人生意义-想象层的视角来看,在先验性之外的宇宙论-自然哲学的第二层超越性,其实是一种非现实性的研究,其研究目的是为了对社科人文领域里的人生意义的公正提供由物的超越性秩序到事的超越性秩序的秩序类推。

海德格尔则是在现象学里继续提出第三层超越性。由此,他区分了两种存在学差异:“存在者”和“存在者之存在”,之间的差异。“存在者以及存在者之存在”和“存有”,之间的差异。前一种差异是旧形而上学的超越,后一种差异是现象学的第三层超越。他的意思是,存在者之存在,是一种用逻各斯的点-网来设定出来的统合秩序即体系。而存有,则是现象学在悬置了表象之后得到的一种可进行情感调谐而得到的情感的波-场的统合秩序。由此,三层超越性就是:知性>理性>情感。现象学悬置了知性-理性的对-错,还原到了情感的爱-恨(亲密性-敌对性)。为了和这第三层超越性配合,海德格尔重新选了诗学作为原型来建立了现象学的解释学,参照着作诗来进行运思(诗化哲思)而不再进行旧形而上学的论证,专门研究存有。第三层的超越性也是人生意义层面的:追求的是情感的拯救,对因恨恶意引起伤害的受伤者进行安抚拯救。也就是说,这里要看清:窄义的超越性即第二三层的超越性不是现实性的,是超出现实性来给出人生意义:只不过未必用人生意义的名义来称呼,所以才让人费解。但其实是:实践=现实性的实践+人生意义的窄义超越性的实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海德格尔的这句话,初听之下,确实有些绕。它不是在说“先知道什么是什么,然后才能知道为什么存在”。相反,它提出了一种逆向而行的思考方式,一种对“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根本性探究。咱们不妨把它拆解开来,一层层地剥开它的意思。首先,我们来看“超出存在者之外的追问”。什么是“存在者”?海德格尔所说的“存.............
  • 回答
    《钢铁雄心4》TNO(The New Order: Last Days of Europe)mod 的剧情设计,尤其是海德里希的最终结局,无疑是整个mod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最具争议的部分之一。海德里希这位纳粹党高层的核心人物,在TNO的背景设定下,成为了希特勒继任者的有力竞争者,并且通过一系列残酷的.............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 回答
    “自称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现象在网络上出现后,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通常指一些女性在社交媒体、论坛或网络社区中自称是“迪士尼公主”,并可能涉及身份扮演、文化认同、心理需求等多重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可能内涵和背景: 一、文化符号的再诠释:迪士尼公主的象征意义1. 迪士尼公主的原始形象.............
  • 回答
    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在政治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析: 一、自由主义的定义与核心特征自由主义(Liberalism)是一种以个人自由、法治、民主和理性为价值基础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保障个体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自由主义的.............
  • 回答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是一种深刻批判国家权力、追求个体自由与社会平等的政治哲学和实践运动。它并非主张“混乱”或“无序”,而是反对一切形式的强制性权威,尤其是国家对个人生活的控制。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一复杂的思想体系: 一、核心定义与本质特征1. 对国家的彻底否定 无政府主义者认.............
  • 回答
    “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这句话在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时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国家与政权(即朝廷)之间的区别,以及臣民对这两者的情感和责任的不同层面。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先拆解其中的概念: 国家(Guó Jiā): 在古代,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国家的疆土、人民、文化、民族认同和长期的历史延续。它是根植.............
  • 回答
    理解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中提到的“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一论断,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含义:一、 背景:中等收入陷阱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定义: 中等收入.............
  • 回答
    郭主席对房地产的表述“不希望房地产剧烈波动”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背后反映了他对中国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深切关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剧烈波动”的具体含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一、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首先,理解为什么房地产会引起如.............
  • 回答
    如何理解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 详细解读科幻小说《时间的二分法》(英文原名:The Time Machine),由英国著名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 Wells)于1895年创作,是科幻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未来世界,更通过其深刻的社会寓言和哲学思考,.............
  • 回答
    尹建莉老师关于“延迟满足是鬼话,孩子要及时满足”的观点,确实在教育界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她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论断,以及她所强调的“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延迟满足”这个概念及其传统理解。传统理解的“延迟满足”: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
  • 回答
    理解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的说法,即“《中英联合声明》作为一个历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读:1. 历史文件的定义与性质: 历史文件是过去的产物: 陆慷的表述首先强调了《中英联合声明》的“历史文件”属性。这意味着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和两国关系背景下签署的.............
  • 回答
    杨振宁先生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关于中美教育的评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理解他的话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他观察到的中美教育体系的差异。一、 杨振宁先生评论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首先,要理解杨振宁先生的话,必须考虑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人.............
  • 回答
    “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这个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情绪化和夸张色彩,但其核心要表达的是:中国凭借其独特的经济模式、庞大的市场规模、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不断进步的科技创新,对传统发达国家在经济和产业领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粉碎”了它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路径。为了详细理解这一说法,我们可.............
  • 回答
    “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这句话,最早出自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一位杰出的18世纪英国作家和评论家。这句话的含义深刻且复杂,通常被用来讽刺和批评那些打着爱国旗号,但实际上在追求个人利益、制造分裂或煽动仇恨的人。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字.............
  • 回答
    “Control is Dead”这句话的含义非常丰富且具有多层次的解读,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字面陈述,而是对当前社会、技术、政治、经济等领域中一种普遍的失控感、权力分散化、个体自主性增强以及传统权威式微的深刻反映。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一、 字面含义与引申含义: 字面含义: 最.............
  • 回答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这句话,乍一听可能有些功利甚至冷酷,但深入剖析,它揭示了一种关于成长、认知和处世态度的深刻变化。这句话并不是说成年人完全泯灭了道德感,而是强调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判断的侧重点会发生微妙而重要的转移。我们来详细地理解这句话的各个层面:一、 “小孩子才分对错”:儿童的认.............
  • 回答
    这句话以一种诗意且深刻的方式,阐述了科学与宗教(在此特指佛学)在追求真理和理解宇宙本质上可能存在的殊途同归。要理解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表象的理解:科学探索的艰难与佛学智慧的超前 科学探索的“爬山”隐喻: 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艰辛、充满挑战的过程。科学家们如同登山者,需要克服无数.............
  • 回答
    “Don't judge”(别评判)这句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要理解它,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核心含义:停止对他人进行预设的、带有偏见的、负面判断。“评判”(judge)这个词在中文里可以有几种理解: 审判(legal cont.............
  • 回答
    这句话, "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这是伟大民族的标志",是一句富有争议且深刻的论断。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字面含义、潜在的哲学思想、历史现实以及它可能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核心解读:反思与进步的动力从最核心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并非在鼓吹忘恩负义的行为本身是值得赞扬的,而是指向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