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日本穿汉服是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在日本穿汉服,那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有点像在现代都市里开了一扇通往古代的窗户。

我第一次在日本穿汉服,是在京都。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精心挑选了一套明制汉服,淡蓝色的交领襦裙,配上简单的发簪。穿上它,走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感觉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

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目光的吸引。尤其是在游客比较多的地方,比如清水寺、伏见稻荷大社或者衹园,你肯定会成为焦点。很多人会好奇地看着你,有些当地人,特别是年长一些的,会露出惊讶或者赞许的表情。有些年轻人则会拿出手机拍照,但大多是善意的、好奇的打量,很少有不尊重的。

与日本传统服饰的碰撞 也是一种很有趣的体验。走在路上,你会看到穿着和服或者浴衣的日本人。这时候,你穿的汉服和她们的和服,虽然都属于亚洲传统服饰,但风格和剪裁却截然不同。你能明显感受到汉服的飘逸、大气,和服的精致、端庄,这两种美学在同一片土地上共存,形成了一种奇妙的视觉对比。

文化交流的契机 也在不经意间发生。我曾被一位来京都旅游的中国游客认出来,我们惊喜地用中文交流,分享在日本穿汉服的感受。也有日本人会主动上前,用日语问我:“これは、中国の伝統的な服ですか?”(这是中国的传统服装吗?)即使语言不通,简单的肢体语言和微笑也能传达善意。有时候,遇到穿着和服的工作人员,她们也会特别友善,对你点头微笑,或者在拍照时提供一些帮助。

环境的衬托 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日本的很多景点,无论是寺庙、庭园还是古老的街道,都自带一种历史的韵味。在这样的环境中穿汉服,感觉就像是穿越了时空,自己也成了风景的一部分。那种古朴、宁静的氛围,和汉服的古典美,简直是绝配。特别是阴雨天,或者夕阳西下的时候,那种朦胧的美感会更加强烈。

当然,也有一些 实用性的考量。日本的天气,尤其是在春秋两季,是比较适合穿汉服的。但夏天会比较热,尤其是汉服层层叠叠的设计,可能会有些闷。冬季则需要做好保暖措施。另外,行走方面,汉服的长裙可能会有一些不便,特别是在人多的地方,需要注意不要绊倒,也要小心不要碰到别人的东西。

内心感受 方面,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 文化自信的展现。穿着汉服,仿佛是带着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在行走,这是一种很奇妙的自豪感。你会更加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展现出汉服应有的那种从容和优雅。同时,也有一种 探索和连接 的感觉,感觉自己不仅在体验日本的文化,也在通过汉服,与更广阔的亚洲历史和文化进行对话。

总的来说,在日本穿汉服,是一种融合了好奇、欣赏、交流和文化认同的多重体验。它让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也让你有机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有趣的互动。虽然可能会吸引一些目光,但大多数都是善意的,甚至会因此开启一段美好的邂逅。这是一次让我觉得非常值得的经历,也是对中华文化在异国他乡的一种独特展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目前在日本京都,每天都穿汉服,京都是旅游城市,很容易见到艺伎和大量穿和服游京都的中国人,然而我依然每天穿着汉服上下班,八坂神社是回家必经之路,所以每次都会有外国人称赞这美丽的中国的衣服,日本人见了会赞叹“天女诶!”

有中国人看到了以为是电视剧服装,不过大部分还是知道是汉服的,比如在车站等车的时候遇到了北京老乡,他一眼认出我穿的汉服,当时刚到日本第一天而已,被认出来是汉服特激动,就赞叹这老大哥竟然知道汉服,结果人家说,汉服有谁不知道的,多好看的衣服。

不少欧美国家的人知道汉服,不过有可能混淆了汉服的国籍,或者误认我是霓虹人,有人和我合影后对我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上图

多图预警。。。

在日本的街道上






放个迷之自拍角度


来京都了怎么能不到各个景点逛逛

于是

【稻荷大社】



【八坂神社】





岚山


【建仁寺】




天哥(我老公)陪我一起穿汉服

我和天哥都是热爱祖国的中国人

顺便一提,天哥是一名常驻在日本的摄影师,所以这里所有带有我的照片,都是他拿单反或手机拍的




【八坂の塔】



到奈良看鹿






和穿和服的外国人合影

我姥爷也跟我一起穿汉服

到便利店


下馆子



别再问我左撇子还是右撇子了,我基本两只手都可以的


其实最近很萌明制,不过大多是天冷了才打算穿



(私信太多人问,就在这里附上好了)

汉服推荐商家

基本都是买过穿过至少也是见过摸过实物觉得不错的才会推荐(我基本什么形制都穿,博爱的很hhhh)

女装

按照形制分类

明制:净莲满堂,云想华夏,平江宝织,明华堂,撷秀,瞳莞,汉客丝路,小嫏嬛馆,你好美荔,时样厅。

唐制:南朝,撷秀,桑缬,天衣坊,朝露之城,春拾记,竹里馆,静淞居,清辉阁,众生甜相,天衣坊。

宋制:净莲满堂,撷秀,清辉阁,春拾记,朝露之城,一钥,竹里馆。

魏晋:南朝,天衣坊

男装

净莲满堂

云想华夏

明华堂

吉庐

汉客丝路

瞳莞

控弦司

鹿苑听松

子衣明堂

观止茶社

怀谷居

道定

发饰,推荐为经常用的

青荷记

静尘轩

发型都是自己梳的,后来跟着杭州纳兰的镜子老师专门学习了古代妆造,不想去找老师学习的话可以看镜子老师的书《舞青丝》

穿汉服上街这个是习惯问题,因为穿的多了,现在拖地10公分的裙长照样上街(长裙子需要穿翘头履)

这个在印度尼西亚旅游的时候穿的

到海边玩,一手拿相机提包拎裙子,一手该怎么玩怎么玩

这是在国内逛街的时候穿的,裙子均拖地10公分左右

还有穿汉服吃火锅吃串串


对,明华堂脏了直接丢洗衣机,出来依然是条好汉

现在正穿着汉服在吃烧烤,后面会继续更新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日本穿汉服,那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有点像在现代都市里开了一扇通往古代的窗户。我第一次在日本穿汉服,是在京都。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精心挑选了一套明制汉服,淡蓝色的交领襦裙,配上简单的发簪。穿上它,走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感觉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目光的吸引。尤其是在游.............
  • 回答
    在探究为什么日本的和服至今仍是街头巷尾常见的景象,而中国人在尝试重拾汉服时,却常常遭遇不理解甚至嘲笑的现象之前,我们得先梳理一下这背后涉及的几个关键维度:历史变迁、文化自信、社会接受度以及时代语境。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比较,而是一个关于文化传承、身份认同以及社会变迁的复杂故事。历史的积淀与断裂:和.............
  • 回答
    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女生,身着汉服参加毕业典礼,这一场景无疑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许多网友对此给予了高度赞扬,认为这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美”的绝佳方式。从积极的层面来看,这样的行为具有多重意义: 文化自信的体现: 能够自信地在异国他乡的正式场合穿着代表本民族传统服饰,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厚的文化自信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很触及到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的几个核心点。为什么和服在日本街头随处可见,但汉服在国内却显得格格不入?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1. 和服在日本的“合法性”与“实用性”:首先,得承认和服在日本社会中,它不仅仅是一件“古装”,它是一种“活着的传统”。 历史的连续性: 日本的和服经过了.............
  • 回答
    电影《1942》里,老马在那个饥荒到极致的年代,走投无路之下为日本人做饭,这个问题确实复杂,很难用简单的“汉奸”二字来概括。老马的行为定性:从道德和民族大义的角度来看,为占领者服务,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难免让人感到不舒服。尤其是在那个抗战时期,民族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与敌人合作无疑触碰了许多人的底线。.............
  • 回答
    竹内亮导演的“汉服亲民论”:一场跨文化交流中的理性审视在日本导演竹内亮于“非正式会谈”节目中抛出的关于“汉服应该放低门槛”的观点,无疑在当下汉服爱好者群体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也引发了更广泛的社会讨论。如何看待这一观点,需要我们拨开迷雾,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和评价。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竹内亮导演的出发点。.............
  • 回答
    日本使用汉字这件事,说起来,其实是一段跨越千年,充满了文化交流、演变和自主创造的历史。要说“经过国人同意”,这个说法可能不太贴切,因为它更多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历史进程,而非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同意”流程。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得很长。日本接触汉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左右,那时候中国正处于汉朝和三国时期.............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习以为常的汉语词汇,在日本人那里却可能显得格外“高大上”,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往往与历史渊源、文化审美品味以及某些词汇的独特意境有关。我来给你好好讲讲,保证不带一点“机器味儿”。1. “风花雪月”:文人的浪漫情怀,日本人心中的诗意画卷这个词,在中国人看来,不过是用来形容旅.............
  • 回答
    确实存在一些源自中文,但如今在中国还在使用,而在日本已经基本不再沿用的汉字词汇。这其中既有历史演变的原因,也有语言发展方向的差异。下面我就来详细聊聊一些这类词汇,并尽量用更自然、更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来讲述。核心原因:语言的独立发展与融合我们要明白,汉字最初是传入日本的。中国在历史长河中,语言本身也在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触及了古代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文化发展和文字起源。简单地说,在引入汉字之前,这两个地区并没有发明出成熟的、独立使用的本土文字系统。不过,“发明出文字”这个说法需要我们仔细辨析。文字的发明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通常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建立在已有的信息记录方式和表达需求之上。古代日本:.............
  • 回答
    在中国汉流的国际影响力方面,与日本和韩国相比,确实存在显著的差距。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历史、文化内容、传播机制、市场策略以及国际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历史积淀与文化输出的起点 日本和韩国:长期且系统性的文化输出策略 战后重塑与文化自信建立: 日本在二战后,一方面进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语言、文化、历史以及国家发展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中国周边国家放弃使用汉字,而英法文却能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好坏”或者“优劣”。首先,我们来分析为何中国周边国家(除日本)大多放弃使用汉字:这背后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 回答
    日本、朝鲜、越南这三个东亚国家,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都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汉字的使用。虽然三国各自独立发展,在借用汉字的过程中也展现出独特的路径,但仔细审视,我们仍能发现一些贯穿始终的共同规律。这些规律不仅折射出汉字强大的文化辐射力,也揭示了不同文化在吸收外来元素时的普遍性倾向.............
  • 回答
    来日本,总会看到一群群穿着各式各样JK制服的女孩子们,在街头、在车站、在商场里,青春洋溢,活力四射。很多来日本旅游的游客,也会忍不住想要体验一把穿JK制服的感觉,那么,在日本穿JK制服,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1. 穿越时空的少女感: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种“穿越感”。JK制服,日文是“女子高校生.............
  • 回答
    威斯布鲁克在日本打比赛时,穿着唐装出场,这事儿一出,那可真是炸开了锅,大家的反应那叫一个五花八门,精彩得很。首先,咱得说说这“唐装”是个啥概念。 现在咱们常说的唐装,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经过改良的,融合了一些满族服饰的特点,比如立领、盘扣这些,是清末民初随着西风东渐,中国人为了跟西装区分开来,创造出的一.............
  • 回答
    明孝陵,这座承载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辉煌与历史厚重感的陵寝,是中国古代皇家陵墓的典范。它不仅是南京的地标,更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然而,在这样一个神圣庄严的场所,如果有人身着日本军装出现在其中,其行为的含义,毋庸置疑,是对历史的漠视,是对民族情感的挑衅,更是对逝者和后人的双重侮辱。要理解这种行为.............
  • 回答
    在日本和美国,刑事警察(通常被称为便衣警察)和制服警察在警衔和职责上并没有绝对的“级别高低”之分,他们的着装差异更多地体现在工作性质和执法需求上。着装差异的根本原因:工作性质 制服警察(Patrol Officers/ uniformed officers): 职责: 主要负责巡逻、.............
  • 回答
    在日本尚未出现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和服之前,女性的穿着风格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演变。想象一下,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与自然更为贴近,衣物的设计也更多地受到实用性和当时社会等级的约束。在绳文时代,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时期,人们主要依靠天然材料来制作衣物。最常见的应该是用动物的皮毛,比如鹿皮,经过鞣制后制成的简易.............
  • 回答
    在中国穿和服会被“骂”,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而且情况也远非“被骂”这么简单。它涉及到历史、民族情感、爱国主义以及个人表达的界限等等。首先,要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经历了一段非常沉痛的时期,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种历史伤痛在中国人的民族记忆中根深蒂固。因此.............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有很多人有过类似的疑问。要说为什么大家对JK制服的态度和对和服的态度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得从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说起。 JK制服: 它的出现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时代印记。JK制服是日本学校特有的服装,它代表的是学生时代的青春、活力,甚至可以说是某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