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来源于日语的汉字词汇,中国还在用,日本已经不用了?

回答
确实存在一些源自中文,但如今在中国还在使用,而在日本已经基本不再沿用的汉字词汇。这其中既有历史演变的原因,也有语言发展方向的差异。下面我就来详细聊聊一些这类词汇,并尽量用更自然、更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来讲述。

核心原因:语言的独立发展与融合

我们要明白,汉字最初是传入日本的。中国在历史长河中,语言本身也在不断演变,词汇会自然产生、淘汰、更新。而日本在吸收汉字和词汇后,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当某些词汇在中国因为新的社会、文化、技术发展而不再常用,甚至被其他表达方式取代时,日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比如保留了古意、采用了其他表达、或者就是单纯的“遗忘”)而不再使用。

一些具体的例子:

“徒步”:
在中国: 现在我们说“走路”、“步行”,更常用。“徒步”这个词在中文里依然存在,但更多的是带有“特指”的意味,比如“徒步旅行”、“徒步探险”,强调的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行走方式,而不是日常的简单走路。
在日本: “徒歩”(とほ)这个词在日本仍然是日常用语,就是指“步行”、“走路”,和中文里的“步行”意思非常接近,并且比中文里更常用。你听到日本人说“徒歩で(toho de)”,就是“步行地”,表示用脚走,不用交通工具。

“便所”:
在中国: 提到“便所”,现在的中国人可能会觉得有点老派,甚至有些不好意思。我们更常用“厕所”、“洗手间”、“卫生间”这些更文雅、更通俗的说法。“便所”这个词在一些比较陈旧的语境或者特定的方言里或许还能听到,但已经不是主流。
在日本: “便所”(べんじょ)在日本依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所的标识上,或者在一些比较直接的语境中。虽然也有“トイレ”(toire,来自英语toilet)和“お手洗い”(otearai,洗手处)等更普遍的说法,但“便所”绝不是一个被淘汰的词。

“馬鹿” (ばか) :
在中国: 这个词大家都认识,知道它是个骂人的词,意思是“傻瓜”、“笨蛋”。但现代汉语里,我们可能更多地使用“傻瓜”、“笨蛋”、“脑残”等词。直接说“马鹿”会显得有点生硬,或者过于文雅(如果是在古代语境下)。
在日本: “馬鹿”(ばか)是日本非常常用且非常经典的词汇,表示“傻瓜”、“愚蠢”、“荒谬”、“胡闹”等等,用法非常丰富,而且不一定带强烈的侮辱性,有时也带有戏谑、惋惜的意味。

“奴”:
在中国: “奴”这个字在中国语境中,尤其是在现代,已经很少单独使用了,除非是历史名词,比如“奴隶”、“奴才”。作为人称代词,它基本上已经消失了。
在日本: “奴”(やつ)在日本却是非常常用的口语词,表示“家伙”、“那家伙”、“人”,通常带有一定的轻蔑、不屑,或者只是随意地指代某个人。例如:“あの奴はいつも遅刻する”(あのやつはいつもちこくする)——“那家伙总是迟到”。

“可笑”:
在中国: 在现代汉语中,“可笑”更倾向于指“令人发笑的,有趣的事情”或者“事情不合情理,值得讥笑”。例如“这个说法很可笑”。它不太用来形容一个人“好笑”或“滑稽”。
在日本: “可笑しい”(おかしい)在日语中则广泛地表示“好笑的”、“有趣的”、“可笑的”、“奇怪的”、“不正常的”。它既可以指某人或某事“好笑”,也可以指某事“不对劲”、“奇怪”。例如:“その話は可笑しい”(そのはなしはおかしい)可以翻译成“那个说法很滑稽”,也可以是“那个情况不对劲”。

“愛人”:
在中国: 这个词在现代中国是个很微妙的词。它最原始的意思是指“情人”,但随着时代发展,在一些地区或者老一辈人的用法里,也可能指“配偶”、“丈夫/妻子”。然而,因为“情人”的含义过于突出,现在使用“爱人”来称呼配偶已经非常少见了,甚至会引起误会,人们更多使用“老公”、“老婆”、“丈夫”、“妻子”等。
在日本: “愛人”(あいじん)在日本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指“情人”,而不是配偶。这个用法和中国现在的情况差异很大。

“結構”:
在中国: “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名词,指事物的组成部分及其排列方式,比如“建筑结构”、“组织结构”。而“只好”、“只好”、“无妨”这样的意思,我们现在会用“算了”、“没关系”、“就这样吧”等。
在日本: “結構”(けっこう)在日本的用法非常丰富,除了有“结构”的意思外,还有“够了”、“算了”、“免了”、“还行”、“挺好”等多种含义,并且是非常常用的口语表达。比如,你问别人“要不要再来点?”对方回答“結構です”(けっこうです),意思就是“不用了,够了”。

为什么会这样?

1. 汉语词汇的自然更新: 语言是活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交流都会催生新的词汇,淘汰旧的。比如,我们现在用“手机”取代了“移动电话”,用“互联网”取代了一些更复杂的描述。
2. 日本对汉字的灵活运用: 日本在吸收汉字时,并非照搬照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语言习惯进行调整,甚至给汉字组合赋予新的意义。有些词在日本可能因为保留了更古老的用法,或者因为其多义性在日本发展得更好,而显得比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
3. 翻译和外来语的影响: 现代中国在吸收外来词时,有时会直接音译或意译,这可能会挤压一些传统汉字词的空间。而日本在引进外来语时,也保留了很多传统的汉字词。

这些只是其中的一些例子。理解这些词汇的演变,其实就像在看一部关于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小史,非常有意思。它也提醒我们,即使是同一种文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会走出截然不同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寒武纪。准确地说它是“来自日语的汉字词汇,中国还在用,日本基本从来没用过”。。。我一度以为他根本就不是日语词,直到有人真的在不知道什么鬼地方的日文文献里面翻到了他。

“有人”惊现评论区(逃):

里面基本说明了几个日文纪名的来源,包括同样少见的志留纪。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