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今大多数中国人对本国形势是否过分乐观了?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复杂。要说中国人对本国形势是“过分乐观”,可能就有点绝对了。但如果说,普遍存在的信心中有一些值得深思的成分,那是肯定的。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

首先,得承认,中国这些年的发展成就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从经济总量、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很多中国人,尤其是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生活的人,看到今天的变化,心里那份自豪感和对未来的期盼是真实存在的。这种积极心态,可以理解为一种朴素的自信,觉得国家越来越好,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

你想想,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长辈,他们经常会说“想想当年,再看看现在”,然后就觉得现在好太多了。这种感受是很多人共有的,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情绪基础。比如,以前想买个彩电都得凭票,现在家家户户智能手机不离手,出门打车有网约车,坐高铁能到全国大部分地区。这种生活上的巨大改善,自然会让人对未来抱有积极的预期。

但咱们也得看到,这种“乐观”里头,夹杂着不少东西。

一方面,是信息茧房和舆论引导的作用。现在媒体很发达,各种声音都有。但官方媒体的喉舌作用依然强大,它们擅长描绘国家发展的美好图景,突出成就,强调优势。而对于一些挑战和困难,则倾向于淡化处理或者用更积极的解读方式呈现。长此以往,信息输入就容易形成一种单一的、正面的倾向,久而久之,人们对国家形势的认知就会被这种主流叙事所塑造。再加上社交媒体上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互动性,很容易形成一种“群体性共识”,即使内心有些许疑虑,也可能被淹没在多数派的乐观声音中。

打个比方,就像你看一部电影,导演只给你看精彩片段,给你配上激昂的音乐,你自然会觉得这部电影很牛。但如果让你看到幕后花絮,发现很多场景是在绿幕前拍的,或者演员NG了很多次,你可能会对这部电影的“真实性”产生一些思考。

另一方面,是期望管理。政府和社会往往会适时地进行期望管理。在取得重大成就时,会大力宣传,鼓舞士气;在遇到困难时,则会强调韧性、团结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引导大家保持信心。这种做法本身也没有错,对于稳定社会预期、凝聚人心是必要的。但如果这种期望管理过于强调正面,而对负面因素的回应显得不足或不够透明,就可能导致一部分人对真实情况的认知出现偏差。

举个例子,当经济增速放缓,或者某些领域出现风险时,官方报道可能会强调“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崛起”,同时淡化具体的就业压力、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这让一部分人觉得,虽然有些小问题,但大方向没错,整体还是稳中有进的。

再有就是“沉默的大多数”。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声音,特别是网络上的讨论,往往是比较活跃和有倾向性的。而那些对形势持保留态度、或者感到担忧的人,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选择沉默。他们可能觉得说了也没用,或者担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们看到的公开讨论,不一定能完全代表所有人的真实想法。很多人在私下里可能会有自己的判断和担忧,只是不轻易表达出来。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很多中国人对“比惨”是比较反感的。和一些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人均GDP、贫富差距、社会福利等方面可能还有差距。但是,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的进步速度是惊人的,这种发展速度本身就足以让人感到自豪和乐观。很多人会觉得,我们不能总是盯着那些不足,而是要看到我们已经取得了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所以,与其说是“过分乐观”,不如说是“一种基于历史进步和主流叙事的、带有一定程度信息过滤和期望管理的乐观”。这种乐观是真实存在的,有其合理性,但也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和对风险的低估,而与一些人内心感受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之间存在一些“信息差”。

从宏观上看,这种乐观情绪对于社会稳定和凝聚力是有积极作用的。但作为个体,保持一种审慎的、多维度的观察,既看到国家发展的成绩,也正视存在的挑战和风险,可能是一种更成熟的态度。毕竟,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不仅在于其成就的辉煌,也在于其面对问题时的清醒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而平民的生活水平开始有所改善。在食可果腹后,人自然会追求更高的社会需求,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等。

(这里不提房价、加班、猪肉之类的)

当然,中国还是个穷国,想要全民福利是肯定做不到的,社会压力也很大。

而中国人出去后也往往遭受歧视,而且是完全不加掩饰,就是指着你骂;

所以很多人就没有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

中国地位高了,不等于中国人也高了

你过海关被人勒索、逛免税店被甩脸色,和中国在国际上与美国正面对抗,寸步不退,二者毫无冲突,都是存在的

现在的中国是日清战争战败后实力最强、地位最高的时刻,当然它不是没有问题,不过总体上算是个现代国家。

处在上升期的国家,社会问题会被掩盖,而很多人就此忽视了它们的存在。

许多人把这种经济腾飞阶段的偶然,当做了历史常态,所以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最简单的:就在2013年时,许多人对未来经济增速以每年增长10%来估计,认为最迟2022年超过美国,这就是把短期的爆发式增长当做普遍现象。

2019年也有人觉得能长期守住6%,结果转年连保3%都困难。时代一直在变化,经济规律很难违背,而他们只能活在过去,把自己的偶然当做万能真理。

高速增长不会再有了,欧洲那样持续长期的低增长,离中国并不遥远

在外部环境上,从白令海峡到新几内亚,一道横跨太平洋的铁幕缓缓落下。在铁幕的另一边汇聚了七大洲各个民族、肤色、宗教与国家的人们,群星璀璨。

而在这一边,目前只有我们。

虽然挑战者总是孤独的,但信心太过就是自傲了,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呢,苏联也认为他们面对各国联手绞杀能赢呢。

苏联的影响遍布地球,拥有数十个卫星国为其驱使,最后还是消逝无痕。

你又没这些条件,还是谦虚些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