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多人吐槽这句话……
其实老祖宗的意思是
没钱 请不要丧失希望!
有钱 请不要丧失斗志!
望与诸位共勉
穷不过三代,大家都不能不理解么。其实是这样的,就是爷爷很穷,爸爸很穷,自己更加穷,讨不到老婆,没有小朋友了,自然没有第四代了吗。富不过三代,也很好理解吗,富人第一代,他说自己白手起家,第二代跑出去,他又说自己白手起家,孙子出去又说自己白手起家。嗯,都是富一代么。何来富四代。
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是中国解放前农村地区的真实写照。
《共产党宣言》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无产者被迫独居或公开卖淫”。
家庭是私有制延续和发展的产物,是一种经济单位结构。在资本主义社会,更是一种资本结合。
换而言之,没有资本的穷人在旧社会很难娶妻,特别是赤贫的家庭根本是一辈子光棍。
土地革命时期,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将地主家隽养的丫鬟,小妾,女仆从地主家解放出来,让穷人也有女人可以结婚。(当然,有批评说这是物化女性,让我们暂时忽略这种题外话)
所谓【穷不过三代】,是因为穷人三代后就陷入彻底的赤贫,绝户了。
那么什么是【富不过三代】呢?解放前是没有计划生育的,既然全村的大部分女人都在地主家,地主自然拼命生。
然而当地主去世的时候,遗产不能平等分配,而是将大头给嫡长子的。
非嫡系子嗣就会成为新的穷人,这是解放前农村的穷人绝户后补充人口的手段。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村子都是一个姓氏,但是里面有穷人和地主,也就是鲁迅笔下的“阿Q祖上也富过”“阿Q也姓赵”。几代剥削之后,这些旁系血亲就陷入了赤贫。
这就是【富不过三代】。
在我国历史开国皇帝中,朱元璋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出身最为卑微,做过和尚,要过饭。但朱元璋的个人能力在我国历朝历代皇帝当中却是数一数二的,是一位称得上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感到遗憾的是,朱元璋的子孙确实一代不如一代。
毛泽东曾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两个不识字的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实际上每个朝代都是这样,开国皇帝的能力都是超强,儿子能力次之,孙子能力再次之,到后来就是一些扶不上墙的阿斗,最后就是这个朝代的灭亡。接着历史又产生出一个能力超强的开国皇帝,一个新王朝又诞生,子孙的能力又是一代不如一代,最后这个朝代也灭亡,周而复始。
一个家族、一个企业、甚至一个普通家庭的家运也会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古话说,富不过三代,第一代人凭艰苦创业而成功,第二代人还可凭上一代人的经验和威望守业,从第三代人起开始衰败,甚至破产。与之相对应的是“穷不过三代”:即第一代人生活艰苦,使得第二代人勤俭刻苦创业,在第三代人手中走向兴旺。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摩根银行通过对《福布斯》杂志最近20年的全球首富排行榜进行研究,摩根银行发现,在近20年的400位大富豪中,有200多位富豪因“千金散尽”而退出富豪排行榜,其中包括“披头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的遗孀小野洋子、知名化妆品品牌创办人雅诗·兰黛等。许多名声显赫的家族后人也从富豪榜上除名,比如杜邦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的若干成员、美国媒体巨头赫斯特的后人都已黯然出局。目前,仍在榜上的只剩50人,其中包括华尔街股神、财富排名全球第二的华伦·巴菲特、福特汽车集团的威廉·福特、迪斯尼公司的罗伊·迪斯尼,以及知名运动鞋品牌“耐克”创办人菲利浦·奈特等。
根据有关报道我国曾有95%的民营企业家富不过三代,甚至对不少富有家族及企业来说,不是富不过三代的问题,而是能否富过两代的问题。在美国,家族企业在第二代能够存在的也只有30%,到第三代还存在的只有12%,到第四代及四代以后依然存在的只剩3%了。德国民间则用三个词“创造,继承,毁灭”来代表三代人的命运。富不过三代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许多人对这一现象都进行过思考。
“富不过三代”的常见原因
摩根银行分析认为,投资失误、重税和挥霍无度是搞垮这些金钱王国的三大原因。许多富豪不愿将投资多元化,而是集中投资于帮助其致富的“老本行”,所以他们经受不住时代的考验。摩根银行还发现,许多富豪后代花钱如流水,导致这些有钱人往往富不过三代。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希尔顿饭店集团的女继承人芭莉丝·希尔顿,38亿美元的遗产只够她用来支付穿戴豪华服饰的巨额账单。摩根银行指出,富豪家族每年的开销应以其总资产的3%到4%为上限,否则就难以维持其地位。换句话说,身价一亿英镑的富豪,每年的开销不能超过400万英镑。
胡润表示,中国最有名的家族企业当数荣氏家族,目前由第三代荣智健掌控,而其业务早已不是爷爷荣德生20世纪初经营的面粉生意了。在海外,有名望的华人家族有100多个,但并没有很多长寿家族企业。中国有很多古老的家族,但并没有很多超过30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在亚洲普遍出现。
全球有100家家族企业荣登《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第一名是著名的日本大阪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传到第40代,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榜单中没有一家中国的家族企业。这100家长寿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其中英、法、美名列前三位,各有17家、16家、15家,而日本也有10家。第100名家族企业,也超过了225年的历史。中国学者对华商自古以来在财富传承上出现的“富不过三代”现象进行过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家族产业管理任人唯亲,使财富因下一代管理不善而消失殆尽;
二是财富创始者缺乏长远意识,未能提前做好财富继承的合理安排,致使下一代在遗产继承时纷争频繁,最终导致财富在家族内耗中化为乌有;
三是家族观念一般重于社会责任,过分强调对财富的占有,很少考虑财富的社会效益,让更多的人受益。权位与财产在可能的情况下都要“下传子”,这种意识形态的形成,也是中国富豪不愿投身公益事业的重要原因。
也有专家分析,中国富人家族难以逃脱“富不过三代”的命运,主要是社会体制与人的本性共同造成了这种现象。概括起来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政治变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王朝更替频繁;即使不是王朝更替时,皇位更替频繁,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中国自古战乱不断,政局多变,也是富不能久远的原因之一。
二是人的本性。首代创业者競競业业,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奋发向上,终于创下了偌大家业;二代人目睹父辈创业的艰辛,受到父辈的教育影响,还能够守住家业甚至还有发展。但三代、四代人则不然,他们从小享受父祖辈的福荫,倚仗祖父辈的权势,还有不少成了纨绔子弟,喜欢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第一代的创业者虽然大都备尝艰辛,但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没有理性地认识到过去的艰苦对自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正是过去艰苦磨炼的吃苦精神,对自己的艰难创业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才使自己拥有财富。他们反而不希望子女再吃苦受累,对子女娇生惯养,以为多给子女钱财,子女就会好好享受。但是事物往往走向反面,不知创业艰难的富裕人家的子女常常挥霍浪费,最终导致家庭败落。
三是传统的教子观念。中国人喜欢给予子女最好的学习、生活条件,送他们出国学习、游玩,并不注重他们实际能力的培养。使财富继承者大多缺少打理财富的能力。缺乏创业斗志,总是自命不凡但实际能力平平,一旦掌管家业,很快将祖业亏空。
西方国家的教育一般不任由子女挥霍,而是鼓励子女独立,引导他们自己创业。像世界第一富豪比尔·盖茨、第二富豪巴菲特,他们均将多数财产捐献给了公益事业,只将少部分留给儿女。这样的做法使子女们依赖性大大降低,自立能力反而全面加强。
还有人从生物学原理上分析富不过三代的原因,该道理称:智力基因在X染色体,男性只有一个X,仅来自母亲。男性智商由母亲决定,富人多取靓女,靓女聪明机率较低,所以男性富二代智力大多低于父代。富二代再取靓女,富三代智力也低。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富不过三代”的家族企业或普通富裕家庭的子女都是娇生惯养,喜欢穷奢极欲,挥霍无度。他们的智商也并不低于一般家庭的子孙。许多富贵家庭很早就开始预警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出现,对孩子的教育从小就开始重视,注意培养他们的经商和守业能力,甚至是吃苦耐劳的创业能力,但还是有不少的家族企业或富贵家庭仍然逃脱不了“富不过三代”厄运,一代不如一代。导致富不过三代的本质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那些荣登《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的全球100家家族企业,他们为何又能突破“富不过三代”的厄运,一直保持繁荣至今呢?
命运能量的大小与财富的传承
人生命运能量的守恒和转化规律,造就了人生的生老病死的演化过程,造就了千变万化的各种生命现象。一个人的命运如何以及拥有财富的多少,都与命运能量的大小及守恒和转化规律密切相关。
家族企业或富贵家庭所拥有的财富和地位,表面看上去可能与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机遇因素,还有你是否善于经营理财等因素有关,但这些并非本质因素,对一个人的命运起不到决定作用。因为还有很多人的机遇也很不错,也很善于经营理财,但在财富和权势方面还是难有起色,到头来仍然两手空空。对一个人的成败与否,他的命中能够平安承载多少财富,起到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命运的总体能量。家族企业或富贵家庭将所拥有的财富和地位传递给下代的时候,你的下代能否承载得了那么多的财富能量,这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虽然在命运能量守恒规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命运能量大小面前却是各有千秋。
命运总体能量来源于遗传基因信息和有效环境信息,如果一个人的遗传基因信息所孕育的能量很大,有效环境信息所携带的能量也很高,那么这个人就福大命大。他就拥有了超常的生命能量,他就具备了承载较多物质财富和较多名利的前提条件。
一个命运能量较小的人,如果他轻松拥有了较大的物质财富,而没有因为积累财富受到较多的人生磨难,甚至从小享受父祖辈的福荫,倚仗祖父辈的权势,成了纨绔子弟,喜欢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那么他的财富就不容易守住,甚至还要悲惨地回到贫民原点。有的还要对健康寿命造成极大伤害,除非你经营破产或放弃所有财富。怎样才能平安做到拥有财富和发展自己的财富事业呢。毕竟有些家族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富过三代甚至一直延续下去,那么,其中最核心的经验是什么呢?
命运守恒定律指出,进入成人时期的命运能量主要体现在寿命的长短、名利财富的多少,以及肉体的各种享乐上。不管是哪个方面的能量分配过多,都会导致其它方面的能量分配相应减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就是命运能量守恒规律的具体体现,在哪个方面有所付出,才会在哪个方面有所收获。
尽管每个人的命运能量大小各不相同,但是要想长期拥有巨额财产,不管你的命运能量是大还是小,都必须在人生的其它方面尽量减少能量分配,尽量做到生活俭朴,节衣缩食,节制人生享受,历炼人生磨难。或者是乐施好助,注重社会效益,促使自己的财富能让更多的人受益,让巨额的财富能量由众生承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长期稳住和发展已有的巨额家产。
有人做过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富过三代的家族首先重视的是做人的教育。无论是家族企业或富贵家庭是否持续兴旺,其根本在于做人。所以,凡有远见卓识者,皆重视做人的教育。华人首富李嘉诚在谈到子女教育时说,99%是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要让他们知道苦难的生活。即使子女长大了,也是三分之二教他们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教他们如何做生意。
富过三代的家族同样重视勤劳节俭教育。我国近代名人曾国藩的家族何以数代不仅没有衰落,而且代代都有才俊?就在于他倡导了勤俭的良好家风。他强调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勤劳的良好家风表现在,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节俭的良好家风表现在,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
富过三代的家族还重视艰苦奋斗精神培养。没有吃过苦的人,好比是温室的花朵,一旦面临外界的凄风苦雨,就会萎靡不振。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不英雄。
曾经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给孩子留下的只有区区的100万美元,其它的财富全部由于慈善事业。美国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竟表示生后不给孩子留一个子儿,要做到裸捐。巴菲特的小儿子彼得酷爱音乐,在他搬到密尔沃基市前,曾开口向父亲借钱,这也是彼得唯一的一次向父亲借钱,却被拒绝了。彼得气愤地去银行贷了款。后来他说:“在还贷的过程中,我学到的东西,远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多得多。现在想来,父亲的观点对极了。”
我国历史人物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卓越,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父辈能量的透支对财富传承的影响
广义生命论告诉我们,做为一个家族或家庭来说,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做为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来说,命运的总体能量也是处于一个守恒状态之中。尽管每个家庭成员的命运能量是守恒的,不会增多也不会减收,但是家庭成员中有个别人对财富和权势方面的能量占有量过多,势必要影响其他家庭成员在财富和权势方面的能量分配。财富和权势方面的能量分配较多的家庭成员,在人生其他方面的能量分配就会相应减少;而在财富和权势方面的能量分配较少的家庭成员,在人生其他方面的能量分配就会相应增多。做为一个家族或家庭的总体命运能量仍然是处于守恒状态。
第一代的富人多是从艰苦创业,才得来的财富和地位,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坎坷阅历。对于这样的一代创业人生,即使他的命运总体能量较小,也能承载一定的财富和地位所占有的能量,因为他们减少了在人生其他方面的能量分配。但是当财富和地位传递到家族的第二代时,第二代的人生坎坷阅历就明显减少,他们在人生享乐方面的能量分配就明显增多。对于这样的一代守业人生,即使他的命运总体能量较大,也难以承载较大的财富和地位所占有的能量,因为他们在人生其他方面消耗了不少命运能量。
也有许多富一代是以官商勾结,财产来路不明,甚至做了许多有损道德的坏事,他们虽然富豪一时,也只不过是个临时的钱财保管员。对于这样的财富人生来说,即使他的命运总体能量较大,也难以承载较大的财富和地位所占有的能量,因为他们在人生其他方面消耗了不少命运能量。如果拥有巨额财富就为所欲为,甚至为非作歹,事业就会衰败,财富就会流失直至破产。如果多端做恶,不择手段地保护家产,命运守恒规律就会在冥冥之中,以疾病、犯罪或意外伤亡等形式结束生命,他们的财富和地位即使传递到了他们的下一代,必然要引发下一代的多灾多难,去平衡命运的总体能量。因为非法巨贪挥霍无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命运承载能力。现在正是反贪时期,这样的实例太多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财富一定要私有,但财富的使用一定要共有”。不管你的命运能量有多么的超大,你命中承载财富的能力有多么的超强,你都不能过度消费,更不能是非法巨贪,同时还要让你的合法财富尽可能多地产生社会效益,让更多的人受益。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释放巨额财富所占的命运能量,让你的财富事业得以三代传承。
看到这里的你一定对我充满敬仰 对比我只能惭愧的说这是百度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 能随手百度到的干嘛要来知乎等答案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