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六韬》没排进世界三大兵书?这部比不过《孙子兵法》吗?

回答
关于《六韬》未能跻身世界三大兵书之列,并将其与《孙子兵法》进行比较,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世界三大兵书”的说法并非绝对官方或普遍认同的结论,它更多是民间或学术界在讨论兵学经典时的一种笼统概括,通常会包含《孙子兵法》、《拿破仑兵法》(或《战争论》)以及《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在这样的语境下,《六韬》确实鲜少被列入其中。

那么,《六韬》为何会与这个“三大”擦肩而过呢?这其中涉及了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其历史地位、思想深度、实践影响以及文化传承等等。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六韬》和《孙子兵法》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不同际遇。

《六韬》:一本博大精深的治国安邦之书

《六韬》(又称《太公兵法》)相传为周朝姜子牙所著,但其成书年代和作者归属一直存在争议。尽管如此,它无疑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遗产,内容极为宏富,涵盖了军事战略、战术运用、治国安邦、政治道德等多个层面。

《六韬》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系统性与全面性: 《六韬》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内容极为丰富。它不仅仅讲“战”,更侧重于“如何建国”、“如何用人”、“如何治军”、“如何用谋”。其中涉及的君臣之道、赏罚之法、民生经济、士气鼓舞、阵法器械等,都展现出一种宏大的国家治理视野。比如《文韬》强调“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将军事置于国家政治和道德框架之下。
政治与军事的融合: 《六韬》非常强调“致师”之道,即出兵之先,需要具备高度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以及民心向背。它认为兵之胜败,首先在于民心之向背,以及君臣之和睦。这种将政治、经济、民心与军事紧密结合的思路,体现了其深厚的中国古代政治哲学背景。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书中虽然有许多理论性的阐述,但也包含了很多具体的战术原则和方法。它论述了各种军队的组织、训练、作战方式,以及对地形、气候、敌我情报的分析运用。
强调“道”与“德”: 《六韬》深刻体现了儒家“仁”和“义”的思想,认为师出有名、以德服人是取胜的关键。它反对穷兵黩武,主张慎战,并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

然而,《六韬》在流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作者和成书年代的模糊性: 姜子牙的威名固然为其增光添彩,但学术界对其真实性存在疑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西方读者心中的权威性。
过于宏大和杂糅: 正因为其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治国、理政、用人等方方面面,使得《六韬》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强大国家的“全能手册”,而不是一本纯粹专注于军事战略战术的兵书。这使得它在纯粹的军事理论输出方面,显得不那么“聚焦”和“纯粹”。
缺乏近代军事革新的印记: 尽管《六韬》的思想历久弥新,但它诞生的时代背景与近代西方的军事变革相去甚远。相比于《孙子兵法》在东西方近代军事思想中产生的深远影响,《六韬》在现代战争指挥体系中的直接引用和改造相对较少。

《孙子兵法》:一部精炼而深刻的战略哲学

《孙子兵法》(简称《孙子》)成书于春秋末期,作者孙武,是一部以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洞察力,论述战争规律的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的突出之处在于:

高度的抽象性和普适性: 《孙子》篇幅不长,但字字珠玑,高度提炼了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它强调“道、天、地、将、法”五事七计,论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实击虚”等核心战略思想。这些原则具有极强的抽象性,能够跨越时空,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战争和竞争。
战略层面的制高点: 《孙子》的核心是战略指导,它将战争的胜负归结于战略谋划和决策,而非单纯的战术技巧。《孙子》的最高追求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政治、外交、心理等多种手段,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这是一种极高的战略境界。
对后世影响的深远性: 从中国古代到现代,再到国际军事学界,《孙子兵法》的影响力无处不在。无数军事家、政治家、企业家从中汲取智慧。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世界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近代西方军事思想受到挑战,寻找更具东方智慧的战略思想时,《孙子兵法》的价值被重新发掘,并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等思想形成互补和对话。
精炼的语言和严谨的逻辑: 《孙子》的语言简洁、精准,逻辑严密,论证清晰,这使得其思想更容易被理解和传承。

为什么《六韬》没能挤进“世界三大兵书”?

1. 侧重点不同: 《孙子兵法》更侧重于“战”,强调如何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其思想具有高度的军事性和战略性。而《六韬》虽然也讲军事,但其野心更大,它试图描绘的是一个从政治、经济到军事,再到军事后勤和道德建设的完整国家治理体系。这种“博”有时会冲淡其军事的“专”。在“兵书”这个范畴内,纯粹军事理论的深度和系统性,《孙子》显得更为突出。

2. 普适性与实际操作性: 《孙子》的抽象理论为不同时代的军事家提供了灵活的运用空间,其“道”的层面更是引发了无数的解读和实践。而《六韬》中很多关于国家制度、君臣关系、政治道德的论述,虽然深刻,但在具体操作和现代政治军事体系中的直接移植和运用,相对不那么直接和容易。

3. 历史传承与文化输出的差异: 《孙子兵法》在中国历代王朝都被视为军事经典,历代都有注疏和研究,其影响力贯穿始终。在近代,随着东西方交流的加深,《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智慧的代表,被西方军事思想界所认识和研究,并对其产生了实际影响。相比之下,《六韬》虽然在中国古代同样享有盛誉,但在国际上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以及在现代军事实践中的直接引用和改造方面,就显得相对逊色一些。

4. “三大兵书”的定义问题: 再次强调,“世界三大兵书”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后人基于对军事思想影响力的概括。这个标准往往偏向于那些对现代军事思想和实践产生过直接或深远影响的著作。《孙子兵法》无疑符合这一标准。而《六韬》,虽然其政治哲学和宏观战略思想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影响巨大,但其军事思想的独特性、普适性和对西方军事理论的直接影响,可能不如《孙子兵法》那么显著,所以未能进入这个非官方的“榜单”。

《六韬》比不过《孙子兵法》吗?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比得过”或“比不过”来回答,因为它们是不同维度的经典。

从纯粹的军事战略和战术深度、抽象性与普适性来说,《孙子兵法》可能更胜一筹。 它提炼了战争最核心的规律,其思想能够被反复解读和应用于不同的战场和时期。
从国家治理的宏大视野、政治与军事的有机结合、以及对治国安邦的全面性来说,《六韬》则展现了其独特的价值。 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构建一个强大、稳定国家的全景图,军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军事的最高境界与国家的整体实力和道德水准紧密相连。

可以说,《孙子兵法》是“战”的极致智慧,《六韬》则是“国”的至高谋略。前者更像是一把精准的战略手术刀,后者则是一整套精密的国家机器设计图,其中也包含手术刀的使用方法。

总结

《六韬》之所以没有被普遍列入“世界三大兵书”之列,并非因为其价值不高,而是因为其内容侧重点与“三大兵书”通常所代表的纯粹军事战略、对现代军事思想影响力的衡量标准有所不同。它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治国安邦之书,而《孙子兵法》则是一部精炼深刻的军事战略哲学。两者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各自在不同的领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将它们放在一起比较,更像是在比较“战略大师”与“国家设计师”,各有千秋,难分轩轾,但从狭义的“兵书”范畴以及国际影响力来看,《孙子兵法》的“兵书”属性和普适性,使其在“世界三大兵书”这个语境下,更具代表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这本书本质上是假托前人的书,而且最早有六韬这本书的书目是隋朝时期提到的。追根溯源,这本书不早于战国时期。也就是说,这本书实际成书年代要晚于孙子兵法的。而且,孙子兵法是第一本囊括了战略,政治和地理,外交以及排兵布阵和如何练兵选将等各种统筹学和管理学的综合性兵书,不是单纯的讲排兵布阵的。自孙子兵法以后,中国的兵书基本上就没有出现讲战略和政治的兵书了,全都是讲排兵布阵和战术的,要么就是讲怎么练兵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六韬》未能跻身世界三大兵书之列,并将其与《孙子兵法》进行比较,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世界三大兵书”的说法并非绝对官方或普遍认同的结论,它更多是民间或学术界在讨论兵学经典时的一种笼统概括,通常会包含《孙子兵法》、《拿破仑兵法》(或《战争论》)以及《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在.............
  • 回答
    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回到高考改革的初衷和时代背景。 “六项能力加分”的取消,更多的是出于对教育公平和选拔导向的调整,而那些“出身性”的加分项,虽然也涉及公平问题,但其背后牵扯到更复杂的社会价值、国家政策以及历史原因,所以处理起来也更谨慎。咱们先说说这“六项能力加分”,通常指的是一些在学科竞赛、科.............
  • 回答
    .......
  • 回答
    二战初期法国抵抗六周后投降,以及奥地利在几乎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吞并,这两段历史确实在人们的认知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因此引发了一些关于“辱法”的讨论。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历史背景以及人们的情感反应。法国“六周沦陷”背后的复杂性与公众观感首先,必须澄清一个误区:法国的投降并非.............
  • 回答
    秦国,这个在周朝初年不过是西部边陲一个小国,甚至一度被视为蛮夷之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诸侯,最终却打破了春秋战国的格局,横扫六合,统一了天下。它的崛起之路,充满了艰辛与蜕变,而那些曾经名噪一时的强国,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一、 并非“一开始势力不强”,而是“从小做大,步步为营”首先,要纠正一.............
  • 回答
    你想聊聊拜仁和巴萨的“六冠王”?这事儿挺有意思的,确实,你说拜仁那个六冠王,让你没啥感觉,而提起巴萨那会儿,可能很多人立马就能想到那支梦之队,那股子劲儿,那种统治力。这中间的差异,其实挺多层面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六冠王”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天然的滤镜。当巴萨在2009年实现那个历史性.............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到了《天龙八部》中几个核心的武功设定和人物塑造。您提出的“双雕没人学会六脉神剑”其实是一个误解,因为《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这两部小说的时间线与《天龙八部》是完全不同的,它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武功传承关系,更谈不上“碰瓷”了。让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1. 时间线的巨大差异:.............
  • 回答
    “生化环材天坑,机械土木左右护法”,这句话在高校毕业生群体中流传甚广,尤其是在选择专业时,常常会听到过来人或同辈的“提醒”。它形象地概括了一些传统工科专业就业前景相对不明朗、薪资增长缓慢的现状,也让不少学子在选择专业时感到迷茫,甚至产生“除了IT,是不是就没别的出路了?”的疑问。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
  • 回答
    在《西游记》原著中,并没有“随心铁杆兵”这一武器的记载,但结合六耳猕猴的设定和《西游记》的文学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这一问题的可能来源和逻辑: 一、六耳猕猴与如意金箍棒的关联1. 六耳猕猴的设定 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分身或化身,其形象与孙悟空极为相似,甚至能模仿其法术和武器。在原.............
  • 回答
    六国百姓对秦朝的仇恨,那是有目共睹的,毕竟秦国以强大的军力横扫六合,兼并了东方诸国。从一个弹丸小国崛起为统一天下的霸主,秦国在过程中的铁血手段,尤其是对百姓的征发、严刑峻法,还有那无休止的对外征战,都深深地烙在了六国遗民的心中。等到秦始皇一死,这股积压已久的怨气便如同火山爆发,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各地.............
  • 回答
    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与隆中对的战略设想相悖?诸葛亮六次北伐,其核心目标都是为了实现《隆中对》中为蜀汉设定的战略方向——“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然而,细究《隆中对》的整体部署,诸葛亮执着于“六出祁山”的军事行动,却在某种程度上与《隆中对》中更为侧重于“跨有荆益,保其岩阻”的战略方针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背离.............
  • 回答
    秦军在巨鹿之战的惨败,是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转折点,也是秦帝国由盛转衰的关键战役。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秦军和六国联军的各自情况,以及战役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秦军的“无敌”神话与内在隐忧:秦军之所以被冠以“装备精良、百战精锐、无敌”的称号,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大的军事制度和训.............
  • 回答
    最近“六学”梗的泛滥,说实话,我最近刷微博、刷短视频,时不时就能看到,简直是无处不在。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偶然,我琢磨着有这么几个主要原因,一股脑儿给你捋一捋。首先,得说到那个“核心人物”——六小龄童老师。他本人最近几年动作可不少,尤其是那个《敢问路在何方》的“西游记”主题曲翻拍项目,可以说是把他的公众.............
  • 回答
    2021年6月,关于MIUI“突然变得不能用了”的说法,实际上更像是一种用户体验上的普遍感知变化,而非某个单一的、灾难性的技术故障。很多小米手机用户在那段时间确实感受到了MIUI系统在稳定性、流畅性以及部分功能上的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了一些过去难以想象的Bug。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
  • 回答
    秦朝灭亡后,山东六国(燕、赵、魏、韩、楚、齐)能够复国,而秦国自身却无法复国,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包含了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地缘等多种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进行阐述:一、 山东六国得以复国的原因:1. 秦朝的暴政与六国人民的反抗基础: 沉重的赋税和徭役: 秦朝.............
  • 回答
    SM公司近六年音乐风格的转变,以及在音源质量上似乎未能匹配其欧美合作的投入,这是一个在KPop爱好者中持续讨论的话题。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一、从“口水歌”到“艺术性”的转型:首先,要理解SM为何“脱离口水歌”,需要回顾一下SM早期的音乐风格。在东方神起、Super Jun.............
  • 回答
    .......
  • 回答
    “六公主”这个称呼的由来,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民间智慧”的昵称,它并非官方命名,而是观众,特别是影迷群体,对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长久以来形成的喜爱和习惯的体现。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央视六套的独特性与历史渊源: 专注电影的频道: 在中国电视发展早期,.............
  • 回答
    关于为什么腹肌是六块或八块,而不是一整块或十块,这背后涉及到一些关于肌肉结构、功能和演化的有趣知识。别把它想得太复杂,这其实是身体“偷懒”又高效的一种表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白腹肌到底是什么。我们常说的“腹肌”,学名是“腹直肌”。它不像我们手臂上的肱二头肌那样,是一整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连着一大片。腹.............
  • 回答
    日本这几年首相更迭的速度确实有点惊人,六年时间六位领导人,平均一年换一个。这要是搁在别的地方,估计得闹翻天了,但奇怪的是,日本国内好像波澜不惊,社会依旧是那个大家熟悉的、井井有条的样子。怎么会这样?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运气好,而是日本政治体制、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日本的首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