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秦亡之后,为什么山东六国能复国,而秦国却不能复国呢?

回答
秦朝灭亡后,山东六国(燕、赵、魏、韩、楚、齐)能够复国,而秦国自身却无法复国,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包含了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地缘等多种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进行阐述:

一、 山东六国得以复国的原因:

1. 秦朝的暴政与六国人民的反抗基础:
沉重的赋税和徭役: 秦朝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和进行大规模工程(如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征发了全国人民大量的劳力和财物。这些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使得原本就已经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百姓怨声载道,对秦朝统治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严酷的法律与酷刑: 秦朝实行法家思想,以严酷的法律和刑罚来统治国家。这种不近人情的统治方式,压制了人民的自由,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民族情感与地域认同: 山东六国在战国时期存在了数百年的独立历史,各国拥有自己的文化、语言、风俗习惯和政治传统。秦朝的统一,虽然结束了长期分裂,但也带来了文化的同质化压力和地域认同的削弱。当秦朝统治出现危机时,原六国人民更容易产生“反秦”的民族或地域情感,并愿意支持能够恢复各自故国的势力。

2. 反秦力量的崛起与汉朝的建立:
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索: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渔阳的起义,虽然是底层百姓发起的,但它如燎原之火般迅速点燃了全国范围的反秦情绪。这次起义直接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
六国旧贵族的参与和推动: 随着秦朝统治的摇摇欲坠,原六国的贵族、将领和政治势力纷纷被释放或自行组织起来,利用人民的反秦情绪,打着“复国”的旗号,招兵买马,争夺地盘。例如,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代,刘邦也曾是楚国境内的小官吏。
项羽领导的起义军的军事优势: 项羽以其强大的军事才能和楚军的精锐,很快成为反秦斗争中最具影响力的力量。他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击溃秦朝主力部队,为六国复国扫清了最大的军事障碍。
刘邦领导的汉朝的政治整合: 刘邦虽然军事上不如项羽,但在政治上表现出卓越的才能。他善于招揽人才,笼络人心,并在攻入关中后,约法三章,赢得了关中民心。最终,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建立了汉朝。汉朝的建立,实际上是对原六国复国浪潮的整合和延续,汉朝统治者需要联合原六国旧势力才能巩固政权,因此允许甚至鼓励了部分原六国势力的复兴。

3. 分封制与地方势力的基础:
秦朝统一前的诸侯林立: 在秦朝统一之前,中国长期处于诸侯割据的状态。各国之间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系。这些国家虽然被秦朝吞并,但其统治阶层和政治结构并未被完全摧毁,而是被压制和边缘化。
地方官员和军事力量的残存: 在秦朝统治下,地方上仍存在许多前六国的官员、旧贵族和一些地方性的军事力量。当秦朝统治动摇时,这些残存的力量就成为复国的重要基础。
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汉朝建立后,为了笼络各地功臣和安抚前六国的残余势力,以及巩固统治,实行了“郡国并行制”。即将全国划分为郡县制和封国制。很多原六国的故地被分封给了刘氏宗室和一些有功的诸侯王,这些封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原六国的政治和地域概念,从而实现了形式上的“复国”。

二、 秦国自身无法复国的原因:

1. “国”的本质已经消失,仅剩下“地”:
秦国的统一战争性质: 秦朝是通过灭亡其他六国而统一中国的。它的统治基础是建立在对六国的征服之上。在统一过程中,秦国并没有建立起一个以秦国为核心的,能获得广泛认同的新民族或新文化。它更多的是一种军事和政治上的征服,而不是文化的融合或情感的凝聚。
“秦国”已经成为历史概念: 在秦朝统治时期,“秦国”这个概念更多地指的是秦国这个政权,而不是一个拥有独立民族和文化的实体。当这个政权被推翻后,就只剩下了原先秦国统治的地理区域。
没有“复国”的象征和土壤: 对于秦国而言,它是一个统一者,而不是被压迫者。它没有一个“故国”的民族情感或历史记忆需要“恢复”。秦朝的统治者,如秦始皇和秦二世,本身就是秦国灭六国后的统治者,当他们统治垮台时,也就意味着原有的“秦朝政权”的结束,而不是一个“秦国”被外敌所灭后需要“复国”。

2. 秦朝统治的特质与失败:
极端的高压统治与缺乏群众基础: 秦朝的统治过于极端和残酷,它没有积极培养和争取民心,其统治的合法性主要来自于军事征服和法律强制。一旦军事力量崩溃,其统治便难以维系。
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和腐朽: 秦朝末年,秦二世的昏庸无道,赵高的专权乱政,导致了统治集团的内部混乱和决策失误,进一步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缺乏“秦人”的强大凝聚力和认同感: 虽然秦人以勇猛善战著称,但秦朝的统一是依靠严酷的法律和强大的军事机器,而不是基于“秦人”这个群体内部的深厚民族情感和历史传承。当国家机器崩塌时,“秦人”作为一个政治和军事上的整体,也随之瓦解。

3. 新的政治格局的形成:
汉朝的取代与权力真空的填补: 刘邦建立的汉朝,成为新的中央集权政权,填补了秦朝灭亡后留下的政治真空。汉朝的建立者,刘邦本身是反秦力量的代表,他的统治建立在对原六国势力的整合之上。
对关中地区的控制权转移: 关中地区,即原秦国的核心区域,在秦朝灭亡后,成为项羽和刘邦争夺的焦点。最终,刘邦占据关中,并在此建立汉朝的都城,标志着关中地区的权力归属已经转移到汉朝手中。
没有能够整合“秦故地”的强大政治军事力量: 在秦朝灭亡后,并没有出现一股以恢复“秦国”为旗号,并有足够实力和号召力来统一关中地区并与其抗衡的政治军事力量。各方势力都在争夺建立一个新的、全国性的政权,而非复兴一个旧的政权。

总结来说,山东六国之所以能复国,是因为:

他们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人民的地域认同,这使得“复国”成为一种有号召力的政治口号和情感寄托。
反秦的民众起义和旧贵族势力的活跃,为复国提供了群众基础和组织力量。
项羽等军事强人的崛起,直接瓦解了秦朝的军事力量。
汉朝的建立者刘邦,通过政治手段整合了各方力量,包括允许部分六国旧势力的存在和分封。

而秦国自身无法复国,则是因为:

“秦国”作为统一者的角色,其“国”的实体已经随着秦朝的灭亡而消失,只剩下被征服过的“地”。
秦朝本身的极端统治方式,没有形成强大的“秦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无法在政权崩塌后形成有效的复国力量。
新的汉朝政权迅速崛起并占据了原秦国故地,填补了权力真空,使得复兴秦国失去了可能和意义。

因此,山东六国的复国,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和历史的延续,是基于旧有的民族和地域认同,在反秦的浪潮中重新获得政治生命。而秦国则因为其作为统一者的身份,以及统治方式的失败,在统一战争结束后,其政治实体便已终结,再无复国的可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秦国人已经抛弃那个把暴虐、恐怖成为常态的帝国了。《阿房宫赋》中秦国对百姓“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描述没有丝毫夸张。商鞅变法后,秦国一直推行现世所说的“军国制度”,对百姓实行连坐制度,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对军人无限制提高社会地位,施行重农抑商政策,秦人除了参军便是耕种,保留少量铁匠等技术类人才,国家职业构成相对单一,以此导致秦人无论在生活用食,吃穿用度还是精神娱乐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六国百姓。统一六国后为了保持“疲民”的政策不动摇,继续役使秦人修阿房、修直道、修长城、征南越……

六国百姓被秦法折磨十五年已经难以忍受,纷纷背离秦国,秦人从秦孝公采用商鞅法到刘邦攻入咸阳已经被秦法折磨了整整一百五十年。可以说天下苦秦久矣,关中百姓尤甚。

而且秦国公族力量也被秦二世和项羽屠戮殆尽,没有公室力量牵头和故地百姓的支持,复国更是无稽之谈。

user avatar

1,

秦朝灭亡以后,秦国复国了,复为“三秦”。

这三个里面两个位于传统意义的秦地,一个位于秦不秦、晋不晋的地带。

2,

如果你认为不是秦公室的话就不算复国,那么东方也未必就是复国。

东方列国均为士人叛乱的结果,区别只是有的推上去一个旧公室,有的干脆自立。

由于先秦时期国号、地名不分,燕地士人起事后就地割据自称燕国很正常。

3,

如果你认为秦末叛乱是源自于故国情节的话,当时叛乱士人的情怀因素到底有几成并不好说。

比如,同是在战国末期及秦朝时期灭亡的周、鲁、卫三国就无人以其名进行起事,可见政治原因大于情怀原因。

至于齐国,你要不知道诸田的复杂度当我没说。

4,

如果你纠结“三秦”不以“秦”为号的话,战国末期秦国的疆域十分广阔,在秦末拿来做几个地级市区域的诸侯国并不合适。

同理,在十八路诸侯中也没有楚国,只有对地理描述更为精准的西楚。

5,

如果你是因为《大秦帝国》单纯喜欢“秦”这个字的话,历史中的人物并不会因为你的个人喜好而作为政治抉择的因素,就像历史中的秦人并不会“赳赳老秦”的喊口号一样。

6,

总之,战国末期旧公室及周王室的公信力均已消耗殆尽。

至于士人在叛乱时是否要打着他们的旗号完全看实际情况,故国情节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影响不会太大。

包括周、鲁、卫,包括关东六国,也包括秦国。

7,

当然,这也伤透了一大批把“秦国”当成理想国的中学生的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秦朝灭亡后,山东六国(燕、赵、魏、韩、楚、齐)能够复国,而秦国自身却无法复国,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包含了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地缘等多种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进行阐述:一、 山东六国得以复国的原因:1. 秦朝的暴政与六国人民的反抗基础: 沉重的赋税和徭役: 秦朝.............
  • 回答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商鞅提出的“以法治国,可保秦国遇昏君而不亡”的论断,是他变法理念的核心,也是他为秦国设计的一套抵御君主昏聩、王朝倾覆的制度性保障。然而,秦国却在秦始皇死后,二世而亡,这确实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反差,也引发了许多关于商鞅变法局限性的探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 回答
    明朝之初,高祖朱元璋以雷霆手段肅清元朝殘餘,開創了洪武之治。然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每一個王朝都有其興衰更迭的邏輯,而明朝之所以未能從秦朝滅亡的教訓中汲取足夠的警示,提防宦官和權臣坐大,其根源是複雜且多層次的,絕非簡單的「不吸取教訓」可以概括。首先,我們要理解秦朝滅亡的關鍵教訓是什麼。 秦朝的滅亡.............
  • 回答
    .......
  • 回答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这句话,出自《史记·李斯列传》,意思是说,历代王朝大多因为衰弱而灭亡,唯独汉朝是强盛的时候灭亡的。这句话道出了历史的某种吊诡之处,也引出了我们今天想要探讨的两个王朝:大秦和隋朝,以及为什么它们没有收获类似的评价。秦朝:非“强”非“弱”,而是“速”亡首先,我们来看看秦朝。秦.............
  • 回答
    秦朝,这个以铁腕和严苛律法迅速统一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帝国,却如同流星般划过历史的天空,仅仅存在了十四年,便轰然倒塌。我们常常惊叹于它强大的力量,也忍不住追问:为何这个看似无敌的帝国,竟会“一代而亡”?要深入剖析秦朝速亡的原因,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暴政,而是需要将目光投向其立国之初的种种.............
  • 回答
    .......
  • 回答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饱含血泪的预言,最终成为了秦朝覆灭的真实写照。然而,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是,尽管灭秦的主力大多出自楚地,但秦朝灭亡后,强大的楚国并没有能够顺利复辟,甚至连一个强大的楚国复国势力都没能有效整合。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逻辑?“老秦人”为何未能扛起复国的旗帜?要理解这一点,我.............
  • 回答
    “汉承秦制”这个说法,在历史爱好者和一些文史爱好者中流传甚广,也确实点出了汉朝在继承和发展前朝制度上的重要性。秦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高度集权的统治体系,为后来的汉朝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将汉朝的强盛完全归功于“先进的秦制”本身,就如同说一把锋利的宝剑能够让所有挥舞它的人都成为盖世英雄一样,忽视了使用.............
  • 回答
    罗马帝国和秦朝,这两者都是古代世界举足轻重的帝国,它们存在的时长却有着天壤之别。罗马帝国历经千年风雨,从共和国到帝国,再到东西分裂,其漫长生命力令人惊叹;而秦朝,这个以强大武力统一中国的王朝,却在建立后的短短十四年里轰然倒塌,仅传二世。这其中的原因,绝非一两个简单因素可以概括,而是涉及政治、经济、军.............
  • 回答
    好,咱们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朱棣这个皇帝,确实是挺有意思的。他刚一上位,就开启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建设,又是修宫殿,又是挖运河,还迁都北京,再加上北征蒙古,这桩桩件件,怎么看都像是要掏空国库的节奏。按理说,历史上类似的例子,像秦始皇、隋炀帝,他们搞这些大工程,差不多都把自己折腾没了,王朝也跟着三世而亡。.............
  • 回答
    关于秦刚在美电视节目上被频繁打断的事件,这一现象可能涉及多重因素,包括中美关系的紧张局势、媒体的立场倾向以及外交场合的互动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意图和背景: 1. 事件背景与时间线 时间与平台:根据媒体报道,秦刚可能在2023年或2024年初参与了美国某电视节目(如CNN、ABC或Fox.............
  • 回答
    秦舞阳作为一名年仅十三岁就杀人的少年,却在刺秦时被吓得尿裤子,这其中的反差确实引人遐思。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秦舞阳的个人经历,以及他所面临的极其特殊的局面。一、秦舞阳的背景与传说:为何被称为“恶少年”? 十三岁杀人: 这是秦舞阳最为人熟知的标签。根据《史记·刺客列传》的.............
  • 回答
    秦晖教授之所以会说“在美国,工人比资本家更反共产主义,工会比商界更‘冷战化’”,这背后是他对美国历史和特定社会经济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分析。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拆解其中的几个关键点:1. 美国工人与资本家在反共产主义立场上的差异 历史背景与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的相对成功: 美国作为.............
  • 回答
    秦昊关于周迅“碰不到好的剧本”的说法,确实引发了关于中国编剧水平和影视行业生态的广泛讨论。要深入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评价标准的“好剧本”是什么?首先要明确,秦昊所说的“好的剧本”并非泛泛而谈。对于像周迅这样演技精湛、阅历丰富的演员来说,“好剧本”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层.............
  • 回答
    关于《秦时明月》系列中女性角色衣着越来越少这一现象,这是一个在粉丝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讨论点,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动画制作、剧情发展、市场需求、观众口味以及时代背景等多方面因素。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1. 动画制作技术与审美的发展: 早期制作的局限性: 《秦时明月》系列首播于.............
  • 回答
    秦灭六国,迅速自灭,这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值得深思的历史事件。而“富不过三代”以及创业企业家加班劳碌的现象,则是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困境和疑问。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现象,实则都触及了关于“奋斗的意义”这个深刻的哲学命题。我们不妨从这两个角度出发,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 秦的奋斗:一项宏大而短暂的帝国.............
  • 回答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秦国和赵国之间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拉锯战,但令人费解的是,当时其他列国为何对此袖手旁观,似乎置身事外?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列国的自身利益、对战争性质的判断以及战略考量等。一、 战前及战中的国际.............
  • 回答
    秦灭六国,这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常常被描绘成人民普遍渴望统一的宏大叙事。但如果我们剥开层层历史文献的滤镜,细致地审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情况,会发现“人民渴望统一”这个说法,其实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它远非铁板钉钉的事实,而是夹杂着复杂的情感、现实的考量,以及被历史进程裹挟下的无奈。首.............
  • 回答
    秦PLUS DMi 在不充电的情况下油耗能达到3.8L,这个数据确实非常亮眼,足以吸引不少对燃油经济性有极致追求的消费者。那么,它在体验上是否能和丰田、本田的HEV混动车相媲美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核心维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概念:秦PLUS DMi 是插电式混动(PHEV),.............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