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秦舞阳 13 岁杀人,且「骨怒面白」,为什么刺秦时却被吓尿了裤子?

回答
秦舞阳作为一名年仅十三岁就杀人的少年,却在刺秦时被吓得尿裤子,这其中的反差确实引人遐思。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秦舞阳的个人经历,以及他所面临的极其特殊的局面。

一、秦舞阳的背景与传说:为何被称为“恶少年”?

十三岁杀人: 这是秦舞阳最为人熟知的标签。根据《史记·刺客列传》的记载,他“年十三,杀人不顾,名重县中”,意思是到了十三岁时,他已经杀过人,并且杀人时毫不顾忌后果,因此在当地名声非常响亮。这种年纪轻轻就杀人的经历,在古代社会无疑是非常惊世骇俗的。
“骨怒面白”: 这四个字是司马迁对他的一个生动描绘,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骨怒: 字面意思是骨头在愤怒。这可能是一种非常夸张的文学手法,暗示他的愤怒和杀气已经深入骨髓,是一种天生的凶悍和暴力倾向。或许也指他的外形就给人一种凶狠、难以接近的感觉,甚至可能是一种眼神或气质上的凶煞之气。
面白: 字面意思是脸色发白。这在古代常被认为是身体虚弱、惊吓或疾病的表现。然而,在描述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少年时,这个描述显得非常矛盾。一种解释是,这种“面白”并非是普通人的脸色苍白,而是因为他过于亢奋或某种病态的精神状态所导致的“煞白”,一种极度集中的注意力或即将爆发的狂躁,反而形成了一种非人的、令人不安的白色。另一种更直接的理解,就是他在某些时刻会因为紧张、恐惧或其他原因而脸色发白。
声名狼藉与被招募: 秦舞阳因为其凶狠的名声,成为了太子丹招募的刺客之一。太子丹为了刺杀秦王嬴政,寻遍天下,招募了许多有武艺或有胆量的人。秦舞阳这样年少成名且有杀人记录的人,自然被认为是具备某种刺杀潜质的。

二、刺秦时的特殊局面:为何会出现“尿裤子”的窘境?

太子丹派遣荆轲刺秦,秦舞阳是作为荆轲的副手一同前往的。在秦国咸阳宫,当荆轲献上燕国地图时,秦舞阳的任务是拔剑,准备在荆轲暴露刺杀意图后,迅速上前协助砍杀秦王。然而,在关键时刻,他却出现了异常:

宫廷气氛的压迫感: 咸阳宫作为秦国的权力中心,其威严和森严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当时的秦王嬴政已经统一了六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其威势必定是压倒性的。宫殿内戒备森严,文武百官都在场,每个人都如履薄冰。对于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来说,即使他再凶悍,也无法完全抵御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
秦王的震慑力: 嬴政当时虽然年轻,但已经显露出非凡的帝王气魄。他不仅是统一中国的君主,更是在那个时代被视为“天子”,是万民敬畏的对象。站在他面前,接受他的审视,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心理考验。秦舞阳在县中杀人,对象可能是普通百姓、地痞流氓,甚至一些地方官吏,而他面对的是天下之主。
面对的不是一场寻常的“打斗”: 秦舞阳习惯的打斗,可能是在街头巷尾、私下恩怨中进行。而刺秦,是在森严的朝堂之上,面对的是秦王和全朝的文武大臣。这种场合的暴露性、参与人数、以及政治后果的严重性,完全超越了他过去的经验。一旦失手,他面对的将不是被关进大牢,而是立刻被千刀万剐,甚至株连。
心理素质的脆弱性暴露: 尽管秦舞阳年少杀人,但他的心理素质可能并未达到像荆轲那样的“侠士”级别。他的凶悍更多是源于少年人的冲动、狂妄和对死亡的无畏(或者说是一种对暴力后果的麻木),而非经过长期历练和磨砺出的坚韧意志。面对生死关头的巨大压迫和预期的风险,他的内心防线可能瞬间崩溃。
荆轲的“演技”与秦舞阳的“配合”: 荆轲刺秦的计划是精心设计的,他要将地图卷起来,用剑柄在地图里藏一把匕首,然后趁秦王过目地图时拔剑。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时机把握。秦舞阳被安排在荆轲身边,一旦荆轲动手,他就要立刻拔剑协助。然而,当荆轲卷起地图,走到秦王面前,秦王让他“趋前”时,秦舞阳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决定生死的信号,或者他过于紧张而不敢上前。当荆轲拔剑时,秦舞阳才被惊醒,但他可能由于极度的恐惧,身体僵住,无法完成预设的动作,甚至因为生理反应而失禁。
司马迁的“详写”与“略写”: 《史记》中对此事的描述是:“荆轲遂拔剑。当是时,左右未敢动,而秦舞阳色变振恐, خفق خفق ،乃前刺秦王。”(荆轲于是拔剑。这时,左右(侍卫)还没敢行动,而秦舞阳脸色变了,惊恐得浑身发抖,这才上前去刺秦王。)注意,司马迁用“色变振恐”来形容,而“尿裤子”是后世的演绎或民间传说,但“色变振恐”已经暗示了他严重的心理失态。这种失态的直接生理反应,很有可能就是尿裤子。

三、总结秦舞阳的矛盾:

秦舞阳的矛盾之处在于,他是一个少年杀手,具备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凶悍,但这种凶悍可能更多是一种“血性”或“暴力基因”,而非成熟的心智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杀人动机不同: 他过去的杀人可能更多是出于少年人的冲动、被欺辱后的报复,或者是一种习惯性的暴力宣泄。这些场合的压力和性质,与在秦王面前的刺杀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经验的局限性: 他十三岁杀人,可能意味着他的“杀手生涯”很短,或者他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地方。他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高压政治斗争和生死决断。
“恶少年”的标签: “恶少年”或许更多是形容他的凶悍和叛逆,而非成熟的、能够冷静应对致命危险的战士。

简而言之,秦舞阳的“尿裤子”事件,并非否定了他过去的凶悍,而是揭示了他在面对极其严峻、超乎他想象的政治与心理压力时,其心理素质的脆弱性。这就像一个在街头斗殴中无敌手的人,却在战场上因为第一次见到如此血腥的场面而瘫软一样。他过去的“恶”,只是他天性中的一部分,而刺秦则触及了他内心深处最恐惧、最原始的反应,那一刻,十三岁少年的本能战胜了他作为刺客的伪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杀个把人对秦舞阳这种暴徒来说没啥问题,因为他的「勇敢」建立在对自身「暴力」的自信上。

面对一个人,甚至十倍于自己的人,我想秦舞阳都可以鼓勇奋威,拔剑死战,因为他相信自己拥有这个世界上无可匹敌的「暴力」;但是在刺秦的时候,他的自信被绝大的恐惧摧毁了——因为他终于见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暴力」,秦王。这时候秦王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天下国家」的威仪。在「天下国家」这四个字面前,没有人可以不曲膝俯首,秦舞阳不过是「色变振恐」,已经远超常人了。

秦舞阳身负「勇士」之名,却只不过配当荆轲的一个副手,为何?那是因为在太史公心目中最强的刺客,根本不必会武功。因为他的对手不是「人」,而是整个「天下国家」。要想刺杀始皇帝,单凭飞檐走壁是不够的,最最要紧的,乃是主事者临场的判断力,也就是一份从容胆识。唯独如此,才能穿过秦国严密的保安系统,在千万名高手的注视下,一举格杀秦始皇。

单从这一点说,秦舞阳不过只配当一个「武士」,跟荆轲差了不是几个量级啊!

面红血勇,面白骨勇,面青气勇,而面不改色……才是「神勇」!

user avatar

不同意几个答友的回答,忍不住上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觉得一切关于历史问题的回答,基本都可以在历史本身找到答案,如果找不到,说明史料掌握的不够多,秦舞阳这个问题,我觉得历史本身就够回答了。

先来看秦舞阳本人的介绍,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想想确实很牛逼,十三岁当街杀了人,非但不害怕,还让全大街的人不敢看他,这样的人至少胆量比一般人要大很多吧。剩下的关于秦舞阳的资料似乎都没有了,我们貌似无从知道秦舞阳的成长轨迹,也无法知道他是不是后来变怂了?历史似乎给我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一团阴影。然而,我这种几乎每年都要翻看一遍《史记》的人,一向是了解太史公的腹黑的,他经常在犄角旮旯里藏一点东西,偷偷把答案告诉你。

果不其然,我发现另一条史料,大家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史记匈奴列传》里大部分是关于匈奴的历史,然而里面却有一句闲笔,“其后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通过这个史料我们知道了,秦舞阳不是普通人,他爷爷是燕国的将军,准确的来说他是官三代。

我想聪明的朋友都恍然大悟了,我还是卖弄一下,解读一下,秦舞阳杀人这个事件。燕国军三代秦舞阳十三岁时候,在燕国首都大街上,不知道什么原因,把人给杀了。战国虽然没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然而军三代毕竟是军三代,当街居然无人敢指认,而燕国的执法机构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其实想想也可以理解,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法制这么健全,不也有个别人不信任法制社会,不敢出来作证吗?事已至此,我们大概知道,秦舞阳所谓的“勇”大概是怎么回事了,无非是仗势欺人而已。

----------------------------此段为私货,仅为寻找答案可以不看。-------------------------------------------------------- 我们再大胆一点,推想一下他的人生轨迹,军三代秦舞阳,就是靠着祖荫,在燕国 这么骄纵不法,然而爷爷毕竟会死,史记上没有他父亲的记载,可以推想其父官做得不是很大,军三代的老本毕竟有限。终于到了秦舞阳渐渐成年,他也终于沦落到要当门客谋生的地步了。幸亏毕竟是军三代,少年时结交了一大波狐朋狗友,现在也略有几分薄面,秦舞阳也经常在酒后拍着自己胸脯咚咚响,“爷十三岁的时候就敢当街杀人,你怕不怕”,不知道大家怕不怕,要我我是怕了,人哪敢跟牲口叫板?就这样,秦某某终于也混了一个大致类似“燕国第一勇士”这样的名头。 千不该万不该,燕太子丹在秦国受了气,矢志报仇,更要命的是要用刺杀的方式,更要命的是,居然有个缺心眼的荆轲愿意去,更要命的是,他还需要一个副手,更要命的是,过去的勇名轻松的为他谋得了这个职位,幸好他已经有心目中的副手。可要命的是,这个副手最终没来,于是,秦舞阳的末日来了。 -------------------------------------------------------------------------------------------------------------------------------------

所以我们不难明白,为什么“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为什么牛逼哄哄的少年勇士一见到秦国宫殿的台阶就吓尿了。

权势是一种很好的麻醉剂,只不过所有靠权势赢得一切的人,权势一旦失去,会比其他人更恐惧权势。惯于仗势欺人的秦舞阳,现在来到了天下最有权势的国家的政治中心,马上要面见天下最有权势的人,而他马上要对抗这个人。我想,他可能会猛然想起自己十三岁时,在燕都街市杀的那个人,那人孤零零地面对他秦舞阳,无助的看着满街的行人却得不到一丝同情。命运总是如此吊诡,他现在就如当初那个人一样,孤零零地站在这里,秦王只要一个眼神,殿前武士就会把他剁为肉泥,当然同样的,对于秦王“人不敢忤视”。他又怎么能不浑身筛糠?

多说一句,太史公作《刺客列传》,少时读书不解其意,觉得为暴力立言,殊不可取。现在越来越晓得,政治需要制约,先秦无他,无非是“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刺客的意义,就在于他能警戒统治者,王权之上,尚有一把匕首,这也是中国武侠的本意。

刺客列传所载五人,曹沫 专诸 豫让 聂政 荆轲,俱当得起侠之一字,至于秦舞阳,呸,他也配。

请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hzblzly)

以防失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