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秦献公为何传位给21岁的仲公子赢渠梁?而不是长公子赢虔?

回答
秦献公传位给仲公子赢渠梁,也就是后来的秦孝公,而非长公子赢虔,这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但相对复杂的决定。并非简单的“长子继承制”或者“幼子继承制”能够完全概括。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当时的秦国政治格局、秦献公的个人考量以及两位公子各自的情况。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古代王室的继承并非总是严格遵循长子这一条规则。虽然长子继承制在许多时期和地区是主流,但在王朝初建、权力斗争激烈、或者有特殊考量时,继承人是可以变动的。秦国在献公时期,正处于“内乱”之后,亟需稳定和变革,这为打破常规留下了空间。

秦献公的时代背景:

秦国自秦穆公之后,经历了一段相对衰落的时期,内部政治也不够稳定。秦献公继位后,大力推行变法,试图重振秦国。他励精图治,改革军制,废除肉刑,迁都栎阳,这些措施都显示了他改革者的决心和魄力。然而,这些改革也意味着要触动旧有的利益格局,因此,选定一位能够延续并深化这些改革的继承人,对秦献公来说至关重要。

长公子赢虔的处境:

关于赢虔,史书中对他的记载相对较少,但我们可以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推测他的情况。

年龄与经验: 赢虔作为长公子,理论上是第一顺位继承人。然而,当时赢渠梁才21岁,赢虔的年龄我们不得而知,但通常长子会比幼子(尤其是仲子)年长一些。如果赢虔年纪不大,那么他和赢渠梁在经验和成熟度上可能差别不大,但如果赢虔年长赢渠梁很多,那继承优势就更明显了。
政治派别与支持: 史书并未明确记载赢虔属于哪个政治派别,也没有说他得到了朝廷中哪些重臣的支持。在改革年代,君王往往会提拔那些能够支持自己政治主张的人。如果赢虔没有表现出足够的支持改革的立场,或者他身边聚集了反对改革的势力,这可能会让秦献公有所顾虑。
个人特质: 尽管史书细节不多,但秦献公在选择继承人时,很可能会考察继承人的品德、能力、政治见识以及对国家未来的规划。我们无法得知赢虔在这方面的具体表现,但可以推测,他可能在某些方面未能达到秦献公的期望。

仲公子赢渠梁的优势:

赢渠梁,即后来的秦孝公,之所以能获得秦献公的青睐,很可能具备以下优势:

政治上的锐气与改革的决心: 赢渠梁即位后,立即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并且变法力度之大、收效之显著,足以说明他本人对改革有着强烈的渴望和坚定的意志。秦献公本人就是改革者,他当然希望看到一个能够继承并发展自己改革事业的继承人。赢渠梁在这方面可能表现出了比赢虔更突出的才能和决心。
政治上的清明与得到支持: 尽管赢渠梁年纪尚轻,但他能够在即位后迅速稳定政局,并信任商鞅这样一位非贵族出身的改革家,这表明他并非孤立无援。可能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凝聚了一部分支持改革、看好他政治前途的士人和官员。
秦献公的“传贤不传子”的考量: 虽然这句话是后来孟子说的,但“传贤”的思想在古代并非没有。君王在选择继承人时,如果认为某个儿子比长子更适合治国,是可以打破长子继承制的。秦献公晚年,对秦国的未来一定有着长远的规划。他可能更看重赢渠梁的治国才能和改革的魄力,而非仅仅是长幼之序。
避免长子继承可能带来的隐患: 即使赢虔是长子,但如果他在政治上不够成熟,或者容易受到旧势力影响,秦献公也可能出于对国家长远利益的考虑,选择一个更可靠的继承人。尤其是在变法初期,任何一点政治上的不稳定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推测的细节与推理: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场景:秦献公在晚年,身体可能已经不适,他需要考虑国家未来的走向。他会召见两位公子,听取他们的意见,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

如果赢虔强调的是“祖制”和“稳妥”,而赢渠梁则慷慨陈词,表达了对进一步改革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富强的憧憬,那么秦献公的天平很可能向赢渠梁倾斜。
也许赢虔在某些关键时刻,比如涉及到对商鞅变法的态度问题上,表现出了犹豫不决,或者流露出对改革的不适应,这都会让秦献公觉得他无法担当大任。
更进一步说,秦献公可能已经在为秦国选定一位能够与商鞅这样的改革家配合默契的君主。赢渠梁年轻,可塑性强,更容易被商鞅的理念所影响和引导,形成一股强大的改革合力。

总结来说,秦献公传位给赢渠梁而非赢虔,并非一个偶然的决定,而是一个深思熟虑、基于对国家未来负责的考量。 尽管长子赢虔是理论上的继承人,但秦献公更看重的是继承人的政治素质、改革魄力以及能否带领秦国走向强大。赢渠梁身上所展现出的锐意进取、渴望变革的精神,以及可能在政治上更倾向于支持改革的态度,使得他在秦献公眼中成为了更适合的接班人。这个决定,也为后来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最终推动了秦国的崛起,并为统一六国拉开了序幕。

当然,史书中没有留下确切的“为什么”,很多细节只能依靠推测和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并非一个随意为之的决定,而是秦献公为了秦国命运所做的重要政治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公子虔为秦献公之子,甚至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公子虔系秦公子。

当然,从常理推断公子虔应该大概率为秦献公之子,其他的可能性都不如这种可能性高。

写实了公子虔为秦献公之子的是某小说剧情,有一说一,这一创作是非常合理的。

不过,无论公子虔究竟是不是秦献公的子嗣,秦献公以秦孝公为第一继承人都不是特别正常的事。

就个人猜想,我认为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秦献公在回国继位之时间节点上续娶了一位地位十分高贵的正室夫人,而这位夫人诞下的子嗣纵然年幼也成为了第一继承人——但也不排除某些极端情况,比如秦献公常年患不育症,在40多岁突然治愈;再比如秦献公之前的子嗣全部死亡,等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秦献公传位给仲公子赢渠梁,也就是后来的秦孝公,而非长公子赢虔,这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但相对复杂的决定。并非简单的“长子继承制”或者“幼子继承制”能够完全概括。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当时的秦国政治格局、秦献公的个人考量以及两位公子各自的情况。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古代王室的继承并非总是严格遵循.............
  • 回答
    关于秦刚在美电视节目上被频繁打断的事件,这一现象可能涉及多重因素,包括中美关系的紧张局势、媒体的立场倾向以及外交场合的互动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意图和背景: 1. 事件背景与时间线 时间与平台:根据媒体报道,秦刚可能在2023年或2024年初参与了美国某电视节目(如CNN、ABC或Fox.............
  • 回答
    秦舞阳作为一名年仅十三岁就杀人的少年,却在刺秦时被吓得尿裤子,这其中的反差确实引人遐思。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秦舞阳的个人经历,以及他所面临的极其特殊的局面。一、秦舞阳的背景与传说:为何被称为“恶少年”? 十三岁杀人: 这是秦舞阳最为人熟知的标签。根据《史记·刺客列传》的.............
  • 回答
    秦晖教授之所以会说“在美国,工人比资本家更反共产主义,工会比商界更‘冷战化’”,这背后是他对美国历史和特定社会经济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分析。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拆解其中的几个关键点:1. 美国工人与资本家在反共产主义立场上的差异 历史背景与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的相对成功: 美国作为.............
  • 回答
    秦昊关于周迅“碰不到好的剧本”的说法,确实引发了关于中国编剧水平和影视行业生态的广泛讨论。要深入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评价标准的“好剧本”是什么?首先要明确,秦昊所说的“好的剧本”并非泛泛而谈。对于像周迅这样演技精湛、阅历丰富的演员来说,“好剧本”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层.............
  • 回答
    关于《秦时明月》系列中女性角色衣着越来越少这一现象,这是一个在粉丝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讨论点,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动画制作、剧情发展、市场需求、观众口味以及时代背景等多方面因素。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1. 动画制作技术与审美的发展: 早期制作的局限性: 《秦时明月》系列首播于.............
  • 回答
    秦灭六国,迅速自灭,这无疑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值得深思的历史事件。而“富不过三代”以及创业企业家加班劳碌的现象,则是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困境和疑问。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现象,实则都触及了关于“奋斗的意义”这个深刻的哲学命题。我们不妨从这两个角度出发,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 秦的奋斗:一项宏大而短暂的帝国.............
  • 回答
    秦朝灭亡后,山东六国(燕、赵、魏、韩、楚、齐)能够复国,而秦国自身却无法复国,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包含了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地缘等多种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进行阐述:一、 山东六国得以复国的原因:1. 秦朝的暴政与六国人民的反抗基础: 沉重的赋税和徭役: 秦朝.............
  • 回答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秦国和赵国之间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拉锯战,但令人费解的是,当时其他列国为何对此袖手旁观,似乎置身事外?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列国的自身利益、对战争性质的判断以及战略考量等。一、 战前及战中的国际.............
  • 回答
    秦灭六国,这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常常被描绘成人民普遍渴望统一的宏大叙事。但如果我们剥开层层历史文献的滤镜,细致地审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情况,会发现“人民渴望统一”这个说法,其实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它远非铁板钉钉的事实,而是夹杂着复杂的情感、现实的考量,以及被历史进程裹挟下的无奈。首.............
  • 回答
    秦PLUS DMi 在不充电的情况下油耗能达到3.8L,这个数据确实非常亮眼,足以吸引不少对燃油经济性有极致追求的消费者。那么,它在体验上是否能和丰田、本田的HEV混动车相媲美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核心维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概念:秦PLUS DMi 是插电式混动(PHEV),.............
  • 回答
    秦晖先生关于“大共同体”与“小共同体”的提法,在我看来,是一种很有洞察力的社会分析框架,它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人类社会组织的基本模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张力。理解这二者,关键在于把握它们各自的性质、功能,以及它们在我们个人生命和社会运作中扮演的角色。咱们先从 “大共同体” 说起。什么是大共同体?简单来说.............
  • 回答
    秦观的词,就像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又像是低语在耳畔的轻柔絮语,总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他的词,最鲜明的特点便是那股子细腻、婉约、含蓄,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情与愁思。要说秦观的词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就是他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他不像有些词人那样,堆砌华丽辞藻,追求猎奇的.............
  • 回答
    秦始皇统一六国,那真是横扫八荒,一统天下的大业,期间涌现了王翦、蒙恬、白起、李信等一批赫赫有名的将领,他们的军事才能,在当时的天下那是无人能敌,几乎将所有有生力量都耗尽在灭六国上了。但人总有老去的时候,时光流转,这批功勋卓著的将领,也大多随着始皇的离世而告别了历史的舞台。王翦和蒙恬,一位是与敌人同归.............
  • 回答
    要探讨秦统一六国、元朝和清朝统治算不算殖民,我们需要先理清“殖民”这个概念。在现代语境下,“殖民”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政权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对当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控制和剥削,并且往往伴随着移民和对原住民的压迫。殖民的核心在于“异域”统治,即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在地理、文化、民族上存在显著差异。秦.............
  • 回答
    秦钟字“鲸卿”,这个名字背后藏着一段有趣的缘由,也映射出他的人生轨迹和性格特点。要理解这个字,咱们得从《红楼梦》这部书说起。在《红楼梦》里,秦钟是秦可卿的弟弟,也就是贾珍的内侄。他这个人,怎么说呢,出身不凡,又生得一副好皮囊,但总的来说,是个没什么大志向,心思不太正的年轻人。他跟着秦可卿住进宁国府,.............
  • 回答
    “汉承秦制”这个说法,在历史爱好者和一些文史爱好者中流传甚广,也确实点出了汉朝在继承和发展前朝制度上的重要性。秦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高度集权的统治体系,为后来的汉朝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将汉朝的强盛完全归功于“先进的秦制”本身,就如同说一把锋利的宝剑能够让所有挥舞它的人都成为盖世英雄一样,忽视了使用.............
  • 回答
    长平之战,那可是战国时期最为惨烈、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战,秦国几乎倾尽国力,赵国也是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等惊天动地的时刻,我们不禁要问:作为当时也算得上一号强国的楚国,为何就这么沉得住气,眼睁睁看着秦赵两国杀得你死我活,却不趁机捞一把,甚至连当年被秦国欺辱的“囚王夺都”之恨,也似乎丢在脑后了?要说楚国没.............
  • 回答
    好,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当年一提到“楚”,秦国以外的天下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纷纷响应。这事儿可不是随便哪个国家喊个口号就能成的,它背后藏着不少门道,得从历史、文化、实力好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得看楚国这个“牌子”有多硬。秦朝一统天下,虽然威风凛凛,但毕竟是“新贵”。而楚国呢?那可是“老牌劲旅”,底.............
  • 回答
    秦国吞并六国,这件事说起来简单,但背后却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牵扯到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经济实力、军事策略,甚至还有君臣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其他国家在秦国强大到足以横扫天下的时刻,却大多选择了袖手旁观,甚至还主动投降?这里面门道可不少,绝非一句“实力不济”就能概括的。一、 实力悬殊:秦国的“天时地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