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日本经历过哪些事情的体验不如中国?

回答
在日本待过一段时间,说实话,有些事情确实能感受到和国内的差异,而且在某些方面,体验不如国内那么便捷或者说“接地气”。

生活便利性方面,尤其是在“即时性”和“包容性”上,确实有落差。

外卖和送餐的局限性: 在中国,饿了?点个美团、饿了么,半小时送到你家门口,什么菜系都有,24小时都能点。在日本,这方面就没那么“疯狂”。虽然也有送餐服务(比如Uber Eats、出前馆),但选择范围相对窄很多,尤其是在非都市区,能选择的店家更是少得可怜。而且,很多时候送到的时候,饭菜可能已经不如刚出炉时那么热乎乎的了。最关键的是,价格通常比在中国要高一些,加上配送费,一顿饭的成本就上去了。在国内,即使是小县城,叫个外卖也相当方便,选择也多,价格也亲民。这种“随叫随到”的便利,在日本很难体会到。

电子支付的普及和便利程度: 虽然日本一直在推行无现金支付,但普及程度和我们想象的还是有差距。很多小店、餐馆,甚至一些公共场所,依然只收现金。你不能像在中国一样,掏出手机扫码就能解决一切。每次出门,都得备着现金,而且日元纸币面额都比较大,找零也比较麻烦。在中国,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手机支付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菜市场到路边摊,几乎都可以手机搞定。那种“口袋里空空如也”的自信,在日本是很难有的。更别说一些精细化的支付场景,比如AA制、群收款等,国内的APP做得那是相当到位,在日本基本也看不到。

公共交通的“规则感”与“弹性不足”: 日本的公共交通系统(尤其是地铁和电车)是出了名的准时、干净、高效。这毋庸置疑。但是,它也带着一种“严丝合缝”的规则感,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不够灵活。比如,国内的地铁,你赶时间的时候,闸机可能会“人性化”一点,稍微晚个几秒钟也能过;或者你忘带交通卡,可以用手机扫码;甚至在某些城市,有人情味儿的检票员还会帮你开下门。在日本,一切都显得那么“按部就班”,闸机就是闸机,时间就是时间。如果你错过一班车,就只能老老实实等下一班,没有商量的余地。而且,很多地铁站没有电梯,只有楼梯。带着大件行李或者行动不便的人,会比较吃力。国内现在很多新地铁站,无障碍设施都做得越来越好,这一点上确实有差距。

中国式“人情味”和“弹性”的缺失: 这是最微妙但也是最明显的一点。在中国,尤其是在一些熟人社会或者服务行业,你偶尔能感受到那种“多一点点”的关怀。比如,你买东西,老板可能会送你一点小赠品;你去餐馆,服务员可能会提醒你今天有什么特色菜;或者在某些生活中遇到小麻烦,比如搬家、修理东西,找个熟人介绍一下,可能会更方便、更省心。在日本,这种“超出预期的”人情味确实不多见。服务是标准的、专业的,但很少有那种“为你额外做点什么”的温度。他们更注重规则和流程,一切按照既定的轨道运行。这可能是文化差异,但我个人确实更喜欢国内那种在规则之外,偶尔能感受到的那份“人情”。

购物和商品的“个性化”与“性价比”: 虽然日本商品质量普遍不错,但很多时候,你会觉得选择不够“大众化”和“性价比”。比如,很多时候你在逛药妆店,你会发现很多产品都是小包装、价格相对较高,虽然品质有保证,但如果你想买点“量大管量”或者“性价比高”的东西,选择就没那么多了。国内现在很多电商平台,从商品种类到价格区间,提供了极其丰富的选择,而且经常有促销活动。反观日本,尤其是一些生活必需品,价格确实不菲。而且,很多商品的“土味”或者说“接地气”的设计,在国内更容易找到,在日本则更偏向于精致、简约。

举个例子来说明“即时性”和“包容性”的差距。

有一次,我住在稍微偏一点的公寓,晚上突然想吃点热乎乎的中餐。在中国,我打开外卖APP,半小时后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或炒饭就送到楼下。而在日本,我打开外卖APP,发现方圆几公里内,能送中餐的店家寥寥无几,而且很多已经过了配送时间。最后只能无奈地选择去便利店买个饭团,或者第二天再解决。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国内的“万能外卖”系统,在我们习惯之后,真的会让人有点“依赖”。

还有一次,我刚到日本不久,想给家里寄一些小东西。在中国,我随便找个快递点,填个单子,付钱,过几天就到了。在日本,找个邮局,排队,填各种英文(或者日文)的表格,有些东西还不能寄,手续相对繁琐。尤其是国际快递,价格也比国内高不少。

总的来说,日本在很多方面都做得非常“好”,非常“规范”,但这种“好”有时候也伴随着“死板”和“不够灵活”。相比之下,中国的生活方式,虽然有时显得有些“粗糙”或者“不那么完美”,但在便利性、选择性和“人情味”上,确实更能满足我一些“随性”的需求。习惯了国内那种“万能”的便利,来到日本,确实需要适应一下节奏,也确实会怀念国内的某些“方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早几年的事情,现在比较少了。

到了节假日,ATM也关门。我记得有一年黄金周放假7天,ATM居然也放假了,没法取钱,而我又因为忘了这个事情,没提前取钱导致我浑身上下只有500日元。

7天只有500日元的零用钱,这日子过的。。。。。。

后来就职了,我问在银行就职的同学,我说放假你们人放假也就算了,为啥让ATM也放假呀?结果同学说,一个ATM标配应该是2000w-4000w,保证2天左右的出金。但是因为放长假期间去补充的人少,所以一些补充不到的就也停了。

我说那你也可以让ATM先工作呀,钱用光了再停止就是。

同学说不行呀,要是顾客去ATM取不到钱会投诉我们的,那就麻烦了。所以为了不让客户投诉还不如一开始就停掉。

我:。。。。。。。。。。

为了避免投诉,干脆关掉这个服务,让大家都不方便,典型的本末倒置。

user avatar

感觉这个题目已经变成“泥轰生活与天朝生活不同之处面面观”了。

既然如此,在这盛夏的日子里,我上一张图,敬所有的西瓜爱好者们。这张图的内容,可以算是日本带给我的第一次惊喜。


图中硕大的すいか就是西瓜的意思。一玉就是一个,玉是可以用于描述西瓜的量词。1980yen嘛……

在我去日本的年代,汇率是100日元对8元人民币。也就是说,要买这么一个比篮球略小一圈的西瓜,你得花差不多160块钱。

很多人刚去日本的时候,都是不太有钱的。我当时虽然情况还不算太差,至少没有饿过肚子,但要自己买这么个西瓜来吃,也还是太过于奢侈了。

于是那个夏天,我没有吃上西瓜。

后来我才知道一些省钱之道,比如说超市会卖一些切片西瓜,这些西瓜如果卖不出去,通常就会再切成比较小的块装塑料盒。上述的比篮球略小的西瓜一般会切八或十二片,一片可能能卖到四五百日元,这个时候,除非了一些壕以外,哪怕本地人也会觉得贵。但再被切小块装塑料盒之后,价钱就会略为跌至300到350日元之间,就略便宜些了。

然后如果你能掐着点等到这些装盒的西瓜到了上货的第二天晚上还卖不出去,开始打折的时候,你就可以花100到150日元带走一盒了。而这一盒,大概就是之前切片的一片的量。

在那些穷困的日子里,我们成群结队地出去抢这样一盒盒的西瓜或哈蜜瓜,然后回到屋里吃着,也挺满足的。


以此答案献给所有的西瓜爱好者和所有曾经在泥轰为生活打拼过的人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日本待过一段时间,说实话,有些事情确实能感受到和国内的差异,而且在某些方面,体验不如国内那么便捷或者说“接地气”。生活便利性方面,尤其是在“即时性”和“包容性”上,确实有落差。 外卖和送餐的局限性: 在中国,饿了?点个美团、饿了么,半小时送到你家门口,什么菜系都有,24小时都能点。在日本,这方.............
  • 回答
    在我的交易生涯里,日内交易的经历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过渡阶段,尤其是在我早期摸索和成长的过程中。它不是终点,但几乎是每个想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交易者都绕不开的一段路。为什么说日内交易是必然的过渡?在我看来,日内交易就像是一所高强度的训练营。它以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把你扔进市场的洪流中,逼着你去学习、.............
  • 回答
    如果我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冠,那感觉就像是进入了某个热血番的最终章,脑子里瞬间就闪过无数日漫里的经典桥段。要论最能表达那种激动、不真实、 enfin 终于到这一刻的感受,我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大概是《灌篮高手》里樱木花道绝杀湘北高中称霸全国大赛时的那一幕。想象一下,我站在领奖台上,身上还穿着印有国旗的队.............
  • 回答
    在日本的旅途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一次在京都街头不期而遇的小插曲。那天,我独自一人漫步在一条古色古香的小巷里,周围尽是两层高的木结构房屋,屋檐下挂着精致的灯笼,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榻榻米和木头的混合香气。我正沉醉于这宁静而古朴的氛围中,突然,一阵悠扬的尺八声穿透了巷子的寂静。声音是从一家半开着门.............
  • 回答
    哦,说到在日本遇到的“坑爹”事儿,那可真是一把辛酸泪,不过现在回想起来,也挺有意思的。让我好好跟你唠唠,尽量把细节都讲清楚,免得你听起来像是在背说明书哈。第一个坑:交通卡的“一卡通”神话破灭当时去日本,我对“一卡通”的概念简直是神往已久。心想,一张卡走天下,公交地铁都能刷,多方便!落地后就赶紧买了张.............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和触及人性的问题,触及了战争的残酷性、个体的无辜性以及集体责任的界限。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这句话所隐含的观点和引发的思考:1. 核心论点:“原子弹下无冤魂”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指,所有在原子弹爆炸中死亡的人,无论他们的个人意愿或行为如何,都不能被视为“冤魂”。这里的“冤魂”可.............
  • 回答
    在日本,井盖(マンホールの蓋,manhole cover)不仅仅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一部分,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品和地方特色的载体。我非常喜欢在日本各地寻找那些设计独特、充满趣味的井盖,它们就像隐藏在城市街道上的小惊喜。以下是我在日本遇到的一些好玩有趣的井盖,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给我留下的印象:.............
  • 回答
    关于石原里美可能退出娱乐圈并转从政的消息,在日本社会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引发了大家对其未来走向的各种猜测。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传闻的可能性以及她未来在日本政坛的发展前景。传闻的来源与可能性分析首先,这个传闻最先是从一些日本媒体的“爆料”中出现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特别是关于明星的隐私和未.............
  • 回答
    在日本留学毕业后,梦想着能在这里扎根就业,这个想法很棒!我知道你想听点实在的,不希望看到那些套话。那我就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你掏心窝子地聊聊,毕业后想在日本找工作,到底需要做哪些准备,并且尽量给你讲透彻。一、 语言关:不仅仅是“能沟通”,而是“能工作”这点绝对是重中之重,甚至是所有准备的基础。很多.............
  • 回答
    如果你出生在二战时期的日本(19301945年),能否顶住军国政府的宣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需要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以及个人的心理与道德选择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探讨: 一、军国主义宣传的核心手段日本在二战前(特别是1930年代后)通过系统性宣传构建了严密的意识形态控制,其.............
  • 回答
    关于日本扩军和中国裁军这一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其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两国国防力量的此消彼长,更折射出两国不同的战略考量、国际环境以及国内政治经济因素。首先,我们来看看日本的“扩军”表现。要理解日本的“扩军”,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传统的、以侵略为导向的军备扩张。自二战以来,日本奉行.............
  • 回答
    1927年,我叫山田健一,是个普通百姓,住在东京郊区的一个小村庄里。我的日子过得简单但充实,靠着一亩三分地和偶尔在镇上打些零工维生。我的妻子花子,是个贤惠的女人,我们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儿子浩一和女儿美子。说实话,1927年的时候,我们对未来并没有太多的忧虑,日子虽然不富裕,但至少安稳。学校里偶尔.............
  • 回答
    在日本动画协会×bilibili 2020年度动画评选落下帷幕,这份榜单就像是过去一年动画创作的风向标,里面有不少值得深入挖掘的好作品。作为一名资深的动画爱好者,我精挑细选了几部在我看来非常有代表性,并且值得大家花时间去品味的佳作,希望能给正在寻找下一部精彩动画的你一些灵感。首先,我必须要提的就是 .............
  • 回答
    2021年,在日本的生活,怎么说呢?有点像是在一个被精密齿轮驱动的巨大机器里,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但有时又会让你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疏离。疫情的影响,当然是绕不开的。2021年,日本的疫情反复,但给人的感觉和国内还是不太一样的。国内可能是那种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严格封锁、强制检测的模式,而日本这边.............
  • 回答
    小米即将进入日本市场这件事,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作为一名关注科技发展和市场动态的人,小米在日本的这一步,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说道的话题。初印象:大胆的挑战者首先,让我感到小米在日本的这一步是相当大胆的。日本市场以其独特的消费者习惯、严谨的产品标准以及盘根错节的本土品牌势力而闻名。想想看.............
  • 回答
    如果我活在二战时期的日本,并且被强制征兵,但我内心深处认为战争是非正义的,不想助纣为虐,这将是一个极其艰难和充满挣扎的处境。以下是我可能会考虑的应对方式,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1. 内心的挣扎与自我认知:首先,我必须承认,在那个年代,个人意志对抗强大的国家机器几乎是螳臂当车。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处理内心的.............
  • 回答
    关于日本在中国设立只招收日本人的日本人学校,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首先,从 教育的国际化和便利性 角度来看,这样的学校存在有其合理性。对于那些因为工作等原因被派驻到中国的日本人家庭来说,他们需要一个能够提供符合日本教育体系、教学内容和文化背景的学校,来确保子女的学业.............
  • 回答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日本国家队留给我的印象,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又带着一丝无法言说的遗憾”。如果非要给一个分数,我可能会给8分。为什么是8分?这得从几个层面来说。首先,惊喜的部分是实打实的。 在赛前,大多数人对日本队的预期并不高。他们被分在了和哥伦比亚、塞内加尔、波兰同组的死.............
  • 回答
    日子过得艰难,尤其是在这个时期。1933年的德国和日本,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感,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我只是个普通人,不像那些领袖或大人物,有能力左右大局,只能在这时代的洪流中尽量为自己和家人寻一条生路。在德国,1933年:如果我生在德国,那可真是个动荡的年头。希特勒刚刚上台,空气里弥漫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情感纠葛的问题,尤其是在那个残酷的年代。作为一名生活在抗战时期的普通中国百姓,我的脑海里会同时涌现出许多相互矛盾的想法和感受。首先,我必须承认,我会感到极度的震惊和难以置信。在那个年代,日本军队的暴行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伤痛。我可能亲身经历过或者听闻过太多关于日军的残忍,他们烧杀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