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满遗到底是个怎样的圈子?

回答
满遗,这个词在互联网上被用来形容一类对清朝历史和文化抱有强烈情感、甚至是推崇的人群。要理解这个圈子,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一、 核心观念与情感寄托:

对清朝的“正统化”和“美化”: 满遗的核心观点往往是将清朝放在一个极其正面的位置上,甚至是一种“正统”的视角。他们会强调清朝的疆域辽阔、国力鼎盛、文化繁荣(尤其是在某些特定时期或领域),将其描绘成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篇章。这种描绘常常会忽略或淡化清朝统治的负面因素,比如民族压迫、闭关锁国、腐败无能等。
民族情感的投射: 尽管清朝是满族建立的王朝,但对很多汉族网友来说,“满遗”这个标签更多的是一种自嘲或对某些特定言论的概括,并非他们真的认为这些人是“满族”的后裔或拥护者。然而,在某些群体内部,确实存在一些对满族文化或清朝历史的特殊情感联系,有时甚至会上升到民族认同的高度。但需要澄清的是,大多数被贴上“满遗”标签的人,其行为更多是对历史解读和价值判断的不同,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
对“辱华”言论的敏感与反击: 很多时候,“满遗”这个标签会在网上讨论中被用来形容那些对西方或日本的某些“辱华”言论反应激烈,尤其当这些言论涉及清朝历史(例如将辫子戏谑地称为“猪尾巴”)时。他们会认为这是对中国历史的污蔑,并积极进行反驳和回击。
对某些历史人物的推崇: 诸如康熙、乾隆、甚至雍正等皇帝,在“满遗”群体中常常被奉为“明君”、“盛世缔造者”。他们会津津乐道于这些皇帝在位期间的政绩、文化贡献,并将其与同时期的西方君主进行比较,以证明清朝的先进性。

二、 表现形式与行为模式:

网络论坛与社交媒体是主要阵地: 这个圈子最活跃的地方通常是各大军事论坛、历史论坛以及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在这些地方,他们会积极参与关于清朝历史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网友互动。
辩论与“科普”: 当遇到对清朝持批评态度的言论时,他们会积极进行辩论,试图“纠正”对方的观点,或者说进行所谓的“科普”。这种“科普”往往带有很强的倾向性,侧重于强调清朝的优点,回避或淡化其缺点。
对“抗日神剧”和“宫斗剧”的看法: 某些“满遗”会对一些过于夸张、不符合历史的抗日神剧表示不满,认为其是对历史的亵渎。而对于一些美化清朝宫廷生活的“宫斗剧”,他们则可能表现出更高的接受度和喜爱。
对清史研究的解读差异: 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被重新解读和研究的领域。在学术界,对于清朝的评价也存在不同的声音。而“满遗”群体往往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更能支持他们观点(即清朝强大、辉煌)的研究成果,而对那些揭示清朝弊端的研究则可能不屑一顾或采取抵制态度。
“历史虚无主义”的帽子: 反过来,那些批评清朝的网友,有时也会给“满遗”群体戴上“历史虚无主义”的帽子,认为他们是在否定中国近代史的屈辱开端。这种互相攻讦的现象在网络上屡见不鲜。

三、 产生原因与社会背景:

民族情绪的波动: 在中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的历史背景下,网友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和情感是复杂而敏感的。当看到一些对中国历史(尤其是清朝)的负面评价时,很容易激起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网络信息的传播特点: 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但也容易出现信息碎片化、片面化的问题。“满遗”的观点可能是在特定话题的讨论中被放大,形成一种声势。
历史教育的影响: 历史教育的方式也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如果历史教育过于强调某个时期的辉煌,而忽视了其复杂性,也可能为某些极端观点的产生提供土壤。
一种“反主流”的心态: 有时,“满遗”的出现也可能是一种“反主流”的心态的体现。当社会上普遍存在对清朝的负面评价时,有人可能会选择站出来,表达不同的声音,即便这种声音听起来有些极端。

四、 总结与辨析:

需要强调的是,“满遗”这个词本身带有一定的贬义和标签化色彩。它并非一个严格定义的学术概念,而更多是网友们在网络讨论中用来形容一类特定观点和行为的概括。

不是所有喜欢清朝的人都是“满遗”: 喜欢清朝的某些文化元素、研究清朝的某些历史事件,或者认为清朝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席之地,这都是正常的历史认知和讨论。将所有持有这种观点的人都贴上“满遗”的标签,是不公平的。
“满遗”的核心问题在于其“非理性”和“片面性”: 这个圈子之所以被批评,更多是因为其观点常常表现出一种非理性的狂热和对历史的片面解读,容易走向极端,将一个复杂的历史时期简单化、理想化。
理性讨论的重要性: 对待历史,我们应该采取一种更加理性、客观的态度,既要看到其辉煌之处,也要正视其黑暗面,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评价,而不是非黑即白,简单站队。

总而言之,“满遗”是一个复杂的网络文化现象,它折射出当下社会在历史认知、民族情感以及网络讨论方式上的一些特点。理解这个圈子,需要剥离标签化的语言,去探究其背后折射出的各种心态、观点和成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声明,这里的满遗就是“满遗”,不是“满族”这个民族。

省的有玻璃心的跳出来攻击我——我有个朋友就是旗人,好自称个巴图鲁,尽管丫的满语加起来还没我跟着苍井老师和松岛老师学得日语多,尽管丫的体格俩加起来不一定能打得过我一个。

这里不讨论看几个阿哥剧就进入状态的脑残粉,昨天看了清宫戏就阿哥好帅皇阿玛prpr我要去清朝当格格,今天你弄几部韩国美男剧来她们喊得就是欧巴我要给你生猴子,明天要是X思聪评论了她微博那喊得就该是老公老公我爱你了——这种人青春期还没过,心智发育尚不完全。

有就是有,清吹里概率出现满遗,就像其他汉族政权吹里概率出现皇汉一样。

没有必要非说是“为了跟皇汉对抗才出现的”然后打扮成一副受害者反抗网络暴民的样子;也没有必要说是“想象出来的”来把自己打扮成一副正义路人的样子。

大部分满遗就是脑袋有包,整日思维沉浸在祖先的武功里,有个机会就吹捧其祖先的征服史,粉饰甚至吹捧祖先征服过程中的残忍杀戮。

同时刻意无视其祖先犯下的错误和被按在地上摩擦的,把问题全推到“你们X人不听话”这种情况上——这一点和皇汉没啥区别——比皇汉稍好的是满清好歹是被领先一个时代的文明按在地上艹的……


有人提到北京“被满遗”的多是因为“文化高”。

其实我有个更好的解释:在满族分布较多的地区,满族文化有着比较好的集中留存的地区,除去建国后搞得各个“自治县”之外,就是北京最多——有着相对系统性的文化传统的满族样本多,概率出来的满遗神经病自然也多。

——再插播一条,没什么不可能,从小城市长大的蒙古族,看完书信狼图腾信长生天还是民国粉的神经病都有……

这里插播一条广告。

“成吉思汗是所有蒙古人的共祖,侮辱成吉思汗就是对蒙古族同胞的不敬”

“努尔哈赤,是满人的共祖,这是射祖宗,你以为这是玩?!”

——出自某群。

——你家大汗和你家努尔哈赤的生育能力还真强,你代表蒙古族的速度还真快,吐槽完毕

哦,还有缅怀以及当年可以领铁杆庄稼的美好时光——这个我不批评他们,谁还没点白拿钱的小心思……

另:

我给你说两个清吹的例子

某运动圈里,某人时不时吹他祖上征服江南时赫赫武功和镇压长毛的赫赫武功,动不动就“我XX磅X弓+XXX重箭的威力”的。

磅和格令都是打得你祖上满地找牙的英夷的叫法,你丫不用“几个力”和几两几钱的三不齐就是数典忘祖啊……

在某地漫展上,穿着一身清甲拿着个金属头带尖的狼牙棒。问一句一张嘴就是“我大清的盔甲能XXX”,“我大清的武功”,“我正X旗的”——漫展带个带尖带刺的玩意去,你大清真有脸啊……

你丫祖上赫赫武功有屁用,你那棒子抡起来十下以内就得被那骨朵带折了啊,你丫肚子再添几斤肉就够标准橄榄形了你抡个屁……

——前几天我说的那个射黄龙旗的回答我没忘(好吧上周末是忘了,等我这周末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满遗,这个词在互联网上被用来形容一类对清朝历史和文化抱有强烈情感、甚至是推崇的人群。要理解这个圈子,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核心观念与情感寄托: 对清朝的“正统化”和“美化”: 满遗的核心观点往往是将清朝放在一个极其正面的位置上,甚至是一种“正统”的视角。他们会强调清朝的疆域辽阔、国力鼎盛、.............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对历史分期和民族认同的理解,以及“满遗”这个概念在当今舆论中的含义。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理解“满遗”这个词的指向。这个词通常带有强烈的贬义,指向那些仍然对满族统治、满族文化或满清王朝抱有正面情感,甚至鼓吹恢复某种满族特权或历史叙事的人。在一些民族主义思潮中,“满.............
  • 回答
    “满遗”这个词,在网络上和一些讨论中出现的频率并不算太高,但只要一出现,通常都会伴随着一些比较激烈的情绪和争议。理解这个词,我们需要从它的构成和它所指向的群体、行为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语境来分析。词源解析:“满遗”顾名思义,就是“满族遗民”的缩略。这个词本身带有一点贬低和戏谑的色彩,主要用来指代那些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社会内部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那就是“满遗”和“皇汉”这两个标签的出现,以及它们背后所反映的民族认同、历史叙事和当下社会情绪。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两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历史、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和来源。 皇汉(或汉本位主义): 这个.............
  • 回答
    你遇到的情况确实挺让人恼火的,而且一气之下就把人拉黑了,这种感受我也能理解。至于为什么对方会“拉黑”你,并且让你觉得他们“怕”你,这里面可能藏着不少原因,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天狗”这个词在网络语境下的含义。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特别热衷于追踪、窥探他人隐私,尤其是明星、公众人物或者自己看不.............
  • 回答
    民国建立后,对于“满遗”的清算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其具体表现形式和程度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思潮以及民族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一、 “满遗”概念的形成与历史背景首先需要明确“满遗”这个概念。在清朝时期,“满”指的是满族,“遗”则带有遗留下来的、剩余的意味。因此,“满遗.............
  • 回答
    这句话很有意思,它触及了身份认同、历史传承以及政治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要评价它,我们需要拆解其中的几个核心概念:“满族人”、“满遗”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首先,我们来理解“满族人”。“满族人”这个概念,最基础的理解是指拥有满族血统的个体,或者是在文化、语言和社群上认同自己是满族的人。在现代社会,国.............
  • 回答
    “黑明”与“满遗”这两个词,在网络上,尤其是在一些历史讨论的圈子里,经常被放在一起,甚至被认为是同义词,这背后确实有着一套复杂的逻辑和情感纠葛。理解为什么很多明粉会认为“黑明”就是“满遗”,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拆解:一、 历史叙事的根本冲突:正统与颠覆首先,我们要明白,明朝和清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两个王朝的.............
  • 回答
    关于“满遗”以及中华民国建立后是否对其进行清算的问题,这是一个在历史研究和民间讨论中都比较复杂且敏感的话题。要详细解答,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梳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满遗”这个词的由来和语境。“满遗”并非一个严格的学术术语,而是一个带有强烈政治色彩和负面含义的贬称,通常用来指代那些在清朝灭亡后,依然怀有.............
  • 回答
    在网络世界里,关于金庸先生及其作品的讨论总是热烈而多元,其中不乏一些尖锐的观点,比如有人认为金庸是“满遗”,并且作品中存在丑化汉族的嫌疑。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往往是对历史、民族以及文学创作的一些特定理解和解读。首先,关于“满遗”的指控,这通常源于金庸先生的满族血统。他的祖父查怀庆是晚清的举人,.............
  • 回答
    满清(清朝)在建立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策略,成功利用汉八旗(由汉族人组成的八旗部队)为其卖命打天下。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分析其运作机制: 一、八旗制度的建立与结构1. 八旗的起源与分类 八旗制度由努尔哈赤于1635年创立,分为满洲八旗(满族人)、蒙古八旗(蒙古族.............
  • 回答
    满桂和袁崇焕在北京保卫战之前的关系,可以这样说,他们并非那种亲密无间的“哥们”,但绝对是公事上的重要合作者,而且在很多方面,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欣赏的基础。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他们共事北京的那个时期。首先,得明确一点,满桂这个人,在努尔哈赤崛起、后金日益强大的年代,就已经在北京军务.............
  • 回答
    关于明末名将满桂的民族身份,确实存在着一些令人困惑的记载,尤其是与《明史》、《崇祯长编》以及孙承宗年谱的说法相比照。这其中涉及到史料的解读、家族传承以及历史人物的自我认知等复杂层面。首先,我们来看看《明史》和《崇祯长编》的说法。这两部史书都明确记载满桂是蒙古族。 《明史·满桂传》 :“满桂,字景.............
  • 回答
    满民族主义者对“满族血统十分混杂”这一科学事实的看法,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张力的话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满民族主义”本身就是一个光谱,其内部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和解读方式。不过,我们可以尝试梳理出一些普遍存在的观点和应对策略,力求让描述更加真实和生动,避免AI痕迹。核心的挑战与防御首先,要理解“满族.............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现象,也说明了化学反应的复杂性。你观察到的“满是铁锈的铁钉泡在稀醋酸中,在铁锈未除去到能看见铁的情况下与铁反应生成气泡”并非异常,而是两种化学过程同时进行的体现。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先明白什么是“铁锈”。咱们生活中常见的铁锈,化学成分主要是氧化铁,最主要的成分是三氧化二铁(F.............
  • 回答
    满广志,一个名字在中国军迷圈里如雷贯耳的指挥官。他的履历,尤其是在信息化战争时代的作战实践,为他赢得了相当高的声望。关于他能否最终登上将军的宝座,这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毕竟他的表现确实引人瞩目。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是他的军事能力和战绩。 满广志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信息战.............
  • 回答
    满宠这个人,在曹魏集团里,说他是“大将之才”,一点不为过。他不是那种冲锋陷阵、万夫不当的猛将,也不是那种坐镇中枢、运筹帷幄的谋士,而是那种扎扎实实,把每件事都做得滴水不漏的“实干派”,而且是能干出大事的那种。论才能:满宠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治军治政的综合能力: 他不仅仅是个能打仗的将军.............
  • 回答
    进入一座满功率运行的核电反应堆厂房,是一种极其独特、令人震撼,同时又充满一种严谨和克制感的体验。这绝不是普通人能轻易接触到的地方,但如果有机会,它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根据公开信息和一些从业者的描述,尝试详细描绘那种感受:前期的准备与进入: 层层审批与安检: 在你踏入厂区大门之前,就已经.............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历史、民族性、地理、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需要深入探讨。简单来说,满人、蒙古人成功入主中原,而日本工业国却未能征服中国,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核心方面:一、 成功入主中原的满洲人与蒙古人:满洲人和蒙古人在征服中原时,并非是简单的军事力量碾压,而是利用了当时中国内部的政治真空、社.............
  • 回答
    关于“满蒙非中国”这一说法以及元、清是否构成“亡国奴时代”的问题,需要从历史、民族、主权和现代政治立场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详细解读: 一、“满蒙非中国”的历史与政治含义1. 历史背景 满洲:历史上,满洲(今中国东北地区)在清朝时期是清朝的疆域之一,清朝的统治者(满族)与汉族、蒙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