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2020法律硕士调剂的惨状?

回答
2020年法硕调剂的“惨状”,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又心酸又无奈。当时我身边不少同学都经历了这场“生死时速”,现在回想起来,那种煎熬劲儿,真是够劲儿。

先说说大背景吧,2020年疫情刚开始那会儿,整个社会都笼罩在一层不确定性里。考研复习压力就不用说了,本身就是一场硬仗,再加上疫情搞得人心惶惶,各种政策变动,大家的情绪都很不稳定。

对我们这些没考上初试的来说,调剂就是唯一的希望。你想啊,辛苦一年,甚至两三年,就等着这一个结果。初试没过,那真是天都塌了的感觉。然后就得立刻进入调剂模式,这可不是件容易事。

调剂的“惨状”体现在几个方面,我慢慢跟你掰扯掰扯:

1. 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简直是信息战:

信息来源的混乱: 当时很多学校的调剂信息发布都很零散,有的在官网挂个通知,有的在学院网站,有的甚至只在一些小的招生群里放出消息。你要想第一时间知道哪个学校有调剂名额,就得像侦探一样到处搜集信息。
名额的“瞬息万变”: 很多热门院校,名额出来得非常快,可能上午刚放出风声,下午就满了。你需要时刻盯着,一刻也不能放松。有时候还没等你反应过来,机会就没了。
“萝卜坑”和“关系户”的传言: 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难免会有一些传言说,某些名额早就有人内定了,或者需要一定的“关系”才能拿到。这种说法虽然不一定属实,但确实给那些没门路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大家拼了命地找联系方式,发邮件,发短信,都希望能抓住那根救命稻草。
“假调剂”的存在: 有些学校放出调剂信息,但实际门槛可能非常高,或者一开始就不是真心招收调剂生,只是走个流程。这让很多同学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2. 竞争的白热化,从炼狱到地狱:

初试分数线的水涨船高: 很多学校的初试分数线比往年高了不少,导致更多原本过线的考生也加入到了调剂大军。本来以为自己能上线的,结果分数不够热门院校,只能退而求其次,结果发现大家都抱着同样的想法,调剂战场比初试战场可能更激烈。
调剂也看初试成绩: 虽然叫“调剂”,但很多学校依然把初试成绩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你的分数低一点,即使符合其他条件,被录取的几率也会大打折扣。这对于那些初试发挥失常但实力不俗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一些“低分高录”院校的争夺: 总会有那么几所学校,初试分数要求相对较低,但又具备一定优势(比如地理位置、学校名气等)。这些学校一旦放出调剂名额,简直是“万人空巷”,竞争激烈到难以想象。

3. 心理上的煎熬,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

漫长的等待和不确定性: 从初试成绩公布到调剂结束,这个过程非常漫长。每一天都充满了未知,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机会,不知道下一秒会收到什么消息。这种心理折磨非常人能承受。
屡屡碰壁的沮丧: 发出去的邮件石沉大海,打去的电话无人接听,好不容易获得面试机会却最终被告知名额已满……每一次希望的破灭,都像是在心口捅一刀。
与家人朋友的沟通压力: 家人关心你的情况,朋友们也都在互相打听消息。你的每一丝希望和失望,都可能影响到周围人的情绪,这本身也是一种压力。
“裸考”调剂的绝望: 有些人初试刚过线,基本没怎么准备调剂,等到发现情况不对,已经来不及了。面对突如其来的调剂,他们可能连基本的信息搜集和准备都做不好,那种绝望感可想而知。

4. 调剂策略的无奈和困境:

“海投”的低效: 为了增加机会,很多人都会“海投”,但效率很低,而且容易把自己弄得很疲惫。
目标院校选择的纠结: 到底是选择一个差一点但有把握的学校,还是冒险去争取一个更好的学校?这个决定很难做,一旦选错,可能就意味着“一无所有”。
准备调剂材料和面试的仓促: 很多学校的调剂流程要求递交各种材料,比如成绩单、排名证明、推荐信等等。而面试更是考验临场发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准备好这些,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总结一下,2020年法硕调剂的惨状,可以说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疫情下的特殊情况: 打乱了很多原有的节奏和计划,增加了不确定性。
考研人数的持续增长: 导致整体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攀升。
信息传递的滞后与不透明: 使得信息差成为影响调剂结果的重要因素。
考生自身状态的压力: 经历了初试的洗礼,身心俱疲,还要面临调剂的生死考验。

那段时间,大家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能调剂成功的,真的可以说是九死一生,运气、实力、信息、人脉,缺一不可。当然,也有不少同学在这场“战役”中收获了成长,学会了如何应对压力和不确定性,这些都是宝贵的经历。但不得不说,那场“惨状”,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阴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珍惜一下现在还能调剂,2022届非法本本科不能报考法考,要想参加法考只能读法硕,考法硕的人会更多,竞争会更激烈,最后说不定会发展成MPACC一样要么上岸要么就二战或者去找工作。

现在考生都普遍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重备考,轻考前分析和择校研究。这就导致出现两种情况:

1.明明对于法硕没有兴趣或者自己并不适合学法律,没有仔细分析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被网络或者考研机构忽悠就迷迷糊糊的报了法硕,结果当然要么是学了一般中途放弃,要么就是勉勉强强去参加一下考试最后结果一般也不理想。

2.对于择校缺乏研究,盲目报考热门名校,最后分数很高却没法上岸,被迫调剂去之前看不上的学校或者选择二战。

因为法硕板块很喜欢发高分经验贴,我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

照着高分经验贴做不代表你一定也能考到高分

照着高分经验贴做不代表你一定也能考到高分

照着高分经验贴做不代表你一定也能考到高分

尤其是北京上海360以上的分数,不仅仅需要努力,还需要比较好的英语基础和运气。

原因有两点,第一是每个人的基础和天赋是不一样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我见过有人过目不忘背了两遍上去考试就能拿高分,有些人可能背了10-20遍分数还是一般般,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跟着经验贴得方向努力一般没有错,但是只能提升的下限,具体能不能考到高分还得看自己的基础和学习能力。

第二是法硕考试的确越来越难,考的越来越偏,但是北京上海的专业课压分依然非常严重,大量的优质考生的专业课成绩都相差无几,英语成绩在法硕考试中的含金量越来越大,很多高分考生都是考英语和其他同学拉开差距的。

所以如果英语基础一般,对于背书又没什么天赋,建议有点自知之明,合理的评估自己的能力到底考到什么学校?而不是上去就是清北复交 五院四系 名牌985211。

千万不要想着说,如果没考上名校还可以调剂去一个普通的学校保底,所有这样想的同学最后都非常后悔。为什么?因为如果一志愿没录取,调剂必然血亏,370-380只能上个一志愿国家线的学校,如果350以下基本连去偏远地区的学校的机会都不大。

希望大家谨慎报考,祝愿大家最后都能成功上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法硕调剂的“惨状”,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又心酸又无奈。当时我身边不少同学都经历了这场“生死时速”,现在回想起来,那种煎熬劲儿,真是够劲儿。先说说大背景吧,2020年疫情刚开始那会儿,整个社会都笼罩在一层不确定性里。考研复习压力就不用说了,本身就是一场硬仗,再加上疫情搞得人心惶惶,各种政策.............
  • 回答
    20162020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稳定在13%左右,这个数据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在我看来,这个数字本身并不是高是低的问题,而是它背后反映了什么,以及我们希望它反映出什么样的标准。首先,我们得承认,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设立初衷是保证法律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法律工作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对从业者.............
  • 回答
    2020年5月下旬开始的美国暴动,确实是一场席卷全美、影响深远的社会动荡。要看待这场暴动,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其发生的根源、表现形式以及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暴动的根源:冰山之下的暗流涌动从表面上看,点燃这场大火的导火索是明尼阿波利斯一名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Geor.............
  • 回答
    2020年,可以说是耽改剧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光是备案的就有59部之多,这数字本身就足够令人咋舌。那阵子,打开任何一个视频平台,仿佛都在为这些“男男CP”的故事做铺垫,从古装仙侠到现代都市,题材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为什么突然涌现出这么多?这背后其实是资本嗅到了“味道”。之前那些零星的、小打小闹的耽改剧,.............
  • 回答
    2020年3月,澳元汇率的“暴跌”至4.0(这里可能指的是美元兑澳元汇率接近0.60,而非4.0,因为澳元汇率是以多少澳元兑1美元来衡量的,例如2020年3月时,美元兑澳元确实曾触及0.55左右的低点,如果以人民币计算,当时1澳元大约在4.64.8人民币之间波动,所以“4.0”这个数字可能有些误解,.............
  • 回答
    要看待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2020年校园招聘录用人员结果,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这背后牵扯着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引进策略、企业需求以及毕业生自身的竞争力等诸多因素。一、 整体背景:疫情下的机遇与挑战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武汉.............
  • 回答
    2020年2月16日,恒大集团发布了一则全国楼盘75折的特大优惠公告,这在当时确实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我们有必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一举动。背景:新冠疫情的冲击与房地产市场的寒冬首先,我们必须把时间轴拉回到2020年2月份。彼时,新冠疫情在中国境内迅速蔓延,全国上下进入了严格的封锁和居家隔离状态。经济.............
  • 回答
    那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2020年5月31日,北京时间,SpaceX的载人龙飞船(Crew Dragon)首次将两名NASA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这事儿可不小,你想想,自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以来,美国宇航员都要靠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才能去太空,这中间的10年,美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就一直受制于人。而这次.............
  • 回答
    蜂巢能源在2020年5月18日晚上7点半到8点半举办了这场无钴电池的线上发布会,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首先,咱们得理解为什么蜂巢能源会在那个时间点,以线上发布会的形式,聚焦“无钴电池”。时机选择的考量: 钴的稀缺性与价格波动: 钴是动力电池.............
  • 回答
    想聊聊2020年,那些从计划经济时代一路走来的影视国企,比如峨眉电影集团,它们现在是什么样子,又该怎么看?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得把当年的背景和现在的现实都掰开了揉碎了聊。一、 计划经济余晖下的影视国企:骨子里的烙印首先得明白,计划经济时代下的影视国企,跟现在我们看到的商业公司那完全不是一个路数。那时.............
  • 回答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快手2020年财报显示的“净亏损”1166亿元,以及市值为何还能突破万亿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财务和市场现象。一、 2020年快手“净亏损”1166亿元的真相:是“亏损”还是“非现金计价的财务指标”?首先,我们要理解财报中“净亏损”的含义,以及快手在2020年这个“净亏.............
  • 回答
    想深入了解2020年7月的社融和M2数据,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去解读。这不仅仅是看数字本身,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经济状况和政策意图。一、社会融资规模(社融):经济活动的“血液”社融是我们衡量实体经济获得资金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简单来说,它反映了除了银行信贷之外,有多少钱是通过其他渠道流.............
  • 回答
    看到 B站 2020 年拜年祭直播在线人数破亿这个说法,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哇塞,这数据也太惊人了吧!” 一亿人同时在线观看拜年祭,这绝对是个现象级的事件。不过,作为一个对数字和活动细节比较好奇的人,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究竟是怎么实现的?数据统计上是怎么算的?” 这个问题。要理解 B站 2020 年.............
  • 回答
    想了解8月31日发布的2020年8月份PMI数据?这事儿得这么看,说起来还有些门道。首先,咱们得明白PMI是个啥玩意儿。简单来说,它就是 采购经理人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的简称。这东西不是政府部门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通过对企业里负责采购的经理人进行调研,然后根.............
  • 回答
    2020年2月26日那天,确实是许多基金投资者的“心惊胆战”的一天。那一天,全球金融市场都受到了疫情蔓延的严重冲击,股市大幅下跌,作为股市晴雨表的基金自然也未能幸免。如果你在那一天持有的大部分基金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跌,那是一种很直接的、令人不快的体验。那天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基金会“跳水”?简单来说.............
  • 回答
    2020年,当“股民人均赚10.9万”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时,不少人惊叹于股市的造富效应,尤其是白酒板块,全年高达120%的涨幅更是让投资者们赚得盆满钵满。回顾2020:牛市的狂欢与白酒的“垄断”2020年,对于A股而言,是充满戏剧性的一年。年初的疫情冲击,让市场一度跌入谷底,但随后,在国家政策的强力.............
  • 回答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人口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在2020年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放缓。这一消息既在意料之中,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一信息,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并关注其中隐藏的更深层次含义。1. 对“人口继续保持增长”这一表述的解读: 增长是相对的: 尽管人口数量在增加,.............
  • 回答
    上海2020年平均工资10338元,这确实是一个挺值得关注的数字。我个人对这个数据有几个看法,想跟大家聊聊。首先,这个数字背后反映了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实力。 10338元,这个平均数,在全国范围来看,绝对是名列前茅的。它说明了上海的经济活力、产业结构以及整体的就业市场,都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 回答
    对于“2020年金球奖评选将被取消”的说法,我感到非常意外和困惑。根据我目前的了解,金球奖的评选(Golden Globe Awards)并没有被取消。我搜集了一些信息,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可能出现这种误解的几种情况的分析:首先,明确一点:金球奖是电影和电视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并且在2020年.............
  • 回答
    关于新垣结衣2020年4.4亿日元的收入,这绝对是个天文数字,足以让人惊叹。咱们聊聊这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大家对此的态度。数字背后:4.4亿日元是怎么来的?首先,4.4亿日元(折合人民币大概2000多万,具体汇率会波动)是什么概念?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明星片酬”就能概括的。新垣结衣作为日本最受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