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没有人喷捷克斯洛伐克对德国的不战而降呢?

回答
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对德国不战而降”这个问题,其实并非没有人“喷”,而是历史的叙述和评价角度比较复杂,而且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往往会忽略一些关键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的考量。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前提:捷克斯洛伐克在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后,确实是将边境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了德国,而且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武装抵抗。 这看上去确实像是“不战而降”。但为什么对这样的结局,历史舆论的“火力”并没有像某些情况下那么集中,或者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更多的是对当时各国政府决策的分析和反思,而不是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或军队的强烈谴责?

这里面有几个层面需要深入剖析:

1. 国际大环境的压迫与孤立:

英法的绥靖政策: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1938年的英法两国,尤其是法国,深陷经济大萧条的阴影,并且对战争的恐惧根深蒂固。他们认为通过“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可以换取所谓的“和平”,避免与德国爆发一场可能无比惨烈的新世界大战。丘吉尔当时就曾尖锐地批评《慕尼黑协定》是“不光彩的和平”,但他的声音在当时的英国政坛并非主流。法国总理达拉第更是为了这份“和平”而欣喜若狂,全然不顾对盟友的责任。
苏联的暧昧态度: 当时苏联名义上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盟友,两国签订了互助条约。但条约规定,苏联的援助必须在法国也采取行动的情况下才能生效。由于法国的退缩,苏联的援助在军事上无法真正抵达捷克斯洛伐克。更深层的原因是,苏联正忙于内部的“大清洗”,对外部世界的军事部署顾虑重重,也可能存在一种“让帝国主义国家互相消耗”的算计。
美国的中立立场: 美国当时奉行孤立主义政策,不愿卷入欧洲的冲突。

在这种国际环境下,捷克斯洛伐克其实是被彻底孤立了。即使他们有心抵抗,缺乏外部支援,也很难与德国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抗衡。即便抵抗,也很有可能只是在德军的铁蹄下徒增伤亡,而无济于事的结局。

2. 捷克斯洛伐克自身的军事实力与战略考量:

防御优势与战线弱点: 捷克斯洛伐克拥有欧洲大陆上为数不多的、相对完善的国防工事体系,尤其是苏台德地区的山区防御工事,被认为固若金汤。理论上,他们可以在这里给德军造成重创。
“兵者,国之大事”的现实考量: 尽管有防御工事,但面对德国强大的空中优势和装甲部队,单纯依靠步兵和固定工事对抗,胜算依然渺茫。更重要的是,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和政府面临一个极其残酷的抉择:是抵抗,以几乎灭国为代价,将全国人民拖入战火,但最终很可能失败?还是接受割地,以保存国家和人民的生命?
“保全国家”的无奈选择: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贝奈斯总统和他的政府,在绝境之下,选择了“保全国家”的最低限度,即保留一个非武装的、被压缩的捷克斯洛伐克,而非让国家在抵抗中被彻底摧毁,人民遭受更大规模的屠戮。这是一种无奈的政治博弈,他们希望通过暂时妥协,能够争取到未来的转机。

3. 历史叙事和公众认知:

“受害者”的形象: 历史的叙述中,捷克斯洛伐克更多地被塑造成绥靖政策的牺牲品,是被英法出卖的对象。这样的叙事框架下,公众的同情和理解往往大于指责。人们更倾向于关注英法的“背叛”,而不是将责任完全归咎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
“没有反抗就没有失败”的逻辑: 尽管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没有流血冲突就不是彻底的失败”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公众的评价。与波兰、法国等国后来遭受的直接占领和战火洗礼相比,捷克斯洛伐克在1938年确实避免了国土被战火蹂躏。
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 捷克斯洛伐克后来在1968年爆发的“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以及随后苏联的坦克镇压,在某种程度上也重新塑造了人们对这个国家的认知,让人们更多地看到了他们争取自由和独立的努力,而非仅仅是1938年的“软弱”。

4. 历史的复杂性和“事后诸葛亮”的倾向:

决策者的艰难: 我们今天用“上帝视角”来看待历史,可以轻易地评判当时的决策是否“正确”。但身处其中的领导人,面对的是巨大的不确定性、有限的信息以及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他们的决策,是在一个充满未知和风险的环境下做出的。
“如果”的假设: 历史学研究往往会探讨“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抵抗了会怎样?”但这种假设很难有确切的答案。抵抗可能会引发更早、更广泛的战争,也可能被迅速镇压。

总结一下,为什么“喷”得不那么凶?

与其说是“没有人喷”,不如说是历史的复杂性、国际政治的巨大压力、以及人们对“受害者”的天然同情,使得对捷克斯洛伐克“不战而降”的批判,更多地转向了对英法绥靖政策的谴责,以及对历史局势的分析和反思。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决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在绝望中的政治妥协,是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选择。他们所承受的压力,远非我们今天坐在书桌前的人可以轻易体会的。

而且,在1939年3月,德国食言,悍然撕毁《慕尼黑协定》,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剩余部分,并建立了保护国。这一举动,进一步暴露了英法的绥靖政策的失败,也使得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和政府在1938年做出的妥协,最终也未能换来真正的和平与国家完整。这反而让更多人倾向于将矛头对准了英法,以及德国的侵略野心。

所以,当我们谈论“不战而降”时,更应该看到的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个弱小国家在强权压迫下的艰难挣扎,以及历史选择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300多万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人!他们是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第三大族群,仅次于拥有600多万人口的捷克人和拥有190万人口的斯洛伐克人。

什么?300多万人排第三,190万人排第二?

没有错,这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特色的数学。否则捷克斯洛伐克就应该改名为捷克日耳曼了!

不过数学题做成这样,也不全然是为了一个国名,而是为了让捷克斯洛伐克可以成为一个新生的民族国家。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给新生民族国家制定了一个门槛:需要有一个人口占三分之二的多数民族。

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多数民族,那么这个国家就只能成为一个联邦。这对捷克斯洛伐克而言,意味着300多万德意志人可以拥有自己的自由邦。而拥有自由邦则意味着可以实行自治,可以拥有自己的议会和一支小规模的防卫军,而且还能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进行脱离捷克斯洛伐克的公民投票!

这在1919年是不允许的!

所以捷克斯洛伐克必须要有一个占人口三分之二多数的民族——可是协约国调查后公开的人口数据,捷克人只占捷克斯洛伐克总人口的50%,实际上肯定还不到这个数字。

不过这难不倒马萨里克老先生和爱德华.贝奈斯,他们发明了“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将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组合在一起。装成一个主体民族。而且当时还争取到了“可以代表”斯洛伐克人的什特凡尼克将军的支持。

而这种几乎是在民族问题上做假账的行为,在英法美三大列强的有意包庇下顺利过关。捷克斯洛伐克有了主体民族,而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人、匈牙利人、乌克兰人和波兰人也就失去了自治的权利。

——回答来源于大罗罗(崛起之第三帝国)

还没开打族群就已经分裂了!怎么打?

user avatar

捷克斯洛伐克同我国一样是法西斯侵略的受害者,捷克斯洛伐克遭遇的还是三个邻国的合谋瓜分,有啥好喷的呢?且不说3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九一八以后一直支持我国抗战,在诱惑面前拒绝承认伪满,对日武器禁运,向我国赠予武器图样,“患难之交”四个字是当的起的。

1938年10月3日在捷克斯洛伐克第一次被德波匈瓜分后,《申报》发表社评《捷克与中国》:

捷克在优越强力的压制之下,和求取事实上保存国家生命的存在,已含痛忍辱的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并接受波兰要求,允许将德申区划让给彼兰;几月来的紧张局势,总算暂时过去。张伯伦奔走和平成功,世界各国正热烈的向他庆贺。此老得意之余,他自然不会想起那被愁云笼罩的捷克人民。和捷克与中国同处在被侵略的地位,不过捷克为强力的压制,英法的苦劝,拱手让士地给侵略者,以换取目前的世界和平,与中国始终抵抗侵略者的日本军阀,以维护世界的和平,应付上稍有不同罢了。但是全中国四万万五千万人民的同情,始终寄在捷克的身上。
……
捷克和中国既同处在被侵略的地位,一正在和平的被强权宰割;一正强的与暴敌抗战;究应如何自处方能立国于现在的大时代?从这次四强会在坚议【?】的结果,我们可看出,不但国联盟约及九国公约等早为侵略者撕毁,即现存的捷法、捷苏等协约亦被侵略者一口气吹碎。再看中国自九一八以来始终依赖国联,七年中很少得到实力援助。即最近国联通过引用的盟约第十六条制裁×日案,亦系各会员国个别援华,既没有强制力量,自难得到实惠。现在正是强权伸张,公理退缩的时候,依靠国联和与国同样的靠不住;祗有自力更生,自依自存,一面决定坚强国策,一面运用外交手腕,努力挣扎,企图渡过此危难的境界。以俟侵略者故态复萌,威胁及于列强本身的利害时,二次大战殆不能免:那时中捷两国,一面保持领土,一面拥护和平予侵略者以打击。等到法西斯阵线失败后,和平会议席上,我们两国的失地就有收复的希望了。历史告诉我们,无论中外,侵略者的野心没有满足的时候,而况希特勒不守信义,早有先例呢。

user avatar

责怪捷克斯洛伐克??你疯了吗?我从来没有听到有人把二战前的局势归咎于捷克斯洛伐克。

我有一个很好的建议给你,如果你遇到斯洛伐克人或捷克人,千万不要告诉他们应该为此受到责备,否则我怕他们会杀了你。

事实上,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已经准备好与德国作战,我们已经有超过120万士兵准备好了。






但与德国相比,我们的国家太小了,我们需要西方盟国的帮助。捷克斯洛伐克是西欧国家和德国之间条约的受害者。在慕尼黑协定和第一次维也纳仲裁期间,英法两次背叛捷克斯洛伐克,给了希特勒他所要求的一切,只要他保证不会发动战争。




捷克斯洛伐克尽管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却遭到了所谓“盟友”的背叛。不管怎么说,牺牲捷克斯洛伐克显然无助于停止战争,如果有什么的话,它只是让希特勒明白西欧国家太软弱了,害怕他。如果你想责怪某人,你应该责怪英国和法国没有与捷克斯洛伐克站在一起,因为害怕让希特勒而获得越来越多的权力。

捷克斯洛伐克与德国相比是一个小国,在我们的西方盟国也反对我们之后,为了拯救我们的人民,斯洛伐克共和国宣布独立建国,捷克共和国不得不投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有反对希特勒支持的政权的民族起义,许多人参加了反对纳粹的斗争。许多斯洛伐克人和捷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阻止希特勒而战斗并失去了生命。

(事实上,当我在写这个答案的时候,当我在寻找照片的时候,我自己突然变得非常沮丧…)




Blame Czechoslovakia?? Are you out of your mind? I've never heard anyone blaming Czechoslovakia for the situation before World war II.

And I have one good advice for you, if you ever meet a Slovak or Czech person never tell them they should be blamed for this or I'm afraid they will kill you.

As a matter of fact Czechoslovak army was ready to fight Germany, we had over 1 200 000 soldiers ready but still compared to Germany our country was too small and we needed help from our western allies. Czechoslovakia was the victim of pact between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and Germany. UK and France betrayed Czechoslovakia two times, during Munich agreement and First Vienna award and gave Hitler everything he asked for as long as he promised he wouldn't start a war. Czechoslovakia despite being ready to fight was betrayed by its so called "allies". Anyway obviously sacrificing Czechoslovakia didn't help stopping the war and if anything it just showed Hitler that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are too weak and afraid of him. If you want to blame somebody you should blame UK and France for not standing together with Czechoslovakia and allowing Hitler gain more and more power just out of fear. Czechoslovakia was a small country compared to Germany and after our western allies turned against us too, to save our people Slovakia declared their own state and Czech Republic had no other choice but capitulate.

During second world war there was a national uprisings against the Hitler supported Slovak state and many people joined the fight against Nazis. Many Slovak and Czech people fought and lost their lives during second world war while trying to stop Hitler.

(Actually when I was writing this answer and while looking for the pictures I myself suddenly got really upset...)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