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中所处时代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回答
关于《水浒传》所处时代的一两银子在今天相当于多少钱,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其实非常困难,也容易误导。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太多复杂的换算因素,而且“等值”的概念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也有很大差异。

不过,咱们可以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看看当时的一两银子大概是个什么概念。这样,你就能对那个时代的物价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个大致的了解了。

一、从购买力来估算: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估算方法,也就是看看当时的一两银子能买到多少东西,然后对比现在市场上同样的东西需要多少钱。

粮食是基础: 在古代,粮食是最基础的生活物资,也是衡量物价的重要标尺。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历史记载,比如“一两银子可以买多少斗米”。
举个例子(粗略): 咱们以宋代(《水浒传》大致背景是北宋末年)的物价来粗略参考一下。据一些史料和研究说,当时一两银子大约可以买到十到二十斗(古代一斗折合约6.6公斤左右)的大米。
如果按一斗米约等于13斤左右计算,那么一两银子大概能买130到260斤大米。
现在咱们市场上普通大米的价格,按每斤2.5元到3元来算(这个价格也会浮动,但作为参考),那么130斤米大约是325元,260斤米大约是780元。
这么看来,单纯从购买力角度,一两银子可能相当于现在的几百元人民币。

但是!这里有个大问题:
时代的消费结构完全不同。 古代人吃穿住行,绝大部分的开销都在基础生活物资上,比如粮食、粗布衣服。而现代人除了这些,还有教育、医疗、娱乐、通讯、各种电子产品等等,这些在古代根本不存在。你就算给古人一万两银子,他也买不到手机、汽车。所以直接换算购买力,只能是“差不多”的概念。
货币的种类和价值。 古代除了银子,还有铜钱、纸币(宋朝就有交子)等,它们之间的兑换比例也会影响实际购买力。而且,银子的纯度也会有差异。

二、从收入水平来比较:

另一种角度是看当时普通人的收入水平,再和现在的收入水平对比。

官府的俸禄: 咱们可以参考一下宋朝官员的俸禄。宋朝官员工资相对较高,但也有等级之分。一个低级官员一年可能也就几十两银子,而高级官员一年能拿到几百两甚至上千两。
普通人的收入: 再看普通老百姓,比如一个普通的农民或者手工业者,他们的收入就低得多了。很多时候,他们的收入可能以铜钱为主,一年能攒下几两银子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举个例子(非常粗略): 如果说一个普通 laborer,一年能挣个三五两银子算是可以过的日子,那么他和现在一个年收入几万块钱的普通打工者,在“攒钱”的概念上,可能是有点可比性的。那么这样一算,一两银子可能就相当于现在一个普通人一个多月甚至几个月的工资。
如果一个普通打工者月工资是4000元,那么“一个月工资”就是4000元。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一两银子可能就相当于现在的几千元人民币。

同样,这个也有局限性:
收入差距。 古代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可能比现在更大,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人收入天差地别。
社会福利和保障。 现代社会有各种社会保障,比如医疗保险、养老金等,这些在古代几乎是没有的。

三、从“名气”和“价值感”来感受: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从社会舆论或者小说中的描述来感受“一两银子”的分量。

在《水浒传》里,动不动就说“打赏了几两银子”、“身上带了十几两银子”,给人的感觉是,几两银子就能办不少事,甚至可以挥霍一下。
比如,武松在阳谷县景阳冈打虎前,在街上喝酒,店家提醒他:“大虫伤人,不愿理会。你须将钱来,方才敢送。” 武松说:“不看孙老丈面,不肯散钱。” 掌柜的又问:“客官,要甚的酒?” 武松说:“要三碗。” 掌柜的端上酒来,对武松说:“好酒!” 武松喝了,又说:“再来三碗!” 喝了六碗,还只付了十个钱(这是铜钱,不是银子)。之后,店家才拿出“浑身有病”的武松的钱来,说:“小人见你有些意思,因此多与你说。你须再用些钱,方才敢送。” 武松道:“你怕我没钱,却要我再与你些?” 掌柜的说:“你便有钱,也只怕你误了我的‘酒钱’。”

这里的细节说明,几碗酒的钱,可能就是几个铜钱。而到后面,要“多与些钱”才能让店家“敢送”,这个“些钱”可能是白银。可见,铜钱和银子之间是有明显的分界线的。

再比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是因为泼皮三次去敲诈金翠莲,每次给“五两银子”。而鲁智深后来救出金翠莲父女,给他们安排盘缠,就说“我这里有几两散碎银子,你拿去盘缠,却离了这官府。” 这里的“几两散碎银子”就足够父女俩远走高飞了。
还有,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后,被下了狱,戴宗去救他,花了大笔银子疏通关节。

这些情节都说明,在《水浒传》的世界里,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攒不下十几两银子,而十几两、几十两银子,就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请客送礼、打点关系、甚至作为盘缠。这说明一两银子在当时是有相当的“含金量”和“分量”的。

如果说现在我们普通人手上有几百块钱,可能就够吃顿不错的饭,但要办大事,比如请朋友吃饭、送个小礼物,可能得几百甚至上千。如果说“能办些事情”的“分量感”,那么一两银子可能就相当于现在几百到一千元人民币之间。

总结一下:

硬要给一个数字,我觉得根据不同的侧重点:

从购买最基础的粮食来看: 一两银子可能相当于现在的几百元人民币(例如300800元)。
从相对收入水平和“能办事的价值感”来看: 一两银子可能相当于现在的几百元到一千多元人民币(例如5001500元)。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换算始终只是一个参考,一个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经济状况的“大致感觉”。 它无法完全捕捉到不同时代之间巨大的生活方式、消费结构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差异。

就好比我们现在讨论“一块钱在古代能买多少东西”,或者“古人的一两银子在现代值多少钱”,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而不是为了精确的货币兑换。在《水浒传》那个时代,一两银子它代表的不仅是购买力,更是当时社会地位、人情往来以及许多重要抉择的“硬通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书中还真有一个妥妥的范例,可以让我们具体去推算。

水浒传这本书里头有一大特点,就是银子的用度上,可一点不像金庸武侠那样豪气,不管你再好汉,口袋里没银子底气就不足,比如李忠,被鲁达好容易攥出泡尿来,还得自己吞回去——没银子,活得多么悲催……

宋江笼络人心,银子也是必备品,动不动给武松十两,给李逵十两,这是宋江的手笔。如果是五十锭的大银,那时的宋江给起来也是比较吃力的,但是柴进就给得起。还有孔家庄的孔太公,给武松和宋江,也是各送了五十两(已经是大手笔了)。
至于鲁智深给金翠莲盘缠,自己拿了五两,史进拿了十两,这十五两就是足够那对父女脱离苦海的路费了。
那么主题来了,在水浒传这本书中,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对于这个问题,我看过网上有两个答案,一个是等于现代的360元,一个是等于1000元,两个答案作者当时都算得比较细致,有理有据
但是有一个明显错了。

图为一两纹银元宝

至于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的:书里面,正好有人就用一两银子买过东西,他就是天拱星吴用。

时间点则发生在:吴用为了智取生辰纲一事,去拱三阮入伙的桥段中,吴用请三阮一顿吃喝:
吴用取出一两银子付与阮小七,就问主人家沽了一瓮酒,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鸡。
阮小二道:“我的酒钱一发还你。”
店主人道:“最好,最好。

也就是说,这一两银子,买了二十斤熟牛肉,一对鸡,一瓶酒的同时,还有剩余,这个剩余,正好足够结算阮小二他们之前那顿酒钱(当时三阮真的穷得要命)。那么阮小二刚刚的酒钱又是多少呢?书里也是有写明的,就是:
十斤牛肉,加上四盘菜蔬,一桶酒。(主要都被三阮狼吞虎咽吃了)

也就是说,一两银子能买:三十斤牛肉,两只鸡,两桶酒,四盘菜蔬。

这样来看,这一两银子,首先肯定就不止等于现在的360元了。而是更接近网上那个1000元的答案(那是好几年前的答案了,现在物价又贵了,)。​
这时我们​就有一个概念了:宋江算是个富二代,他父亲是个小庄主,宋江一次给人十两银子,也就是一万多元,他是承担得起的,也是不寒碜的:如果一次给武松这样的好汉3600元,少了。一万多元,可以。


可能有人还会好奇,宋江给的十两银子有多大,就这么大,看:

十两银子,等于373克。(网图。侵删)

END
我最近刚收的一套水浒传新图书,强力推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水浒传》所处时代的一两银子在今天相当于多少钱,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其实非常困难,也容易误导。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太多复杂的换算因素,而且“等值”的概念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也有很大差异。不过,咱们可以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看看当时的一两银子大概是个什么概念。这样,你就能对.............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在《水浒传》中,晁盖与宋江之间的权力关系复杂,其根本原因在于两人性格、政治智慧、权力结构以及历史背景的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晁盖为何无法驾驭宋江: 一、性格与价值观的冲突1. 晁盖的理想主义与宋江的现实主义 晁盖作为梁山泊的早期领袖,性格正直、重义气,追求“替天行道”的理想主义。他重视.............
  • 回答
    《水浒传》中晁盖的“被架空”是一个复杂的政治斗争过程,涉及权力转移、人物性格差异以及梁山内部派系斗争等多重因素。以下是这一过程的详细分析: 一、晁盖的崛起与初始权威1. 智取生辰纲的功勋 晁盖作为《水浒传》中“聚义”的核心人物,最初以“七星聚义”劫夺生辰纲的壮举闻名。这一事件不仅让梁山从草莽.............
  • 回答
    《水浒传》之所以如此精彩,除了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梁山好汉之外,那些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也功不可没。他们或推动情节发展,或展现人性百态,或以其独特的个性成为读者津津乐道的人物。以下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几位我认为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配角:一、 孙立——治军严谨,深藏不露的“军师”孙立,人称“病尉迟”,是.............
  • 回答
    《水浒传》中对人物饮食的夸张描写,绝非偶然,而是作者施耐庵(或罗贯中)精心设计的艺术手法,具有多方面的深刻用意。这些惊人的食量和豪放的吃喝场面,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和传奇色彩,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着作者对人物性格、社会现实以及时代精神的深刻洞察和表达。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作者为何要这样写:一、.............
  • 回答
    《水浒传》作为一部以“逼上梁山”为主题的古典小说,着重刻画了一群被逼无奈、有血有肉的梁山好汉,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故事的主线。然而,仔细审视小说内容,确实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水浒传》中的好汉,基本上都是由社会上的某些特定阶层或群体涌现出来的,很少有我们通常理解的、在底层辛苦劳作的小喽啰(例如普通农.............
  • 回答
    关于阎婆惜为何不珍惜宋江,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阎婆惜“不识好歹”。宋江给她的钱财固然不少,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尤其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远不止是金钱可以衡量和维系的。咱们一层层地掰扯掰扯。首先,得看宋江给了阎婆惜多少钱财,以及这些钱财对阎婆惜来说意味着什么。宋江那时候在郓城县也算是个.............
  • 回答
    关于晁盖在临死前为何不将头领之位让给宋江,反而把“梁山泊主”的重担托付给捉住射死自己的英雄(也就是吴用),这确实是《水浒传》中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情节。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晁盖当时的心境和临终遗言的真实意图。晁盖在射箭那一刻,受了致命伤,生命垂危。这个时候,一个.............
  • 回答
    在《水浒传》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中,宋江的形象,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焦点。要断言他是绝对的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恐怕难下定论,更像是一个披着侠义外衣的复杂个体。从他初登场时的“孝义黑三郎”,我们就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梁山好汉。他对父亲的孝顺,对朋友的仗义疏财,这些无疑是传统意义上的正面品质。尤其是在江湖.............
  • 回答
    《水浒传》中的王伦,作为梁山泊早期的一位首领,他的错误是多方面的,并且这些错误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以及梁山泊的发展停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分析:一、心胸狭隘,妒贤忌能:这是王伦最致命的错误。他本身武艺平平,虽然因为早年在江湖上的资历和一些权谋,成为了梁山泊的头领,但他的能力和格局与后来的.............
  • 回答
    《水浒传》里那些让人背后发凉的细节,可不是一两句就能说完的。咱们不聊那些广为人知的情节,就抠抠那些藏在文字缝隙里,细一琢磨就让人心底发毛的玩意儿。1. 鲁智深与金翠莲的“缘分”:一场悲剧的冷酷开端大家对鲁智深路见不平,拳打镇关西的故事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鲁智深和金翠莲母女的这次相遇,看似是侠.............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鲁智深那个人物说起。你想啊,那时的官家,尤其是提辖这类的武官,手里多少有点权势,在百姓眼里那可不是一般人。鲁智深这人,又长得魁梧,声如巨钟,再加上他身上一股子江湖气,寻常人见了,心里就先有几分畏惧。再说店家,他们做生意,图的是一个安稳,也得看客人是什么来头。鲁智深是经略府的提辖,这可不.............
  • 回答
    金枪手徐宁,在《水浒传》这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中,无疑是一位极为引人注目的角色。他不像那些出身草莽、性格桀骜不驯的头领们那样张扬夺目,却以其精湛的武艺、忠厚的品性以及一段堪称“被逼上梁山”的无奈经历,在梁山众好汉中占据了独特的一席之地。要说徐宁,我们得先聊聊他的出身与特长。他本是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法教.............
  • 回答
    《水浒传》这部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固然写得波澜壮阔,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但细细琢磨起来,里面确实有不少地方叫人觉得有点“不对劲”,不像是咱们现实生活中会发生的事儿。下面我就来掰扯掰扯,看看有哪些地方,在咱们这普通人的眼里,显得格外离谱。一、 好汉们这身板,仿佛自带“主角光环”的“神力”咱们先不说那些.............
  • 回答
    《水浒传》中,梁山泊一百零八将,地煞星三十六员,虽然名号众多,但要论武艺高强,能够位列地煞前五的,在我看来,定是以下几位,他们的身手确实是名不虚传,让人看得热血沸腾。首先,我要提的便是“浪子”燕青。别看他年轻,一张俊脸,文弱书生的模样,可他的本事可不是盖的。这位燕青,那才是真正的文武双全,十八般武艺.............
  • 回答
    鲁智深手中的那根禅杖,可不是寻常的和尚拿来敲经文的普通法器,那是一件实打实的、能辟易群雄的了不得兵器。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从名字上说,它叫“降魔杵”,也叫“金刚杵”。这名字一听就不是凡品。降魔杵,顾名思义,就是用来降服那些心魔外魔的。在佛教的语境里,金刚杵象征着不可动摇、坚不可摧,是智慧和力量.............
  • 回答
    这句话出自《水浒传》,意思是梁山好汉们在军中行礼,不直接说“下拜”二字,而是用“剪佛”来代替。这背后的原因,以及“剪佛”这个词的由来,得从当时的一些社会背景和习俗说起。“下拜”二字为何说不得?在古代,尤其是封建社会,“拜”这个字有着非常隆重的含义,常常用于祭祀、朝拜君王、拜神明等等。而“下拜”更是表.............
  • 回答
    《水浒传》这部书,要说印象最深的片段,我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不是那什么大场面上的厮杀,也不是哪个英雄的义薄云天,而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那一段。别看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就是打死了一个泼皮,但对我来说,这前后铺垫,这人物的性格展现,还有那股子冲动又仗义的劲儿,简直绝了。你想想,鲁达,一个看守菜园子的提辖,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