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的高铁数量过剩吗?

回答
中国高铁的“过剩”与否,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牵涉到经济效益、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以及未来规划等诸多复杂因素的讨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审视。

一、 从建设规模和密度来看:

毫无疑问,中国高铁的建设规模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截至目前,中国运营里程已突破4万公里,覆盖了绝大多数省会城市和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从单位面积的人口密度和高铁线路的覆盖率来看,中国无疑是世界上高铁最密集、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从地理上看,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这为高铁的建设提供了基础。然而,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高铁的建设速度和密度似乎超过了当地的经济承载能力和实际出行需求。这使得一些线路的客流量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亏损。

二、 从经济效益和运营情况来看:

高铁作为一种重资产、高投入的基础设施,其经济效益并非立竿见影。

盈利能力: 目前,盈利的高铁线路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密度高、客流需求旺盛的东部沿海地区,例如京沪高铁、沪杭高铁等。这些线路的客票收入能够覆盖运营成本,甚至产生不错的利润。
亏损和补贴: 然而,相当一部分高铁线路,特别是那些连接欠发达地区或尚未完全开发的区域,客流量相对较低,难以实现盈利。这些线路的运营成本(包括维护、折旧、电力消耗等)相对较高,需要国家财政补贴来维持正常运转。这部分亏损的存在,是引发“高铁过剩”讨论的重要原因之一。
投资回报周期: 高铁建设的投资回报周期很长,考虑到贷款利息和巨额的初始投资,很多线路在短期内难以收回成本。这使得一些人认为,当前的建设速度可能过于超前,没有充分考虑到投资的长期回报和经济的可持续性。

三、 从社会效益和宏观影响来看:

虽然部分线路存在经济上的挑战,但中国高铁带来的社会效益和宏观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高铁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使得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有助于资源流动、产业转移、人才交流,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
改善居民出行: 高铁以其安全、准时、舒适、快捷的特点,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出行体验,成为许多人长途出行的首选。这不仅便利了人民生活,也促进了旅游、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带动产业发展: 高铁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带动了钢铁、水泥、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中国高铁作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不仅提升了国家形象,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强大的基建能力和科技实力。

四、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战略考量来看:

当前的高铁建设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国家长远的发展战略紧密相连。

城镇化进程: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将有更多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对高效交通的需求也会持续增长。高铁作为一种高效率的交通方式,其布局具有前瞻性。
综合交通枢纽: 高铁网络与公路、航空、水运等其他交通方式的融合,构成了我国庞大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铁的建设是为了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互联互通,提升整个交通网络的效率。
国家安全和战略储备: 在某种程度上,高铁网络也可以视为一种战略储备,在应对突发事件、人员疏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五、 如何理解“过剩”:

“过剩”这个词本身具有相对性。

如果以短期盈利为唯一标准: 那么,确实有相当一部分高铁线路是“过剩”的,它们在经济效益上未能达到预期。
如果以长期社会效益、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为衡量维度: 那么,中国的高铁建设则体现了前瞻性和战略性,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来看,中国高铁的数量是否过剩,需要一个更辩证的视角。

从绝对规模上看,中国高铁网络确实庞大且密集。
从部分线路的经济效益来看,确实存在客流不足、亏损的情况,这提示我们 需要更精细化的规划,以及更有效的运营和市场化手段来提升效益。例如,通过优化列车时刻表、发展“高铁+旅游”、“高铁+产业”等模式,以及在定价策略上更加灵活。
但从整体的社会效益、促进区域发展、便利人民生活以及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来看,中国高铁的建设又具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它并非简单的“铁公鸡”项目,而是承载着国家发展愿景的重要载体。

因此,与其说中国高铁“过剩”,不如说 部分线路的建设时机、选址以及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匹配度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未来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提升高铁网络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这需要持续的精细化管理、创新运营模式以及对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海虹桥站最常听到的一句广播就是:旅客朋友们,今天从本站发往全国的车票已售完

———————————————————————————

感谢各位的点赞,本题已成我的知乎高光时刻

关于为什么会有人去火车站买车票,有几个原因:

  1. 不是所有人都会用电脑和手机买火车票
  2. 上海有三个火车站,到了虹桥站才发现自己买的是上海站的车票,也是常有的...
  3. 飞机起降受限比较多,一些时候订了机票没法起飞,又有急事的,就到火车站碰碰运气

user avatar

高铁票价太贵?

当年没高铁的时候,我从福州坐大巴到厦门,就要75块钱

现在从福州南到厦门北的高铁,也才78块钱,到厦门岛内不过88块钱

这还没赶上通货膨胀,他倒是来说说贵在哪里?

我国的轨道交通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user avatar

来个开幕雷击:

论教育资源:鹤岗一中是全国200强,黑龙江省内前5名,出过状元。2019鹤岗市高考成绩:理工类最高分684分,文史类最高分632分,理工类本科一批分数线以上1428人,这并不是很差的成绩。

这,才是真实的鹤岗教育资源实力。

经常后台有读者问我:如果不再大城市定居,那子女的教育怎么办?

这本质就是懒政的结果:很多人,他自己从来不研究实际情况是什么,别人说什么,就跟风什么,从P2P到狗狗币都是这样的,稍微调查一下,你就能知道这是不是骗局,结果很多人就是懒。

同理教育资源也一样。

你如果是一个小城市毕业的应届生,是千千万万沪漂之一,如果你要强行留在上海,让自己小孩在上海读书,你小孩大概率享受的教育资源还不如中小城市的教育资源。

原因也很简单:

1、上海的顶级教育资源确实厉害,可是贵啊,资源稀缺挤啊,你不进去啊,实际等于与你无关。你馋的是那些顶尖学府,实际最后可能去读了一个很边缘化的学校。

2、在上海只能处于社会资源边缘的人,在小城市可能处于资源的中上层。很简单理解:你把孩子送进上海师大附中很难,但是你把孩子送进鹤岗一中就相对容易多了,而鹤岗一中的性价比不比上海师大附中差很多。

同样的钱,你城市选择对了,你可以喝超大杯,而在上海你可能只能喝小杯。所以我就强调一个事实,那就是:大城市有顶级教育资源 ≠ 你享受教育资源好?不难理解吧?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国内还有高考移民去西藏的,难不成是因为西藏经济比上海发达?很多人只考虑大城市有没有顶级教育资源,却没有意识到,这里面是涉及很多因素的,需要综合考虑性价比的。

比如:竞争烈度问题

比如:考试难度问题

比如:你获得实际教育资源的多少?

我不支持高考移民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但是我想说一下为什么会有去西藏的高考移民,说清楚这个原理。

那就是,看起来似乎是西藏教育资源不如上海,实际上西藏的分数线是全国最低的洼地之一,同时因为国家大力的基础教育投入,你作为普通人人均可以享受到的实际教育资源,甚至可能是高于上海的。

说个数据:西藏的高考录取分数,就说一本,比广州、湖南、湖北、河南、山东等等,低70-155分左右,重本低30-40分,普通一本低100-200分。

在加上西藏普惠的教育资源,实际上综合结果来看,你孩子在西藏读书,还真就不一定比上海娃娃差,甚至可能在当地排名“杀疯了”,无人能敌,毕竟当地人鸡娃程度很低。

这就是事实的无情打脸。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际上无论是鹤岗、还是西藏,你以为人家小破地方发展落后,肯定不如上海教育资源强。

实际上却忽略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性,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来补贴落后地区,以至于基础教育非常公平,甚至小地方因为人流量竞争少,反而是出现了教育资源人均过于富裕的情况。

所以不要在说什么,留在小城市我孩子教育怎么样?怎么样?结果可能就是教育资源更好了。

我就问你一个灵魂问题,很多人说小城市教育资源不如大城市,真的自己去研究过实际情况了吗?

是吧,你甚至都没有调查过。我不是说让你现在就去鹤岗或者西藏,而是告诉你,不要老刻板印象想着某某大城市经济发达,这里教育资源肯定好...

其实很可能现实情况是,你艰难的挤上了这个大城市的生活体系以后,你用的一切都是最差的。

住最小房子。

读当地最差的学校。

日子过的苦不堪言、紧巴巴的。

说一个现实的情况,非幻想。

现在中国城市群越来越发展起来,有一个红利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卫星城市红利。

你在一线城市工作,未必就需要在昂贵的一线城市买房,可以去周围卫星城市买房,这样本来是蜗居的人,就住上大豪斯了,甚至可能住上别墅。

我们来说点现实的,昆山是上海的卫星城市。

那么昆山到上海需要多久呢?下面是现在购票昆山去上海的高铁票。

大概就20分钟上下就可以到上海,是的,你没看错,就这么快。

根据中国房价行情网统计,现在上海的房价 均价 是:接近7万。

根据中国房价行情网统计,现在昆山市的房价 均价 是:2万。

是不是价格就打下来了?

昆山就是一个小城市,一百多万人口,我去过,真的就是很小的一个城市,有些地方还有乡村的感觉,整体生活成本远远低于上海。

如果你在上海工作,你收入哪怕就好几万了,上海的教育成本你也吃不消,最终可能就落个上海的边缘化学校就读。

但是同样的钱,你去在昆山活动一下的话,可能就可以读中等偏上的学校了。

上海周围的卫星城市可不止有昆山啊,比如看图:

上海市周围的卫星城市还有:太仓市、平湖市、嘉兴市、启东市。

如果你在上海西南区域工作,你可以就在平湖市买房。

如果你在上海西北区域工作,你可以就在昆山市买房。

如果你在上海崇明区域工作,你可以就在启东市买房。

下面是这些卫星城市的房价,很贵吗?不贵啊,毕竟你去上海发展,高薪工作机会也多啊,所以真不算太贵。

甚至,如果你研究地图够细致的话,你在上海工作,也能在附近住上别墅。

下面开始举例:

上海市周围其实是有很多乡镇的,比如说广陈镇。

从“广陈镇”开车到上海市中心静安区需要多久?2个小时。

从“广陈镇”开车到上海市闵行区需要多久?1个半小时。

从“广陈镇”开车到上海市金山区需要多久?1个小时。

从“广陈镇”开车到上海市松江区需要多久?42分钟。

那么问题来了,请问 广陈镇 房价的多少钱?

震惊不震惊,惊喜不惊喜?

学会挖掘价值洼地,在上海附近住上别墅并非不可能。

我上面只是为了给大家展示路线。

如果你在上海静安区工作,其实你买昆山的房子更好,因为距离更近。

反正就还是前面那个逻辑:

如果你在上海西南区域工作,你可以就在平湖市买房。

如果你在上海西北区域工作,你可以就在昆山市买房。

如果你在上海崇明区域工作,你可以就在启东市买房。

现在互联网app这么方便,你完全可以这样:

1、先确定自己所在的核心大城市,周围有哪些卫星城市。

2、你在大城市的东区,你就去买东边卫星城市的房子;你在大城市的西区,你就去买西边卫星城市的房子。反正你先研究清楚,自己准备再哪个区发展。

3、然后开始研究交通路线,寻找房价洼地,把蜗居换成别墅。

如果你在上海金山区工作,你就在平湖市的广陈镇买房,这不就是找到了价值洼地吗?广陈镇房价才8千,而上海金山区房价早已是一万九了。

在上海金山区只能蜗居,你去卫星城市平湖市的广陈镇买房,瞬间就可以住上别墅,有什么不好?

从广陈镇到金山区中心,其实也就是开车40分钟的路程,但是房价差距就这么大。

本来人人都可以住上别墅,只是很多人没有能力分析就业岗位和地区房价分布图而已。

我前面说了:

1、大城市顶级教育资源丰富 不等于 你可以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丰富

2、教育资源是一个综合性价比,比如竞争压力

3、小城市教育资源未必比大城市差

就拿昆山举例子吧,就比如说昆山中学2020高考的数据(援引新闻):

本一达线711人(理科578人,文科133人),达线率90.92%。

本二达线776人(理科626人,文科150人全部达线),达线率99.23%。

其中理科全省前5名1人,前50名5人,前100名8人,文科全省前100名1人。理科420分以上9人,410分以上21人。

很差吗?在昆山市这个小城市,昆山中学就是当地的顶级教育资源之一,你就仔细想想看吧。

你去挤昆山市的顶级教育资源 VS 你去挤上海市的顶级教育资源

哪个难度大?很容易就想清楚。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思维。因为凤尾:比如上海的边缘化学校,远远不如昆山中学,但是费用未必就比昆山中学低,可能进去还得托关系,毕竟上海太挤了。

昆山去上海就20分钟左右,房价均价低于上海一半多,请问是不是选择大于努力?

这就是典型的:

1、国外产品名气大,你就只能买一台,然后其他的周转资金全部没有了。

2、国产产品名气小,但是价格很便宜,整个生产链你都可以搞定,还能有剩余周转资金。

当你不去强行搞教育消费主义,去硬上车,自己上不起的地区。你反而是两全其美了,子女教育资源也更好了,房子更大了,剩下来的钱,让生活质量也更好了。

我再说一个例子:嘉善县高级中学(嘉善是上海市旁边的一个县城),下面数据援引当地新闻:

嘉善县高级中学2020年一段上线324人,其中普通文化类一段上线309人,上线率59.1%。嘉善高级中心普通类一段上线人数和比例均创历史新高,列全市高中学校前列。

其中高三(1)班47人一段上线46人,上线率达98%。二段上线 517人,上线率98.9%。最高分杨同学684分。650分以上35人。

其中录取到浙江大学共14人,浙江省排名第71位,嘉兴市排名第5位。

这™就是一个县城学校啊,这成绩很差吗?是不是中国的基础教育超乎你的想象?

现在很多躺平族,动不动就说大城市房价贵,我说确实贵,但是这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我这不就完美解决了吗?

实际上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1、伟大的祖国为什么要发展高铁?哪怕贴钱也要发展?

【在2020年上半年,国铁集团的营收为4039亿元,同比下滑23.52%,净亏损达到了995亿元之多。平均每天都要亏损约5.5亿元。也就是高铁发展起来,这么方便却不贵,就是国家补贴的结果】

2、伟大的祖国为什么要发展城市群?

【比如: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

3、伟大的祖国为什么要搞乡村振兴战略?

【为什么要搞脱贫攻坚?】

发展高铁,就是为了人口流动方便,昆山就是受益的典型,昆山做高铁去上海上班,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昆山的房价比上海低多了。

再比如粤港澳大湾区,一方面是经济融合互补发展,另一方面就是给香港年轻人另一条出路,大湾区是鼓励香港年轻人来内地发展的,就业机会也多,而且广州房价比香港便宜多了,这就是一条出路。

现在高铁还没有提速至巅峰,后期速度更上一层楼以后,城市群之间的壁垒会被彻底被粉碎,上海不是房价贵吗?您自己留着吧,旁边大把便宜的房子,反正高铁票在手,天下我有。

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解决农村的产业链问题,农村其实生活很舒服,就是就业不方便。如果农村能把产业链问题解决好,很多穷人压根就不用出门打工了,你仔细去看脱贫攻坚的新闻,基本都是给当地贫困县弄了个产业链。

几乎条条都是在解决年轻人面对的:一线城市高房价困境。

这些可不是画大饼,而是实实在在的红利。

比如我还是以城市群举例子:

就说武汉周围的城市群,如果你觉得武汉房价你买不起,那就可以去周围卫星城市买,比如说黄冈。

黄冈到武汉,差不多也就半个小时到武汉(据说以后要提速到15分钟到武汉),票价才20块。

如果说以后高铁还要提速呢?是不是就彻底实现了家住黄冈,武汉上班?这不是画大饼,而是实实在在的城市群红利啊


那么黄冈的房价多少钱呢?均价6千

黄冈二手房估计更便宜,那么武汉现在房价均价多少钱呢?均价二万。

所以说城市群红利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也就是,如果你是年轻人,你觉得大城市发展机会多的话,完全可以在黄冈买房,去武汉上班工作赚钱,至于小孩的教育?呵呵。

黄冈密卷听说过吗?湖北教育一条街,打听打听谁是“爹”。

黄冈教育是全国知名的,绝对不输武汉,这也印证了我前面说的,从个人可以享受到的角度来说,小城市还真未必就比大城市差。

而且高铁技术还在发展,以后继续提升的可能性非常大,目前高铁大部分都是时速350公里左右。

其实现在时速500的技术是有眉目的,那就是cit500列车,最高测试速度可以跑605公里,但是距离达到商业运行,还有不小的距离。

目前高铁发展追求的是达到400公里,哪怕是每小时400公里成功,也是一个巨大的便利性突破。

实际上现在时速350公里,已经可以完成城市群工作衔接了,如果400公里成功就是绝对无缝衔接了。

现在你学会了吗?

本来,人人都可以住上别墅啊。

作者:每日怡见(sxjjzj77)

user avatar

过剩吗?现在不还是你抢票,没有车抢你吧?

什么时候你去坐高铁,还没等你进站呢,就有一列高铁主动停你边上,乘务长冲你喊:“北京南,北京南走吗?差两位差两位,有大座上车就走啊!”

你还得问:“不去北京南,燕郊走吗?”

乘务长就跟你说了:“燕郊不停,回头廊坊给你踩一脚,票价八折,走吗?”

你一想从廊坊打个狗骑兔子就回去了,也行,

可还没等你答应呢,后面又上来一列高铁,超过去就从斜前边把这列别停住了,列车长下车就骂:“二秃子你丫识数吗,你在我后边仨号呢我都没走你就走,加塞儿有瘾是怎么着?你丫vcd修好了吗热水烧开了吗盒饭够数吗你就走,不怕投诉啊你!”

你一看太可怕了扭头就跑,没跑出两步去就看见四个戴红箍的把这俩车都摁住了,以严查站外揽客的名义每列罚了两万,然后引导你上了真正即将开车的那个车次,并且中途以免费升一等座的名义卖了你一份乘客意外险。


瞅见了吗,什么时候达到这个程度,那才叫有点过剩了。

user avatar

先回答你老师的说法,身为路局的一员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高铁几乎都是盈利的,高铁上座率平均在80%左右,但普通列车由于几十年没有调整过价格几乎都是不盈利的。

现在京沪线的高铁已经安排满了,无法再增加一辆运营的高铁了,即使这样仍旧是供不应求,因此国家早已建设京沪二线,预计明年部分线路就可以开通了。至于现在的普快算是国家的一种战略部署以及惠民政策,很多车次要是完全按照市场经济来,从一开始建设就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国家是为了偏远地区人民谋幸福的,修建了类似公益类的铁路,这一点我很为国家点赞,我们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不能一切都以盈利为目的。修建铁路是很大基础设施建设,是经过很多专家反复考虑论证的,不可能是某些人为了政绩修建的面子工程。

user avatar

No.1很有钱。

头很大,钱不能堆guoku吧,不然放着就生霉了。得投资,得把钱发出去,让钱流动起来,让人民富裕起来。

但是一个人发个一万块,肯定不现实,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人没有干活,没有物质交换,没有付出,没有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人人一万块,等于物价同时上涨,还是等于白搭。

那咋个既能把钱发出去,又相对公平,人人都有份,利益均沾呢?还让人民创造价值呢?

一看,有个玩意叫高铁。

技术含量不少,上下游的产品链长的很,配件这一块就能养活不少的配件厂,扒拉扒拉配件厂的工人,大家都有一口饭吃,电力,建筑就更不谈了,这一算,几乎几十万人都有一个正经事情做,挺好。

这玩意还是个刚需,速度贼快,大部分老百姓都还挺喜欢的,要不就投这个?

一把手考虑了一下。

张sir走马上任。

新boss上任三把火,张sir那是雄心壮志,想要搞出一番大事业。这个县可是人口大县,近百万的。

一看,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妈的,高速公路现在都没有修通。一查劳务人口,得,尽输出出去了,不是去了广东福建,就是北京上海的,留家里的,不是老弱,就是病残。

一打听,人民一摊手,我能咋办,没有一份正经工作让我做啊,总不能种田啊,种田一年2、3万,养家糊口都难。

县里一个正儿八经的企业也没有,我和我媳妇想留家里打工也没个机会啊。

小饭馆,小超市,搞搞养殖啥的,我都搞过,不赚钱。张sir您给我们想想办法啊。

得嘞,张sir赶紧稳定一下群众的情绪,立马回去绞尽脑汁的想办法了。

思来想去,一拍大腿,招商引资。

多方打听,听说省城某个卖饮料的要再开一个加工厂。

张sir想尽办法,终于和李老板接洽上了。

李老板,你的二厂能不能开到我们县里面去啊?

李老板一脸为难道,张sir,我们这也是小本买卖,你们县我们人生地不熟的,不敢去啊。

张书记赶紧拍着胸脯道,这个你放心,只要你去咱们那,我们那边奉公守廉,都是正常手续。

看着李老板依旧一脸便秘的表情,张sir想了想,SS那边,我给你想办法优惠一点,你们建厂大概多少平方,不便宜吧?我们这边地便宜,绝对比你在省城划得来,再说了,我们那边HB比这边松一点。

你们不是卖饮料吗?别的不说,我们用料全给你们怎么样?

你们销售渠道都是成熟的,东西在哪里产不是产?

李老板沉吟了一下,我这边厂过去了,人过不去啊,你们县离省城太远了,一来一回得10多个小时,我厂子过去问题不大,但是那些管厂的不愿意去啊,再加上供应链也没有,采购也不方便,我这的确去不了。要是有高铁,说不定这些人还愿意去,采购我可以想想办法。

张sir赶紧合计,想办法都要修个高铁了。

上面要修,下面想修,一拍即合。

绞尽脑子了,高铁项目开通了。

承包修高铁的人包工头赚了钱,找了一些本地人,本地人也赚了点钱。修项目的时候,摔了几个人,医院赚了点钱。这些人做事,吃喝拉撒都在附近,附近的小酒店,小饭馆,小超市也赚了点钱。征了点地,农民也补偿了一点。

累归累点,但好赖大家口袋都有了点钱。

高铁一通,来来往往县城的人不少了,其中不少大城市的人也没事到这里来耍一下了,也不知道是过来办事的,还是来旅游的。

有了人流,整个县城的活力好像也慢慢要盘活了,本地的大学生也慢慢把房子买到了县城,省城的房价是贼贵。现在好像周末回一趟家也就2个小时,感觉起码比到省城郊区快,还比郊区便宜,嗯,就买县城房子。

有了高铁,张sir再去招商也容易了一点。几个有优惠政策,本地情怀的厂子也好谈了很多。

有了工厂,配套的供应链小作坊一扒拉算盘,感觉这几个厂子的量够自己吃碗饭,要不就在厂子周围也搞点生意?

有了厂,就有招人的需求。

外去务工的人也回来了一些。

有了人,本地的小饭馆生意好像也好转了一点。卖衣服的一条街的店子也比以前多了几家。

学校的生源好像比以前多了一点,老师也能发点东西了。到县医院的病人也多了一点,医保的拨款也比去年多了一点。

路上的五菱宏光也多了不少,小汽修店子感觉好像生意也强了一点。

但是高铁好像没盈利啊?

张sir挠了挠头。

最后一拍脑袋,gov压根就想没想着要盈利,想办法让人民找点事情做才是硬道理,再说了现在不盈利,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