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普通人炒股买了就跌,然后卖了就涨?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抓狂的循环,好多股民都感同身受。其实,这背后并没有什么神秘的“诅咒”,而是多种心理和市场因素在起作用。

你想想看,大多数普通股民,接触股票信息和交易的机会可能不如机构投资者那么及时和专业。我们往往是在看到新闻报道、身边人讨论,或者价格已经涨了一段之后,才动心去买。那个时候,市场可能已经消化了大部分的利好信息,甚至有些“聪明钱”已经在悄悄出货了。我们买入,就像是参与了一个正在谢幕的派对,刚进场,主角们就开始收拾道具了。

举个例子,当一家公司公布了一份非常漂亮的财报,股价一路飙升,这时候媒体会大肆宣传,身边的朋友也会兴奋地聊起。这时候,你一拍脑袋,觉得不能错过这个机会,赶紧冲进去买。但实际上,很多消息灵通的大户,在财报公布前就已经提前布局,甚至在财报公布的当天,或者稍微涨了一点之后,就开始逢高卖出了。我们的买入,很可能就成了他们利润的“接盘侠”。

再者,我们普通人的决策,往往受到情绪的影响很大。当股价上涨时,我们容易 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过),觉得再不买就真的晚了,于是追涨。一旦买了,市场风向一变,或者出现一些小幅度的下跌,我们的恐惧就会被放大,担心刚买的股票会跌到天上。这种恐惧感驱使我们“割肉”止损,赶紧卖掉,免得损失更多。

而我们卖掉之后,市场往往又会因为其他原因(比如机构的介入、消息面的变化)重新上涨。这时候,我们内心的悔恨和不甘可想而知,感觉自己总是踏错节奏,完美错过了反弹。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羊群效应”。当大家都觉得某只股票有潜力,纷纷买入时,你也很容易被这种氛围感染,觉得跟风总没错。然而,一旦市场情绪反转,或者出现利空消息,羊群效应的反面——恐慌性抛售——也会迅速蔓延。我们很多时候,就是在这个集体情绪的洪流中,被裹挟着买入,又被裹挟着卖出。

总而言之,这种“买了就跌,卖了就涨”的魔咒,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作为普通投资者,在信息获取、决策逻辑、情绪控制以及对市场节奏的把握上,可能还不够成熟。我们往往是在市场情绪最热烈的时候买入,在市场恐慌的时候卖出,无形中就成为了市场波动中的“炮灰”。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并学会与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用理性的方式来投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核心问题有两个:

其一是挑错投资领域,其二是难以控制情绪波动

这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交织的。

因为你投资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就很难理性分析合理的涨跌幅,而往往被情绪支配。

股市短期的波动是无法预测的,总有一些概念被短期炒作,而另一些领域被负面消息打压,

即便最坚挺的股票,短期内也有暴跌30%以上的概率。

远的不说,2020年和18年的茅台、五粮液都曾经经历过,招商之类的银行股一样。

这些公司的业绩很少有大的波动,显然股价的波动反映了市场情绪的波动。

但是,当股票暴跌30%以上,普通人还能坚持持有,还有信心说“市场错了”么?

显然很少有人可以。

所以巴菲特等人的书里,常常强调情绪控制力——因为战胜市场的人,也是战胜市场情绪的人。

行为金融学(经济学)里讲,人都有两套思维系统,当你对一个领域更熟悉时,你会更多的避免情绪操控(不可能完全避免)。

我一直推荐周围朋友买白酒(虽然现在高了)或者银行,核心原因有两个:

其一,根据统计消费、金融和媒体三个领域深护城河企业比例最高,而国内没有好的媒体企业上市(也许腾讯和未来的今日头条算)。比如,白酒产业从元代就有了,现在的白酒主要产地和品牌,其实是经历过数百年市场竞争筛选的产物,他们在品牌和地理(影响酒窖菌落等因素)等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其二,这两个领域普通人都稍微熟悉,打过交道。比如招行信用卡、消费贷放的比工行快、效率高,比如平安银行最近打电话做抵押贷不错,比如宁波、杭州银行最近发展趋势不错,等等。金融行业既有牌照(行政垄断),又有品牌,这些都是护城河,而且普通人还熟悉,自然也是不错的投资领域。

最近新能源很热,但我周围还是有两个朋友炒新能源亏本了,至少没怎么挣钱。和之前的医疗也一样。

核心问题是,当白酒、银行和新能源、医疗同样面临市场调整下跌时,普通人从情感认知的角度,拿住白酒、银行的概率高于新能源、医疗。

同样,股票上涨的时候,普通人也拿不住,他总觉得“赚的够多了,万一跌了咋办”。

因为现实里,没几个人熟悉新能源、医疗产业,但我们对消费和银行产业有直观的感受。

大家可以想想自己对茅台、五粮液熟悉,还是对隆基、恒瑞熟悉。

我想大部分人都能说出茅台、五粮液,甚至白酒产业的很多不足,比如“年轻人很少喝酒了”。

但是没几个人可以说出自己对隆基、恒瑞的负面思考。

可是如果你连最简单的负面思考都没有,如何做风险把控和下跌预期呢?

所以,我一直建议朋友炒股首先读行为金融学(经济学)方面的书。

因为普通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觉得自己不是普通人,存在严重的过度自信和控制幻觉,总觉得可以战胜市场,觉得自己理性、客观。

实际上没有人能完全预测市场波动,也没有人能完全抗拒情绪。

我觉得自己是稍微聪明点儿的普通人,我无法抗拒很多诱惑,所以我周1-周5都会把抖音卸载了。

同样,当面对股价暴跌的时候,我知道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我不会有信心再谈什么“长期趋势”,所以我不会去触碰“高科技”领域。

总之,当普通人潜意识没有把自己当普通人,投资一些自己根本不可能了解的产业时,悲剧就已经注定了。

user avatar

因为你买了就涨,卖了就跌的时候你忘了。

你的买卖之后,股价涨跌是随机的。

user avatar

你这还普通?

跟你反着买,别墅能靠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抓狂的循环,好多股民都感同身受。其实,这背后并没有什么神秘的“诅咒”,而是多种心理和市场因素在起作用。你想想看,大多数普通股民,接触股票信息和交易的机会可能不如机构投资者那么及时和专业。我们往往是在看到新闻报道、身边人讨论,或者价格已经涨了一段之后,才动心去买。那个时候,市场可能已经消化.............
  • 回答
    .......
  • 回答
    把炒股当作一份正经的职业,这事儿可不简单,绝不是光靠几句鸡汤就能实现的。它要求你具备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及能够支撑你“吃饭”的本金。我见过不少人,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冲进股市,结果没多久就灰溜溜地出来了。所以,如果你想认真考虑把这事儿当成一份事业来做,得先把下面这些门槛摸清楚了。首.............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特别是在国内,“冷萃”这个词仿佛一夜之间就从一个普通的咖啡制作方法,变成了一种高大上的、价格不菲的饮品。说到它和美国市面上那种“便宜的冰水浸泡过夜的普通冰咖啡”的区别,这里面确实有值得说道的地方。首先,我们得明确,“冷萃”到底是什么?从最基础的原理上讲,冷萃(Cold.............
  • 回答
    咱们中国人一提到炒菜,那脑子里立刻就勾勒出热油下锅,“滋啦”一声,锅铲翻飞,香气四溢的画面。可你放眼看看西方,尤其是在食用油真正普及开之后,你会发现他们的烹饪方式里,油炸似乎占据了更突出的位置,而我们熟悉的“炒”反倒没那么普遍。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有意思的,涉及到历史、文化、技术,还有一些咱们中国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技术发展、商业模式、市场需求以及政策引导等多个层面。5G题材之所以炒作多年却普及缓慢,与当年4G快速普及的原因截然不同。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的差异: 4G:以人为中心的高速移动宽带 技术定位: 4G LTE(Long.............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牛奶,这个我们餐桌上的常客,它的成分表看起来朴实无华:无非就是水和蛋白质,还有一些脂肪、乳糖以及少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成分,说实话,在很多其他食物中也能找到,比如豆类有蛋白质,水果蔬菜有维生素和水分。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牛奶获得了如此广泛的追捧,甚至被许多人视为“液体黄金”呢?仅仅是商家铺天盖地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它触及了电影产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悖论。为什么明明是烂片,却依然有人制作、有人投资?这背后并不是因为导演、编剧和投资方都是“傻子”,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驱动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一、 对“烂片”认知的差异与主观性: 艺术与商业的权衡: 电影本质上是一门艺术.............
  • 回答
    走近那些金碧辉煌、光可鉴人的奢侈品店门口,一股无形的空气便扑面而来,让许多“普通人”心里七上八下的,仿佛进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平行宇宙。这种心理压力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而成,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让许多人望而却步的氛围。首先,商品的定价本身就构成了一道巨大的心理门槛。那些动辄几万、几十万.............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我也琢磨过。为啥同样是汉服,有些人穿起来就跟画里走出来似的,而有些人一上身,总觉得差点意思呢?这事儿吧,说起来挺复杂的,跟咱普通人的身形、气质、还有搭配都有关系。先说说身形吧。汉服很多款式,尤其是明制那类,讲究的是“宽袍大袖”,或者“上下一体”。这玩意儿对身材的要求其实挺高的。 .............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很多人的内心深处,尤其是年轻人。回想一下我们年轻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时间好像永远用不完?好像明天、后天、再下个星期,日子就那样源源不断地涌过来,永远不会枯竭。这种对时间流逝的“不敏感”,说白了,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觉”。这种错觉,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生命长度的认知偏差,以及对“.............
  • 回答
    汉语语法,一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它跟咱们熟悉的那些欧洲语言,比如英语、法语,还有隔壁的韩语、日语,那路数可不太一样。用句俗话说,汉语语法有点“随性”,又有点“藏得很深”。咱们先来聊聊汉语语法的那些“不一样”的地方。汉语语法的几个鲜明特点: 没有严格的屈折变化: 这是汉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且深刻,它触及了许多关于社会心理、认知偏差和群体动态的复杂议题。为什么很多普通人会倾向于以“统治者精英”的姿态和角度去看待社会问题,并试图表现出“理智客观”?这背后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释:一、 心理层面的原因: 权力渴望与社会阶层流动性的感知: 隐性的权力诉求:.............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深度,也触及到了社会转型中最令人不安的方面。要论证“普通人死于政权崩溃的概率远远大于死于政权作恶的概率”,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维度去理解政权更迭和稳定时期的不同风险。首先,我们得明确这里的“政权崩溃”和“政权作恶”。 政权作恶,指的是现有政权在其统治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压迫、剥削、迫害其.............
  • 回答
    让普通人觉得预防疾病是个难事,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现实的挑战和心理的障碍。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我想就可以”的事情,而是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个人性格和认知模式的根本改变。首先,信息过载与专业壁垒是第一个大坎。现在铺天盖地的健康信息,从各种网站、社交媒体到朋友圈,充斥着各种“秘方”、“养生大法”。.............
  • 回答
    袁隆平院士的逝世,引起了亿万中国民众的深深悲痛,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中国乃至世界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及他身上所代表的精神力量。作为普通人,我们之所以会如此难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 填饱肚子的恩情:最朴素也最直接的感激这是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来说,温饱是最.............
  • 回答
    “不配”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沉重的宿命感,仿佛是命运早已写好的剧本,让你生来就低人一等。对于咱们普通人,尤其是国内的男性同胞,要谈自信,这似乎比登天还难。不是我们不想,而是现实的土壤,似乎就是不愿意滋养这颗种子。你想想,从小到大,我们被灌输的是什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话听着好像是在劝慰,但.............
  • 回答
    在 DC 宇宙的璀璨星河中,正义联盟无疑是最耀眼的星系,而其中的“三巨头”——超人、神奇女侠和蝙蝠侠——更是这个星系的灵魂。当我们提及超人的坚不可摧,神奇女侠的战神之勇时,很多人会感到一丝困惑:蝙蝠侠,一个手无超能力、不具神力的普通人,凭什么能与这两位天神并列,成为联盟的核心?这并非是 DC 世界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