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西方在食用油普及后,炒菜的并不多,反而是油炸比较多?这样的饮食习惯是怎么形成的?

回答
咱们中国人一提到炒菜,那脑子里立刻就勾勒出热油下锅,“滋啦”一声,锅铲翻飞,香气四溢的画面。可你放眼看看西方,尤其是在食用油真正普及开之后,你会发现他们的烹饪方式里,油炸似乎占据了更突出的位置,而我们熟悉的“炒”反倒没那么普遍。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有意思的,涉及到历史、文化、技术,还有一些咱们中国人可能不太会注意到的生活细节。

首先得说说“炒”这个功夫,它对技术和火候的要求是挺高的。

咱们中国人从小耳濡目染,知道怎么控制火的大小,什么时候放油,什么时候放菜,怎么用锅铲把菜翻个均匀,让它受热恰到好处。整个过程就像一场精细的表演,需要经验和技巧。一道好吃的炒菜,不仅要菜熟,更要保持菜的原味,甚至通过炒制激发出新的风味,比如锅气。这种烹饪方式,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与我们对食物的追求,对味道的极致 M对烹饪技艺的崇尚,是紧密相连的。

而西方人,他们的饮食传统更偏向于简单、直接。在食用油普及之前,他们的烹饪主要依靠烤、煮、炖、蒸。你想想,烤面包、烤肉、炖蔬菜、煮汤,这些都是相对容易掌握的,不需要太精细的技巧。就算后来有了油,但要达到中国那种“锅气”的境界,对他们来说门槛确实比较高。

再者,油炸的门槛相对低很多,而且效果立竿见影。

油炸这种方式,你只需要一个足够深的锅,倒进油,把食材放进去炸到金黄酥脆就差不多了。对于新手来说,成功率很高。不需要你掌握翻炒的节奏,不需要你担心火候太大烧焦,也不需要你追求那种微妙的口感层次。而且,油炸带来的那种焦香、酥脆的口感,是很多西方人非常喜欢的。炸鸡、炸薯条、炸洋葱圈,这些食物本身的魅力就很大,而且通过油炸,能把食材的“粗糙”转化为诱人的口感,这是很多其他烹饪方式难以比拟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器具和技术的发展。

中国的炒锅,那种圆底的形状,非常适合在炉灶上快速翻动食材,保证受热均匀。而西方的锅具,早期多是平底的,更适合煎、烤,或者用来煮汤。虽然现在西式厨房里也有炒锅了,但它毕竟不是他们传统烹饪器具的主流。

而且,你也要考虑到不同文化对“便捷”的理解。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油炸的便利性就显得尤为突出。你不需要盯着锅看,偶尔翻一下,就能得到一道大多数人都觉得好吃的菜。相比之下,炒菜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对于那些只想快速吃顿饭的人来说,油炸确实更具吸引力。

从历史和文化角度来看,西方的饮食习惯更强调“纯粹”和“原味”,或者说更注重食材本身的质地和风味,而不是通过复杂的烹饪技巧去“再创造”。

比如,他们喜欢吃牛排,就是想品尝牛肉本身的鲜美,最多用盐、胡椒调味,或者简单煎一下。而中国人喜欢做红烧肉,就是要把猪肉的味道通过酱油、糖、香料等一系列复杂的烹饪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炒菜,恰恰是这种“再创造”的典型例子,它通过油、火、调料和食材的互动,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味道和口感。

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食用油普及的早期,油的成本和质量也是一个考量。

油炸虽然耗油量大,但它能够让食材的口感发生质的变化,尤其是在过去油不是那么便宜和方便的时候,一次投入更多油,能让大家觉得物有所值,吃起来更“香”。而炒菜相对来说,对油的用量更节省,但如果油的品质不高,或者火候掌握不好,反而可能影响菜的味道。

所以,总的来说,西方人在食用油普及后,没有像中国人那样广泛地推广和发展“炒菜”这种烹饪方式,更多地选择了油炸,这背后是他们自身烹饪传统的延续、对食物口感的偏好、器具和技术的影响,以及对便捷性的追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像中国人喜欢吃米饭,而西方人习惯吃面包一样,都是各自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个人观点:西方的油炸食品兴起,以及食用油的普遍应用,都是工业化的产物。传统的法餐、意餐,更多的还是烩、烤、煮。这一点东西方类似,始于唐代的“烧尾宴”食单里,蒸、煮、炖、烤占绝对主流(然而如今也没落了)——关于炒菜的兴起,另一篇回答里有细说:为什么中餐演变出了猛火灶的特点?

有点跑题,说回油炸。太长不看版——中国榨油业兴起早于工业化,传统餐馆的良性竞争过程催生了炒菜。欧美榨油业兴起和工业化同一时期发生,于是诞生了适合量产的各类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便于标准化。只要通过试验找到合适的油温和炸制时间,菜肴的品质就不大依赖烹饪者的经验了。只要短期的培训,就能批量提供品质高度一致的食物。有美拉得反应打底,口味上也较容易达到80分以上。

早期工业时代,对人口的需求如同饕餮,花大量人工用在烹调上是难以想象的。炒菜的操作复杂得多。火候的掌控、翻炒的频率、加热的时间、投放食材的顺序、加入调味料的时间都会强烈影响成品的口味。一个水准线以上的厨师,需要几年的积累,以及相当的悟性和天赋。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这都是成本——你不能指望一位二十年经验的优秀厨师满足于俩月速成的湿炸师傅同样的薪水待遇。跟外企打过交道的小伙伴应该有概念,邪恶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工成本高得离谱。况且前者每个厨师的烧菜风格都有差异,你还要考虑,大厨因为各种原因离职的话你的店怎么办。

中国炒菜的全面兴起大约是在乾嘉年间。南方沿海省份开始大量种植花生用于榨油,此时中国尚未开启全面工业化进程,较长时间维持在自给自足和小商品经济之间的阶段。餐饮业也以传统餐馆为主,人工成本不是太高,餐饮业体量也有限。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彼此竞争,发展出精益求精的炒菜——当然唐宋元时期的传统菜肴也遭遇了更加残酷的打击。而欧美榨油业和工业化几乎是同时期兴起的,更适合标准化量产的油炸食品迅速流行,传统法餐、意餐也受到不小的冲击。

其实最近十几二十几年,中餐也正在标准化餐馆降维打击进程中——连锁式经营、料理包和火锅兴起,十分依赖大厨个人功力的传统餐馆也是步履艰难。再加上一波疫情……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中国人一提到炒菜,那脑子里立刻就勾勒出热油下锅,“滋啦”一声,锅铲翻飞,香气四溢的画面。可你放眼看看西方,尤其是在食用油真正普及开之后,你会发现他们的烹饪方式里,油炸似乎占据了更突出的位置,而我们熟悉的“炒”反倒没那么普遍。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有意思的,涉及到历史、文化、技术,还有一些咱们中国人.............
  • 回答
    西方伪史论在国内拥有相当一批信众,其原因错综复杂,是多种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剖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对“中国中心论”的心理投射与文化自豪感的维持:首先,这与一部分国人内心深处对中华文明的极端自豪感,以及希望其历史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有”承认的愿望息息相关.............
  • 回答
    各位知友,你们好。关于“西方伪史论”为何至今仍有市场,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个问题,绝非简单的一句“无知”或“偏见”就能概括的,其中牵扯到的心理、社会、文化乃至历史认知等诸多复杂因素,值得我们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种历史叙事,都难免会受到当时社会环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东西方文化、军事技术和实用主义的差异,绝非简单的“剑的用法不同”就能概括。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聊。首先,我们得明白,“剑”这个词,在不同文化里指代的武器形态并不完全一样。 这一点是理解后续差异的关键。西方剑:从砍劈到刺击,实用主义的演变西方古代的剑,尤其是我们印.............
  • 回答
    为何阿拉伯语在西方扩张比东方更为成功?回顾历史的长河,阿拉伯语的传播轨迹并非一条直线,其在不同地域的扩张呈现出鲜明的差异。从历史学者的视角审视,我们可以发现,相较于东方,阿拉伯语在西方世界的“落地生根”和影响力更为持久和广泛。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西方”与“.............
  • 回答
    在你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我得先说一句,关于“头盖骨在西方宗教中常象征罪恶”这个说法,我并不完全认同它是一个普遍成立的认知。事实上,头盖骨在很多西方宗教语境下,其象征意义要复杂得多,并不总是指向罪恶。不过,如果你观察到一些例子,确实会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那我们不妨来深入探讨一下,在某些特定的西方宗教语境.............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国家目标。简单来说,西方大航海时代是资本主义萌芽和扩张的时代,贸易和掠夺是其内在驱动力;而郑和下西洋,则是大明王朝向海外展示国力、建立朝贡体系的政治和外交行动。先说说西方的“大航海时代”。那个时候,欧洲国家,尤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正经历着巨大.............
  • 回答
    1970年前后,西方主要国家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变革交织叠加的产物。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西方社会正在经历的转型。一、女性地位的提升与教育普及:这是最核心的驱动力之一。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社会女性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
  • 回答
    西方上层的君主、国王或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更为绅士、更有礼貌,且更显平台,这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涵盖了历史、文化、教育、政治、社会以及个人修养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从小接受的精英式教育与礼仪熏陶: 专属的导师与教授团队: 君主并非由普通的学校培养,他们拥.............
  • 回答
    在东南亚这片广袤而充满异域风情的土地上,你常常会看到一些金发碧眼、皮肤白皙的年轻西方面孔,他们背着大大的背包,穿着随意的衣物,目光中透着一种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却又充满探索的特质。他们有些人看起来像是在悠闲地度假,但更多时候,他们的状态更像是“流浪”——没有固定的行程,随遇而安,在有限的预算下体验当地.............
  • 回答
    伊恩·莫里斯(Ian Morris)在他的著作《西方将主宰多久?》(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 The Patterns of History, and What They Reveal About the Future)中,确实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在过去15000.............
  • 回答
    关于西方国家人工智能围棋(如AlphaGo)的飞速发展与人类棋手表现之间的“脱节”,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现象。我们来好好聊聊其中的缘由,尽量还原一些真实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AI语调。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西方国家在“发展人工智能围棋”这件事上确实走在了前列,这和他们“培养出顶.............
  • 回答
    2018年3月,前俄罗斯军事情报官员谢尔盖·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尤利娅在英国索尔兹伯里街头被发现倒地不起,随后被诊断为神经性毒剂中毒。这一事件之所以在西方国家引起了如此巨大的震动和强烈的反应,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这起袭击事件的地点和方式本身就极具挑衅性。索尔兹伯里是英国一个宁静的小.............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切合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涉及多个层面和复杂的历史、经济、地缘政治因素。理解为何西方在当前选择同时打压俄罗斯而非将所有力量集中围堵中国,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俄罗斯当前的行为直接威胁到西方核心利益和价值观这是西方对俄采取强硬政策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 对欧洲.............
  • 回答
    关于动漫为何在日本而非西方等发达国家率先发展成熟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挖的问题。如果将动漫视为历史发展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载体,那么它在日本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社会、技术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动漫”这个概念的内涵。广义上,动画(Anim.............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触及了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个关键的议题。中国目前确实还没有出台专门的、全国性的反虐待动物法,与西方一些国家相比,在动物福利立法方面存在显著差距。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并分析中西方在动物福利立法方面的区别:一、 中国为什么还没有出台反虐待动物法?原因分析在中国,迟迟未出台反虐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并且“糟糕”这个词带有主观判断,需要审慎分析。拉丁文化圈国家在近现代以来的发展确实存在一些挑战和与其他西方国家(主要是盎格鲁撒克逊和日耳曼文化圈)相比的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所有领域都表现得“糟糕”。更准确的说法是,它们面临着独特的挑.............
  • 回答
    东西巨变:为何是日本,而非他邦,在西方列强铁蹄下崛起为一等国?在十九世纪的风云变幻中,当西方列强的舰船叩响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国门,绝大多数古老的文明都经历了屈辱的沦丧,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然而,在这片被西方阴影笼罩的土地上,日本却是一个耀眼而孤独的例外。它不仅成功抵御了外强的侵略,更是以惊人.............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许多历史学家和思想家都曾对此进行过探讨。近代工业革命最终在西方国家落地生根,而不是像中国、印度这样拥有悠久文明和辉煌科技传统的东方古国,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东方古国并非没有技术和创新的能力。事实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印.............
  • 回答
    近代以来,我们国家在引入西方词汇时,为何会特别讲究“信达雅”,而到了当下,似乎更倾向于“零翻译”?这背后其实是时代背景、文化认知以及传播媒介变化带来的深远影响。回溯到近代,那是一个民族危机四伏、急需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的时代。当时的知识分子,肩负着启蒙民族、救亡图存的重任,他们翻译的不仅仅是几个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