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剑在西方一般劈砍使用,而中国古代用剑常常戳刺?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东西方文化、军事技术和实用主义的差异,绝非简单的“剑的用法不同”就能概括。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聊。

首先,我们得明白,“剑”这个词,在不同文化里指代的武器形态并不完全一样。 这一点是理解后续差异的关键。

西方剑:从砍劈到刺击,实用主义的演变

西方古代的剑,尤其是我们印象最深刻的罗马角斗士、中世纪骑士用的那种,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更宽、更重、更长,而且剑刃往往有开刃。

重装甲的挑战: 罗马军团的重装步兵,后来中世纪欧洲的重装骑士,他们的防护是非常强的。从链甲到板甲,再到盾牌,想要用刺击穿透这些层层包裹的铠甲,难度极大。相比之下,沉重的剑身,配合强大的爆发力,通过劈砍,能够对铠甲造成冲击,导致内部受伤,甚至震碎骨骼。 即使无法直接破甲,强大的动能也能让穿着厚重铠甲的对手失去战斗力。
剑的形制: 很多西式剑,比如斯帕塔(Spatha,罗马军团长剑)以及后来的长剑(Longsword)、阔剑(Broadsword),它们的重量分布和剑身设计更适合挥砍。它们通常是双刃,剑身相对较宽,重心也可能靠前一些,这些都利于产生更大的砍劈力。
战术配合: 在许多欧洲战场上,剑常常是与盾牌配合使用的。盾牌提供防护,而剑则用于近距离的攻击。这种组合更适合向前推进、压迫对手的阵型。
历史演变: 并非所有西方剑都是砍劈为主。例如,罗马的格拉迪乌斯(Gladius)就更偏重刺击,它相对短小精悍,但依然有相当的宽度,用于在密集阵型中高效地刺穿敌人的身体。然而,随着重装甲的发展,剑的形制也在变化,更长、更重的剑开始出现,砍劈的优势也随之凸显。直到后来,随着金属冶炼技术和战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针对轻甲或无甲对手时,刺击的效率才再次被重视,并出现了更适合刺击的剑种(比如某些文艺复兴时期的刺剑)。

中国古代剑:灵巧与效率的极致追求

中国古代的剑,在汉代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主流的形制:细长、轻便、双刃、直身,并且剑尖锐利。

汉代之前的“剑”: 早期,青铜剑的长度和形制变化较大,有一些短剑,也有一些长一些的。但总体来说,当时中国主要还不是重装甲时代,战术也以步兵为主。
汉代之后的主流形制: 到了汉代,铁制长剑成为主流。这些剑的特点是轻便、细长、剑身宽度不大,并且拥有非常尖锐的剑尖。 这种设计,并非是为了砍劈。
破甲的局限性: 相对于西方重甲,中国古代的盔甲体系,虽然也有精良的铠甲,但整体而言,直接用剑的劈砍去对抗重甲,效率并不高。 即使是汉代的环首刀,虽然形制比剑宽一些,但其主要用途更多的是辅助砍杀,而非纯粹的破甲。
刺击的优势: 细长而尖锐的剑身,非常适合精准、快速地刺入对手的要害部位。 这种攻击方式,在面对相对轻便的铠甲(如皮革甲、早期铁片甲)或者直接攻击人体暴露部位时,能造成致命的创伤。
个人武技的体现: 中国的剑术,更强调“身法”、“步法”的配合,追求“以巧破力”、“以速取胜”。灵巧的步法,配合快速而精准的刺击,能够有效地避开对手的攻击,并在瞬间找到机会进行反击。 很多剑法理论都强调“点、刺、挑、崩、抹”等精细的动作,而“劈”和“斩”相对来说,在主流剑术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
战场与个人: 很多时候,剑在中国古代更多地被视为一种“佩剑”,是文人雅士或贵族的象征,也是一种自卫的武器。在战场上,虽然也有作为兵器的剑,但更多的是刀、戟、矛等更具杀伤力或破甲能力的武器。因此,剑的用法,更多地是在个人技击或小规模冲突中展现其灵巧和精准的优势。
“剑”与“刀”的界定: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文化差异。在中国,“剑”的定义相对固定,是双刃直身,以刺为主;而“刀”则更偏向单刃,可以砍、可以劈。随着历史发展,战场上更实用、更具攻击性的“刀”逐渐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

总结一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铠甲形制与防护水平: 西方早期和中世纪的重装甲,对劈砍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使得剑的劈砍成为有效的攻击手段。而中国古代的铠甲体系,虽然也有进步,但与西方重甲相比,整体而言更侧重灵活性,使得以刺击为核心的剑术更能发挥作用。
2. 武器的演变与形制: 西式剑为了应对重甲,整体趋向宽大、沉重,更适合发力劈砍。中国剑则因应个人技击和对付相对轻甲,形成了细长、轻便、锐利的形制,更利于刺击。
3. 战术和作战方式: 欧洲战场上,剑常与盾牌配合,形成推进阵型,强调整体的压迫感。中国剑术则更强调个人身法、步法,追求闪避后的精准反击。
4. 文化与象征意义: 虽然实用性是基础,但剑在中国古代也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和象征意义,与文人气质、侠义精神紧密相连,这或许也影响了剑术的发展方向,更偏向于技艺的精湛和身心的修炼,而非单纯的破甲杀敌。

简单来说,西方剑更多是为了“破开”对手的重重防御,用蛮力造成伤害。而中国剑,则更像是一把“穿透”的工具,用技巧和速度直击要害。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任何武器在不同的时代和运用场景下,其用法都会有所变化和调整。但从整体的演变趋势和主流用法来看,这种差异是相当明显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电影为渠道去了解一门格斗技术并不是一种正确的方式,实际上中国剑术劈斩类技巧的比例并不是很少,当你在翻阅过大量的战史文献记载以及剑术实战对抗视频录像的情况下,你会发现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除了像刺剑这样的兵器之外,劈砍类的技巧的使用率往往高于突刺类的技巧。

国内知名兵击组织-斗战胜会的剑术实战对抗视频主页:

国内知名兵击组织-龙德体育学会的剑术实战对抗视频主页:

有关劈砍类技巧的重要性可以参考这个回答:

user avatar

拿影视剧来理解历史,不可取,很多导演啥的自己的research都做不全(或者从视觉语言上不愿意拍一个真实的历史而去拍一个大众心中以为的历史)

西方剑偏向劈砍和偏向刺击的都有,平衡的也有很多。

(另:我把所有西方刀与剑统称为剑,因为西方文化里不区分刀与剑,直刃与弯刃有时甚至不在用法上做区分,故无必要像中国这样分为两大类来谈)

中世纪的长剑和单手剑(指环王)从中世纪中期到晚期有从劈砍往刺击方向发展的趋势,也许因为需要对付盔甲的缝隙了。不过注意这个时候剑基本是战场上的副武器,没人会像指环王那样在人群里砍瓜切菜的。除此之外剑还有无甲决斗的用途,这时候劈砍刺击都行。


文艺复兴开始后,出现了一部分用途偏向决斗同时性能偏向刺击的迅捷剑。发展趋势一般认为是中世纪单手剑刃越来越细长(重量不减)同时护手越来越复杂得来。这时候大家认为很长的剑用来刺击是无甲决斗中效能最高的一种形式,这时候很多剑基本都是80%刺击20%劈砍了。由于剑刃细长,一击有效的劈砍一般不一定能让对方丧失行动力。

差不多同年代的其他地区,神罗似乎那边有过给平民大规模装备剑的历史,那种属于Dussack,参考剑的形制和Meyer的剑谱的话整体偏向劈砍多一点;英格兰苏格兰应该在用阔剑(broadsword),应该是偏向劈砍的中世纪单手剑加上笼子护手得来,参考George Silver剑谱来看也比较偏向劈砍。



维多利亚时期,拿破仑时期等出现了国家正规军,他们的装备也开始变成制式装备。这时候存在着骑兵军刀(calvary sabre),陆战军刀(infantry sabre/spadroon),小剑(smallsword)等。从形制和剑谱来看的话,sabre偏向劈砍,spadroon偏向刺击,smallsword基本是纯刺击(它也是今天击剑中花剑的原型)。骑兵马战的话似乎欧洲几个强国有种从劈砍转刺击的趋势。



总结:别太拿影视作品当回事,想看剑术比较真实的作品可以看Rob Roy, Duelists等,当然里面打剑场景肯定没有指环王这些“精彩”。

当然也别拿一小段时间的剑来代表整个中方和西方。

user avatar

因为问主取材的素材是欧美电影啊……

现实当中骑士们谁用那种棺材板和亮瞎眼的cosplay道具打架……

user avatar

因为劈砍好看,大开大合的,演起来舒服,刺没那么帅,国内玩这个玩的好的武指一共也就那几个,多了也没有。

刺死砍伤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而在大规模战争中,用的更多还是长兵器,都是一群人打一群人,大将们的盔甲么,基本都用不上,等他们上阵了亲手杀敌了,要么是赶羊下去过瘾了,要么就是对面赶羊自己要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东西方文化、军事技术和实用主义的差异,绝非简单的“剑的用法不同”就能概括。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聊。首先,我们得明白,“剑”这个词,在不同文化里指代的武器形态并不完全一样。 这一点是理解后续差异的关键。西方剑:从砍劈到刺击,实用主义的演变西方古代的剑,尤其是我们印.............
  • 回答
    斗篷,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韵味。在古代,它并非仅仅是一件简单的衣物,更是一种身份、一种地位、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斗篷都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今,它却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成了历史的旧影。古代斗篷的辉煌岁月:为何它如此流行?古代社会的斗篷,其流行绝非偶.............
  • 回答
    在中国和西方社会,关于理工科与文科人群的政治倾向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教育体制、社会价值观、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个体成长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交织。我们先来看看中国的情况。在中国,普遍的观察是理工科人士倾向于“左”,而文科人士则倾向于“右”。这里的.............
  • 回答
    东西巨变:为何是日本,而非他邦,在西方列强铁蹄下崛起为一等国?在十九世纪的风云变幻中,当西方列强的舰船叩响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国门,绝大多数古老的文明都经历了屈辱的沦丧,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然而,在这片被西方阴影笼罩的土地上,日本却是一个耀眼而孤独的例外。它不仅成功抵御了外强的侵略,更是以惊人.............
  • 回答
    曼施坦恩(Hermann Göring)在二战期间是德国空军的最高指挥官,也是纳粹德国的重要政治人物之一。他的历史评价和网络称呼“曼不群”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源于历史背景、个人行为、道德争议以及网络文化中的戏称。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评价:军事才能与道德争议的矛盾1. 军事成就 .............
  • 回答
    在许多西幻故事里,教会或统治者之所以会限制魔法的学习,并非空穴来风,这背后往往交织着权力、信仰、恐惧以及对社会秩序的维护等复杂因素。想要彻底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常被提及的,就是对失控力量的恐惧。魔法,顾名思义,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在这些故事的世界观里,魔法.............
  • 回答
    关于武磊的足球生涯和联赛水平,需要澄清几个关键点,以避免误解:1. 武磊从未在西乙联赛效力过 武磊是中国足球运动员,目前效力于中超球队上海海港。他曾于2021年被租借至西班牙西甲球队皇家社会(20212022赛季),但并未在西乙联赛(西班牙第二级联赛)长期效力。西乙联赛与西甲存在显著差异,且.............
  • 回答
    关于阿胶在西医和中医理论中的不同认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背后涉及到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对物质的认识方式。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西医和中医的出发点就大不一样。西医怎么看阿胶?从西医,也就是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分析一种物质的价值,主要看它的化学成分和它在人体内的具体作用。拿阿胶来说,它的.............
  • 回答
    宋明清时期的西藏:一个由佛教主导、多元并存的地区宋明清时期的西藏,与我们熟知的唐朝时期相比,确实在汉文史籍中的“存在感”有所减弱,但这并不意味着西藏的历史就此停滞或消失。相反,这三个朝代在不同程度上对西藏产生了影响,塑造了其独特的政治、宗教和社会格局。总的来说,宋明清时期的西藏是一个: 以佛教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中西医在治疗胆囊炎上的疑惑。事实上,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西医和中医在处理胆囊炎上有各自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手段,我们来细致地聊聊。先说西医为什么会“吃药开刀”西医在处理胆囊炎时,它的逻辑是围绕着“炎症”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胆囊炎,顾名思义,就是胆囊发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人们对不同医学体系认知和评价的核心矛盾。中医黑(姑且这么称呼,虽然这个词可能有些标签化)之所以会抱有这种“西医一病能治就万能,中医一病治不好就全盘否定”的看法,其背后的逻辑并非完全基于客观事实,而是掺杂了认知偏差、信息不对称、以及对“科学”二字的理解差异。我们来一点.............
  • 回答
    要探讨霍去病在漠北战绩是否“胜过”明初的徐达、李文忠等名将,这本身就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命题。因为两位时期、对手、作战环境和战术目标都有显著差异,直接进行“胜过”的论断略显片面。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理解霍去病漠北之战的突出之处,以及为何它能在历史评价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一、 时代的背景与对.............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城市发展、行政区划和民航发展之间一些微妙的互动关系。要理解为什么苏州“一定要”有自己的机场,而西安能容忍机场设在邻市,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行政区划与城市层级: 苏州的独特性: 苏州是江苏省的副省级城市,经济体量巨大,而且是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它的经济.............
  • 回答
    剑,这个看似简单的金属武器,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绝非偶然。它之所以能穿越千年、融于血脉,自有其深刻的历史、社会、精神层面的根源。让我们抽丝剥茧,细细道来。一、 实用性与象征性的双重基石: 实战的艺术: 最直接的原因,无疑是剑作为一种高效的近战兵器的实用性。在古代,无论是冷兵器.............
  • 回答
    为何阿拉伯语在西方扩张比东方更为成功?回顾历史的长河,阿拉伯语的传播轨迹并非一条直线,其在不同地域的扩张呈现出鲜明的差异。从历史学者的视角审视,我们可以发现,相较于东方,阿拉伯语在西方世界的“落地生根”和影响力更为持久和广泛。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西方”与“.............
  • 回答
    在你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我得先说一句,关于“头盖骨在西方宗教中常象征罪恶”这个说法,我并不完全认同它是一个普遍成立的认知。事实上,头盖骨在很多西方宗教语境下,其象征意义要复杂得多,并不总是指向罪恶。不过,如果你观察到一些例子,确实会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那我们不妨来深入探讨一下,在某些特定的西方宗教语境.............
  • 回答
    2018年3月,前俄罗斯军事情报官员谢尔盖·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尤利娅在英国索尔兹伯里街头被发现倒地不起,随后被诊断为神经性毒剂中毒。这一事件之所以在西方国家引起了如此巨大的震动和强烈的反应,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这起袭击事件的地点和方式本身就极具挑衅性。索尔兹伯里是英国一个宁静的小.............
  • 回答
    关于动漫为何在日本而非西方等发达国家率先发展成熟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挖的问题。如果将动漫视为历史发展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载体,那么它在日本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社会、技术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动漫”这个概念的内涵。广义上,动画(Anim.............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并且“糟糕”这个词带有主观判断,需要审慎分析。拉丁文化圈国家在近现代以来的发展确实存在一些挑战和与其他西方国家(主要是盎格鲁撒克逊和日耳曼文化圈)相比的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所有领域都表现得“糟糕”。更准确的说法是,它们面临着独特的挑.............
  • 回答
    咱们中国人一提到炒菜,那脑子里立刻就勾勒出热油下锅,“滋啦”一声,锅铲翻飞,香气四溢的画面。可你放眼看看西方,尤其是在食用油真正普及开之后,你会发现他们的烹饪方式里,油炸似乎占据了更突出的位置,而我们熟悉的“炒”反倒没那么普遍。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有意思的,涉及到历史、文化、技术,还有一些咱们中国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