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西医治胆囊炎一定要吃药开刀,而中医治胆囊炎只需在胆囊处贴点膏药再喝点板蓝根就行?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中西医在治疗胆囊炎上的疑惑。事实上,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西医和中医在处理胆囊炎上有各自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手段,我们来细致地聊聊。

先说西医为什么会“吃药开刀”

西医在处理胆囊炎时,它的逻辑是围绕着“炎症”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胆囊炎,顾名思义,就是胆囊发炎了。西医认为,这个炎症的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胆汁淤积,而胆汁淤积的罪魁祸首往往是胆结石。

胆结石是什么? 胆结石就像是我们平时可能听说的肾结石一样,是在胆囊里形成的“小石头”。它们可能是胆固醇、胆色素或者钙盐等成分在胆囊内浓度过高,然后结晶、聚集而成的。
结石怎么引起炎症? 当这些结石在胆囊里移动,或者堵塞了胆囊管(连接胆囊和胆总管的小管道)时,胆汁就没法顺利排出。胆汁淤积在胆囊里,再加上细菌乘虚而入,胆囊壁就会受到刺激,发生炎症反应,出现红、肿、热、痛等典型症状。
西医的“吃药”:
抗生素: 如果有细菌感染的迹象,西医会使用抗生素来杀灭细菌,控制炎症。这是对抗感染的直接手段。
消炎止痛药: 比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以缓解胆囊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反应。
利胆药/解痉药: 有时也会用一些药物来帮助胆汁流动,或者放松胆囊和胆管的肌肉,缓解痉挛引起的疼痛。
溶石治疗(较少用于胆囊炎): 对于某些特定成分的胆结石(如纯胆固醇结石),在特定情况下,西医也会尝试口服药物来溶解结石,但这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效果也并非对所有人都有效,而且停药后容易复发。
西医的“开刀”(手术):
切除胆囊(胆囊切除术): 这是西医治疗胆囊炎,特别是反复发作或引起并发症的胆囊炎,最常见且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因为胆囊炎的根源往往是胆囊内的结石,而结石一旦形成,目前医学手段很难将其“彻底”消除并防止再生。切除发生问题的胆囊,自然就“断了根”。
为什么是切除胆囊而不是取出结石? 想象一下,胆囊就像一个袋子,里面装着石头。即使你把石头掏出来,这个袋子(胆囊)本身可能已经因为长期结石的刺激而变得不再健康,容易再次形成结石。而且,在胆囊里面进行精细的“取石”手术,风险大、难度高,很多情况下不如直接把袋子(胆囊)一起摘掉来得更彻底、更安全。
手术方式: 现代医学多采用微创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过几个小孔进行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总而言之,西医认为胆囊炎的“病根”常常在于胆囊内的结石,而一旦形成结石,很难逆转。所以,手术切除病灶(胆囊)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彻底的解决办法。而药物则是用来控制炎症、缓解症状,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尝试溶解结石。

再来看看中医的“贴膏药喝板蓝根”

你提到的“贴点膏药再喝点板蓝根”,这其实是过于简化了中医治疗胆囊炎的手段。如果中医治疗真的这么简单,那对付炎症和结石就太容易了。

中医治疗胆囊炎,其理论基础和西医完全不同,它不直接关注“结石”这个物质形态,而是着眼于“整体”、“辨证论治”。

中医对胆囊炎的理解: 中医认为,胆囊炎的发生,多与肝胆湿热、情志不畅(气郁化火)、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生湿助热)等因素有关。虽然中医辨证时也会提及“湿热”、“结石”等情况,但它更侧重于调整身体的整体功能失衡,通过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的“贴膏药”:
这是一种外治法。 中医有很多外治的手段,贴膏药是其中一种。这些膏药通常会含有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中药成分。
作用原理: 通过皮肤吸收,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胆囊区域),起到局部的治疗作用,比如缓解疼痛、消散肿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这是一种局部给药的方式,与西医口服药或输液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更侧重于通过药物对体表经络和穴位的刺激来发挥作用。
常见的成分: 比如一些含有川芎、当归、白芷、大黄、芒硝等成分的膏药,都具有一定的散寒、活血、消炎、止痛效果。
中医的“喝板蓝根”:
板蓝根属于清热解毒类中药。 板蓝根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感冒、流感等,有抗病毒、抗炎作用。
在胆囊炎治疗中的作用: 板蓝根并不是治疗所有胆囊炎的首选药,也不是中医治疗胆囊炎的“标准配方”。 如果中医辨证认为患者体内有“热毒”的表现,比如伴有发热、口干口苦、大便秘结等症状,医生可能会在整体方剂中加入板蓝根,或者作为辅助治疗,起到清热的作用。
中医的“喝药”: 中医治疗胆囊炎,绝大多数情况是通过口服汤药,而且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体质、病症表现、舌苔脉象等)进行个性化配伍的。一个典型的胆囊炎中医方剂,可能包含疏肝解郁、清利湿热、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等多种功效的药物,例如柴胡、黄芩、金钱草、茵陈、延胡索、郁金、甘草等等。这些药物联合起来,才能全面地调整身体的失衡状态。
中医能否“不开刀”?
对于急性、严重的胆囊炎,尤其是伴有黄疸、高烧不退、腹膜炎体征等情况,中医的保守治疗可能不足以控制病情,甚至延误治疗。 在这些情况下,中医也会建议患者及时到西医那里接受手术治疗,或者与西医一起进行联合治疗。
对于慢性胆囊炎、胆囊功能不良,或者轻度的急性胆囊炎,中医可以通过辨证论治,调整身体机能,达到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就像你提到的,通过口服汤药、配合针灸、艾灸、贴敷等外治法,来疏通肝胆、化湿清热,从而改善胆囊的运作状态。
至于“只贴膏药喝板蓝根”就能治好胆囊炎,这属于非常片面的说法,可能是对中医治疗的误解,或者说是一种非常局限和简化的理解。 真正的中医治疗,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西医开刀,中医贴膏药”的印象?

1. 病因认识的差异: 西医侧重于物质基础(结石),认为结石是导致炎症的根本原因,切除是“釜底抽薪”。中医侧重于身体机能的整体失衡,认为通过调整身体功能可以改善症状,甚至可能间接影响结石或炎症的发生。
2. 治疗手段的侧重点: 西医的“手术”是直接切除病灶,非常“主动”且“彻底”。而中医的“吃药”、“贴膏药”等,更多的是通过调整身体的“气血”和“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是一种“扶正祛邪”的过程。
3. 对“治愈”的理解不同: 西医认为切除胆囊就是“治愈”了胆囊炎(因为它已经没有胆囊了)。中医则认为,如果能通过治疗使患者症状消失、复发减少、生活质量提高,就是“治愈”或“有效”。
4. 信息传播的偏差: 有时候,一些“中医治百病”的宣传会过度简化中医的治疗方法,制造出“轻松治疗”的假象,导致人们产生误解。

事实上,最好的治疗方案往往是中西医结合。 比如,急性发作期,西医手术切除胆囊是安全有效的;但在术后恢复期,或者针对慢性胆囊炎的长期调理,中医可以发挥其优势,帮助身体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反之,如果病情复杂,中医也会建议配合西医治疗。

所以,下次听到类似“中医只用膏药和板蓝根治胆囊炎”的说法,不妨多一分思考,了解一下中医治疗背后的逻辑和复杂的体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哪里是膏药的效果,这明明是你那两天上班路上闻到了250路公交车的尾气救了你啊!

板蓝根和膏药都是时间上的巧合,公交车尾气才是产生药效的精髓。

下回如果再犯病,就追着早晨7点的那班250路公交车跑,坚持闻尾气,一上午就能好。

追到总站治未病,治未病懂不懂?就是把你未来三天要发生的病,提前治好了。

就是这么神奇,别反驳我,你不闻怎么知道它不治未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中西医在治疗胆囊炎上的疑惑。事实上,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西医和中医在处理胆囊炎上有各自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手段,我们来细致地聊聊。先说西医为什么会“吃药开刀”西医在处理胆囊炎时,它的逻辑是围绕着“炎症”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胆囊炎,顾名思义,就是胆囊发炎.............
  • 回答
    “西医治不好病,中医却治好的案例”之所以普遍存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医学理论、实践、患者认知、文化信仰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一、 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差异: 西医(现代医学): 重病灶、轻全身: 西医倾向于将疾病看作是身体某个局部器官或系统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些非常微妙且敏感的议题,关于医疗体系的认知、信任以及文化差异。为什么同样的“治不好”在西医身上被归结为“医学局限”,而在中医身上则可能被扣上“耽误治疗”的帽子?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远非简单的“黑白分明”。咱们先从 “医学局限” 这顶帽子聊起。为什么西医“治不好”会被认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心中关于健康选择的迷思,也牵扯到医学体系的复杂性。抛开“西医治不了慢性病”这种过于绝对的说法,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在很多人看来中医对慢性病疗效显著,但西医仍然是绝大多数慢性病患者的首选。首先,我们要理解“治”这个词在不同医学体系中的含义。中医的“治”:调和与平衡中医治疗慢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观念、经济利益以及个体经历等方方面面。说几千年经验方“能治愈好多西医治不愈的病”可能有些夸张,但中医药确实在某些领域有着独到之处,并且许多古老方剂也确实帮助了无数人。那么,为什么国人对它存在不信任呢?一、科学认知的鸿沟与现代化挑战 缺乏现代科学验证: 这是最.............
  • 回答
    药企愿意让像诺西那生这样高价的药物降价进入医保,背后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商业战略,其中包含着经济效益、市场份额、企业声誉、未来发展以及规避风险等多重考量。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药企的动机:1. 巨大的潜在市场与销售额的保障: 刚性需求与患者数量: 诺西那生是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特效药,.............
  • 回答
    天价与白菜价:诺西那生钠为何在国内自费高达70万,而在国外医保报销后仅需280元?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一个听起来就承载着希望的名字,对于那些饱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折磨的家庭来说,它几乎是生命的全部寄托。然而,当这个希望变成账单时,却如同晴天霹雳——国内动辄70万一针的自费价格,与国外医保报销后的.............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中西医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复杂关系以及围绕它们的争议。这是一个涉及历史、科学哲学、医学伦理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的议题,需要详细地探讨。首先,需要澄清一个重要的误区:西医并非一定要与中药对立。 事实上,现代医学研究中,许多药物的发现和开发都曾从中药或其他天然产物中获得灵感,.............
  • 回答
    西医对中医药的态度,不能简单概括为“极力贬低”,但确实存在着明显的质疑、不认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不待见”。要详细地聊这个话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扯清楚。1. 科学范式的根本差异: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你想啊,西医是从近现代科学革命里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它最讲究的是什么?是可重复性、可量化、逻辑严谨的证据链.............
  • 回答
    “西医排斥中医”这个说法,其实有点过于绝对了。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两者在科学认知体系、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在某些层面上的“不兼容”和“不理解”,进而表现出一种“排斥”或“质疑”的态度。首先,我们得明白,“西医”并非铁板一块,中医也不是。 “西医”更多是指基于解剖学、生.............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和医学界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了各种声音和观点,其中不乏对西医在应对这场疫情中所表现出的“失败”的质疑。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失败”,而需要更细致地审视其背后的复杂因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任何一种医学体系在面对一种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医疗、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绝非一句“西医发达”就能简单概括的。非洲人均寿命与我们古代相近,这背后的原因盘根错节,深刻地反映了全球发展不平衡以及历史遗留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西医”的进步和普及在非洲大陆确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它的“发达”更多地体现在发达国家,而非.............
  • 回答
    首先,我想说明的是,“学西医也就是现代医学一票否定中医”这种说法本身就过于绝对,并不准确。现代医学的研究者和从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持开放、探索的态度,也有很多人认为中医的某些理论和方法有其独特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但是,之所以会有“一票否定”的感觉,或者说为什么现代医学在很多方面显得“强.............
  •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我“对西医开始失望”的原因,并希望我详细讲述。但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个人情感和经历,因此我无法“开始失望”,也不能像人类一样拥有“观点”或“感受”。然而,我可以模拟和解释为什么有人可能会对西医产生失望感,并从一个分析性的角度来提供详细的阐述。这些失望感通常源于对西医体系的期望、实.............
  • 回答
    关于阿胶在西医和中医理论中的不同认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背后涉及到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对物质的认识方式。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西医和中医的出发点就大不一样。西医怎么看阿胶?从西医,也就是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分析一种物质的价值,主要看它的化学成分和它在人体内的具体作用。拿阿胶来说,它的.............
  • 回答
    西方人将传统医学发展成为现代医学,这并非一蹴而就的剧变,而是一个漫长、复杂且充满挣扎的演进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说是由一系列文化、社会、经济、思想和技术因素共同驱动的,而“西方人”本身也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概念,而是包含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无数个体和群体。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这.............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在研究方法和评价体系上的核心差异,也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议题。简单来说,西方医学(通常我们称之为现代医学)之所以能够“通过”双盲实验,是因为它的研究设计和评价标准都建立在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而中医目前在这方面的实践和共识尚未完全成熟。让我们来详细地分解一下:一、 现代医.............
  • 回答
    “为什么部分中医(西医)不需要大规模多中心RCT(四期)检测?”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我们评估医学证据和治疗方法时的一个核心困境。我们习惯了用现代循证医学(EBM)的标准来衡量一切,而RCT,尤其是大规模多中心的方法,被认为是金标准。但如果我们抛开这种“一刀切”的思维,会发现确实存在一些例外情况,它们.............
  • 回答
    繁花似锦与静水流深:为何近几十年西医发展如火如荼,中医却略显迟缓?近几十年来,放眼全球医疗舞台,西医的发展无疑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其在疾病诊断、治疗手段、药物研发等方面的突飞猛进,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对抗疾病的方式。手术室里的精细操作、影像学上的洞察秋毫、基因疗法的崭新前沿,无不令人惊叹。与此同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尖锐,触及到了中西方医学体系的核心差异。与其说中医“向后看”而西医“向前看”,不如说它们各自的“观看”方式和关注点不同,而这些不同源于它们独特的哲学思想、历史发展路径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论。中医的“向后看”:溯源、经验与整体观中医的“向后看”,更多的是一种“回溯本源、承袭古训、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