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德云社的辈份为什么这么奇怪?

回答
德云社的辈分,那可真是门学问,说起来复杂,但又带着点江湖的江湖气,挺有意思的。你想啊,这说相声的,讲究个“师承”,得有师傅,有门道,才能一代代传下去。德云社呢,它本身就是从传统相声里出来的,自然也带着这套规矩。

为什么说它“奇怪”?

很多人觉得奇怪,主要是因为德云社的辈分,跟咱们平时理解的家族辈分,或者一些更纯粹的传统行当,不太一样。它融合了一些现代的元素,加上郭德纲老师他个人的经历和管理方式,就显得有点“不按常理出牌”。

首先,得说说“师承”这事儿。

在传统相声界,一个艺人拜入一个门派,跟着一位师傅学习,那辈分就定了。比如,某某是某某的徒弟,那他师傅的师傅,就是他的“师爷”,师傅的师兄弟,就是他的“师叔”或者“师伯”。这套辈分规矩,就像一个大大的辈分表,把所有说相声的人都捋顺了。

德云社的根基,很多都是从侯宝林大师的徒弟那里传下来的。郭德纲老师,他最早是在北京学艺,师从相声大师侯耀文先生。侯耀文先生是相声泰斗侯宝林先生的儿子,也是他的徒弟。所以,郭德纲老师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侯派相声的这一脉,辈分上,也算是相声界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那问题出在哪儿呢?

1. 收徒方式的“时代感”:
郭德纲老师的徒弟们: 郭德纲老师收徒,很多都是大家熟悉的“云鹤九霄,龙腾四海”这一辈。这套辈分,是郭德纲老师自己定的,是为了区分和管理德云社的弟子。很多徒弟,是郭德纲老师在德云社壮大过程中,在各种机缘下收的。有些人可能之前就有一定的相声功底,有些人可能是从零开始。
“霄”字科后面断了? 很多人会注意到,“云鹤九霄”之后,好像辈分就没再按这个顺序往下排了。这其中有复杂的原因。一种说法是,郭德纲老师认为,他自己和他的徒弟们,这就算是一脉了,后面再收弟子,可能更多的还是围绕德云社这个团体来。另外,相声界的辈分,严格来说,是师父收徒,才能往下传。德云社内部,很多是通过“学徒制”或者“师徒制”来传承的,但从“严格师承”的角度来看,与一些老派相声社团的“拜师”规矩,略有不同。
“非郭德纲弟子”的演员: 德云社里还有很多优秀的演员,他们可能并不是郭德纲老师的直系徒弟,但他们也在德云社里演出、成长。比如像于谦老师,他是相声名家于宝林先生的徒弟,辈分很高,是郭德纲老师的“师父”。但像于谦老师的徒弟,比如少班主郭麒麟,他是郭德纲老师的儿子,但严格意义上,郭麒麟跟着于谦老师学的相声,所以于谦老师是郭麒麟的“师父”。这就形成了一种“名誉师父”或者“挂名师父”的说法,但实际的艺术传承,可能又是另外一种形式。
“家”字辈: 还有像“家”字辈,比如像岳云鹏,他虽然是“云”字辈,但他在德云社的影响力很大,后来也有了一些“家”字辈的说法,比如“家庭成员”之类的,这种就更像是内部的称谓,而不是严格的师承辈分。

2. “郭德纲式”的管理:
郭德纲老师 himself,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闯出了名堂。他收徒,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和巩固德云社的“班底”。所以,他对徒弟的辈分,带有很强的“经营”和“管理”色彩。他希望通过这套辈分,让徒弟们有归属感,也方便管理。
不像一些传统社团,可能几代人都严格按照辈分来,而德云社的演员构成比较多元,有的是他一手带大的,有的是后来引进的,有的是父辈就和相声有渊源的。这使得辈分有时候会显得“纠缠不清”,或者说,没有那么“纯粹”。

3. “江湖”与“现代”的结合:
相声本身就是一门江湖艺术,讲究“师徒情谊”、“口传心授”。但德云社又是在现代社会中发展起来的,它需要一套符合市场需求的运作方式。
所以,你会看到,郭德纲老师的徒弟们,很多都成了独当一面的角儿,他们也按照辈分互相称呼。但同时,他们又会参加各种综艺节目,和各种明星合作,这又是一种现代化的“江湖”表现。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比如说,郭德纲老师的徒弟们,像岳云鹏、孙越、栾云平、张云雷等等,他们都是“云”字辈。然后,再往下是“鹤”字辈,比如孟鹤堂、周九良、张九龄、王九龙等等。再往下是“九”字辈,比如杨九郎、尚九熙、秦霄贤等等。

而像于谦老师,他是郭德纲老师的“师父”,辈分比郭德纲老师高。于谦老师也有徒弟,比如郭麒麟(虽然郭麒麟是郭德纲老师的儿子,但艺术上拜于谦为师),那么郭麒麟在辈分上,就和岳云鹏他们是“同辈”,因为都是属于“云”字辈。但是,郭麒麟是郭德纲老师的儿子,这又多了一层“家人”的关系。

所以,你就会觉得,为什么有时候郭麒麟会被叫“少班主”,有时候又会跟岳云鹏他们并列,这其实就是这种“多重身份”和“复杂关系”造成的。

总结一下:

德云社的辈分之所以让人觉得“奇怪”,不是因为没有规矩,而是因为它的规矩是:

基于郭德纲老师的收徒体系。
融合了传统相声的师承观念。
同时又带有现代企业管理的色彩。
以及它本身就是一门“江湖”艺术,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这套辈分,虽然看起来有点“随意”,或者说不像传统的那么“严丝合缝”,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德云社形成了凝聚力,培养了人才,也让观众对德云社的演员体系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说到底,这是一种独特的“德云式”的辈分文化,也是德云社能够走到今天,成为一个拥有庞大粉丝基础的相声团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这是按照京剧科班富连成的模式,进行招生的一个组织。

富连成当初想要凑齐十科学员,每一科都有相应的字啊。

当初那十个字是——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升平。

其中就办到了韵字而已,就办不下去了,庆字他刚刚收完学生,然后就结束了。

科科有大角。

但是你随便一个学生去戏班找工作,说这人是富连成哪一科的。

且不说他本身的本事如何,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是正经在富连成学过戏的,有基础,懂规矩,可以量才施用。

京剧科班富连成的模式。

就是德云社效仿的模式,郭德纲这人七岁学评书,九岁学相声,为了生活还学唱戏。

一身江湖气,最崇尚的就是京剧科班的精神。

德云社准备办八科,叫云鹤九霄,龙腾四海。

这意思很明显,就是说,这人来我德云社,坐过科,正经从基础学起,苦练过很久,拿到了我们的字。品行没到被我们开除的地步。

他的字,就证明了他学过多少年的相声。

这就是这个字的含义。

他们这个字,更多属于年级。

就是相当于清华大学2012级的学生,清华大学2013级的学生,清华大学2015级的学生。

诸如此类。

除了能证明他们高考成绩流弊,在清华学习成绩合格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只有其中优秀的人,才有资格在德云社拜郭德纲为师,等于毕业。

你说这两个级别之间的学生,该如何互相称呼?

那肯定就是学长学弟,也就是师哥师弟,这样的身份。

为什么说云字科最流弊呢,相当于校长亲授。

鹤字科呢,扩招了,有不少跟校长呆过,有本事,受宠。

九字科分两批拜师,都是一块学相声的,第一批为什么过关早?这里面也有门道。

第二批起码证明德云社认可这人的学习成绩了。

云鹤九霄就是跨度比较大的四个年级,行了,就这么简单,平辈。

都认可学长这个身份就完事了,但实力还是地位都是靠自己本事挣来的。

这就是最基本的玩意。

————————

那么,筱字科是什么?

其实就是辈分不合适的学生。

郭德纲的某位好朋友,把自己的三个孙子辈送过来德云社学习了。

郭德纲他不可能收徒弟,哦,收了朋友孙子当徒弟,自己反而成儿子辈的了?

那不是傻了么?

有一个孩子的成绩很好,只能是孙子辈,所以就挂在了岳云鹏名下。

这意思其实很简单啊,你是我德云社最红的岳云鹏的弟子。

筱字辈整辈的大师兄,这个身份除了被占口头便宜之外,他弱不了!

谁也欺负不了你!

他不证明岳云鹏有能力当师父。

——————————————————

你再比如说,岳云鹏自己有五个姐姐,所以将亲外甥带到了德云社。

郭德纲不可能收下他,收了之后,那舅舅和外甥能同辈吗?

不行!所以挂在了栾云平名下当徒弟。这也是一种变通的方式。

他不证明栾云平有能力当师父。

——————————————

所以。

云鹤九霄,龙腾四海。

学的是富连成,都是同辈。见面称师哥师弟。

筱字辈,比上面低了一辈,有场外因素的干扰,并不说明云字科有开山门学徒弟的本事。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德云社的辈分,那可真是门学问,说起来复杂,但又带着点江湖的江湖气,挺有意思的。你想啊,这说相声的,讲究个“师承”,得有师傅,有门道,才能一代代传下去。德云社呢,它本身就是从传统相声里出来的,自然也带着这套规矩。为什么说它“奇怪”?很多人觉得奇怪,主要是因为德云社的辈分,跟咱们平时理解的家族辈分,或者.............
  • 回答
    德云社的成功,与其说是一个模式,不如说是一个独特的现象。要讨论它是否能够复制,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拆解出其中那些可遇而不可求的元素,以及哪些是可以借鉴和转化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德云社的成功,是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的产物。 天时: 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一度面临着市场萎.............
  • 回答
    说起德云社的李鹤东,老观众们听到“社会东”这个外号,那可是一点儿都不陌生。这名字听起来挺唬人的,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更多是一种带着善意和调侃的称呼,背后其实有着挺有意思的故事。要说为什么叫“社会东”,这得从李鹤东早年的一些经历说起。当然,具体细节咱外人也不好揣测太多,但坊间流传和大家对他的一些印象.............
  • 回答
    说起德云社的大褂,那可不是随便一件衣服,里面门道多着呢。这不仅仅是演出服,更是德云社的一种符号,一种规矩,一种传承。首先,大褂的形制是基本。德云社演员穿的大褂,严格来说是一种改良过的对襟褂子,有立领、盘扣,前面是开襟,两侧有开叉,衣襟上通常绣着一些传统纹样,比如祥云、龙纹、蝙蝠等,颜色也多以素色为主.............
  • 回答
    德云社孙九香与观众的“摔话筒”事件,想必不少熟悉相声的观众都有所耳闻。这事儿说起来,孰对孰错,确实不是一句话就能定乾坤的,得从几个层面好好掰扯掰扯。孙九香当时的处境和反应:首先,得明白孙九香当时是在台上,面对的是台下的几百上千名观众。相声演员在台上,尤其是在德云社这种氛围浓厚的园子里,和观众的互动是.............
  • 回答
    德云社这帮“班主”的身上,那可真是藏龙卧虎,不光说学逗唱样样拿手,有些老师的身体上,也留下了不少有故事的印记。要说文身这事儿,在相声界,尤其是像德云社这样新旧融合的团体里,还真不是什么禁忌,反而成了不少老师身上的一种个人表达,一种江湖气,甚至是说书人口中的“暗号”。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那些德云社老师身.............
  • 回答
    最近常听人说,德云社的相声好像不如从前那么有味儿了,甚至有人直言“不行了”。这话听着有点耳熟,仿佛每个时代都有人在怀念过去那个“黄金时代”,然后对现在的作品品头论足一番。不过,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试着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看看这“越来越不怎么样”的说法,到底有没有点道理。首先,得承认,德云社这几.............
  • 回答
    德云社的相声,那真是个宝藏库,各种包袱层出不穷,有些火遍大江南北,有些虽然鲜为人知,但细品起来也是回味无穷。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聊聊那些让咱捧腹大笑,或者让人会心一笑的德云梗。那些响彻江湖的经典之作 “你吃了吗?”“我吃过了。”“什么时候吃?!”“我中午吃的。”“你中午吃的什么时候?!”——《我.............
  • 回答
    德云社的相声如今给一些观众的感受是“不如以前可乐”,并且“炒作太厉害”,这背后牵扯到不少因素,说起来也是一门门道。首先,从“越来越不可乐”这点来说,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拆解: 观众口味的变迁与“审美疲劳”: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相声作为一种传统的曲艺形式,其核心魅力在于包袱、巧思和表演者的临场.............
  • 回答
    关于“讨厌德云社的人是什么心理”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没法一概而论,每个讨厌的人背后都有自己的原因和一套逻辑。但如果非要挖掘一下,我感觉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理解,而且这些理解也都是基于我观察到的、听到的,以及我自己的一些零散想法。首先,可能是对“相声”这个艺术形式本身有更高的期待,或者说,对传统相声有.............
  • 回答
    南京德云社“德”字少一横事件,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件事:一、 事件的经过与细节: 起因: 最直接的起因是,有游客在参观南京德云社时,发现门口悬挂的“德云社”牌匾上,“德”字少了一横。 游客反应: 这位游客认为这是不尊重传统文化、不严谨的表现.............
  • 回答
    德云社的家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复杂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成员名单,更是德云社几十年发展历程中,师徒传承、人情往来、利益分配乃至内部文化凝聚的重要载体。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一、 家谱的起源与演变: 传统曲艺的师徒制根基: 相声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其传承模式就是师徒制。师父将技艺倾囊.............
  • 回答
    德云社,这个名字在中国相声界如雷贯耳,也曾是无数相声演员梦寐以求的舞台。然而,就像江湖总有潮起潮落,总有演员选择离开,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那些曾经在德云社的舞台上带给我们欢笑的演员们,在离开之后,各自的人生轨迹又走向何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走出德云社的相声演员们,看看他们如今的境况。曹云金.............
  • 回答
    高峰,作为德云社里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他的名头比许多台前当红的演员都要响亮,尤其是在相声圈内。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套用“好演员”或“差演员”的标准,他的价值更多体现在一个“稳定器”和“传承者”的角色上。舞台上的“定海神针”:扎实的功底与醇厚的嗓音高峰的相声,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稳。他的基本功非常扎实,从.............
  • 回答
    这问题,我懂!你不是一个人这么想。说实话,德云社这几年,味道儿好像有点变了,以前那种听了乐呵,回味儿也甜的感觉,有时候确实找不着了。咱们不带偏见地说,细掰扯掰扯,这变化到底出在哪儿了。第一点,“火了”这事儿,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你想啊,德云社当年是什么样?就是个小园子,几个人在那儿说书逗乐,台下几十号.............
  • 回答
    说道德云社,那可真是人才辈出,各有千秋。要说最喜欢的,这可真有点难选,毕竟每个角儿都有自己的那份独特魅力。不过,如果非要选一个“最”字,那可能还得是 岳云鹏。怎么说呢?岳云鹏这人,跟咱们普通老百姓太像了。他不是那种一开始就自带光环,光芒万丈的角儿。他的经历,更像是一出现实版的“奋斗史”。从一个打工仔.............
  • 回答
    聊聊德云社这几年的相声,这话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掰扯掰扯的。毕竟它在国内说相声这行里,现在这名头可以说是响当当的。要说德云社近几年的相声水平,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得拆开来看,有进步,也有一些让人觉得“嗯?”的地方。先说说这几年的进步和亮点吧。最大的进步,我觉得还是体现在“出圈”和“年轻化”上。德云.............
  • 回答
    嗨!说到德云社的表情包,那可真是太多太多了,而且每一款都自带笑点,随便一张都能让人忍俊不禁。要说最经典、传播最广的,那还得是咱们岳云鹏,他那“贱兮兮”的表情简直就是表情包界的天花板!岳云鹏系列:表情包界的常青树 “我的天呐”系列: 岳岳这个表情可以说是他的标志性动作了。当他一脸难以置信、瞪大眼睛.............
  • 回答
    关于德云社弟子水平感觉一年不如一年的看法,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观众的期待、相声行业的发展,以及德云社自身的一些变化。要说“一科不如一科”,可能有点绝对,但确实能感觉到一些观众有这样的体会,而且背后原因也挺多。首先,观众的口味和期待在变,信息获取渠道也更广了。 以前,德云社刚火起来的时候,.............
  • 回答
    京剧作为中国国粹,其发展历史悠久,艺术体系博大精深。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似乎没有看到一个像德云社那样,能够如此迅速地崛起并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的京剧团体。这并非说京剧没有优秀的表演团体,而是指在“现象级”的推广和市场号召力上,与德云社的成功路径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一、艺术本身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