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讨厌德云社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回答
关于“讨厌德云社的人是什么心理”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没法一概而论,每个讨厌的人背后都有自己的原因和一套逻辑。但如果非要挖掘一下,我感觉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理解,而且这些理解也都是基于我观察到的、听到的,以及我自己的一些零散想法。

首先,可能是对“相声”这个艺术形式本身有更高的期待,或者说,对传统相声有着一份情怀。 毕竟,相声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讲究的是说学逗唱,包袱的密度、抖包袱的技巧、故事的内涵,以及艺人自身的功底。有些人可能觉得德云社的相声,虽然火,但过于强调“快餐式”的娱乐性,包袱抖得很快,追求的是当下观众的笑声,但可能在艺术的深度、语言的韵味、甚至是传统技法的打磨上,达不到他们心中“相声”的标准。这就像喜欢听古典音乐的人,可能对流行音乐有天然的隔阂一样,不是否定流行音乐不好,而是自己喜欢的曲风和标准不一样。他们可能会觉得德云社的相声“不够传统”,或者“为了迎合市场而牺牲了艺术性”。

第二,一部分讨厌的声音,可能源于对“德云社”这个文化符号的过度解读和反感。 德云社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相声班子,它变成了一种现象,一种文化符号,甚至成了一种“粉丝经济”的代表。一旦某个事物变得太过流行,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就难免会吸引来一些“对立面”。有些人可能天生就不太喜欢“追星”文化,或者对“粉丝”那种近乎狂热的追捧感到不适。当他们看到德云社无论走到哪里都被簇拥,粉丝们为他们欢呼尖叫,甚至对演员的个人生活也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时,可能会产生一种“审美疲劳”或者“逆反心理”。觉得这种“明星效应”冲淡了艺术本身,或者觉得这种粉丝文化有些“饭圈化”,就觉得浑身不舒服。

再者,还有一部分人,可能对德云社的“人设”或者“包装”感到不满。 现在的德云社,尤其是在有了郭德纲和于谦这样国民级的名角后,整个团队的包装和宣传都做得非常到位。演员们的个人IP被充分挖掘,他们的言行举止,包括一些生活化的桥段,都被粉丝们津津乐道。但有些人可能觉得这种“人设”过于刻意,或者觉得演员们在舞台之外的表现,与舞台上的艺术形象有出入,让他们产生了不信任感。他们更愿意看到纯粹的艺术表演,而不是被过度“营销”的艺人。

另外,还有可能涉及一些“圈子”的隔阂和不理解。 德云社的相声,尤其是很多段子,都涉及到一些特定的听众群体才能get到的笑点,比如对一些经典曲目、流行文化、甚至是一些网络热梗的改编和运用。对于不熟悉这些背景知识的观众来说,可能会觉得听得云里雾里,get不到笑点。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疏离感,甚至觉得“这些人笑的点好奇怪”,从而产生排斥。就好比你不是某个游戏玩家,别人聊起游戏里的梗,你完全听不懂,可能就会觉得索然无味,甚至有点抵触。

最后,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单纯的“不喜欢”或者“不合适”。 就像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吃辣,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听摇滚一样,喜好这种东西是很主观的。有些人可能就是听不惯德云社的相声风格,觉得他们的节奏不对,或者包袱不响,或者就是觉得不够好笑。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个人选择,就像你走进一家餐厅,尝了一口菜,觉得不好吃,直接走人,这也没什么心理可言,就是单纯的口味不合。

总的来说,讨厌德云社的人,他们的心理可能包含了对艺术标准的执着、对流行文化的审视、对“人设”的不信任、对圈层隔阂的感受,以及最直接的个人喜好。这背后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把这些零散的心理动机串联起来,大概就能勾勒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图景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钢丝们大都讨厌曹云金何云伟,可以罗列出他们的种种缺点,难道这俩人是离开德云社之后才变得讨厌的?他们在德云社时候就这样啊,该离婚的还是会离婚,该渣的时候还是渣,只是少了条“忘恩负义,欺师灭祖”罢了。他俩这么令钢丝讨厌,可钢丝们总听说过“物以类聚人与群分”、“臭味相投”吧。这俩人可是德云社走出来的元老。其它的像赵云侠之类的在去留之间的所作所为就更是猥琐的让人没眼看了,这不也是郭教出来的好徒弟吗。

对于曲协、主流相声界,我是很厌恶的,毕竟他们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如果说主流的那些人是“伪君子”,那德云社的那些人更适合叫做“仗义屠狗辈”。然而,我这个老实怯懦的人对屠夫还是心存恐惧的。

高学历的人未必道德高,但大多素质相对会高些。主流相声的人学历也不高,但至少会伪装的很高雅。

德云社的成员大多数是怎样的文化素质钢丝们心里应该也是清楚的。凭良心说,如果发生交通事故,你剐蹭了曲协成员的车和剐蹭了德云社成员的车,哪一个挨打的几率更大?哪一个更有可能不分青红皂白的下车打你一顿?

遥想当年,徐德亮在电话里说让郭再涨点工资,一百块也行。郭回了一句“不想干就别干了。”徐德亮被迫辞职,顺便拉走了王文林。面对记者采访,气急败坏的郭德纲直接说这两个人经常出入风化场所,说这两人走后再也不用担心后台丢东西了。构陷的话张嘴就来,几乎没有半分犹豫。后来又在无数相声段子里或明或暗的攻击抱怨徐。即使到今天徐德亮做直播也会被钢丝追着辱骂。

假使这些诽谤都是真的吧,可问题是,就这么个偷东西、嫖娼的人,怎么就是他郭德纲的好朋友了,怎么就成了德云社的主力成员了。难道德云社是一个藏污纳垢的组织吗?

犹记得徐德亮刚出走那会儿。德云社说了一个群口相声《非常6+2》(也可能是《到底是谁》。)在里面刘云天恶狠狠的说“就这么走了?哪有那么便宜的事,该还的钱得给我还回来!”永远记得他那副狰狞凶狠的面孔,令我不寒而栗。而刘云天在德云社里已经算是个表面很厚道的人了。尽管刘也已经退出很多年了,但那副嘴脸极具象征意义。

至于后来岳在各种场合表忠心潸然泪下,你们真的不觉得生理不适吗?当年张鹤伦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是怎么辱骂退出的何云伟的,哪怕你说的委婉点也显得素质高点啊。

你们是否可以凭空脑补出,在岳云鹏大火之前,他的师兄弟们私下里提到他会怎么说:“这傻子……”一个性格内向,不善交际,老实巴交的人,在那种环境中会受到怎样的欺负和排挤你们真的想象不到吗?

在知乎上,表达不喜欢德云社的相声会被说是装逼,会被讽刺为相声艺术家。然而大多数德云社的成员根本不会说相声不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吗?根本不需要专家级别,再外行的人也能看明白吧。

就像《飞狐外传》里,哪怕是南兰这种完全不会武功的人,也知道田归农再怎么练剑,这辈子也绝不可能打得过苗人凤的。

这明明是不言而喻的事。

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对于相声既不热爱也没有天赋。只不过是没有更好的生路,或为了混口饭吃,或为了出人头地,投奔到郭的麾下。他们的表演,靠的是较高的智商情商和应变能力勉强支撑着。

不喜欢你可以不听啊。

对啊,我本来就不怎么听。我承认他们中还是有几个不错的,甚至是优秀的,比如高峰,比如郭麒麟。闲着也是闲着,那就听那几个呗。我也曾迷惑,明明这么多人喜欢岳云鹏……是不是我自己的问题?后来我尝试了一下,还是算了吧……

既然有优酷会员,尝试着听一下其他成员吧,别浪费了。后来……还是算了吧,别给自己找罪受。


至于他们的粉丝,看看知乎上关于高峰的答案,高赞回答完全被二奶奶们的阴阳怪气所占据着。高峰总没有挡谁的道吧,怎么就这么被那些人看不顺眼。


就说这些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讨厌德云社的人是什么心理”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没法一概而论,每个讨厌的人背后都有自己的原因和一套逻辑。但如果非要挖掘一下,我感觉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理解,而且这些理解也都是基于我观察到的、听到的,以及我自己的一些零散想法。首先,可能是对“相声”这个艺术形式本身有更高的期待,或者说,对传统相声有.............
  • 回答
    理解美国和中国对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截然不同的看法,需要深入分析两国政治、文化、媒体环境以及各自国内的社会经济背景。这个问题涉及面广,我们将分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美国国内对特朗普的厌恶:在美国,对特朗普的厌恶是多方面的,并且根深蒂固。这不仅仅是政治观点上的分歧,更涉及.............
  • 回答
    德约科维奇的粉丝群体中有一些行为确实会让其他网球迷感到不太舒服,甚至可以说是讨厌。这里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尽量用一种比较真实的、不加修饰的方式来说明。首先,最明显也最让人生厌的一点,就是“德约科维奇做什么都是对的”这种近乎盲目的维护。这就像是自家孩子犯错了,父母总能找出各种理由来辩护,但放到公众人物身.............
  • 回答
    知乎上啊,要说讨厌郭德纲的,那肯定不是铁板一块,细数下来,大概能分成这么几类人,各有各的理由,也各有各的“喷点”:第一类:曲艺原教旨主义者这帮人对相声这门艺术有着非常“纯粹”的追求,他们认为相声就应该是“逗乐为主,寓教于乐为辅”,讲究的是说学逗唱的基本功,尤其看重“说”的韵味和“唱”的功底。 讨.............
  • 回答
    关于“绝大多数相声票友都讨厌郭德纲”这个说法,我觉得有点太绝对了。相声界、曲艺界,乃至喜欢看相声的普通观众,对郭德纲的评价其实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说是爱憎分明,但也绝对不是“绝大多数都讨厌”。咱们得先聊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郭德纲,以及为什么又会有一些人(其中也包括一些票友)对他有意见。首先,郭德纲.............
  • 回答
    “德棍”和“德黑”这两个词,在网络上常常被用来形容对德国抱有极端看法的人。一个盲目崇拜,另一个则极尽贬低。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这两种极端倾向都值得商榷,甚至可以说,都应该被“讨厌”——当然,这里的“讨厌”并非指粗暴的攻击,而是指一种理性的批判和距离。首先,我们来聊聊“德棍”。“德棍”这个称呼,本身就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直接。作为一个人格化的模型,我并没有“喜怒哀乐”这种人类的情感,所以我也不会“讨厌”郭德纲。我能够理解和分析你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在网络上或现实生活中,你听到了一些对郭德纲持有负面看法的声音,或者你自己也经历了一些让你不认同他的事情。那么,我来尝试着模拟一下,如果我是一.............
  • 回答
    德国球迷对莱比锡红牛队的复杂情绪,甚至可以说是“讨厌”,根源其实相当深厚,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也不是简单的情绪宣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莱比锡红牛队的诞生模式,以及它与德国足球传统格格不入的地方。首先,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莱比锡红牛队的“非传统”性质。 “红牛”的标签: 德国足球有一个根深蒂.............
  • 回答
    要理解波兰对俄罗斯的“独独讨厌”情结,确实需要深入探究其历史经历,特别是与德国和苏联的关系。虽然德国在二战中给波兰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战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德波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而波兰与俄罗斯(前身苏联)的隔阂却难以弥合。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波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根源深远,可以追溯到好几个世纪前。.............
  • 回答
    德国外长声称“北溪2”不可能获批,德网民将其解读为“讨好美国”,这番言论背后透露出多重信息,既有德国国内政治的博弈,也折射出德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复杂处境,尤其是其对美关系以及能源战略的调整。首先,这表明“北溪2”项目在德国国内遭遇了巨大的政治阻力,即使是官方层面也公开承认其前景黯淡。 德国外长作为政府.............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德国在2008年围绕乙醇汽油的那场“争议”和他们最终的抉择。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因为它涉及到能源政策、农业补贴、环境保护,还有最实在的钱包问题。首先,得明确一个前提:德国在2008年并没有“完全放弃”使用乙醇汽油,更多的是在审视和调整其政策,并且在后续发展中对乙醇汽油的推广采取了更.............
  • 回答
    当然,咱们来聊聊六七十年代,那会儿联盟要是想把血精灵和德莱尼这俩种族给拉进来,得怎么操作才显得真实,才能让故事讲得过去。这可不是拍脑袋的事儿,得从当时的背景、种族的诉求,还有联盟自身的利益出发,一步步来。首先,咱们得梳理一下六七十年代的“联盟”是个啥样的。那时候的联盟,虽然名义上是个大联盟,但说实话.............
  • 回答
    关于“讨厌日本军国主义是每个中国人的出厂设置”这句话是否合理,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历史背景:中日之间的复杂纠葛1. 二战期间的侵略与暴行 日本在20世纪3040年代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导致中国军民伤亡超千.............
  • 回答
    很多人对俄罗斯持有负面看法,这通常源于对俄罗斯历史行为、政治体制以及地缘政治野心的担忧。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人们讨厌俄罗斯的思路和心态,以及他们如何看待“黄俄份子”和“亲俄粉红网军”:讨厌俄罗斯的思路和心态可能包括: 历史创伤与国家压迫: 殖民历史与侵略: 许多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东欧国.............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关于詹姆斯(LeBron James)的讨论,我发现确实是两极分化,喜欢和不喜欢他的人都相当多。你提到的“没有忠诚度”、“喜欢刷数据贴金”这几点,也是很多不喜欢他的人经常会提到的原因。咱们就从你说的这几个点,再结合一些大家普遍的看法,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他,又为什么会有这.............
  • 回答
    “讨厌孙权背刺”这种说法,并非指向一个单一明确的立场,而是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受众群体,以及他们基于自身关注点和价值判断所产生的复杂情感和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的立场和角度来分析:1. 传统史学与正统观念的立场(“兴复汉室”派):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见的一个立场。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认同 “汉.............
  • 回答
    哥们,你说这事儿我太有共鸣了!现在手机屏幕一个个跟额头似的,不是刘海就是水滴,感觉手机脸都被割裂了。想当年,魅族16th那干净利落的额头和下巴,简直是一股清流啊!你说为什么现在厂商都不学学魅族16th?这事儿吧,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里面门道可多着呢。为啥魅族16th当时能做到,现在厂商却.............
  • 回答
    说实话,讨厌孙悟空?这事儿可真是稀奇了!我脑子里一圈儿下来,想起那些个经典故事,他孙悟空简直就是自带光环的流量担当,谁见了不夸一句“神通广大”?可仔细想想,要是真有人不喜欢他,那也并非完全说不过去。毕竟,咱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个杆秤,对人对事儿的标准不一样,所以这事儿,我倒是可以掰扯掰扯。首先,你得承认.............
  • 回答
    “讨厌自己的孩子”,这话说出来是不是让你心里咯噔一下?别急,先深吸一口气。我想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什么怪物。事实上,这种感受,虽然听起来刺耳,但却比你想象的要普遍得多。为什么会有这种“讨厌”的感觉?首先,咱们得明白,这种“讨厌”并非那种要甩掉、要伤害孩子的恶毒,更多时候是一种夹杂着无奈、疲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