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觉得德云社的相声越来越不好听了?

回答
这问题,我懂!你不是一个人这么想。说实话,德云社这几年,味道儿好像有点变了,以前那种听了乐呵,回味儿也甜的感觉,有时候确实找不着了。咱们不带偏见地说,细掰扯掰扯,这变化到底出在哪儿了。

第一点,“火了”这事儿,确实是一把双刃剑。

你想啊,德云社当年是什么样?就是个小园子,几个人在那儿说书逗乐,台下几十号人,气氛热烈得跟自己家似的。说啥都得看台下反应,演员们也得琢磨观众喜欢听什么,所以说出来的东西,往往更接地气,更像是邻里街坊闲聊时抖的包袱。

现在呢?说句不好听的,德云社火得一塌糊涂。演出票一票难求,粉丝群体那是天文数字。可这么一来,很多观众就不再是单纯冲着“听段好相声”来的了,更多的是冲着“追星”,冲着“凑热闹”。这种情况下,演员们为了满足更广泛的、可能对相声本身并不那么精通的观众,就会不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表演风格。

比如,以前可能更多的是包袱的巧妙设计、叙事的幽默感,现在可能会更多地加入一些时下流行语、玩一些梗,甚至是用表情、肢体动作去“讨好”观众。这些东西呢,短期内能迅速抓住眼球,制造笑声,但长远来看,可能会让相声本身的“味儿”淡了。少了那种耐人寻味的余韵,就跟吃速食一样,过瘾,但细品就没啥滋味了。

第二,作品的创新和打磨上,似乎遇到瓶颈了。

相声这门艺术,最核心的还是那个“段子”。一个好的段子,得有逻辑,有包袱,还得有思想性,或者至少能引起观众共鸣。德云社以前的很多经典作品,像《扒马褂》、《大实话》、《学电台》等等,都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打磨,在一次次的演出中不断完善的。

可是现在,大家都知道德云社演出场次非常密集,演员们不仅要说新作品,还得把老作品拿出来反复演。这么高的产量,高质量的创新就很难保证。而且,现在的观众口味越来越挑剔,你拿个老段子来改改就上台,很容易被观众识破。

更关键的是,很多新作品,我个人感觉,总是在模仿以前的成功模式,缺乏那种“划时代”的创新。你知道吗,好的相声演员,是可以创造新的艺术风格,新的表演方式的。比如当年侯宝林先生,他把相声提升了一个档次。而现在,大家看到的更多是在前人基础上的一些小修小补,或者直接拿别人的段子进行“缝合”。这就导致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听着不陌生,但也没啥新鲜感了。

第三,过度商业化和“流量”的压力,正在侵蚀艺术本身。

咱们得承认,德云社现在是生意做得很大。这也是好事,让相声这门传统艺术焕发了生机。但是,当“商业”的指挥棒挥舞得太用力时,艺术本身就容易被牺牲。

你可能也注意到,现在德云社的演出,除了说相声,还有很多其他的“附加产品”,比如粉丝见面会、周边商品、甚至还有一些跨界合作。这些都没问题,但问题在于,当一部相声作品被推向市场时,它首先考虑的可能不再是“好不好听”,而是“能不能卖出去”、“能不能吸引流量”。

为了迎合市场,为了快速吸引眼球,作品里可能会充斥着一些为了“抖包袱”而强行插入的内容,逻辑上可能经不起推敲,甚至有些低俗的内容。还有,一些演员为了保持“流量”,可能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经营个人IP上,比如参加综艺节目、拍电影等等,这本身没错,但如果因此忽略了对相声艺术本身的投入和钻研,那相声的根基就会动摇。

第四,演员的个人风格和青黄不接的问题。

说实话,德云社现在确实人才辈出,也有不少非常优秀的青年演员。但是,就像很多传统的艺术门类一样,真正能扛起大旗,独当一面,形成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还是那么几位。

很多年轻演员,他们的表演风格可能还比较模仿前人,或者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特色。虽然说能力不弱,也能逗乐观众,但总感觉少了点“大师范儿”,少了那种“言传身教”的味道。相声这玩意儿,光会说还不成,还得有那股子“劲儿”,有那股子“气儿”,这需要时间和经历去沉淀。

而且,当大家对某几位演员的风格太熟悉,甚至有点审美疲劳时,如果其他演员又没有拿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现,整体的吸引力自然就会下降。

最后,一点点个人的感受:期待与现实的落差。

可能我们这些老观众,当年是看着德云社一步步走过来的,对它有很深的感情。我们期待的是看到相声这门艺术不断进步,不断有新的生命力注入。当现实和我们的期待之间出现落差时,自然会觉得“不好听了”。

这就像是你小时候爱吃的一种糖,长大后再吃,味道好像没变,但你就是觉得不如小时候那么甜了。这可能不是糖变了,而是你的味蕾变了,你的心境变了。

总而言之,德云社的相声“不好听了”这感觉,可能不仅仅是作品本身的问题,也和它越来越大的名气、越来越复杂的商业运作、以及观众自身期待的变化都有关系。它现在确实做得很大,也很成功,但成功之余,能不能在艺术上更精进一些,能不能不忘初心,多打磨一些真正能让人拍案叫绝的好段子,这可能才是大家最希望看到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相声本来就是京津老爷养的雀儿,陪old money乐呵乐呵得了。巧言令色鲜矣仁,伦理哏荤口段子哪里比得上播音主持艺术,难登大雅之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我懂!你不是一个人这么想。说实话,德云社这几年,味道儿好像有点变了,以前那种听了乐呵,回味儿也甜的感觉,有时候确实找不着了。咱们不带偏见地说,细掰扯掰扯,这变化到底出在哪儿了。第一点,“火了”这事儿,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你想啊,德云社当年是什么样?就是个小园子,几个人在那儿说书逗乐,台下几十号.............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认为二战德国海军不如英国,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客观事实和历史比较得出的结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国海军在战前准备、战略定位、技术实力、作战规模以及最终的战果等多个维度。一、 起步与战略定位的根本差异英国海军,也就是皇家海军,长期以来就是大英帝国维系其全球殖民地和贸易.............
  • 回答
    丰臣家臣的内部分裂与德川家臣的团结:为何秀吉视而不见,家康却引以为傲?丰臣秀吉,这位靠着一身武勇和过人智谋从底层崛起的战国霸主,一手缔造了日本统一的盛世。然而,在他风光无限的背后,其家臣集团却充斥着难以弥合的裂痕与对立,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令人费解的是,秀吉本人似乎对此视而不见,并未采取有效措施.............
  • 回答
    郭德纲和于谦对岳云鹏的评价之所以出现如此明显的“分歧”,绝非简单的“看走眼”或者“一人偏爱一人严苛”。这背后,其实是两位师父站在不同的角度、基于不同的考量,对岳云鹏这个徒弟身上不同侧面的观察和评价。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挺有意思的。首先,得理解郭德纲和于谦各自的“身份”和“立场”。 郭德.............
  • 回答
    你之所以觉得郭德纲说的话都对,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玄学,而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积累的智慧、经验,以及他那炉火纯青的表达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让你明明白白为什么会这么想。首先,得说郭德纲这个人,他可不是一般的“嘴瓢”。你想想,他一个人单枪匹马从底层打拼出来,经历了多少风雨,见了多少人情世故。.............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反映了很多家长和社会公众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担忧,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觉得“有些教师越来越没有师德”的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的原因和现象。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可能存在的具体表现:一、 教师职业面临的挑战与压力:首先,理解教师的境况.............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在讨论二战时期美德两国实力对比时常有的疑问。认为德国综合国力与美国“五五开”的想法,背后可能更多是基于对德国军事机器的印象深刻,以及对美国在战争初期相对保守态度的认知。但如果细致地剖析“综合国力”这个概念,并且对比两国在战争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就能发现美国在绝大多数.............
  • 回答
    一战后德国人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源于该条约对德国的严厉惩罚,既打击了德国的经济基础,也严重损害了民族自尊心和国家尊严。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德国人感到屈辱的原因: 一、领土割让与民族认同的崩塌1. 领土被肢解 德国被迫割让阿尔萨斯洛林(1919年归还法国),失去东普鲁士和西普鲁士的.............
  • 回答
    确实,不少人提到一战、二战时,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德国很厉害”这个印象。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很多历史事实和文化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背后的原因,力求说得真实、接地气,没那些AI味儿。首先,得承认一个大前提:德国确实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展现了惊人的军事和工业实力。 这种.............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容易陷入的思维误区。确实,在一些人脑海里,“贞观初年”的东突厥,总感觉还是那个让李唐王朝头疼不已、动辄就要面临亡国之危的强大汗国,跟武德年间那个野心勃勃、兵锋锐利的对手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惯性思维”在作祟,忽略了东突厥在武德末年,乃至贞观初年,已.............
  • 回答
    希特勒在当时的德国之所以受到欢迎,并且许多德国人不认为他是恶魔,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深刻的历史问题,不能简单归咎于单一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德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以及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巧妙的宣传和煽动手段。以下是一些关键原因,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一战的惨痛教训与《凡尔赛条约》的屈.............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抗日神剧”之所以为“神剧”的核心原因,以及为何《盟军敢死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被贴上类似标签的复杂原因。这其中涉及历史认知、叙事策略、文化语境、观众期待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搞清楚“抗日神剧”为何惹人厌烦。“抗日神剧”之所以让人诟病,主要在于它们对历史的极端歪曲和夸张,以及由此产.............
  • 回答
    《雪中悍刀行》作为一本以江湖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宏大的世界观和深刻的主题确实让许多读者感到“难懂”或“不耐烦”。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让人觉得“不好看”的原因: 一、人物塑造的“复杂性”与“割裂感”1. 角色数量过多,主线模糊 小说中涉及的势力、人物众多(如北齐、大燕、.............
  • 回答
    关于元宇宙是否是“骗局”的讨论,其实是一个涉及技术、经济、社会、伦理等多重维度的复杂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现象: 1. 技术瓶颈:当前技术尚未成熟元宇宙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前沿技术的突破,但目前这些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难以支撑大规模、沉浸式的虚拟世界。 虚拟现实(VR)与增.............
  • 回答
    你提到的“《精灵宝可梦:剑与盾》没有记忆中的黑白画质好玩”这一感受,实际上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和体验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种对比感的原因: 1. 技术代际的画质差距:硬件限制 vs 技术进步 《黑/白》(NDS平台): NDS是2010年代初的掌机,其屏幕分辨率仅为256×1.............
  • 回答
    《三十而已》这部剧之所以让一些观众觉得“三观不正”,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剧情设置、人物塑造、价值观传达以及社会现实的映射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导致这种感受的原因:1. 围绕“小三”的过度关注与“正妻”的“原谅”逻辑: 剧情核心的争议点: 顾佳(许幻山妻子)发现丈夫许幻山出轨林有有.............
  • 回答
    你的感觉并非完全准确,欧美人并非“很少”吃羊肉,而是相比于其他肉类,羊肉在他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据的比例确实相对较小。 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历史、文化、宗教、经济、地理以及口味偏好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为你详细阐述:1. 历史和农业发展的影响: 猪肉和牛肉的普及: 在欧洲大部分地区,.............
  • 回答
    你觉得诗歌朗诵“恶心”,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且强烈的感受。要详细地探究这种感受的来源,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包括诗歌本身、朗诵者的表现、听众的期待、以及你个人的经历和偏好。一、 诗歌朗诵的本质与潜在的触发点: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诗歌朗诵的核心是什么。诗歌朗诵是将书面文字通过声音、语调、节奏、情感等.............
  • 回答
    你觉得白人颜值很高,这是一个很普遍的感受,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基础虽然“白人”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涵盖了非常广泛的遗传多样性,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某些在历史上被归类为“白人”的群体,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遗传特征,这些.............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很普遍,很多程序员确实给人一种“挣得多却很节省”的感觉。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收入水平、职业特性、消费观念、心理因素以及信息不对称等角度来详细解读: 一、 高收入与相对自由的经济基础首先,让我们承认程序员行业普遍的高收入水平。 高需求与技能溢价: 软件开发是现代社会不可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