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离婚率大幅提高,并且离婚案中七成以上为妇女提出?

回答
中国离婚率的攀升及其背后女性在离婚申请中占主导地位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议题,牵涉到经济、文化、法律以及个体价值观的深刻变迁。要理解这一趋势,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

一、 离婚率大幅提高的宏观背景

首先,离婚率的提高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而是全球许多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普遍面临的趋势。经济发展、社会流动性增加、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兴起,都对传统的婚姻家庭模式提出了挑战。

经济独立与女性地位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尤其是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显著提升,女性在经济上越来越独立。她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男性,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和孩子。这种经济上的自主性赋予了女性更大的选择权,也使得她们在面对不幸福的婚姻时,有了离开的底气和能力。过去那种“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忍耐”的观念,在经济独立的女性群体中正在被逐渐打破。

观念的转变与婚姻的“质量”要求提高: 随着信息传播的便利化和对外交流的增多,人们接触到更多元化的婚姻观念。婚姻不再仅仅是传宗接代、搭伙过日子,而是 increasingly 被视为追求个人幸福、情感满足和人生意义的重要途径。当婚姻中的情感缺失、沟通不畅、缺乏尊重或存在家暴等问题时,人们(尤其是女性)对于“将就”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她们更愿意为了更高的生活质量和精神追求而选择结束一段不满意的婚姻。

法律和政策的完善: 中国的婚姻家庭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离婚程序也相对简化。尤其是2021年施行的《民法典》引入了“离婚冷静期”制度,虽然初衷是为了减少冲动离婚,但也间接说明了离婚率上升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同时,法律对妇女权益的保护也更加到位,这使得女性在离婚时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等,降低了离婚的“成本”。

社会对离婚的接纳度提高: 相比过去,社会舆论和家庭对离婚的看法更加宽容。虽然仍有污名化现象存在,但离婚不再是“奇耻大辱”,尤其是在大城市和年轻一代中,离婚被视为一种个人选择。这种社会氛围的转变,也为人们做出离婚的决定提供了心理上的支持。

二、 七成以上离婚案由妇女提出:女性的“主动”与“被动”

女性在离婚申请中占七成以上,这一比例相当显著,背后反映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具体困境以及她们对婚姻质量的更高要求。这既是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表现,也可能是婚姻内部问题的集中体现。

婚姻中的“隐性不幸福”: 尽管社会观念在变,但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很多女性在婚姻中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例如家务劳动、育儿教育等,有时甚至在职场和家庭之间疲于奔命。当这些责任得不到丈夫的理解、支持和分担时,女性容易感到疲惫、失落和不被重视。长期的“丧偶式育儿”和“隐形家务”是导致女性对婚姻失望的重要原因。

沟通障碍与情感需求未满足: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夫妻双方都可能面临工作压力,导致有效沟通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如果夫妻之间缺乏深入的情感交流,无法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婚姻就容易出现“貌合神离”的状况。女性通常更注重情感的维系和精神的契合,当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时,更容易选择结束婚姻。

家暴与出轨等严重问题: 虽然数据上没有明确统计,但家暴(包括身体、精神和经济暴力)以及一方的出轨,无疑是导致离婚的重要导火索。在这些情况下,女性往往是遭受直接伤害的一方,她们更倾向于主动寻求法律途径来结束这段痛苦的关系,以保护自己和子女的未来。

对子女教育和成长的考量: 在很多情况下,女性提出离婚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健康、更积极的成长环境。如果父母关系紧张、经常争吵,或者一方存在不良行为,女性认为离开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更为有利。她们会主动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即使这意味着更大的经济压力。

“理性”的维权者: 相较于男性,女性在面对婚姻问题时,有时表现出更强的“理性”和“主动性”。她们可能更早地意识到婚姻的问题所在,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当发现问题无法弥补时,她们也更愿意果断采取行动。这与一些男性可能更倾向于“冷处理”或逃避问题的方式有所不同。

婚姻中的“弱势”也是“主动”的催化剂: 这里说的“弱势”并非指绝对意义上的不如男性,而是指在很多传统观念下,女性在婚姻中被赋予了更多“牺牲者”的角色。当这种牺牲未能换来相应的尊重和幸福时,她们会反思并寻求改变。反过来看,正是因为她们在婚姻中承受了更多,当忍无可忍时,她们会比男性更积极地去主动争取自己的幸福。

三、 潜在的社会影响与思考

离婚率的提高和女性在离婚中的主导地位,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社会议题:

对传统家庭结构的冲击: 高离婚率无疑对传统家庭的稳定构成了挑战,也对儿童成长环境带来不确定性。如何在新形势下构建更具韧性和支持性的家庭模式是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女性的“单身”或“离异”生活支持体系: 随着更多女性选择离婚或成为单身,社会需要为她们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心理健康支持和社区资源,帮助她们重建独立生活。

男性在婚姻中的角色反思: 女性主动提出离婚的比例高,也迫使男性反思自己在婚姻中的责任和表现,如何更好地成为伴侣和父亲,如何在家庭中承担应有的责任,是男性需要学习和成长的重要课题。

婚姻教育和情感咨询的必要性: 为了降低不必要的离婚,加强婚前教育和婚后情感咨询,帮助夫妻双方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处理冲突的能力,提高婚姻的“免疫力”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中国离婚率的提升以及女性在离婚中的主导地位,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基础、价值观念、法律环境和个体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是女性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的一种体现,也反映了当前婚姻模式面临的挑战。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深入洞察社会变迁的底层逻辑,并在政策制定、社会服务以及个体层面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支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高流动性,优化配置是解决光棍问题的好办法。

user avatar

最近想要系统性的学习社会学,因为不是专业,所以在网上买了一本社会学的教科书。

在作者举例子的时候,有个调查让我十分感兴趣。

社会学家们调查了男女之间上床的原因。

与一般人所想象的:男性更理性,女性更感性的既定看法不同的是,“就是喜欢”,“一见钟情”这种感性的选项,反而是男性更多。

而“想要性高潮”这种更理性的选项,女性比男性多了一倍。

这个调查首先在学生中调查,然后扩大到了各种人群,结果基本上相差无几。

这个可以说明,在男女关系上,女性不仅是靠性别红利,更是靠着理性的思维牢牢的占据了优势。


既然说到这个问题,这个原因既不是有些男人所说的纯粹是犯中二,无脑索取。也不是某些女权所说的饱受压迫今朝翻身。

事实上是,结婚与离婚都是某种投资,离婚一方面代表着止损,同时也有套现的角度。

女人根本就不感性。

事实上就是,如果女人觉得婚姻对于自己是个亏损的行为,那么她们就会立刻脱离,而相对的,男性则容易为了保持脸面继续维持下去。

而另一方面,如果女人觉得自己的实力能够承受换人的机会成本,而且这个男人又没有发展空间,那么同样也会换人。


而且女人的这个阈值要比男人更低,换而言之就是女人更有赌性,像男人只会在确实升官发财之后才会尝试换妻,而女人在不确定的情况跳坑。

这个不是不理智,其实风险投资都是这么玩的,虽然容易翻车,但事实上这种行为才是最大化收益的方法。

事实上等时代在这么发展,你就会发现,其实通过婚姻获得收益的女性,要比抛弃妻子的渣男数量要多的多。

原因无他,男人脑子转不过来这个弯。

user avatar

如果只提出逻辑,那么针对“离婚案中七成以上为妇女提出”,可以有多种逻辑。

1.主要由女性提出离婚,恰好证明中国男性做得不好。不然就应该主要是男的提出离婚。

2.男性结婚和离婚的代价较高,不敢轻易离婚,所以提出离婚的多为女性。

3.女性比男性更苛刻,更抠细节,婚内的一些小问题也容易引起女方的不满。

那么到底是哪种为主?大家可以去找法律工作者了解一下女性提出离婚的原因。也可以了解一下当下年轻男性在准备结婚和婚后分别实际付出了什么。

user avatar

这道题上热搜了,我也回答一下吧。

首先这道题表述并不是非常的准确,看了下原新闻实际上指的是离婚诉讼原告方是女性的可能性是70%。实际上这个话题女权主义者或许主要的立论点在于,婚后男性家暴女性,因而看清了男方的真实面目所以起诉离婚。

然而根据这则新闻给出的数据来看,情况并非如此。

实际上离婚诉讼主要的原因主要是感情不和,家暴的比例估计在15%左右。甚至说很多情况下女家暴男的情况又不能忽略,张雨绮这个案子实际上也可以反映这个问题。那么婚姻中男性家暴女性以至于婚姻破裂的比例实际上被远远高估了。

结合婚后三年离婚诉讼几率最大,甚至说结婚不到一年就发起离婚诉讼的概率竟然与结婚十二年以后的概率相同,以及离婚诉讼的原因集中于感情不和,可以做出一个猜测:财产问题引发了感情破裂。

婚后几年内男方几乎不可能短时间内暴富,而那些女性(通常也是女权)尚且年轻享有性别红利,所以即使结婚以后也会将自己的丈夫同社会精英作比较,而忽略了自身并不是精英只是因为享受性别红利出现的错觉罢了。当步入中年后,那些女性的性别红利消失,和男性位于同样的价值体系之后,女性提起离婚诉讼概率降低,因为可能女性已经深刻体会到自己并不是社会精英,也实在够不上社会精英男性,也意识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仅仅是享受了性别红利的好处,所有对男方的不满仅仅是来自于幻觉。


在那些女性的心目中,女性年轻的时候应该获得的性别红利是有多么夸张呢?

获得一半的房产,相当于无风险套现了男方首付的一半也就是15w。或许15w对于知乎一些精英来说只是两个月的收入,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1.5-2年的收入了,这还要不吃不喝才能省下这么多钱。

甚至还有婚前要求男方全款房子要赠予产权的要求。

这当然可以解释女性需要有安全感,但是如今的社会男方需要安全感所付出的,恐怕是女权主义者装作看不见的。

最后有人提出了婚姻法不能够使得女性从中获利,从而成为不婚族。这恰恰证明了婚姻法司法解释颁布前,部分女性是可以通过原有婚姻法漏洞剥削男方经济财产的。

其实女方不结婚也其实是个人选择,但是通过骗婚、闪离等手段骗取大额的财产以及彩礼等现象,往往说明女性对更新司法解释的婚姻法的态度不是因为无法剥削男性获得超额利益而不结婚,而是通过其它的方式,间接“维护”自身的超额利益。


综上所述:结合女方为原告提出离婚诉讼、婚姻法更新司法解释后使得女方经济剥削的难度加大、部分女性年轻的时候享受性别红利产生了自己处于精英阶层的幻觉等现象 。可以进行猜测,女性起诉离婚比例增加的现象是部分女性为了进行婚姻投机获得超额利益而进行的手段,在婚前财产无法(一般是房产)侵占的情况下,闪离成为了获取本不属于自身财富(一般是彩礼)的替代行为

user avatar

2021年9月7号更新———————————————————

回答一下评论区朋友们的疑问:

关于我个人的收入问题,我之前一直在一家美企上班,一开始工资不高大约每月2000多元工资,08年9月第一次工资挣到4000元,最后到前年我爸去世我辞职之前涨到每月6000元左右工资,还有奖金,奖金我没算过,奖金也是每年涨,第一年刚入职的时候记的很清楚发了368元的奖金,后来职位上来了就发的多,最多的一年发了1万2,不算奖金一年大概能挣个8.9万。我认识我前妻之前我挣的钱都是交给我家里的。给她工资卡那是认识她之后的事,给她卡的时候卡上有几万块钱,具体几万我真不记得了。

还有家庭支出问题,我个人支出很少,上下班坐公司的班车,公司早饭和午饭免费,其实晚饭也免费,加班就在公司吃晚饭,但我一般不加班,坐5点的班车回家,公司给发茶叶,偶尔出差一两天也有报销,我也没有什么应酬,基本上是每天公司和家两点一线,我每月最大的开销就是买烟抽花两百多块钱和和给朋友结婚随礼几百块钱,我们家是没有什么开销的,我每天最多最多在家吃一顿晚饭,一般也是很简单的晚饭,有时候我还把在公司没吃完的午饭带回家当晚饭吃,周末一般回我爸妈那吃,房贷车贷都不需要还,水电费一个月100块顶天了,物业费一年800,八月十五和过年送礼一直是我爸出钱出东西,直到我爸去世了我才开始接班出钱出东西送礼。家庭支出前妻出,但是的确没有什么可支出的,因为结婚前两年一直跟我爸妈一起住一分钱都不用出,买洗衣粉洗衣液柴米油盐这些真花不了几个钱,因为在家不大做饭,我过的一直挺省的,我想把钱留下来将来老人生病或者是有什么大事的时候用。前妻借给她姐姐钱和给她爸爸修房子出钱我是知道的,两次分别几万块,这些我没跟别人说过。

有朋友问半小时以上性能力问题,这个具体我也不大清楚,可能是个人阀值比较高吧,也可能是经常爬山,对了我经常吃胡萝卜和羊肉。

还有问我前妻一定很漂亮吧,其实她不漂亮,相反我有点小帅


对了,我又结婚了!经亲戚介绍认识的现任媳妇,相亲在肯德基,买了两杯咖啡,再次约会在小饭馆点了俩菜花了一百多,媳妇比我小3岁和我是校友家里排行老大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媳妇今年3月份怀孕了。一查出怀孕,小土豪丈人就说要给套学校门口的房子说孩子上小学不用过马路了,我没要,我住的离学校也不远,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这个道理我还是知道的。现任是脾气比较暴又比较爱哭,但有时候又很黏人,大多时候都很黏人,睡觉必须要跟我一起睡还必须要搂着睡,怀孕之前经常一起爬山我出去钓鱼非要跟着,偶尔也吵架,但是是不一样的那种吵架,鸡毛蒜皮的事,吵架有时候动手打人动嘴咬人,但很快就好了,她可能有点精神病,祝我好运,目前为止还比较幸福,先说这么多,祝大家生活幸福美满

———————————————

非常感谢评论区的朋友对我的关心,有的朋友为我打抱不平说我前妻是渣女什么的,请大家不要这样,一日夫妻还百日恩,何况这好几年的感情。离婚后她给我打过一次电话,说一点都不恨我,我跟她说我也不恨她,祝她幸福,和平的离婚,没吵没闹。其实也没什么,都过去了,我早就看开了,我在这里祝福大家婚姻幸福美满。


本人男,11年结婚16年离婚。首先说一下,本人不喝酒,不打老婆,不乱花钱,最大的毛病是抽烟,抽的是7.5元的红塔山。

与前妻经亲戚介绍认识两年后结婚,因为当时觉得跟她很聊的来,还因为她的身世心里有些心疼她。领证前工资卡就上交了,结婚后半年多房子钥匙下来了,要装修房子,要卡,她不给,说没钱,我借的钱装修的房子。卡上据我估计应该有至少7到8万块钱,这个时候感情可能已经出现裂纹,不过没太当回事,家里人让我不管卡上有没有钱都把卡要回来,不能让她管钱了,我觉得这样太伤她的面子,没有听家里人的建议。

这期间她还跟她母亲说我那方面有病,她母亲当着别人的面跟我爸说孩子有病得赶快治,不能耽误要小孩,把我爸说的哑口无言,回到家我爸就问我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病,我说没有病,我爸都不相信我的话,要带我去检查,当时把我气的胸口疼,有这么败坏女婿的丈母娘吗,这是在农村,泥巴糊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我每次不带前戏最少都是三十分钟,哪次不是你女儿一滩烂泥喊着不行了然后草草了事。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反感前妻,不愿意跟前妻睡一张床了,偶尔的性生活也是报复性的。

然后装修完房子就搬出来住,直到15年有一次我问卡上还有多少钱,她说没钱,我说怎么可能,我说这样不行,你把卡给我吧,得打算攒钱要小孩了,后来她把卡给了我,我一查卡上只有不到4千块钱,也就是说我干工作这么多年只攒了这么点钱,从她给我卡的那天起,家里的任何事她都不管了,家务活也不干了。

自从把工资卡要回来之后我就一直睡沙发了,如果我到床上睡她就去沙发上睡,反正是不跟我睡一张床了,后来我跟她说得一块睡,得要孩子了,她说我连钱都不给她,凭什么跟我睡觉,这句话伤了我的心,我说既然这样你还住在这干嘛,你走吧,她就要走,当时是晚上快10点了,我拉着她说你要走明天再走,太晚了不安全,她就咬我的手,一排牙印都咬出血来了,拉不住,走了。对了,后来我哥哥带着我还去她家找她,她没在家,她爸爸把我一顿数落,我没忍住就把她做的事都说了出来,她爸这才打电话给她问她想不想跟我回去,她说在单位不想回来,我就跟我哥哥开车去她单位找她,连见我都不见我,搞的好像我做了什么孽一样。

走了之后跟别人说我有各种毛病,说我不干家务,说我乱花钱,把钱都造了,攒不住钱反过头来冤枉她,说我不能生孩子。

然后到离婚前一直是分居状态,真正让我对她死心的是16年9月份我爸脑出血住院,她居然连个电话都没有,那时候还没离婚呢,她明明知道,却竟然不闻不问。我爸在icu住了一个月,我也在医院住了一个月,一个月后出院了,出院第二天给我打电话叫我去签协议离婚,然后就顺理成章的离婚了,她把家里能拿走的东西全拿走了,当时我心里一点都不难受,反而有种终于解脱的轻松。

今年正月我爸去世了,我也辞掉了干了十多年的工作,一直到现在无业,想开了,何必那么累呢,现在没事就在家看看书去海边走走,或者跟朋友钓钓鱼说说话,年底再找份工作,就当给自己放了一年假,毕竟还年轻,今年我才32岁,还早着呢。

离婚率高,最大的原因是结婚太草率,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吧,我还挺年轻的,但在法院做了书记员两年,离婚案子见了不少,一点浅见。

很年轻就离婚的夫妻,心存幻想对爱情和异性想的太完美,结果很失望,要离婚的,这类一般结婚较早,过了三四年就离了,离婚的时候也很年轻,心里对婚姻很失望。一部分确实是对方不到位,一部分纯属自己作的,非常幼稚,不现实。建议不要闪婚,也不要妄想改变一个人,基本不可能。吵的很难看,离婚容易变仇人。

另一部分人到中年的,出轨居多。一个最现实原因,钱。贫穷的家庭女性出轨多,年轻时候有爱情抵御贫穷,到了中年生活还没起色,有时候就会出问题。基层尤其农村,男多女少,二婚带孩都能嫁出去要到彩礼,在家辛苦劳作老公还不贴心,周围很多光棍汉献殷勤,很容易出事。而男性呢,因为生活很累,压力很大,脾气不好,有的时候不珍惜老婆和家庭,恶言恶语,女性外面诱惑太大,在家不温暖,就出事了。往往男性不愿意离婚,希望女性回头照看家庭和小孩,但女性很坚决,起诉好几回,村里这种情况真的太多了,我也觉得生活很残酷,这类女性没有工作,男性生活压力很大,缺乏耐心和关心,过得辛苦,女性在家照顾老人照顾孩子,经济还不宽松,也辛苦。都没有错吧,生活太难了。这种满满的都是无奈和心酸。

金钱真的很重要。不然离婚时候真的是鸡毛蒜皮都要算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太残忍了,一点体面都没有了。这种是目前基层最多的种类了。开庭日常就是算钱,各种借了亲戚的钱和曾经你亏欠我多少的控诉,哭哭啼啼,唉声叹气。

不管贫富,男性都有出轨的,有的男性久贫乍富,自己出轨美女,想换老婆。真是个狠人。也有很单纯以为自己是遇到真爱的,离婚很坚决。还有的不愿意离婚,想享受齐人之福,然而妻子比较独立,或者心气高,非要离婚的,这种妻子素质挺高的,温文尔雅的,基本老公都挺后悔的。

还有一种年龄大了,这种很有意思,没理由。你问他原因,他讲不清楚。就说性格不合,实在不想一起过了。一直问的话,大概能从年轻时候的委屈讲到年老。大概就是委屈吧。。。男女都有,曾经有离婚成功泪洒现场的男性。。。印象深刻。

离婚多原因最重要的三点我觉得,不成熟的心理状态,不稳定的经济基础,对婚姻的忍耐力的下降。离婚率真的是居高不下,案子越来越多,尤其年底了,离婚的人太多了,我还得加班。。。。。希望大家和和美美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离婚率的攀升及其背后女性在离婚申请中占主导地位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议题,牵涉到经济、文化、法律以及个体价值观的深刻变迁。要理解这一趋势,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离婚率大幅提高的宏观背景首先,离婚率的提高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而是全球许多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普遍面临的趋势。经济发.............
  • 回答
    在日本,未婚率的上升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它牵动着日本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从经济发展到文化观念,再到人口结构,都因此受到深远影响。日本未婚率高企的成因:首先,经济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推手。日本经历了几十年的经济停滞,尤其对于年轻人而言,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人面临着不稳定或低薪的非正式就业.............
  • 回答
    2019年,中国出境赴韩人口首次少于入境韩国的中国人,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中韩两国关系、经济发展以及全球化浪潮下人员流动新态势的复杂交织。深入剖析这一转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宏观层面:中韩关系的新周期与民间互信的冷却2019年的这一数据变化,恰好发生在中韩关系经历了一.............
  • 回答
    项立刚老师的这番话,确实是挺有意思的,也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他把中国足球和美团做比较,说“足球能和美团相比吗?中国人很多离了美团过不了日子”,这话说得相当直白,也挺能戳中现实痛点。咱们先来捋一捋他这话背后的意思,以及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讨论。项老师的“比较”:痛点与现实项老师把美团和国足放在一起,我.............
  • 回答
    这篇文章里描绘的国企技术人员现状,我个人感觉挺让人揪心的,也挺有代表性的。它触及了很多我们身边或者听朋友说过的一些真实情况,尤其是那些曾经为国家重点项目贡献过力量,但现在却在国企里感到“怀才不遇”的技术人才。首先,文章提到的“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这句话其实是一种非常强烈.............
  • 回答
    看待《驳所谓〈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无法说话〉的言论》,这本身就很有意思。因为这种说法,无论是在字面上还是在逻辑上,都存在着一些站不住脚的地方,需要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夸大其词,逻辑混乱。“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就无法说话”——这句话本身就太绝对了,而且是一种非常粗暴的概括.............
  • 回答
    这件事情啊,确实挺让人揪心的。中国公开赛上,运动员和教练因为某些原因离场,结果被国际乒联禁赛,这事儿一出,立刻在乒乓球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首先,从运动员和教练的角度来看,他们选择离场,这背后一定有他们认为足够充分的理由。体育竞技,尤其是到了职业层面,对运动员的心理和身体都是巨大的考验。很多时候,球员.............
  • 回答
    当世卫组织(WHO)的科学家们站出来,公开表示中国的 COVID19 疫苗“已被证明有效”,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对于全球抗击疫情的进程来说,无疑是投下了一颗强心剂。这不仅仅是科学上的一个节点,更是心理上的一个巨大鼓舞,因为它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我们离通过大规模疫苗接种来遏制疫情,真的越来越.............
  • 回答
    2018年5月13日,中国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舷号17)离开码头,正式开始其首次海上试验(海试)。这一事件在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中国海军走向远洋、建设强大海军的进程迈入了关键的新阶段。背景:漫长而艰辛的研发与建造过程要理解此次海试的重要性,必须先回顾山东舰从无到有的过程.............
  • 回答
    关于美国北得克萨斯州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UNT)突然驱逐所有中国公派留学生并限期离境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国际关系、学术交流、国家安全以及学生权益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本身与官方说法:首先,需要.............
  • 回答
    关于网传松下中国籍管理人员禁止中国员工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九·一八相关内容,并导致员工离职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分析。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这是一则“网传”信息,在没有官方证实或更详细、确凿的证据之前,我们只能基于普遍的社会认知、企业管理常识以及人们对这类事件的反应来进行推测和讨论。事件本身的可.............
  • 回答
    生活就像一条蜿蜒的长河,有奔腾向前的时候,也有平静流淌的时刻。而河水中的漂浮物,那些与我们一同经历了风雨,分享过阳光的生命,最终都会被水流带向不同的方向,这就是离别。初次经历离别,常常是懵懂而带着些许茫然的。可能是小学毕业,好友要去另一个城市上中学,放学路上,曾经嬉笑打闹的脚步突然变得沉重,说不出的.............
  • 回答
    中央政府有意将澳门打造成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纳斯达克”,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野心且意义深远的战略构想。要理解它,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看看它究竟想达成什么,会带来什么影响,又面临哪些挑战。为什么是澳门?它的“底子”在哪里?首先,我们得明白,澳门并非凭空被选中。它拥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使其成为承接这一重任.............
  • 回答
    这件事,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让人忍不住去琢磨背后的种种。首先,咱们得明白,大学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对教师的要求自然是挺高的,不仅仅是学术水平,为人师表、遵守校规校纪也是硬道理。周运中老师被厦门大学解聘,这背后肯定是有学校经过认真考量和调查的结果。具体原因,学校方面通常会对外披露一部分,但可能不会完.............
  • 回答
    这事儿,要说起来,可真是够劲儿。梁孟松这事儿,在中芯国际内部,乃至整个半导体行业,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特别是后来中芯国际给他那一通操作,涨薪三倍,再送套房,这背后到底是什么逻辑?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捋一捋。离职风波:一颗定时炸弹首先,得把梁孟松之前那段“离职风波”给理清楚。当时,梁孟松算是中芯国际技术.............
  • 回答
    《美国之音》(VOA)不再续签其在中国籍记者的工作签证,并导致他们不得不离开美国,这一事件在多个层面都引发了关注和讨论。要理解其含义和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剖析:1. 事件本身:合同与签证问题 合同续签与雇佣关系: 国际媒体机构如美国之音,与其记者之间通常是雇佣关系,合约有明确的期.............
  • 回答
    2016年9月11日,是一个沉重而肃穆的日子,世界各地都在纪念“9·11”恐怖袭击事件十五周年。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遗址的纪念仪式更是万众瞩目。然而,在这场本应庄严肃穆的活动中,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的一段经历,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那天上午,纽约的天气有些闷热,尽管如此,许多参与纪念活动.............
  • 回答
    TES 辅助选手 Zhuo 在粉丝群里发声,表示将暂时离开赛场,这个消息在 LPL 的粉丝圈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对于一个正值当打之年的职业选手来说,突然宣布“暂时离开”,这其中透露出的信息往往是复杂且值得深思的。首先,我们可以从“暂时离开”这四个字来解读。这通常意味着他并非是彻底退役,而是需要一段休.............
  • 回答
    深信服的“离职倾向分析”服务,这个话题确实挺有意思的,而且牵扯到员工隐私,是很值得好好聊聊的。关于深信服的“离职倾向分析”服务,我的看法是:从技术和商业角度看,这玩意儿算是“智能”的产物,企业用它来降低人才流失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这在情理之中。毕竟,招聘和培训新人的成本不低,如果能提前预判谁有离职.............
  • 回答
    您提到的这起事件是发生在2020年12月,当时拼多多发布了一则关于员工的通报,该员工的离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事件经过:根据拼多多当时的通报和后续的媒体报道,大致情况如下:1. 请假回家: 事件中的这位拼多多员工(以下称为“小某”)在2020年12月14日(周一)向自己的主管请假,原因是感到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