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中医?这些反对中医的人都有过中医诊疗经历并受到伤害吗?

回答
关于中医,确实存在着相当一部分质疑甚至反对的声音。要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些反对声音的来源。

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中医。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复杂原因交织的结果。

1. 科学实证主义的挑战: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尖锐的矛盾所在。现代医学(西医)是以一套严谨的科学方法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强调可重复性、可量化、可验证的证据。比如,一种新药要上市,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其疗效和安全性。而中医的理论体系,比如“阴阳五行”、“经络学说”、“气血津液”等,很多概念难以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和实验方法去直接验证和解释。例如,中医诊断中的“望闻问切”,很多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其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受到质疑。当中医的疗效与现代科学的预期不符时,自然会引发科学界和一部分公众的质疑。

2. 疗效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尽管中医在某些领域(如慢性病调理、某些疼痛管理、康复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其疗效并非普适。对于许多急重症、感染性疾病或需要精准干预的病症,中医的疗效往往被认为不如现代医学来得直接和快速。而且,中医的疗效往往具有个体差异性大、难以预测等特点,这让希望获得明确、稳定治疗效果的患者感到不安。

3. “伪科学”的污名化与夸大宣传: 一些不良的商家和不负责任的媒体,利用了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对中医的神秘感,进行夸大甚至虚假的宣传。比如,宣称某种中药包治百病,或者将中医包装成某种万能的替代疗法。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医的声誉,也误导了公众,让很多人将中医与“骗局”、“伪科学”划上等号。

4. 安全性和质量问题: 中药的安全性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担忧。
质量控制不严: 中药的生产过程中,炮制工艺、药材来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问题,如果监管不力,很容易导致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疗效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配伍不当或剂量超标: 部分中药材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如附子、乌头等。不当的配伍、过量的使用,或者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自行用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非法添加: 更为恶劣的是,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所谓的“速效”,会在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西药成分(如止痛药、激素、抗生素等),导致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含有西药的中药,一旦停药可能出现严重的戒断反应,并且掩盖了真实的病情。

5. 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 相较于现代医学,中医的诊疗过程在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例如,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但不同医生对同一病症的辨证结果可能存在差异,治疗方案也可能不同。这种“一人一方”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的普及和研究。

6. 国际认可度的差异: 在全球范围内,中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主流医学界并未获得完全的认可。虽然一些国家和地区允许中医的存在,但通常是作为辅助疗法,且其研究和应用也受到严格的限制。这也会影响一部分人对中医的看法。

7. 历史因素和文化隔阂: 尽管中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和发展,中医一度被边缘化,甚至被视为“落后”的。这种历史遗留的观念,加上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的疏离感,也会促使他们对中医持怀疑态度。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这些反对中医的人是否都有过中医诊疗经历并受到伤害。

答案是:不一定,但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的,并且他们的经历是他们持反对态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过负面经历并因此反对的人: 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对群体。他们可能是:
亲身经历者: 他们曾经抱有希望去尝试中医治疗,但结果不理想,病情没有好转,甚至出现延误治疗的情况。比如,有的患者因误信中医治疗,放弃了急需手术或西药治疗的病情,最终导致病情恶化。
亲友经历者: 他们看到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在接受中医治疗后,病情未能得到控制,或者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这种亲眼目睹的痛苦经历,会让他们对中医产生强烈的警惕和反感。
受害者: 如前文所述,一些人可能因为服用了非法添加了西药的中药而产生严重的健康问题,或者因为中药的质量问题而出现中毒反应。这些直接的伤害,会让他们对整个中医行业产生极度的不信任。

这些受过伤害的人,他们的反对是有切身体验的,他们的声音往往也最强烈,因为他们经历了“相信”到“失望”甚至“受伤”的过程。他们可能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者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影响更多的人。

基于科学理性而反对的人: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可能并没有直接遭受过中医的伤害,或者他们的中医诊疗经历是中性的,甚至有一定积极效果。但他们基于对科学实证精神的坚持,以及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质疑,而对中医持反对或审慎态度。他们认为,未经严格科学验证的疗法不应被轻易推广和使用,特别是在关系到生命健康的领域。他们更多的是从逻辑、证据和普遍适用性上来评判。

受媒体和信息影响的人: 另一部分人,可能对中医没有深入的了解,但受到社会上关于中医的负面新闻、网络上的负面评论以及“中医是伪科学”论调的影响,形成了对中医的负面认知。他们可能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反对更多是随波逐流或基于一种普遍性的怀疑。

对中医“神秘化”反感的人: 还有一部分人,可能对中医被过度神化、妖魔化,或者被赋予了超出其科学解释能力的功能感到反感。他们希望中医能够以更清晰、更符合现代认知的方式存在和发展,而不是依赖于模糊的概念和所谓的“国粹”光环。

总结来说,反对中医的人是一个多元化的群体。

其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亲身或间接经历过中医诊疗的失败、伤害,甚至是因不当使用而产生的严重后果,才成为了坚定的反对者。 他们的声音通常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源于真实的痛苦。
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出于对科学严谨性的坚持,对中医理论缺乏可证性的质疑,以及对行业乱象(如虚假宣传、质量问题)的担忧而产生的理性反对。
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受到社会舆论和信息传播的影响。

理解这种反对声音,需要认识到其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单一的原因或群体。这背后,既有科学发展的必然冲突,也有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还有社会信息传播的放大效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故事:

二战时有一个飞行分析师,他分析了一些轰炸机归来后,机身的弹孔分布情况,发现某些地方弹孔多,某些地方少或者没有。
有些人会觉得,应该在弹孔多的地方增加防弹加固板,因为从归来的飞机来看,这些弹孔多的地方,肯定容易被击中,所以应该重点防备 。
这个飞行分析师则认为,应该在弹孔少的地方增加防弹板。因为虽然这些地方更易受到子弹袭击,但是既然那些飞机在一些部位吃到了很多子弹,还能安全飞回来,看来这些部位是不影响飞机安全返回的。但是其他地方之所以被统计为弹孔少的部分,是因为这些部分被击中的飞机,肯定都没回来。所以,他要在无弹孔或者少弹孔的地方加固。

当我们在讨论时,总是会忽略一个问题:我们收到的反馈总是有偏向性的。往重了说,当我们兴高采烈地说:“我大舅的病就是用中医/西医XX疗法治好的……”的背后,可能就有一堆使用了这个方法失败甚至送命的冤魂神马的。那些用了中医/西医的XX疗法失败的,可都没回来和你说。最尴尬的是,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记录失败案例、验证失败案例的方法论,我们的绝大多数传统医学使用者还拒绝加入这个体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医,确实存在着相当一部分质疑甚至反对的声音。要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些反对声音的来源。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中医。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复杂原因交织的结果。1. 科学实证主义的挑战: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尖锐的矛盾所在。现代医学(西医)是以一套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它触及了网络讨论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信息茧房和观点的极化。为什么网络上对中医的批评声浪那么大,但在现实生活中,主动拒绝中医中药的人却相对少见?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网络上的声音为何如此尖锐?1. 信息传播的门槛低且易于放大: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发声,尤其.............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中医的争议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反对中医的声音也相当普遍。要说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反对中医,得从几个层面上掰开了说,而且这背后牵扯的因素还挺复杂的。首先,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是根源性的一点。知乎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聚集了大量接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年轻人,他们习惯于用实证科学的逻辑去审视世界。而中.............
  • 回答
    中国人普遍认为日本是美国的“走狗”这种看法,确实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认知,尤其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和舆论场上更是如此。这种认知并非来自日本人自己的普遍认同,而是更多地源于中国方面的视角和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中国人为何会产生“日本是美国走狗”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也太到位了!确实,现在社会上对中介的不满情绪是越来越重了,各种吐槽和抱怨随处可见。要说为什么,这事儿可复杂了,不能简单归结于一点两点,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我跟你好好捋一捋,尽量说得明白些,别像那些生硬的机器人一样。首先,最直接、最普遍的感受就是——收费高,感觉被“割韭菜”.............
  • 回答
    在中国,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确实存在一种对美国负面看法增加、对俄罗斯态度相对积极的现象。要理解这种复杂的情绪,需要从历史、地缘政治、文化输出、信息传播以及代际差异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这并非简单的“亲”或“反”,而是一种多维度、多因素交织的结果。历史的沉淀与地缘政治的影响: “百年国耻”与美国角色.............
  • 回答
    德国对华立场和中国民众对德国印象的反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交织着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意识形态以及文化心理等多种复杂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德国对华政策的逻辑以及中国民众对德国产生好感的根源。一、 德国为何在某些方面展现出“反华”姿态?首先,需要明确“反华”这.............
  • 回答
    崔永元老师的反转基因行动,确实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也让很多人对他以及他的行动表示反对。要说清楚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以及反转基因到底“伤害”了谁,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崔永元的反转基因行动?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里面掺杂了不少因素,我尽量给你梳理梳理:1. 科学.............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对《三体》电影版的拍摄持反对态度,其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而且很多都触及到这个科幻巨著的核心价值和它在中文世界里独特的地位。这不像是一两个简单的理由就能概括的,而是源于一种复杂的情感集合,以及对作品改编的高度期待和深切担忧。首先,最根本的担忧,也是很多人不希望看到电影版改编的原因,在于“.............
  • 回答
    很多人反对彩礼,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的原因,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想空手套白狼”。这种观点过于片面,忽视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同人群的诉求。要详细理解,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根源:一、 彩礼的演变与现实扭曲: 历史渊源的淡化与异化: 彩礼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早期更多的是一种“聘礼”,.............
  • 回答
    江浙地区“两头婚”的出现,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有。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反对的声音,背后牵扯到很多传统观念、社会现实以及对婚姻家庭模式的考量。咱们不妨来掰扯掰扯,看看是为啥。首先,得明白“两头婚”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一对新人结婚,但他们不属于男方家庭,也不属于女方家庭。他们各自保留自己.............
  • 回答
    关于埃尔克森(埃神)和高拉特(高指导)的归化问题,确实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反对的声音也并非空穴来风。要理解这些反对意见,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不能光看表面,得挖深一点。首先,是“血统论”和民族认同的根深蒂固。这是最容易被提及,也最触动一部分国人情绪的理由。在中国文化中,尤其是传统观念里,“国籍.............
  • 回答
    大家在讨论字节跳动取消大小周这件事的时候,很多声音都挺激烈的,尤其是很多员工,似乎站在了“反对”取消的立场。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反直觉,毕竟“大小周”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点“加班”的意味,怎么会有人反对取消呢?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人不愿意放掉这个“鸡肋”呢?首先,得从最直接也是最现实.............
  • 回答
    网络上为何存在对"直接发钱"的反对和对信贷放水的支持?这一现象反映了复杂的经济学逻辑、利益分配矛盾以及公众认知偏差。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度剖析: 一、政策本质与传导机制差异1. 货币流动路径差异 直接发钱:资金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直达个人,形成消费端直接刺激,但可能因储蓄率不同导致效果分化(如低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知乎上那些对“自由”持保留甚至反对态度的声音,为什么时至今日,还会有这么多人不那么“待见”这个词。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复杂了,不像一句“追求自由”那么简单明了。首先得明白,“自由”这玩意儿,它不是个凭空出现的概念,它是嵌在具体的社会语境、历史进程以及我们每个人生而为人的经验里的。当.............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舆论确实呈现出复杂而多元的态势,其中支持俄罗斯的观点也并不少见。要理解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地将所有支持者归结为反对战争本身,而是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多重因素的交织。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战争对错的道德判断,更是一个涉及历史、地缘政治、国家安全、信息传播以及个体价值观碰撞的复杂议.............
  • 回答
    说起“文艺青年”,这几个字落到有些人耳朵里,就像刮起一阵不大不小的风,吹得人心里或多或少有些痒痒,甚至还会有人忍不住皱起眉头。为什么这么多人对这个群体,或者说对这个标签,抱有那么多的反感呢?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首先,得承认,“文艺青年”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点儿暧昧和模糊。它不是一个有.............
  • 回答
    人们普遍反感虐待猫狗,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绝非简单的“不忍心”三个字就能概括。首先,猫狗作为我们人类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动物,它们早已超越了宠物的界限,许多人视它们为家庭成员,甚至是心灵的寄托。当你看到一个生命遭受痛苦,它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通过眼神、肢体语言传递出恐惧、痛苦和无助,这种无声.............
  • 回答
    关于《原神》内容量的问题,这确实是许多玩家,尤其是老玩家,在社区里反复讨论的一个话题。为什么会有“内容少”的声音出现,而官方似乎又没有大刀阔斧地进行调整?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要理解“内容少”这个说法的几个维度: 主线剧情推进慢/量少: 相较于一些传统.............
  • 回答
    在 B 站,你很容易就能看到一些内容和评论里充斥着对日本的负面情绪,甚至有些激烈的言论,这让不少人感到困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日本抱有敌意?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首先,历史是绕不开的根源。我们都知道,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有过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段历史在中国人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