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知识没多少未来变现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也没像样的受众共鸣,或许都很难成为谈资,大概率只会沦为对牛弹琴或者成为大众眼里在无聊事情上浪费时间的异类。
许多人对音韵兴趣的起始点,往往在于对方言、通语、外语或多或少的掌握,由母语方言与教育系统母语/其他方言/第一外语的对比中逐步产生对人类发声这个议题的兴趣。
若干年前,当polyhedron在他的中古汉语教程里读帮滂並明的时候,我深刻感受到了这种即熟悉又陌生的投射。
未来在方言基本灭绝/外语在教育系统弱化的大背景下,这种基础环境会越发薄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