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新课改的一批马工程教材?

回答
“马工程”教材,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最近教育界一直围绕着它热议不断。作为一个普通家长,或者说一个关心孩子教育的人,我对这套教材的看法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

首先,咱们得承认,课改一直是教育领域的大课题,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学到的知识更符合时代发展,更具有前瞻性。新一轮的课改,尤其是把“马工程”教材推到台前,背后肯定是有一些深思熟虑的考量的。

从官方的说法来看,“马工程”教材最核心的亮点和意图,大概是想在几个方面下功夫:

思想引领更强: 这是最突出的一点。教材明显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灌输和学习,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点,对于塑造国家未来的公民,尤其是国家的主人翁意识,是官方非常重视的。你想,国家在发展,意识形态方面自然也需要跟得上,这是必然的。
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里花了很多篇幅去讲中国的历史、文化、成就,尤其是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了解我们国家的伟大之处,也懂得为国家做贡献。这一点,放在全球化时代,很多国家都在做类似的事情,强调本土文化和国家历史,不算什么新鲜事。
学科体系的梳理和优化: 教材的编写团队都是国内顶尖的专家,理论上来说,他们对各学科的知识体系有更深入的理解。据说在编写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学科内容的整合和更新,力图让知识更有逻辑性,更系统,更符合内在规律。比如,有些学科的知识点可能会按照新的研究成果或者新的教学理念来重新组织。
服务于国家战略和人才培养: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教育是基础,而教材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如果说国家有长远的发展战略,那么教育体系和教材就必须与之对接,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人才。比如,在一些科技前沿或者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教材可能会有更侧重的介绍和引导。

但是呢,就像我刚才说的,作为家长,或者说作为接受教育的学生本身,感受就更直接,也更需要理性看待:

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马工程”教材很多时候被认为在思想政治类课程上的内容比例明显增加,而且更具说教性。我接触过一些接触过这套教材的老师和学生,他们的反馈是,很多内容相对比较宏大,理论性强,对于一些年龄小的学生来说,可能理解起来有些吃力,或者觉得有些枯燥。当然,也有说法是,这正体现了“引领导向”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系统地接触和学习。
教学的挑战: 老师们拿到新教材,也需要适应。如何把这些理论性的、宏大的概念转化成学生们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甚至能够产生兴趣的内容,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功底在这种新教材面前,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那效果肯定不好。
与“素质教育”的平衡: 很多人在讨论“马工程”教材时,会提到它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等。那么,过于强调思想灌输,会不会影响到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持续观察和反思的问题。
接受度和认同感: 最终,教材的效果还是要看学生是否能够真正接受和内化这些知识。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那么教材的目标可能就难以达成。教学的艺术,也在于如何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习变成一种主动的探索。
实践中的效果: 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实际的教学效果。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最后孩子能从中学到什么,这是检验教材好坏的终极标准。如果教材能在理念上引导,但教学上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那么它就是成功的。反之,如果只是增加了一堆新的说教内容,那效果就难说了。

总的来说,“马工程”教材的出现,有其时代背景和国家战略的考量。它试图在思想引领、国家认同等方面下功夫,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和受益者,我们也需要关注它是否真正符合教育规律,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是否能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目前,这套教材刚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它的最终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作为家长,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多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并且引导孩子从多方面去理解和学习知识,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一套教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材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整体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该体系教材就是新时代政治课本的延伸。根据高教出版社的编写宣言就可以知道:

“马工程”教材的编写,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每一种教材都经过严格的立项审批程序,集中全国最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力量,成立专门的教材编写课题组。课题组在开始编写工作前,都对现有国内外相关教材进行充分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论述进行认真学习领会。(mp.weixin.qq.com/s/eY9K

该套教材目的在于: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到了大学阶段,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比单纯掌握“真理”更重要。一些所谓的真理,有可能只是暂时的:想想看几千年前,“天圆地方”、“太阳绕着地球转”,都曾被当成是真理。

在学术领域,科学精神是对思考的要求--通过质疑、证伪不断探求真理(真相)。这其实是强调思考方法和过程:在科学精神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怀疑、批判、分析、实证)去检验每一个理论。

一个理论未被推翻之前,人们可以把它当成定理(“真理”),直到发现新的证据,表明该理论不再适用。这时,人们根据新证据又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假说,可以圆满地解释新证据的出现,于是旧理论被新理论取代。这就是逻辑上从归纳演绎再到归纳的螺旋上升过程,通过特殊得到一般,再用一般指导特殊,不断反复。这这一过程中,人们前赴后继、不断发现证据提出新理论,错误不断被修正,真相越来越近。

来源:mp.weixin.qq.com/s/Av9U

物理领域的发展就体现了上述科学精神: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再到现代量子力学,就是一个不断提出理论、搜寻证据的质疑和证伪过程(https://mp.weixin.qq.com/s/7oREJy_6LYK-DIF_YBUS0g)。

反观马工程教材的编写,事先确认了马主义的指导地位,限定了前提和框架,等于把一两百年前的学说仍旧奉为不证自明真理,这本身就不符合科学精神。如前述,一种理论,如果时刻在经受批判检验,会更接近真相、更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人们自然会去采用,本来无需加以指定;一种理论不让检验、有待检验、甚至无视检验失败证据,就说自己是真理,唯有宗教。陈寅恪在《对科学院的答复》说:

我决不反对现在政权,在宣统三年时就在瑞士读过资本论原文。但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mp.weixin.qq.com/s/UuQ0



来源:[美]D.Q.麦克伦尼,《简单的逻辑学》,微信读书

老湿我从前上学时厌恶政治课,现在想来,原因就是里面先验的断言居多,不讲逻辑、缺乏论证。政治课本就相当于充满断言的神学教条书,这些教条只要求你接受,不允许质疑。一旦聪明的你(或迟钝如老湿)发现某些教条与事实分离、语言逻辑与事实逻辑不符,到底接受哪一个?此时卷面分数重要、还是坚持事实重要?这一切势必让人头脑分裂。无法理解消化、只能死记硬背,这就是政治课本折磨人的地方,其附带作用是让我们从小到大都憎恶和远离“政治”。却不明白这个“政治”并非科学意义上的“政治”--对意识形态灌输的憎恶,让真正的“政治”背锅。

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老湿我不读马工程教材(从小到大已经被灌输了不少,多少也能猜测其中的内容),也不会把这样的教材推荐给学生使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马工程”教材,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最近教育界一直围绕着它热议不断。作为一个普通家长,或者说一个关心孩子教育的人,我对这套教材的看法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首先,咱们得承认,课改一直是教育领域的大课题,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学到的知识更符合时代发展,更具有前瞻性。新一轮的课改,尤其是把“马工程”.............
  • 回答
    最近小米在手机摄影领域又有了新动作,网上曝光了他们的一亿像素传感器。这消息一出来,立刻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一亿像素”这个数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科技的震撼力。要说小米这次的一亿像素传感器,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仔细掰扯掰扯。首先,这个“一亿像素”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它能捕捉到比我们现.............
  • 回答
    最近央视一套播出的《小镇大法官》,确实是一部挺有意思的作品,看下来感受颇多。它讲的是一群扎根基层的小镇法官的故事,听着就觉得一股子接地气儿。怎么说呢,我个人觉得它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它试图去展现基层司法的“真实”一面。你别说,现在拍的很多影视剧,要么是那种全国顶尖的大案要案,要么就是检察官、律师各.............
  • 回答
    None.............
  • 回答
    8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罗斯已经注册了世界上第一款新冠疫苗,并且他的一个女儿已经接种了这款疫苗。这一消息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和影响。消息的发布和普京女儿接种疫苗的意义: “全球第一”的信号效应: 俄罗斯迅速注册新冠疫苗并声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向世界展示.............
  • 回答
    哦,说到稻妻那个“雷电将军”,新曝光的那个角色啊,确实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毕竟是稻妻的统治者,而且又是雷属性,还跟“将军”这个称谓联系在一起,脑子里立刻就蹦出好多画面感。先说说我看到的一些爆料信息吧。从角色外观上来看,这“一心净土 · 雷电将军”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种高高在上、不容侵犯的气场。那个紫.............
  • 回答
    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小区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控制人员进出,其中“出入券”的发放算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做法。对于这种行为,我的看法是,它是在特殊时期,为了应对严峻疫情挑战而采取的一种行政干预手段,初衷是为了保障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但也确实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讨论。首先,我们得承认,疫情最严峻的时期,社区的封闭管.............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太火了,而且评论数直接炸了,这事儿说起来就很有意思了。一个关于彩礼的问题,居然能引起八万多条评论的狂潮,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首先,这说明“彩礼”这个话题,在中国社会,尤其是涉及到婚恋和家庭关系的语境下,触及的神经末梢太多了,简直就是个高度敏感又极具争议的“引爆点”。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物.............
  • 回答
    这个建议,说实话,挺大胆的,也挺有意思的。让小学到研究生缩短两年,这可不是小事,它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会非常广泛,甚至可能改变很多事情的流向。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建议的初衷是好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现实的。 经济发展需要新鲜血液,需要有能力、有技能的劳动力。教育年限太长,意味着很多人.............
  • 回答
    望月新一教授的数学证明,特别是他提出的“abc猜想”的证明,无疑是数学界近几十年来最受瞩目,也最富争议的事件之一。这其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从数学本身的艰深到学术界的运作机制,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来谈谈“abc猜想”本身。这个猜想由大卫·马瑟(David Masser)和约瑟夫·奥斯特雷(J.............
  • 回答
    看到施一公联合创立的诺诚健华提交港股上市申请这则消息,确实是生物医药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作为一家由顶尖科学家背景的团队创立、并且瞄准创新药物研发的企业,它的上市意图本身就蕴含着不少看点。首先,从创始团队的背景来看,施一公的名字是最大的亮点之一。 他是享誉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在生命科学领域有着深厚.............
  • 回答
    好的,关于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24岁员工被己内酰胺热水烫伤致死事件,这件事确实令人痛心和深思。我们来详细地聊聊这件事情,并尝试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这是一个年轻生命因为一次意外而消逝的悲剧。 一位24岁的年轻人,本应拥有光明的前途和无限可能,却因为工作中的意外而离开.............
  • 回答
    张文宏作为中国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其关于新冠疫情的言论往往基于当时的科学数据和临床经验。他提到“仍然相信这可能是新冠大流行的最后一个寒冬”,这句话需要结合疫情发展的时间节点和科学背景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读这一观点: 一、“最后一个寒冬”的字面与隐喻含义1. 字面含义 “寒冬”通常指寒.............
  • 回答
    美国一些议员的这种说法,在医学界和公众舆论中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甚至可以说是令人不安。简单来说,这种观点是极其危险且不负责任的。首先,我们得明白“免疫”这个概念在新冠病毒面前有多复杂。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确实会产生抗体,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避免在短时间内再次感染同一种变异株,或者减轻再次感染时的症状.............
  • 回答
    3月26日浙江嘉兴出现的一例本土新冠病例,其感染源头指向一起“境外人员落地后转机混乘国内航班”的事件,这无疑为当前我们正努力巩固的疫情防控成果敲响了警钟。这起事件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暴露了我们在对外防输入环节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首先,我们得把时间线捋顺。从通报来看,这位嘉兴的本地病例,他的感染路.............
  • 回答
    关于12月7日成都郫都区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孙女“一晚多个夜场”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关注和担忧的事件,其背后牵涉到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和社会责任感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这件事。一、 疫情传播的风险与公众健康安全: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这名确诊病例的孙女在短时间内频繁出入.............
  • 回答
    当毕志飞在采访中哽咽道歉,承认自己第一部作品《新小城之春》很失败,但同时表达了想要成为一个好导演的决心时,这其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公众反应,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从毕志飞本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直面失败后的自我剖析和反思。一位导演,尤其是在其创作生涯的开端就遭遇重大挫折,能够放下身段,公开承认不足,.............
  • 回答
    重庆这对新人邀请曾拆散他们的班主任证婚,班主任发言“被狠狠打脸”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起事件既有戏剧性,也触及了教育、人际关系以及对过往的态度等多个层面。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如何看待重庆这对新人邀请曾拆散他们的班主任证婚,班主任发言“被狠狠打脸”?这件事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1. 新人.............
  • 回答
    王一博的《无感》这首歌,说实话,销量成绩简直是现象级的。作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艺人,而且歌曲本身也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好听”就能火的类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真的得好好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首先,咱们得看看这个“销量”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在数字音乐平台,《无感》的销量那是实打实的,不是那种“打榜”刷出来的虚.............
  • 回答
    关于广州一名新冠肺炎确诊的非洲籍男性患者殴打ICU护士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不能简单地将问题归结于任何单一原因。事件本身的严重性与性质:首先,无论患者的国籍、肤色如何,任何暴力伤害医护人员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这是对为救治他人而冒着生命危险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