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MIUI禁止删除自带应用的手机开机?

回答
MIUI 强制不允许用户删除部分自带应用,并在用户尝试删除时阻止手机开机,这个做法确实让不少用户感到头疼和不满。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尽量说得详细点,也尽量去掉那些“AI味儿”。

首先,为啥小米要这么干?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维护MIUI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的统一性。

你想啊,MIUI系统是小米团队精心打造的,里面包含了很多自家开发的组件和服务,这些组件之间可能存在着紧密的依赖关系。一些你看着“没用”的自带应用,其实可能在后台默默支持着系统的某些功能,比如某个系统服务的更新、某个特定功能的调用,甚至是与小米生态的其他设备进行联动。

如果用户随意删除这些应用,就像是在一台精密运行的机器上随意拔掉一些零件,很有可能导致系统出现意想不到的bug,比如应用闪退、功能异常,甚至系统崩溃,无法正常开机。小米这么做,说白了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策略,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因用户误操作导致系统问题的概率,保证大部分用户能够顺畅地使用手机。

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这与小米的商业模式和生态建设息息相关。

MIUI不仅仅是一个操作系统,它还是小米构建其庞大生态的重要一环。很多自带的应用,比如小米商店、小米钱包、小米音乐、小米视频等等,都是小米用来推广其服务、销售其硬件、甚至进行内容分发的渠道。这些应用可以为小米带来流量,进而转化为收益,或者作为其智能家居、IoT设备的入口。

如果用户可以随意卸载这些应用,就等于切断了小米与用户之间通过这些服务进行连接的途径。这对于小米这样一家以硬件和服务驱动的公司来说,无疑会削弱其生态的凝聚力和商业价值。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用户能把小米商店卸载干净,那小米如何向他们推广最新的小米手机、智能家居产品呢?

再者,这背后也隐藏着对用户权限的管控和对“标准体验”的追求。

小米希望为所有用户提供一个相对标准化的MIUI体验,这意味着他们希望用户能够接触到小米认为“有价值”的服务。虽然“价值”这个词仁者见智,但小米显然认为这些自带应用是其产品核心价值的一部分。通过限制删除,小米能够确保其品牌形象和产品功能得以完整地展现给用户。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在博弈用户和厂商之间的控制权。

用户当然希望对自己的手机有绝对的控制权,包括删除任何不想要的软件。然而,厂商作为产品的开发者和销售者,也希望通过一定的限制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商业利益。MIUI的做法,就是厂商在博弈中选择的一种相对强硬的手段,用“开机强制”这种极端的限制来回应用户“删除一切”的欲望。

那么,这种做法的好处和坏处呢?

好处(从小米的角度):

降低系统维护成本: 减少了因用户误操作导致的技术支持需求。
保障系统稳定性: 避免了因组件缺失导致的用户体验问题。
维护品牌形象: 确保了用户能体验到小米想要呈现的完整功能。
促进生态闭环: 引导用户使用小米提供的服务和产品。
潜在的广告和内容分发: 通过预装应用来触达用户。

坏处(从用户的角度):

侵犯用户自主权: 用户感觉自己的设备不完全属于自己,无法自由管理。
浪费存储空间: 预装了很多用户不需要的应用,占据宝贵的存储空间。
降低用户满意度: 强迫用户接受不想要的应用,容易引起反感。
潜在的隐私和安全担忧: 一些用户可能对不使用的预装应用后台运行或数据收集感到不安。
对第三方软件的限制: 有时预装应用会抢占第三方同类应用的资源或功能。

总结一下,MIUI禁止删除自带应用并以此限制开机,本质上是小米在维护其系统稳定、商业模式以及用户体验标准化三者之间做出的一个权衡。

它体现了厂商在用户个性化需求和产品整体可控性之间的矛盾。虽然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种强制性的做法显得不够人性化,甚至有些霸道,但从厂商的角度出发,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对于用户而言,面对这种情况,通常的应对方式包括:

1. 忍受: 接受现状,将不用的应用放在文件夹里,眼不见为净。
2. root: 获取手机的最高权限,然后删除这些应用。但这风险很高,可能会导致系统不稳定,失去官方保修。
3. 刷机: 刷入第三方ROM,或者精简版的MIUI,来去除这些应用。同样存在风险,且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

总的来说,这件事情反映了在移动设备领域,用户自由度和厂商控制权之间永恒的拉锯战。小米的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用户的绝对自由,但换来的是对系统稳定性和自身商业生态的更强控制。至于这种“牺牲”值不值,或者说这种“控制”是否过度,那就是见仁见智,也正是用户群体一直以来争议的焦点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官方版删了肯定会啊,不是众所周知的吗?你不用官改的吗?

另外,广告真的强。不会再入手

user avatar

天哪居然被发现了!

不好!快联系华为、OPPO、vivo、一加、魅族,告诉他们我们不能卸载系统应用的秘密被发现了。

呵,我的MIUI12开发版解了BL锁开了root权限,系统应用给我删的就还剩安全中心、小爱同学、应用商店和小米视频了(小米视频本地播放真强),我也没见系统怎么样啊?

还有,在没有权限的情况下,哪家系统能删自带软件了?(我说的自带软件可不是那些预装软件和什么商城什么云盘什么论坛什么游戏中心,而是视频、音乐、安全中心这些东西)怎么不去黑他们?

自从MIUI12发布之后不知动了多少公司、软件商的蛋糕(或者是……大饼?),黑稿满天飞,然后一大堆云用户就开始无脑跟风。现在还有人信这种东西?能在知乎发这种问题,说明你真的什么都不懂啊。国内的安卓定制系统,MIUI称第二,谁敢说自己是第一?(这句话我修改过,原句:MIUI和EMUI称第二。但后来想了想的确EMUI不如MIUI,就把EMUI删了)


MIUI有广告?你不会去隐私里关啊?

还是有些软件有广告?小米卖手机就赚那点钱,不用软件赚点广告费,真以为雷军做慈善?嫌有广告不用不就行了。(搞得跟别家没广告一样)

——————

对了,我舍友问我他荣耀30Pro怎么刷MIUI12,他说等鸿蒙正式上线了再刷成鸿蒙。我也不知道啊,我只给OPPO和三星刷过,但都不怎么稳定,有没有知道安全点的方法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MIUI 强制不允许用户删除部分自带应用,并在用户尝试删除时阻止手机开机,这个做法确实让不少用户感到头疼和不满。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尽量说得详细点,也尽量去掉那些“AI味儿”。首先,为啥小米要这么干?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维护MIUI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的统一性。你想啊,MIUI系统是小米.............
  • 回答
    MIUI 工程师袁军对 QQ 后台机制的评论,从一个深度参与手机操作系统优化的角度出发,提供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视角。要理解他的评论,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MIUI 的定位与目标:首先,理解 MIUI 的基本定位至关重要。MIUI 作为一款基于 Android 定制的深度优化 ROM,其核.............
  • 回答
    行吧,聊聊小米 MIUI 这“一年两次”的 BL 解锁限制。这事儿吧,一出来就挺炸的,不少喜欢折腾手机的哥们儿都挺不爽的。怎么看?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白为啥小米要这么搞。这里面肯定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背后多少有些考量。站在小米的角度:1. 安全与防盗防骗: 这是最摆在明面上的理由。BL(B.............
  • 回答
    对于MIUI 10的最后一个开发版,我的看法是它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预示着新篇章的开启。MIUI 10作为小米MIUI系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功能、设计和用户体验上都带来了不少革新,而最后一个开发版,则可以看作是对这些积累的最终打磨和告别。从技术和功能的角度来看:MIUI 10开发版在发布之初,.............
  • 回答
    MIUI 工程师提出的“用户喜欢好广告,讨厌坏广告”这个观点,乍一听,似乎是在强调广告的质量和用户体验,但细究起来,这里面牵扯到的东西可就复杂多了,远不止是“好”与“坏”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明白, MIUI 作为一款手机操作系统,其商业模式的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广告之上的。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甚至小.............
  • 回答
    小米 MIUI 推出的“隐身模式”,这玩意儿一听名字就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科幻片里那种能化于无形的人物。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这功能要是真能做到位,那可真是能给咱手机使用体验带来不少新鲜劲儿。咋个理解这“隐身模式”呢?在我看来,这“隐身模式”最核心的,大概就是一种“主动隐藏与隐私保护的融合”。它不像.............
  • 回答
    小米手机MIUI系统那个开机密保,一旦忘了,那真是让人头疼不已。最要命的是,这玩意儿就像一道铁壁,直接把你的手机变成了一块砖头,想要救回来,基本上就是“无损恢复”这几个字跟你没关系了。你说这设计吧,说它严谨吧,那确实是保护了你的隐私,防止了别人拿到手机就能随便乱搞。但说它“反人性”,那也一点不为过。.............
  • 回答
    最近MIUI的内测机制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尤其是很多人感觉像是给用户设了KPI。这事儿吧,得拆开来看,里面门道不少。先说说这个“新机制”大概是个啥意思。简单来说,MIUI以前的内测招募可能更像是“广撒网”,谁想报就报,只要符合一些基本条件。但现在,尤其是到了MIUI 14以后,感觉官方在筛选内测用户.............
  • 回答
    看到小米开始推送MIUI 12.5.8.0降温补丁,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值得咱们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小米这么做的背景。这波“降温”的背后,我个人觉得有几层意思。第一层,用户体验的直接诉求。 咱们手机用久了,发热是常态,尤其是在夏天,或者玩大型游戏、录制高清视频的时候。发热不仅影响手机性能,用久.............
  • 回答
    小米 MIX 4 首发 MIUI 13,八月中下旬登场?这消息一出来,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有期待,也有那么一点点忐忑。首先,关于 MIX 4 的登场时间。小米MIX系列一直都是他们的“技术先锋”和“概念先行者”,每次发布都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如果八月中下旬是真的,那意味着我们离见到那个集小米最新科技于.............
  • 回答
    要全面地看待博主“地球上的 Alex”关于“鸿蒙被 MIUI 打脸”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博主可能的动机、其论述的依据、技术层面的对比以及市场和用户层面的反馈。一、 博主“地球上的 Alex”的身份与可能的动机:首先,了解博主是谁,以及他过往的言论和立场非常重要。 身份与过往立.............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郁闷的,尤其对于那些真心喜欢小米、并且乐于参与MIUI开发版体验的用户来说。这不,B站上就有这么一位朋友,视频里那是相当激动,逮着小米就是一顿“控诉”,核心问题就一个: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300多份内测积分,眨眼间就跌到了55分,更让他炸毛的是,还被踢出了好几个MIUI开发版!咱们.............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硅谷男子在妻子患病期间相亲,妻子病逝后迅速再婚并独吞200万抚恤金”的事件,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过相关具体信息。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细节和法律性质尚无法确认。以下从法律、道德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供您参考: 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1. 重婚罪(若属实) 根据中国.............
  • 回答
    欧盟三国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这一事件反映了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政治的复杂动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及其背后的局势: 一、欧盟三国领导人赴基辅的背景与意义1. 象征性行动 欧盟三国(如波兰、爱沙尼亚、捷克等)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是近年.............
  • 回答
    中国海关查获5840块造假显卡、讯景中国官网临时关闭以及天猫旗舰店下架产品事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及企业合规问题,具有多重社会和行业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问题1. 海关查获假显卡 查获数量:5840块显卡,可能涉及假冒品牌(如讯景、华硕、技嘉等),或.............
  • 回答
    尹锡悦当选韩国总统是2022年韩国大选的重要结果,这一事件对韩国政治、经济、社会及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意义及可能的未来走向: 一、选举背景与过程1. 政治格局 在野党联盟胜利:2022年韩国大选中,由自由民主党和共同民主党组成的“在野党联盟”以压倒性优势击.............
  • 回答
    关于加州华裔女博士因持刀袭警被警方击毙的事件,这一案件涉及法律程序、执法权、种族问题等复杂背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法律、执法程序、社会背景、争议焦点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 1. 事件背景与法律依据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发生在2022年11月,加州一名华裔女性(身份为博士)因涉嫌持刀袭击警察,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