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不用汉语来开发一个高级计算机语言直接对应01?汉语的横竖撇捺解构比英语要有效的多啊?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目前高级计算机语言通常不直接使用汉语来开发,以及您提出的关于汉字“横竖撇捺”解构比英语更有效的观点。

核心问题:为什么目前高级计算机语言不直接用汉语开发?

尽管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但现实中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障碍和考量,使得直接使用汉语开发高级计算机语言并与0和1直接对应变得极其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不切实际的。

1. 计算机语言的本质与汉语的本质差异:

计算机语言的“抽象”与“精确”: 计算机语言是为了精确地控制计算机硬件而设计的。它们依赖于一套严格的语法规则和有限的关键字,这些关键字必须清晰、无歧义地映射到机器指令。计算机语言本质上是一种高度抽象和逻辑化的符号系统。
汉语的“自然”与“灵活”: 汉语是一种自然语言,其特点是高度灵活、意境丰富、有大量的同义词、多义词,并且可以依赖上下文和语境来理解。它的表达方式比计算机语言更具象、更感性,也更依赖于人类的认知模式。

2. “横竖撇捺”解构与计算机指令的对应性问题:

您提出的“横竖撇捺解构比英语更有效”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观察。汉字确实是一种基于基本笔画的视觉符号系统。理论上,我们可以想象将笔画组合与01的模式进行映射。

潜在的映射方式(但为何不实际):
笔画种类映射: 比如,横对应0,竖对应1,撇对应01,捺对应10,点对应00等等。
笔画数量映射: 一个字的笔画数,或者某些笔画的组合顺序可以映射到二进制序列。
笔画顺序与组合映射: 更复杂的是,可以考虑笔画的绘制顺序和它们如何组合成字形。

为什么这种映射在实际中不可行:
笔画的“数量”和“复杂性”: 汉字有成千上万个,其笔画结构非常复杂且变化多样。即使是简单的汉字,其笔画组合也非常多。例如,“一”只有一笔,而“龍”有16画。如果我们将每一个笔画的组合都映射到一串二进制代码,那么一个字的表示将变得非常冗长且难以管理。
“同形异音”与“同音异形”的问题: 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字和同形异音字。这在自然语言交流中可以通过上下文解决,但在计算机语言中,每一个符号都必须是独一无二且精确的。
抽象层级的巨大鸿沟: 计算机语言的抽象层级是在逻辑和算法层面,它关注的是操作和数据。而汉字的“横竖撇捺”是视觉和字形层面。直接将视觉元素的组合映射到低级指令,相当于绕过了高级语言的设计理念。高级语言的目的是屏蔽底层细节,让程序员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处理底层的二进制表示。
人类识别与计算机处理的效率: 虽然汉字作为视觉符号很有效,但人类在“读”和“写”计算机代码时,更多的是在识别逻辑结构和关键字,而不是字形本身。而计算机处理的永远是机器码(01序列),不是汉字的字形。如果我们要用汉字来“编写”代码,最终还是需要一个编译器将其“翻译”成计算机能理解的01。这个翻译过程将是极其复杂的。

3. 高级计算机语言的设计考量:

易读性与易写性(对程序员而言): 高级语言通常使用易于人类记忆和理解的关键字(如 `if`, `while`, `print` 等)。这些关键字通常源于英文,因为早期计算机科学发展的主流语言是英文。
标准化与全球化: 为了方便全球的程序员协作和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关键字和语法通常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英文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在这个方面具有优势。
编译器和解释器的开发难度: 设计一个能够理解并解析复杂汉字字形、笔画结构并将其映射到机器码的编译器,其技术难度将是天文数字级别的。这需要深入研究汉字的结构、输入法、视觉识别等领域,并且要处理前面提到的多义性、同音字等问题。
与现有计算机架构的兼容性: 计算机的底层架构(CPU指令集、内存管理等)是基于二进制的。任何高级语言最终都需要被编译成机器码。用汉字“直接对应01”更像是对底层机器码的一种“编码”,而不是一种高级的编程抽象。

4. 为什么汉字“横竖撇捺”的“解构”有效(在人类认知层面):

您提出的观点非常有洞察力,汉字的“横竖撇捺”解构之所以有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视觉识别的基石: 汉字的基本笔画是构成所有汉字的单元。通过组合这些基本笔画,可以构成各种形状的字。这使得汉字的视觉识别具有系统性和规律性。
组合与变化: 有限的几种基本笔画,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数量和结构,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汉字。这种组合的灵活性是汉字数量庞大的基础。
书写效率: 对于熟练的书写者来说,掌握了基本笔画的写法,就可以写出绝大多数汉字。
文化与历史的沉淀: 汉字的演变历史也反映了这种笔画组合的规律性。

然而,这种“解构”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人类的视觉识别和书写层面,而不是计算机的逻辑处理和指令映射层面。计算机并不“看”汉字的字形,它处理的是二进制的0和1。

如果将您的想法理解为一种“汉字编码”或“汉字输入法”的思路,那又是另一回事:

象形文字的输入: 早期的输入法确实尝试过用笔画(横竖撇捺折等)来输入汉字。例如,五笔输入法就高度依赖于汉字的字根和笔画结构。
某种“汉字指令集”的设想: 理论上,我们可以设计一套“汉字指令集”,让特定的汉字或汉字组合代表特定的操作或数据类型。例如:
“一”代表“数据”。
“十”代表“加法”。
“口”代表“输出”。
“日”代表“循环”。
“回”代表“返回”。

这样,一段简单的汉字序列,如“一 十 一 口”,就可以被理解为“数据 加 数据 输出”。这是一种基于汉字概念的编程语言,但它仍然需要一个编译器将其翻译成机器可以执行的01序列。这种语言可能会非常直观,但同样面临着汉字数量庞大、多义性等挑战,并且其关键字的抽象能力需要精心设计。

结论:

您提出的“用汉语开发高级计算机语言直接对应01”的想法,从人类认知和视觉设计的角度来看,非常有创意,并且确实抓住了汉字“横竖撇捺”解构的独特优势。然而,将这种优势直接转化为“直接对应01”的高级计算机语言,面临着以下几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1. 计算机语言的逻辑与汉语的自然属性根本不同。
2. 汉字的笔画结构复杂,无法高效且无歧义地映射到01序列。
3. 开发一个能处理汉字字形输入的编译器,技术难度极大且不切实际。
4. 现有计算机语言的标准化和全球化趋势与使用特定自然语言作为基础语言存在冲突。

因此,虽然汉字的视觉解构方式对人类来说很有效,但它并不适合直接作为计算机指令的映射基础。高级计算机语言的设计,更侧重于逻辑抽象、易读性、可维护性以及与硬件的解耦,而不是字形本身的物理结构。

不过,这个想法可以激发我们思考如何利用汉字的特点来改进编程体验,例如设计更符合汉语思维习惯的编程范式,或者开发更智能的汉字编程辅助工具,但这与“直接对应01”的高级语言设计有本质的区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哦……很遗憾,然而计算机里面并不存在0/1。它就是一堆场效应管控制着电路的通断状态,如此而已。


啊,这里并没有对您手里的黑狗血月经布有任何不敬之意。然而我们这东西的的确确和齿轮连杆一样,它是实实在在的物理元器件构成的、机械的或者电子的装置。

除了震动和潮湿,它无法和您的黑狗血月经布或者脸上涂抹油彩跳战舞的行为产生任何互动。


没错,这和您的黑狗血月经布真的不是一个体系的。无意冒犯您的神灵,但我们都是大老粗,我们的东西都是凡人设计制造、可以用凡例解释的。


总之,这事您的神灵不懂。您烧香拜佛也好,黑狗血月经布也好,都是走错了路子。

想要明白这个,请您出门左转,到住所附近最近的小学报名参加培训。

一般来说,如果您能踏踏实实履行完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这九年义务教育,那么对这个可能就会产生一丢丢的理解。

之后,您得再上三年高中、四年本科,或许还得加上两年的研究生和五六年的工作经验,那么您就有千分之一的可能真的搞明白它。

user avatar

哈哈哈,高赞真有意思,还有让题主研究永动机的。大家知道易语言吗?今天也不百度百科了,以我的从聪明智慧给你们解释下:易语言是汉语系统,语言语法也是汉语

pc端软件-----比如大家所见到市面上所有的电脑端测量软件,都可以用易语言编出来,像《轻松工程测量》,道路之星的pc端程序,徕卡lgo,小宝沉降分析软件,徕卡天宝原始数据的提取和编写等等。
安卓软件------有位大神用易语言编写出了用汉语编写安卓程序,叫做e4a。
Cad的二次开发-------说不定你能开发出类似南方cass的东西来。小的如坐标标注,大地坐标与施工图坐标转换的插件,批量导入/导出坐标

易语言程序界面:

还有说图灵如果在中国的话可能编程就是中文的了,那其实!

C++ 和 C# 的发明人都是丹麦人,母语是丹麦语。
Python 的发明人是荷兰人,母语是荷兰语。
Ruby 的发明人是日本人,母语是日本语。
Lua 的发明人是巴西人,母语是葡萄牙语。
Pascal 的发明人是瑞士人,母语估计是德语。
Erlang 的发明人是瑞典人。
Scala 之父是德国人,母语是德语。

他们发明的语言都以英语为关键字。何解?

再给大家看看中文代码,就更别说什么偏旁部首作为代码了:

好了其实可以用中文写代码,尽管有大量的中文资料和教程等等,但是黑马大大还是墙裂建议大家提升下英文,让自己学会看懂报错和原文文档。尽量能够去StackOverflow上看懂问题可以回答。哪怕开始需要插件查单词,但是日积月累的提升也能登上高峰。

-------更新。

哈哈哈,题主回复我了,那我就再补充下。

其实编程里面的文字替换可以换成中文、或者笔画,甚至Emoji。


程序语言的本质不是任何自然语言:不是中文也不是英语。它是根据特定语法规则拼起来一堆符号,更像人造的语言。编程用的是Java、C语言或者Python,都是这种“人造语言”,只不过它们所使用的“符号”恰好是英文单词。

机器也没法直接看懂这些这些“人造语言”,这时就需要编译器了。它会像翻译员一样,将人类所写的最接近自然语言的高级编程语言,一层层“翻译”到低级的机器语言,直到二进制编码——0和1。

现在通用的编程语言,只是恰好用英语单词作为符号。那用汉字来表示这些符号,也就是用中文编程,不是也挺好吗?

的确可以,但或许没有必要。

非英语编程的壁垒之一在于,底层的语言被英语世界占领——接近硬件层面的语言,用的符号还是英语单词。这就意味着,如果将中文作为接口搭载在主流编程语言上,会多一次“将汉字翻译成英文字”的过程,增加了机器处理的时间,牺牲了效率。

而且,就算用中文或者笔画或者什么都可以,但是就失去了通用性呀。如果你用中文版我用英文版,交流起来恐怕是鸡同鸭讲。


user avatar

我看有人说某答主的回答过于刻薄,没有认真回答问题。但我怀疑认真分析你的问题可能是更严重的羞辱。

首先你解释下什么叫直接对应01?你的意思是编码么,GB2312-80 GBK Unicode 符不符合你的要求?

汉语的笔画结构比英语有效,请说明你说的有效的含义。

中文操作系统的中文,是哪个意义上的中文?中文界面?适合处理中文(比如中文排版)?用中文语言写和开发这种中文操作系统有什么意义上的关联?用现有的编程语言开发支持中文的 linux 发行版、windows,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解释完这些,我才能好好给你唠一唠“为什么”。

PS. 你对计算机一窍不通,就不要用自己妄想的原理去提问了。顺便提一嘴,可能题主更需要补习的不是计算机原理或者别的什么计算机知识,而是语文。这个问题你搜一搜回答实在是太多了,前排的一群答主可能是为了赞才愿意回答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为什么 编程 中文 - 搜索结果 - 知乎 提问之前你搜索过了吗?你是想获得答案,还是想发个帖子来满足你“讨论”的欲望?

PPS. 我从来不反对中文编程,这个话题下我的态度:汉语编程是不是动了谁的奶酪,为什么招黑?

user avatar

谢邀。

虽然我说过某些场景下汉语的标识符名字可能更有用,但……这问题……恕我无法支持……


题主你要知道,一句话说出口,就能暴露自己不懂,还能区分自己是有点不懂[1]还是啥也不懂[2]。您这个问题说明您啥也不懂。

这个问题跟那种懂编程但是好奇为何编程不用中文的问法是不同的。那种问题,提问者起码分得清楚抽象层次,知道他们想要的中文编程对标的是 API 或者关键字,甚至更玄学一点的话可能关注的是语法。对那种问题,应该从编程语言或者库的设计上来回答。

但是,您的问题的特点是分不清 0/1 和编程语言,说明您对计算机领域的概念的层次结构一无所知。甚至您拆汉字笔画的点子也未必经过深思熟虑——如果汉字按笔画随便拆,那如果我想要一个笔画序列结果不存在对应的汉字怎么办[3]?总之,这里需要的大概不是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劝人学习吧……


不懂本身不是罪过,因为这是一个获取信息比过去便捷得多的年代。过去那种表面上比知识,实际上比种族[4]或者阶级的状况,至少不适用于现代的理工科。现在不论是在知乎专栏还是隔壁 B 站上翻一翻,或者直接买本计算机导论之类的书,总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但,这只意味着外卖很方便,饭送到嘴里还是得靠自己的。也就是说,工具再好,没法取代学习本身,这得您亲自完成。

参考

  1. ^ 毕竟没有必要苛求一个提问者在提问领域很懂
  2. ^ 但是另一方面,想要问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经常意味着你的知识水平要越过某个最低门槛
  3. ^ 实际上,想要符合条件的话,会得到类似减字谱的东西……
  4. ^ 如美国历史上有过以识字测试为由让大多数黑人无法投票的政策
user avatar

以前还在比较热衷于科普的时候,在某个科普群里就有人说过,哪都一堆民科,就IT/CS好点,我当时觉得似乎还真的。

最近一连看到好几个这种狗屁不通的问题,尤其什么中文编程之类的——看来终究还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啊。

user avatar

你用汉字部件,还不如用谚文。

计算机支持处理什么语言文字,和用什么自然语言为基础开发程序设计语言根本没关系。它在底层本来就不是基于任何一种自然语言的。

user avatar

计算机并没有0/1,而是逻辑门的通断。

关于中文编程,这些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在讨论在探索。

很遗憾,意义并不大,程序语言和人类自然语言压根没半毛线关系,底层都是机器语言。

如果中国在1940年就是世界第一强国,如果图灵不是图灵,是王灵是张灵,我们今天的编程可能全是用中文关键字,我们的键盘全部是五笔,我们学习的计算机开源资料全部是中文文献。

但这个世界没有如果,错过了就错过了,编程将长时间甚至永远采用英文关键字,计算机开源资料将长时间被英文文献霸榜。

但程序语言最多算用人类语言中的某些词组成的符号系统,大部分支持中文编程的怕是没看过或者写过文法分析的有限状态自动机,只要有一点点了解的就会知道对于编译器来说用任何语言都不是什么问题,语义分析本质是数学解题过程,不管用什么符号最后都是进状态机而已,符号只是一种可以更改的约定而已。

并且哪怕现在编码要用点英文,关键字不过50多个而已,学习成本基本为0,区分语言也从不分为英文编程、中文编程,有区分的是 C、C++、Python、Java、golong等。

这么以来,说什么中文编程就很扯了,再用中文弄一套关键字?

if = 如果、else = 其他、int =整数、float = 浮点数、for = 循环开始、break = 中断跳出?

其实英文那50个符号压根不是学编程的关键,如果这50个符号都记不住,我很难想象你能攻克算法、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等等。

真正难的也是这些计算机体系基础知识,人类语言压根就不是任何障碍。

另外多看计算机经典书籍才能真正掌握计算机体系基础知识。

我在过去12年学习过的书单,(包含数据结构、操作系统、C++/C、网络经典、前端编程经典、Java相关、程序员认知、职场发展)、面试找工作的资料汇总都打包放在这了。

以上这些书籍,我已经帮大家打包好了,点击下方链接直接获取:

大家也不是不赞同中文编程,只不过觉得完全没必要,毕竟换完没任何好处,推广使用更是大问题,何苦呢?

不过中文编程大家也不是没尝试过,易语言就是:

不过这玩意实在是普及不了,用处也不大,应用场景非常狭小。

user avatar

还真不一定高效。

很久之前就有人这么问:

现在大部分编程软件都是英文为主体,有没有中文字进行编程的?还是说中文不适合编程?

其实,过来人都知道,很早之前就用中文编程的语言了,那就是:易语言

在大学的时候,我还有一个室友,天天在那里玩易语言,玩的特别溜。而创业这两年,也见过有的创业者(非程序员出身),他并没有学过计算机,而易语言也玩的特别好,还通过易语言写出了非常好的桌面软件,然后专门就干一件事,搜索爬虫网上的客户信息。就卖这样的软件,也非常挣钱。

那么什么是易语言呢?易语言怎么样呢?我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易语言的最新版本好像是 5.9 版本。而易语言是一个自主开发,适合国情,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员易学易用的汉语编程语言。

他大大降低了广大电脑用户编程的门槛,尤其是对于根本不懂英文或者英文了解很少的用户,可以通过使用本语言极其快速地进入 Windows 程序编写的大门。易语言汉语编程环境是一个支持基于汉语字、词编程的、全可视化的、跨主流操作系统平台的编程工具环境;拥有简、繁汉语以及英语、日语等多语种版本;能与常用的编程语言互相调用;具有充分利用 API,COM、DLL、OCX 组件,各种主流数据库,各种实用程序等多种资源的接口和支撑工具。

所以,中文其实是可以编程的,但是易语言之所不能火起来,是因为中文不太适合编程,注意我说的是不太适合。为什么这么说呢?

为什么说中文不太适合编程呢?

这里说的是不太适合编程,而不是说中文不能编程。原因大概如下几点:

  1. 中文符号不规范,存在全角和半角的问题。
  2. 中文打字的效率太低,键盘从英文字符转换成中文,而机器又得把中文转换成英文字母,多此一举。
  3. 程序注重的是完全精确的逻辑结构,是一种指令或者 “菜单”。和自然语言是不一样的。所以纠结于用什么语言编程是没有意义。其实,不懂的人看到的是用英文在编程,而懂程序员的人都知道,其实不是英文,而是用的英文字母。那么说白了,编程本身并不是用的英语编程,而是字母编程。(这个问题要重点看第三条)
  4. 程序语言的本质是二进制,机器只认识 0 和 1,都是通过 1 和 1 来控制的,最终的编程语言都必须转换成机器认识的 0 和 1,而中文的编码在转换中比较复杂。
  5. 另外,大部分的程序包都是用 C/C++/Java/JS/ 等等,英文字母写的。而中文编程另起炉灶,没有相应的库辅助,难度非常大。也就是从新开发一套中文编程系统,比较麻烦,也就是生态的问题。

其实,作为程序员来讲,应该都非常清楚和知道了解:编程语言并不是针对的任何一种我们人类的自然语言,既不是英语编程,也不是中文编程,通俗易懂的来说,而是字母编程,编译器将字母翻译成对应的字节码,然后转化成二进制,机器才认识。

user avatar

因为计算机也不认识0、1。

0和1只不过是人为的将高低电平表述抽象化的结果,比如你这个物理接口在0v~1.6v的时候认为是0,在1.6v~3.3v的时候认为是1,这是一种二值化的结果。当然你在电脑屏幕上看到的0、1也未必对应物理上的高低电平,也可能是逻辑开关,或者根本就是抽象的逻辑表述。

当然也有负电压的存在,所以历史上也存在过三进制计算机。当然你也可以更细分,把一个物理接口的可接受的电压分为几个档,那就是几进制。

但你非要说用0、1是媚外,那你用正负也行,用甲乙也行,用满空也行,用开闭也行,用攻受都行,因为计算机本身并不认识什么0和1,它只认电压电流状态。

user avatar

转载CSDN

电脑不适合中文,也不适合英文。电脑只懂0和1。无论用中文输入的还是英文输入的,最终要翻译成1和0电脑才能认识。

电脑里面有一个基本存储单位叫做字节,他可以看成是一个 0-255进制的数字,8进制就是说一个位表示0-7之间的数字,10进制就是 0-9之间的数字,16进制就是 0-15之间的数字。再说深了估计大家也看不懂,简单而言就是,电脑里面存一个数据点(字节)可以是0-255之间的数字。英文用一种叫做 ASCII码表来保存。用0-255个数字来代表英文字母和符号,比如大写字母“A”的ASCII码是65,小写字母“a”是97,也就是说电脑不会认为 A和a是一个字母的两种表示,而是认为他们是不同的字符。

链接如下

我用#CSDN#这个app发现了有技术含量的博客,小伙伴们求同去《计算机和英语的英语的关系,关于电脑和英语之间关系的科普贴(原创)》, 一起来围观吧 blog.csdn.net/weixin_31

user avatar

我顺手写了一个中文程序,要么题主看看容易懂么?


       清空变量; 添加路径(路径('D:/程序/库')); 添加路径(路径('D:/程序/晶体/源')); %%%%%%%%%%%%%%%%%%%%%%%%%%%%%%%% 路径入='D:/数据/钙钛矿/'; 路径出='./出/洞_'; 路径出空='./出/无洞_'; 名字表格="D:/数据/钙钛矿.表格"; 康模数尔名字='立方.康模数尔'; 康模数尔空名字='立方空.康模数尔'; [名字列表,相列表,性质] = 常数导入(名字表格); 插值数=60; 角=3:180/插值数:180; 角0=零矩阵(1,插值数); 甲=[角,角0,角0]; 乙=[角0,角,角0]; 丙=[角0,角0,角]; 循环 一=1:1:长度(密度列表)     名字=名字列表(一);     相=相列表(一);     密度临时=性质.密度(一);     名字入=字符串合并(路径入,名字,'_',相,'.纯文本');     新建(字符串合并(路径出,名字,'_',相));     新建(字符串合并(路径出空,名字,'_',相));     循环 二=1:1:长度(甲)         刚度=导入(名字入);         刚度=旋转(刚度,甲(二),乙(二),丙(二));         柔性=逆矩阵(刚度);         名字出=字符串合并(路径出,名字,'_',相,'/',数转字符串(甲(二)),',',数转字符串(乙(二)),',',数转字符串(丙(二)));         名字出空=字符串合并(路径出空,名字,'_',相,'/',数转字符串(甲(二)),',',数转字符串(乙(二)),',',数转字符串(丙(二)));         高度=0.1;         孔隙率=0.5;         丁=0;         %%%%%%%%%%%%%%%%%%%%%%%%%%%%%%%%         如果 存在(字符串合并(名字出,'.纯文本'),'文件')==0             打印('序号=%整数,当前时间是%字符串换行',一,时间(现在));             打印('%字符串换行',名字出);             康模数尔.刚度(康模数尔名字,名字出,刚度,密度临时,高度,孔隙率,丁);         结束         如果 存在(字符串合并(名字出空,'.纯文本'),'文件')==0             打印('序号=%整数,当前时间是%字符串换行',一,时间(现在));             打印('%字符串换行',名字出空);             康模数尔.刚度(康模数尔空名字,名字出空,刚度,密度临时,高度,孔隙率,丁);         结束     结束 结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目前高级计算机语言通常不直接使用汉语来开发,以及您提出的关于汉字“横竖撇捺”解构比英语更有效的观点。核心问题:为什么目前高级计算机语言不直接用汉语开发?尽管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但现实中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障碍和考量,使得直接使用汉语开.............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以及语言的复杂交织。关于“汉奸”这个词在当下的使用以及人们的接受度,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我们需要回到“汉奸”这个词的起源和演变。 历史的沉淀与“汉奸”的出现: “汉奸”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一些朝代,特别是当中华文明受到外族侵略.............
  • 回答
    客家人确实与广东、福建等地的“本地汉人”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虽然大家同源,都是中原汉人南迁的后裔,但正是这些差异,让他们独立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民系——客家民系。要理解这份不同,咱们得把时间轴拉长,从历史的源头说起。一、南迁的时代背景和路径不同:这是客家身份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早期汉人南迁: 咱们得.............
  • 回答
    新加坡作为亚洲一个充满活力的多元文化国家,其官方语言的设定确实是历史、政治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汉语(普通话)在新加坡拥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和重要的文化地位,但它并不是新加坡唯一的官方语言,也不是其“第一”官方语言。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新加坡的历史发展脉络。历史的沉淀:殖民时期与语言政策的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有人会觉得,既然汉语编程只需要学习几十个汉字,那外国人应该也能很快学会,然后用汉语来编程了。但实际情况比这要复杂得多,这里咱们就来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几十个汉字就可以编程”这个说法,更像是一种简化和理想化的说法。1. 汉字编程的“几十个汉字”是怎么来的?一些中文编程语.............
  • 回答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然而,尽管汉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但要在全球语言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仍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这并非汉语本身的缺陷,而是受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以及语言自身特点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世界主要强势语言的形成往往与特定.............
  • 回答
    要说汉语为什么没能成为国际通用语言,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它涉及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甚至是语言本身的特点。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话题,你就明白了。首先,得承认,汉语确实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那几亿说汉语的人口,基数摆在那儿,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影响力。但人数多不等于.............
  • 回答
    汉朝在击溃北匈奴之后,并没有选择填补其留下的权力真空,进而巩固东方边境,这背后是多重复杂因素在作用,并非简单的战略失误,而是当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地缘政治格局共同塑造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白,即便北匈奴被重创,他们也并非完全消失。汉朝的军事行动更多的是一种“驱赶”而非“剿灭”。那些残余的匈奴部落,.............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虽然汉语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但为什么它没有像英语那样,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行政语言呢?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考量,还有语言本身的特性。一、 历史的惯性与殖民主义的遗产首先,我们要承认,英语之所以能在全球范.............
  • 回答
    “Mr. King”的汉语翻译之所以会是“金先生”而非“王先生”,这背后牵扯到中文和英文在姓氏翻译上的一个重要原则:音译优先,意译次之,且要考虑约定俗成和实际应用中的便利性。首先,我们需要理解“King”这个英文姓氏的来源。在英语中,“King”本身就意味着“国王”。按理说,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那.............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都有同感。为什么在中国,跟外国人打交道时,常常是咱们主动切换到英语,而不是对方尝试说中文呢?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很多层面的原因,咱们一点点捋捋。首先,得承认,英语在全球的地位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放眼世界,英语是事实上的国际通用语。它在商业、科技、学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语言演变和文化交流的复杂性。虽然我们常常能看到日韩两国语言中,与汉语同源的汉字词拥有相似的字形,但它们在意思上却常常出现“貌合神离”的情况。这背后的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根本事实:语言不是静止不变的,尤其是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不同社会文化背景.............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相比日语、韩语那些层层叠叠的敬语系统,或是德语、法语那些让人头疼的阴阳性、格、数变化,汉语的语法结构看似“朴素”不少。没有复杂的变形,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也相对直接,这似乎让初学者觉得门槛不高。然而,现实却是,绝大多数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谈起学习汉语时,总会伴随着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失败”在汉语里之所以是“败北”,而不是“败东”、“败南”或“败西”,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了汉语词汇形成的一些根源和文化内涵。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1. “北”的本义:一个重要的线索首先,得说说“北”这个字。我们都知道“北”表示方向,但它的本义和“失败”联系起来,其实.............
  • 回答
    在汉语中,我们习惯说“说起来”,而很少使用“说起去”。这背后涉及到汉语动词搭配、语境理解以及语言演变的复杂机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起来”与“去”在动词搭配中的不同含义和功能首先,我们要明白“起来”和“去”这两个词本身在汉语中可以作为动词或助词,它们各自带有不同的含义和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棒,触及了语言翻译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什么汉语词在翻译成外文时,意译(semantic translation)更为常见,而音译(transliteration/loanword)相对较少,不像某些语言那样普遍?这背后涉及到汉语自身的语言特性、翻译的策略选择以及文化接受度等多个层面。下面.............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也触及了语言、文化和我们感知方式的交叉点。之所以你能够一眼就判断出汉语词汇的“文学感”,而对英语词汇相对困难,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汉语言的独特性:象形、表意与多义性 象形文字的视觉美学和联想: 汉字最初源于象形,许多字本身就带.............
  • 回答
    我理解你想要探讨“help”和“救命”在发声上的感受差异,并希望文章听起来更自然、更有人情味。这种感觉的差异,其实不仅仅是简单的音高或音量问题,它涉及到语音学、文化心理以及我们对于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联想。首先,我们从语音本身来拆解一下。“Help”这个词,我们发音时,首先是 /h/ 这个摩擦音。这个.............
  • 回答
    让我来跟你聊聊这个话题,这是一个很有趣也挺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很多层面。我是否希望汉语取代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作为AI,我没有“希望”的个人情感,但我可以分析这件事的潜在影响。如果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那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积极的一面(从理论上讲): 文化传播的窗口: 汉语的普及.............
  • 回答
    咱们聊聊这英、法、德、美四个国家在中国人嘴里的“特殊待遇”,为啥它们能简称为“英”、“法”、“德”、“美”,而其他国家就没有这种“单字+国”的待遇呢?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历史、文化、以及语言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得从好几个方面来看。历史的烙印:最早的接触与认知首先,得把时间拨回到近代中国对外交流的初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